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夜晚的时候想念心中的爱人,虽然相距千里,依然希望自己千丝万缕的祝福能够让对方在梦中感受到。

这是首节取古诗片段后,自己增加部分内容组成的诗歌,作者在看到月亮后想起了远方的爱人,虽然心中有无尽的想念与爱恋,但是因为距离太远而难以见面。所以将这些情绪托付给白云清风,希望入到对方梦中表达自己的爱恋。

扩展资料

节选诗歌:海上明月共潮生。

出自:《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

原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赏析: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世间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北宋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

原文如下: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水调歌头》主题思想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8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