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感是本能但是我为什么不能肯定自己的情感?既有被理解的需求又嫌弃自己,怎么会这么矛盾

表达情感是本能但是我为什么不能肯定自己的情感?既有被理解的需求又嫌弃自己,怎么会这么矛盾,第1张

不能肯定自己的情感,是因为没把握,对自己没信心,对爱人没信心,对这段感情没信心。

嫌弃自己也是因为底气不足,觉得自己何德何能拥有这样的情感?

问题不在你自己身上,而是我们传统文化里有一个词,叫谦逊。

所以我们的父母从不夸孩子,怕孩子骄傲,怕旁人笑话,总是说,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

然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接纳都不够客观,我们善于寻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善于欣赏自己的精彩。

于是我们的心态不够平和,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没事,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OK了。善良得起,坦荡得起,不违心,就是真我的风采。

当然有情感

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养育

保护

和救助都是

情感

我不觉得这个是本能

不过猫在离开自己孩子的两周后

会不认识不养育小猫

这个似乎也不是本能

应该说是本性吧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

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人有神性(理性),亦有兽性(本能和情感),欲望是人根本属性,事实上,这也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属性。在自然属性中,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人生而如一张白纸;在社会属性中,人性会因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而在不同的情境下,善恶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会形成两个本能: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本能,即本性,它是支配人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驱动人类行为的所有心理动机,最初都源于自己的欲望,只是在追求利益的方式上,会有善恶之别,从而形成可相互转化的善人与恶人。从社会层面观察人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善恶一体两面,相互制约。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全面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人生在世,无论人性之善还是人性之恶,其都包含利己成分,可人不会只为利益而活,不然即不会有高尚的道德,以道德层次划分:舍己为人是为大善,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损人不利己是为大恶。以利人之名,行利己之实,为伪善;以利己之名,行利人之实,为伪恶。人性不可解放,一但彻底解放人性,则人性之恶无从制约。人性亦不可压抑,压抑人性的结果,只能是积累仇恨束缚创造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