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年了,从刚进公司时候胆小不敢怎么说话到现在渐渐有了话语权、影响力,这个过程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我们都知道身在职场,尤其还是个新人的时候,工作能力的提升最重要,而人际关系的维系是主线。
人际关系是个难题,DISC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特征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贵知己知彼,才懂得分寸,才能够真正爱护自己,从团体中崭露头角。因此,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让我们的价值在职场中实现最快升级。
情感账户就像银行账户一样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情感账户里储存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最方便快捷的情感账户的储备就是帮助他人或请求他人帮助,当然帮助他人也要有双赢思维,如果你帮助他的项目涉及到他的利益,反而你的帮助会被他曲解,最终适得其反。
就拿我的一个同事来说,有次上班刚好是世界杯足球联赛最后一场,作为球迷能体会到他的激动和不想错过,于是将工作搁置到下班,导致组长不能及时统计上报日工作量,组长下意识就将他的工作安排给我,但看得出同事的不悦,于是我主动与他沟通,自己承担了难的部分,也留给他一些任务,最后我们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从那以后,这位同事与我交流也增多,工作中彼此更加信任。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和信用。这使得别人对你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以用这笔存储来弥补。就像我们与老同学相遇,即使多年未见,仍可以感受往日友谊毫无生疏之感,那是因为过去积累的感情仍在。
职场当中牢记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与同事的关系都需要时间。如果因为反应冷淡或者不以为然就不耐烦起来,那就是前功尽弃。当然,保持耐心很难不但需要积极的态度,还要对影响圈有所关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微信公众号:剥果仁
“道理我都懂,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一部分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度过一生。懂了不代表会了,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不仅是思维的差距,更是行动上的差距。
心理学专家黄启团就这个问题进入了深入研究,著有《圈层突破:如何打破人生壁垒》一书。在书中,他就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进行了具体剖析和案例讲解,并且提供了两种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发展。
一、困境起因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人说,是事情决定了我们的反应,就像考试失败了,我很伤心;男朋友向我求婚,我很开心、很幸福……表面来看如此,实际上是事情触动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做出反应。有一个理论叫做ABC理论,a是指事件,b是指信念,c是指结果。事件引发了我们的信念,导致我们做出行为,就有了相应的结果。
世界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有一个人听了这句话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徐斌是一个货车司机,受这句话的启发,做了一名业务员,并获得了成功。正确的信念会促进我们的发展,而限制性信念会阻碍我们的发展。限制性信念有三种:无助、无望、无价值。无助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不如别人干得好。无望是没有希望,甚至绝望。无价值是没有任何价值感。限制性观念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它会阻碍你发现机会,让你丧失尝试的勇气。
信念促使我们做出行为,进行反应。常见的反应模式有这么四种: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讨好的人,永远认为别人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以别人为中心,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指责的人遇到事情永远责备别人,往别人身上找原因,唯恐让别人发现自己好欺负;超理智的人总是拿出各种资料去分析问题;打岔的人逃避问题,寻求快乐,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同样一个问题——业绩不好,被老板叫去问话,讨好的人肯定会先认错道歉,“不好意思,老板,下次我不会了”。指责的人会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因为xx我才怎么样”。超理智的人会拿出各种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本月市场……”。打岔的人在老板面前相当诚恳,“老板,是我的错”,出门吹个口哨扬长而去。
反应模式是固定的。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有个好办法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一致性”,包括“你、我、环境”。首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听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最后,在两者基础上达成统一。
有人经常抱怨“某人经常找你茬”,“公司这不好那不好”,通常换一个环境,依旧有这样的问题。这就说明,问题的原因在你身上,要解决问题也在于你。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与日俱增,甚至有时候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这主要是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是因为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低自尊。所谓的自尊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评价过低,就会产生低自尊,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这样一个同事,她做事一旦被人指出问题所在,就会据理力争。这样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可以看出背后的自我价值感低。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的话,不会通过争执的方式来让别人认同自己。
二、个人成长
从前,一只乌鸦非常羡慕孔雀的美丽,也想做一只孔雀,它想了一个办法,将孔雀羽毛插到自己身上。因此他搜集了许多孔雀羽毛插到身上,并且混迹在孔雀堆里,就像一只真正的孔雀,结果被发现,赶了出来。
现在知识付费盛行,有人买课、听专栏,一年过去了,没有一点改变,也没有加薪升职,走向人生巅峰。
就像这些华丽的孔雀羽毛,道理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没有深入潜意识,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这就需要我们去做、去践行,将道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打造自身的知识体系。
时代一直在变,是呈几何速度在变化,而不变的是人性。
学会和人沟通、交流,发现背后的需求,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团长带团去青岛考察的时候,他发现一位胡姓老板在买导游推荐的纪念品,于是他上前去劝他,结果这个胡姓老板说,买了东西之后会让导游开心,导游开心了,接下去的几天,我们才会开心,同样的,他买了纪念品回去,还可以送给家人、朋友,他们也会开心。
这位老板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多维度思考。
如何多维思考问题?作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叫做思想健身室。它包括三方面:位置感知法、理解层次、时间线。
位置感知法包括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和抽离的角度。
理解层次包括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灵性,这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时间线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思考的时候涉及以上层面越多,那你思考的维度越多。
不是因为你拥有什么成就而成为什么人,而是因为你成为什么人才拥有什么成就。
三、人际交往
个人发展过程中,个人成长固然重要,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
威拉德•哈利提出一个观点,叫做情感账户,就像银行账户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存在情感账户。它也有存款、取款、透支、破产等功能。
情感账户中的存款是对别人提供帮助、支持、鼓励、信任。存款的时机要把握好,有时候有些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你做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样也不会存款的,因为别人不认为是真的对对方好。存款要做到两点,一是给予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二是找对存款时间。取款是向对方寻求帮助支持。透支包括争吵、指责,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破产就更严重了,比如背叛、出卖,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难以挽回的创痕。
既然有情感账户的存在,就必定有情感债务。发生情感债务的人只接受存款,如果不适当的话,会让弱势之人产生愧疚感,严重到摧毁自我价值,甚至是身体。
避免情感债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让被帮的人有价值,一个中国义工曾到卢旺达送食物,他被眼前的贫穷落后震惊了,于是他招呼孩子过来,想直接把食物给他们。结果被一个美国义工制止了,他对小孩说,如果你帮我把饼干拿下来,我就给你一盒饼干,结果小孩从车上搬了一盒饼干下来,他果然给这个小孩一盒饼干。事后,美国义工告诉他,要让孩子知道勤劳致富,而贫穷落后是无法获得财富的。第二种是让爱流动,用简单的话语来说,就是你帮助我,我再去帮助别人。
维系情感需要借助情感账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家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如何和他们沟通呢?
作者提到一种工具,叫做冰山原理,这是萨提亚女士所提出来的,为什么叫冰山原理?因为萨提亚女士认为,冰山原理的核心是自我,自我就像一块巨大的冰山,在海平面上被人们看见的部分,就是人们的行为或者应对方式,而在海平面以下,人们所看不到的位置,隐藏巨大的核心。
它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行为和应对方式,第三个方面是态度,第四个方面是观点,第五个方面是期待,第六个方面是渴望,第七个方面是自我。
作者公司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上班之后发现电脑被打开了,于是他生气的大喊,谁把我的电脑打开了?这是他的行为和应对方式,他很生气,这是他的态度,他的观点是别人不经允许就打开了他的电脑,没有尊重他。他期待别人能跟他打声招呼之后,再把电脑打开。他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他的自我价值感很低。
这是需要实践和应用的。再好的工具,如果你不用也没有作用。其实沟通最重要的是看需求,也是行为背后的原因,只看表面是无法达到有效而有进展的沟通。
成长路上,我陪你。
本文摘自《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一段关系怎样才能长久呢
长久之道,无非就是两个字: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法则其实就是爱与需求的供需平衡。
亲密关系也好,别的关系也好,要想持续、长久下去,都是需要经营的。
如果能让关系整体上达到一个动态的供需平衡状态,关系自然就会持续下去,长久下去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哈利提出一个情感账户的概念:在一对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像是在经营一个银行账户。
当你们的感情状态和个人状态相对较好时,就会给予对方更多的爱和滋养,像是给你们的账户里存款,把给对方的安慰、支持、欣赏、肯定、理解等养分存到账户里。
当你们的感情状态和个人状态相对比较差时,你就会向对方索取,索取不得则会发生矛盾和争执,这就又像是在你们的账户里取款,通过批判、指责、误解、冷落、争吵等方式把之前存入的养分给消费掉。
你们的情感账户就和银行账户一样,不停地在存入和取出,想要经营好自己的感情账户,就要往账户里多注入爱,想要不破产,就要有相应的能力以更好的方式处理自己的需求,减少矛盾的发生,不能让账户持续负债又没有能力偿还,否则迟早有一天你们的关系就会随着情感账户的破产而彻底地破碎。
经营,正是让供需实现平衡的方式。
无论你有没有在学习经营关系,其实你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经营着。常见的经营方式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自然经营。
自然经营就是你并不介意你们的关系相处成什么样,你只负责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地往前走,你不会去刻意地努力维护关系,也不会花费时间去思考你们的关系状态。
在什么情况下人会选择自然经营关系呢
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对你来说无所谓,有他和没他都差不多。你就会本能地去选择自然经营。
比如说,你跟一些陌生人的关系就会很随意,你不会过多地投入什么精力在他们身上,又或者你认识了很多朋友,你已经不想再多花精力维护旧日的友情关系,以往的旧关系对现在的你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那么它是自然中断还是继续进行你也不大关心了,就随它而去了。
第二种情况是你很信任你们之间的关系。
你很相信你对对方的重要程度,你相信他是不会离开你的,这时候你也会变得懒得去维护。反正他又不会走,反正不管怎样他都会一样待你,为了节能,你就会去选择自然经营。
其实,自然经营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在里面:在这种方式里,人是最大化地在做自己了,可以充分地体验到关系中的轻松和自由感。
第二种是盲目经营。
怎么叫作盲目经营呢通俗一点说就是使用蛮力。你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式,并不去思考和迎合对方的需求,凭着本能瞎使劲儿,这个就叫盲目经营。
比如说,有的人结了婚之后为了展示自己是好妻子的形象,赢得丈夫的欢心,就拼命地做家务,或者是为家庭付出一切,特别操劳。在自己看来,自己简直要伟大到不行了,但是在丈夫看来,她却成了一个爱做家务的控制狂。
有的人在发表演讲的时候,很想让自己表现好,很想维护好和听众的关系,就会变得很紧张,很小心,准备超多的细节。结果却因给自己的压力过大,导致自己的表现并不好,并没有得到听众的欣赏,从而也没有达到他想要的关系效果。这也是在盲目经营。
盲目经营关系时,你只是在跟着自己熟悉的那一种相处方式做互动,你只想用自己熟悉的、习惯的、擅长的方式去付出,不会去理性思考两个人之间的供需关系是否匹配,并且你还会理直气壮地陷入自己的逻辑里出不来:我这样做就是对的,你就应该看到、认可、接受并感恩我的付出。假如对方不领情,我还会觉得自己很委屈,抱怨对方是个坏人。
盲目经营关系就像是不看目标乱打枪一样。你“嗒嗒嗒”地把一万发子弹发射出去,胡乱地扫射一通,虽然会有命中目标的概率,但是效率却很低。
所以说,盲目经营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用,有时候也是有效的,只不过性价比很低。假如你能够先找到射击目标,通过一些科学的训练,就会大大地提升成功效率。
盲目经营与自然经营相比其实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会让自己有一点危机感。在自然经营的状态里,对方的状态是被我们忽视的,我们像是一个瞎子行走在关系里,怎么舒服怎么来,想躺哪里躺哪里:关系进行到哪一步了,看不到也不想知道。如此一来,当关系出现裂缝且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时,就有了破碎的可能。
盲目经营的破坏性虽然也很大,但是它的优势是能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在乎、被重视的,两个人的关系是连接在一起的,这就为双方的亲密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种是理性经营。
这就相对高级了,什么叫理性经营呢就是你不只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经营,你还会通过学习、思考去看到彼此之间的需要,然后采用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关系。
理性经营是反惯性的。它需要你跳出自己熟悉的感觉和方式,尝试学习使用新的、不熟悉的、有点别扭的方式去处理。
谢谢你我爱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前三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当养成这三个习惯时就可以从依赖期到独立期。通过养成三个习惯,就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独当一面。第4个习惯是双赢思维,养成这个思维的时,自己从独善其身到利人利己了。
双赢思维,顾名思义是双方都能赢,双方都受益。只有站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才能够很好的去达成双方协议,共创佳绩。从另一方角度来说,也可以是说利他的思维。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为对方思考,让对方受益的同时,自己也受益。
养成双赢思维的习惯,处理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信任,而信任是建立在情感链接的基础上,所以增加情感账户很重要。情感账户,就像我们的银行账户一样,只有不断的往里面去存钱,钱了就会越来越多;而不存只取的话,银行账户里面的钱就会越来越少。同理,情感账户也是一样,只有不断的往里面去增加,那情感账户才会越来越多。那怎样去增加情感账户,就是去增加信任值,去做一些有利于维护情感的事情,比如说帮对方一些忙,提供对方需要的东西,在特殊的日子里面问候等。当人脉的情感账户越来越庞大的时候,你在别人眼中的信任度就会不断增加,也就更容易达成共赢。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他。就像玫琳凯理念的经典话语: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理解别人,跟到别人产生共鸣,更加利于我们的人脉的维护。当然爱别人的同时,首先要爱自己,自己做到很好的时,才能给到别人更多的好。
达成双赢思维还有一些要领,比如说诚信,成熟,知足。立于信,而信于言,只有知道自己做到诚信,才能让别人信服你,从而达成合作共赢。一个成熟的人,是一个自律的人,是懂得自己要什么的人,能够独立思考,果断的做出抉择。成熟也是一种魅力,显得更稳重,更有能力。知足,不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的知足,而是相信资源是无限的,相信自己是足够富有的,相信更多的机会与别人实现共赢。
双赢并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达到的,假如一个幼稚的人,一个不成熟的人,相信他的人就不会很多,能够与别人达成双赢的机会也就很少。双赢是要有基础的,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实力,能够独挡一面,有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才能成为让人信服的人,让人想与之合作的人。
习惯的养成的也是分阶段的,一步一步来,从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开始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能独挡一面;然后到达独立期,最后到达互赖期,成为人生赢家。
好友在他父亲事情上的态度令他感觉情感受到了损伤。“当年我为了他爸爸的事情尽心尽力,可是现在事情搁我身上了他居然这样冷漠。” 我说,你这种想法类似于情感绑架。你觉得你处于伤痛中,以你们两人的关系,他理应来关心安慰你。可是,情感的范畴里,没有规定谁应该为谁做些什么。情感交往里,不是非得在同一性质的事件上等量交换。你曾对他好,他在过去的日子里也曾给过你关心照顾。这样不是很好吗?为何非要定义在同一事情上?
在他这个心结里,反映了情感银行的概念。
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银行。人的一生拥有一个或多个金钱的银行账户,将积蓄存入其中,为生活提供安全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腰包的鼓胀,继而追求精神层次的幸福感、安全感。由此,每个人在心里衍生了一个隐形的情感银行账户EBA。情感银行对与人建立和维系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该怎样管理我们情感帐户里的存取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自然地在彼此心里建立某种情感连接。 我们对别人的一点一滴付出,让对方感受到真情实意,这些情感自然存入对方的情感账户里。反之亦然,别人对我们的一切尊重与帮助,也会在我们内心里建立起情感储蓄。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微笑、赞赏、夸奖、帮助、支持都是往对方的情感帐户里存入爱。有句话道“爱满自溢”,当别人感受到爱与满意充足了,自然别人也会友好地对待我们。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往对方的情感账户里存钱。当别人遭遇挫折失败时,我们能雪中送炭及时施以援手,付出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就在对方的情感银行里存入了巨款。而别人需要苹果,你给了梨,如此一种依自己喜好去讨好别人的,只是浪费情感存错账号。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不同时期,我们有不同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有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不是有钱有势、德高位重的人才需要尊重。生而为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内心都渴望着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与社会地位高低无关。老实讲,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并不热情的人,对不熟悉的人都抱着一种冷冷的态度。直到某一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意说得尊重每一个人,特别是像保安、环卫工人……这些并不起眼的人。于是乎,我教导儿子进出小区大门要同守卫小区安全的保安叔叔伯伯与保持小区干净的清洁阿姨们打招呼。日子一长,叔叔伯伯与儿子熟络了,不时地逗他玩。有一天早上儿子因为贪睡不肯上学,一路上一直闹脾气。我气得把他扔在小区门口后自己往回走。保安大哥看见了连忙上前安抚哭泣中的小家伙,陪着他直到我折回来。再有一次,儿子自己在楼下小区里玩,不小心鼻子撞流血了。小家伙没有跑回家,而是就近跑去找保安伯伯。伯伯很热心地取水替他清理血渍,冷敷鼻子。某天晚上我要出去,门口遇到一位下班了的保安大哥,大哥很热情的问“要出去啊,远不远不远的话我载你去吧……”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泛有整天满脸堆笑,做着表面功夫的人。但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在细节上的真诚更能让人以真换真。带着尊重、欣赏、接纳的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利他自利己。
既然是银行账号,肯定有存也有取。人际关系里,尖酸刻薄的损语是在取走银行账号里的情感;夫妻恋人间的一次次吵架,磨损着感情的美丽,也在支出着情感银行里的存款;欺骗背叛则是在令情感银行破产。如若无限止地提取而不存储,当情感银行里的账号清空,彼此也就形同路人甲乙了。千万别透支别人的情感哟,那样是树敌,让自己活得没朋友。
佛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生活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不可避免地要与某一个人建立某种关系,唯有保持善念与爱心,用心呵护彼此的交往,才能让两个人的情感账户都富余。
我们每个人,与认识的人之间都有一个户头,在这个账户里,通常都是你欠我的,我欠你的,如果一方欠得多,关系就会有危机。反之,里边的存款越多,关系就越稳固,即使偶尔发生状况而支领,也不至于因此透支。
这户头就是‘情感账户’。就像银行户头一样,它可以存款与提款;每次我们与人互动,若不是在储蓄,就是在提领。
这段话,不禁让想到自己过去的很多事情,不提了,至少家里那一堆烂摊子也基本解决了,在这里还要感谢叔叔、姑姑、伯伯等家人,帮助我渡过难关。但从2018年到现在,在上海闯荡四年多了,对这里也比较熟悉,有了感情,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如果回家的话,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前几年在这里闯荡的资源几乎全泡汤,回家生活还得重头再来,再说了,趁年轻,现在还能多奋斗几年。所以,我决定暂时先留下来,重新梳理下人际关系。
之前内心一直混乱,今天也算是初步理出个头绪,还不错。
对于自己的情感账户管理,我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你是如何管理自己‘情感账户’的?
01 情感银行账户
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都有银行账户,家庭的收入就是账户上的存款,通常我们的收入来源很单一,就是劳动所得,但是我们的支出项目繁多。我们都明白,如果不断的支取账户上的钱,却没有存款,那么账户上钱总有一天会被用光。
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每个家庭还有一个情感银行账户。账户上的存款就是家庭共同的美好时光,家庭成员共度的美好时光越多,情感银行账户上的数额就越多。但是我们也有支出的时候,例如争吵、矛盾、冷战所产生的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都是会消耗情感账户上的数额的。
02 爱是一个动词
今天不妨来盘点一下你家庭的情感银行账户,看下里面到底有多少数额。 不盘点不要紧,一盘点起来估计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没关系,无论你现在的情感账户是多少,请记住:爱是一个动词。请你用爱主动给情感账户增加存款就好了。
03 积土成山
情感银行账户和金钱银行账户有些不同,金钱银行账户是多一分一毫我们都看得清楚。但是,情感银行账户的存款自在人心,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到的。
家庭的情感银行账户,好像竹子的生长一样,竹子用数年的时间在泥土里生长、盘根错节,我们在表面上不得而知,待到来年,竹子拔地而起已长成参天之势,风吹雨打都不怕了。
家庭的情感银行账户也是如此,它需要我们在日常中用爱去浇灌和积攒,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可能依旧吵吵闹闹矛盾不断。但是,当你契而不舍的向账户里存入爱和情感,等家庭真正遭遇大风大浪时,情感银行会帮助家庭度过一切难关。
那,还等什么呢。今天就开始行动,给你的家庭情感银行账户投入一份爱吧。
书中提到关于爱的行动有:
(1)善良
(2)道歉
(3)不要在背后说人是非
(4)做出承诺,信守承诺
(5)原谅
做到以上行动,最重要的还是要去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