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的繁体字为“谢”。在古代,“谢”字有多种意义,经常表示“道歉;谢罪”“辞谢”等意思。但同时,“谢“也是可以表示“感谢”的。
在《辞海》中,“谢”的第一个义项就是“感谢”并举例子“万谢;道谢”。再如,中学课本中的《鸿门宴》就有表示“感谢”的,请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再如,《汉书·张安世传》:“尝有所荐,其人来谢。”这里的“谢谢”都表示“感谢”。
“谢”除了可以表示“感谢”,还有其他多种意义,现举例说明如下——认错;道歉。如:谢罪。《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去;辞别。如:闭门谢客。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诗:“挥手谢公卿。”《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推辞;谢绝。《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
告诉。《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问;问候。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周亚夫军细柳》: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初中课本释为“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凋落。杜牧《留赠》:蔷薇花谢即归来。
逊;不如。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锦江何谢曲江池。
姓。《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答谢中书书。《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
“谢”是文言中常见实词,高考也曾经考过,现举例如下——(1)(2013·天津市卷)敬恒皇恐,长跪谢(《姚敬恒先生事略》)谢:谢罪,道歉。
(2)(2009·安徽省卷)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游东山记》)谢:认错,道歉。
(3)(2006·广东省卷)谭谢不纳。母大困(《杜环小传》)谢:推辞。
(4)(2005·江苏省卷)及觉,痛咎谢(《新唐书·阳城传》)谢:谢罪。
主要是《史记》
1、夏侯端。《新唐书·列传·忠义》
2、申屠丞相嘉者。
3、鲁定公问于颜回。《 孔子家语· 颜回》
4、疏广字仲翁。《汉书 · 疏广传》
5、魏元忠。《资治通鉴 · 唐纪》
6、 放鹤亭记 苏轼
7、(许)君讳逖。《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
8、任城威王(曹)彰。《三国志·曹彰传》
9、王罴字熊罴。《北史·王罴列传》
10、吴隐之字处默。《晋书·吴隐之传》
11、桑怿,开封雍丘人。《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2、孟尝字伯周。《后汉书·孟尝传》
13、徐绩字元功。《宋史·徐绩传》
14、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说苑·政理》
15、(李)广行无部伍、《史记-李将军列传》
16、王衷裒。《晋书·孝友传》
17、何远字义方。《南史·何远传》
18、季布者,楚人也。《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19、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史记·橘林列传》
20、樊英字季齐。《后汉书》)
21、寇恂字子翼。《后汉书·邓寇列传》
22、蚊对 (明)方孝孺
23、张养浩,字希孟。《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24、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齐民要术》
25、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
26、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27、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宋濂《杜环小传》)
28、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颜氏家训》
29、《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30、董槐,字庭植。《宋史·董槐传》
31、醉书斋记《续古文观止》
32、宋均字叔痒《后汉书·宋均传》
33、安重荣,小字铁胡。《五代安氏名人录》
35、民无廉耻,不可治。《淮南子•泰族训》
36、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37、仲长统字公理。《后汉书》
38、《酌古论》序 陈亮
39、李东阳,字宾之。《明史•李东阳传》
40、古砚说 [明]许獬
41、书博鸡者事(明)高启
42、郭生,邑之东山人。 《聊斋志异•郭生》
43、韦丹字文明。《新唐书•韦丹传》
44、先祖事略 王士祯《渔洋山人自撰年谱》
45、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
46、高进之,沛国人。《三十国春秋》
47、催 科 [明]江盈科《雪涛阁集》
48、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49、王戎,字濬冲《晋书•王戎传》
50、贺仁杰,字宽甫。《元史•贺仁杰传》
51、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52、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北史·裴侠传》
5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廖《史记·滑稽列传》
54、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汉书·丙吉传》
55、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字《吕氏春秋·慎行》
56、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57、武 技 蒲松龄
58、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59、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旧五代史·冯道传》
60、鞠咏为进士 《宋史》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聊斋佚文辑注》
61、昔赵文王喜剑。《庄子·说剑》
62、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63、唐临,京兆长安人。《旧唐书唐临传》
64、嘉庆元年,余游富阳。清·张惠言《周维城传》
65、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后汉书·朱晖传》
66、阳城,字亢宗。《新唐书·阳城传》
67、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宋史·列传》
68、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聊斋志异·张诚》
69、郑濂,字仲德,浦江人。《明史·郑濂传》
70、子产为政。《左传》
71、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隋书·韩擒虎传》
72、龙渊义塾记 [明]宋 濂《文宪集》
73、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欧阳修全集》
74、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后汉书·吴汉传》
75、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晋书·周访传》
76、嵇绍字延祖。《晋书·嵇绍传》
77、韩休,京兆长安人。《新唐书·韩休传》
78、晏子之晋,至中牟。《晏子春秋》)
79、景公出游于寒途节。《晏子春秋》
80、延寿字长公。《汉书·韩延寿传》
81、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墨子·兼爱中》
82、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3、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宋书·王昙首传》
84、居易字乐天
85、蔡廷玉,幽州昌平人。《新唐书·蔡廷玉传》
86、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北史魏德深传》
87、郭原平字长泰。《宋书·郭原平砖》
88、叔孙通者,薛人也。《史记·叔孙通传》
89、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管子·小匡》
90、沈周,字启南。《明史》
91、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岭外代答》
92、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贞观政要•贪鄙》
93、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东里集》
94、张自新传[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95、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宋史·李迪传》
96、朱昭字彦明,府谷人。《宋史·朱昭传》
97、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张耒集》
98、孟 德 传宋苏辙《栾城集》
99、书沈通明事高考资汪琬高考资源网
100、卖酒者传 魏禧《魏叔子文集》
101、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梁书·孙谦传》)
102、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3、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
104、宝绘堂记 (宋)苏轼
1 游华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玉华山记》宋张缗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者,玉华也。
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皇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
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尝有别殿在焉。
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
其西且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
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
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与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
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独有力,而危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夫以有唐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形于歌诗。
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
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又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为恨哉。
然荒崖穷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未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六人者:余兄子坚、弟山径,与太原石继和公美,河东郎几康伯,温陵陈说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荧阳张缗记。
译文 由宜君县向西南走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这就是玉华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里有常年燃烧的山石,远远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烟,但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
野火谷的西面叫凤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宫殿的旧地。现在连一小段墙一片瓦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那儿看,只见都是野田荒草,长满了荆棘。
凤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经有正殿以外的宫殿在那儿。珊瑚谷的北面叫兰芝谷。
兰芝谷的中间有块高而险峻的天然岩石,下面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可容纳数十人,有瀑布从高处垂落,就像从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驻銮,我们刚进去的时候,看到双壁高耸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像看到瓮一样。
旁边有泉水飞泻而下,有的像悬挂的瀑布,有的像喷洒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帘。稍微向北,有崖与泉,也像这样只是规模稍小点。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个人一同来游玩,就一起坐在松树遮蔽下的石上,听泉声并品饮泉水。不久,游览前代的宫殿而流连忘返,向田间老人询问旧事。
兴致很浓闹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与这六人,有的居官守职 ,有的因为有事牵制,那情势不能久留,就住了一夜离开了。但是,大家互相瞅着都有不满足的神色。
我对他们说:欣赏山林泉石的乐趣,奇特壮美的景观,经常在那些荒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一定被云游的和尚、求仙的术士以及隐士一类人占据并享有。但是隐士知道这些地方优美并喜欢它们,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经营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学说、教义足以打动人心,所以他们的信徒经常独来独往并且有勇力,因而这些耸立的亭子、宽广的大厦(的建造),登高览胜的快乐(的享受),没有不被他们抢先的。
凭借唐朝的强盛,耗尽天下的财富,在此修造宫殿,随后就废弃湮没了,而杜甫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经过那儿尚且有悲伤之感,以致用诗歌表现出来。唯独寺里的和尚这类人,交替相传而不停息,直到现在还留存下来,(这样看来)即使拥有整个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这些和尚的地方么?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他的事迹)应该时间过得越长而流传得越久;现在向老人询问太宗的政绩与往事,却没有听到什么赞扬的话。
而玄奘只是一个和尚罢了,但是讲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诞怪异的话,来夸大他的事。难道喜欢放诞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记中正之道吗?又难道事物的盛衰兴废也各有它的时运,而这段岁月只是佛教的兴盛时代么?这真值得为此叹息啊。
像唐太宗这样贤能,拥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长期拥有这些,那么我们这些人可以看一眼就满足了,又何必因为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而遗憾呢?但是荒凉幽深险峻的崖谷,废弃倒塌萧条的宫殿遗址,虽然过了很多年,没有一两人来这里游玩,而我与六人同时而来,也可称得上是盛事了。
2 《明史许文岐传》的文言文阅读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檐,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然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②,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潍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遥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威名大著。
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曰:“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曰:“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人怪问故,父曰:“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赠逵礼部尚书。
3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4 尹公亭记全文翻译明知州李充嗣集随州人文景观于一处,建“尹公亭”于月光池,并将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撰写的《尹公亭记》、梅尧臣撰写的《使者自随州来,知尹师鲁寓止僧舍,语其处物景甚详,因作诗以寄焉》刻碑立于“尹公亭”。
欧阳修也撰有《尹师鲁墓志铭》、《祭尹师鲁文》。尹师鲁即尹洙。
欧阳修踏上仕途之际,正是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外交困,危机日迫的时候。景祜三年,年已30的欧阳修已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但官场勾心斗角,仕途曲折,欧阳修“仕官四十年,上下往返,感世路之崎岖”。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65岁的欧阳修以太子少师之衔退休,居颖州,次年病逝,谥文忠,葬于河南新郑。
欧阳修一生最为后人所重的,主要是文学方面。散文、诗词成就卓著。
他的文章才华横溢而又朴实自然,长短简繁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结实而又通达,广征博引,令人折服。
苏轼曾经评论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18年,可以说随州是欧阳修成名成家的摇篮,他在这里吸取了智慧的乳汁。
从4岁到22岁,这是人生成长的最难忘的时间段。对于欧阳修来说,使其终身难忘的就是随州城南的李氏东园。
李氏乐园是其好友李晓辅的花园。他在《李秀才东园记》中写道:……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
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 李氏东园位于随州城南,具体在什么地方,现在已无法考证。
欧阳修22岁离开随州,20年后到随州探望其叔父欧阳晔,故有机会再次到李氏东园故地重游。老友相逢,感慨万千,回返京师洛阳时,他便写了这流传千古的《李氏东园记》,以表达对随州的眷恋之情。
他深情地说:“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5 庞参传 文言文阅读译文供参考:庞参传,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
开始在那里做官,不知名,河南尹庞奋看见了认为很奇特,举为孝廉,拜为左校令。犯了法关进了若卢狱。
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钟羌人反叛,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讨伐他们。庞参在流放中使他的儿子庞俊上书道“:当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兵不绝,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复。
加上大军出动,远戍很疲劳,农功忙于转运,资财尽于征发。田亩不能开垦,庄稼不得收割,两手无计,来秋没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认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如总兵养众,等到人家疲劳。
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带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让他督凉州士民,转居在三辅。让徭役休息以助其时,停止繁赋以增其财,使男的能够耕种,女的能够织布,然后养精蓄锐,乘懈狙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边民的仇能报,奔北之耻可雪了。”
书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庞参道“:臣听说鸷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鹗。从前孝文皇帝领悟了冯唐的话,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边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个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难,选用得人哩。臣看见故左校令庞参,有勇有谋,与众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风度。
前因犯了微法,输作很长时间。现在羌戎为患,大军西屯,臣认为像庞参这种人,应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诏采前世的举措,观魏尚之功劳,免赦庞参之刑,用作军锋,必有成效,宣助国威。”邓太后采纳了他的话,立即从德徒中提拔庞参,拜为谒者,使他向西督三辅诸军屯,而召邓骘回来。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来,兵费日广,且连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万余钱。庞参报告邓骘道“:连年羌寇特别困扰陇右,供徭赋役开支甚大,官府负债达数十亿万。
现在再向百姓,调取谷帛,卖什物,以应官吏之需求。外伤羌虏,内困征赋。
于是千里运粮,远给武都西郡。道路险阻,困难太多,走得快就钞暴为害,走得慢就粮食受损,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在山泽。
县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贷。百姓已经穷困了,将向谁去索取?名义上救金城,实际上困了三辅。
三辅已经贫困,反转来又成为金城之祸了。参以前数次说过,应放弃西域,却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现在如果贪恋不毛之地,忧恤无用的百姓,让军队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担心,如果破了凉州,祸乱至今不止。开拓之边境不得安宁,对国家之强大毫无益处;有许多田地不去耕种,怎能救得饥荒!所以会治国者,一定着眼国内,不求外利;让百姓富足,不贪广土。
三辅山原旷远,民众稀少,故县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应将边郡不能自存的,迁入诸陵,田戍故县。
孤城绝郡,强迫迁去;转运远费,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这是好中之好计策哩。”
邓骘及公卿们因国用不足,想听从庞参的建议,众多人不赞同,才停止了。后来拜庞参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学徒。庞参到任,先去拜访他。
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报告,认为任棠倨傲。
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便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击强宗哩。
抱儿当户,想我开门怜惜孤儿哩。”于是叹息而回。
庞参在职时,果然能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为护羌校尉,叛羌怀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烧当羌种号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还都令居,通河西之路。这时先零羌豪强在北地僭号,朝廷诏参率领降羌及湟中起义的胡兵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约期会合于北地攻打他们。
庞参在路上被羌人打败。已经失了期,于是称病带兵回来,犯了诈疾罪召而下狱。
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业,用尽府库之财物以养军队。从前周宣王时,猃狁侵略镐和方,孝文帝时,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兴之功,文帝建太宗之号。
不只是两个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资,也因为有虎将捍卫城池的帮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诗》‘,亚夫纠纠’,载在汉策。前护羌校尉庞参,文武全才,智略远大,既有义勇果毅的气节,兼有博雅深谋的天资。
又度辽将军梁忄堇,前时统领西域,勤苦数年,回来留在三辅,能立功效,闲在北边,单于降服。现在都关起来,陷于法网。
从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败仗,晋侯恢复了他的职位;孟明视在崤丧师,秦伯不废他的官。所以晋景并赤狄的土地,秦穆公于是称霸西戎。
应该远看两君,使庞参、梁忄堇得到宽宥,的确对折冲有好处,对圣化有帮助。”书奏上,梁忄堇、庞参得到赦免。
后来用庞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126),升为度辽将军。
四年(129),进朝廷做了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说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顺帝时用他为太尉,录尚书事。
这时三公之中,庞参名声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与毁谤,认为所举用的人有违帝旨,司隶承风案之。这时当会茂才孝廉,庞因被奏,称疾不得会。
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会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谒忠尽节,徒因直道不能做违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处被中伤之地。’臣还希望在陛下之世,当蒙。
6 留耕堂记是文言文吗留耕堂记
叶 适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以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爱牵于子孙,不能业焉。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已多而犹不足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若是则诚不可禁已。虽然,其留者则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无惭焉可也,不然,则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俄反顾失之,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葛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麻果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侧履,非礼不动,草衣木食,自乐其乐。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若夫由是以致其用,则犹外物也哉!
7 100分,求文言文游东山记全文翻译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
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
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
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
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
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
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
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
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
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
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
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
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
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2] 译文 戊寅年(公元1158年)夏季四月己亥日,弋阳的方畴、广汉的张栻在永州的东山为东平的刘芮饮酒饯行。久雨过后,天气晴朗,我们攀上山顶,纵目四望,山色如洗,心旷神怡。
我们一起把酒食安置在寺庙西边的房间,四顾庭院与门户,喟然长叹,说:“啊,这里就是前丞相范宣公的故居啊!”在座的客人都惊疑不定,站起来询问详情。 零陵的张公饰说:“忠宣公居住在这里的时候,我才十三四岁。
先父承蒙忠宣公抬爱,为他们家服务,所以我也有机会侍奉忠宣公。忠宣公那时眼睛已病得很厉害,手里拿着一块一寸左右的玉块,用它来 。
我不认识这个东西,就多次地去看它。旁边有个小孩故意骗人说:“这就是一块石头。”
忠宣公很惊讶地说:‘不对,这叫玉。’唉,忠宣公心存诚信,到达了连小孩都不欺骗的程度,那么忠宣公的气概可想而知了。”
在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张公饰又说:忠宣公居住在这个西边的偏房里,房子很小,跟寺庙里的和尚相邻很近。
几个孙子还很小,有一天孙子与寺里的和尚玩耍,和尚不知道忠宣公是前宰相,和忠宣公的孙子互相辱骂,正好从忠宣公跟前经过,话语中还暗暗地牵扯到忠宣公。忠宣公很淡然地对待,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第二天,和尚非常后悔,惭愧拘束很不自然,到他家里来谢罪,忠宣公最终也没有说一句多余话,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永州的读书人有时有见到忠宣公的,忠宣公循循善诱,亲自加以教导。
有一天,刚刚坐定,有人轻率冒失地问道:“范某某和您是什么亲戚关系呢?”竟然直呼范文正公的姓名。当时忠宣公的两个儿子在旁服侍,惊恐害怕得汗都冒出来了。
忠宣公皱着眉头,很久才说:‘是我已去世的父亲。’轻率说话的人非常恐惧。
过了一会儿,忠宣公又以温婉的言辞安慰他,以后也一直跟他保持着联系。忠宣公的气概度量,虽然说有上天赋予的因素,大概也是靠后天的学习修养磨练而成的吧。
于是,在座的各位一齐说:江山还和从前的一样,可是忠宣公却无缘再见到了。像张公饰他们,还能够。
1 古文中的祝是什么意思
一、古文中的祝,有多个意思,包括:
1、表示良好的愿望。
2、削;断绝。
3、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
4、嘱咐;请求。
5、编织。
6、祭神的祝祷词。
7、祭祀时主持祭礼的人。
8、通“柷”。乐器名。即柷敔。
9、姓。
10、通“咒” ,诅咒。
11、发誓。
12、古国名。
二、祝,是多音字,包括:zhù、zhòu、chù。
祝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个人跪着祈祷的样子,本义是祝愿祷告。祭祀时主持祭礼之人亦可称为“祝”。
甲骨文“祝”字由“示”“卩”“口”三部分组成。左边的两横一竖(示)代表祭台或神主,右边像人跪在地上对着祭台或神灵祷告,“卩”是跪着的人形,上面的“口”强调人用嘴与神灵沟通;或省去祭台,直接表示人跪在地上祷告。一说右部是“兑”的省略,“兑”代表巫、口舌。西周早期金文承袭甲骨文,但在晚期,像人跪坐之形变为站立之形,在写法上与“兄”字相同。春秋以后各代文字沿袭西周晚期文字,除书体上的变化外,字形本身变化不大。
三、详细解释
(一)zhù
1、动词
(1)表示良好的愿望。
《庄子·天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2)削;断绝。
张协《杂诗》之五:行行入幽荒,瓯骆从祝发。
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3)嘱咐;请求。
华岳《田家》诗: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
(4)编织。
《诗经·鄘风·干旄》:良马六之,素丝祝之。
2、名词
(1)祭神的祝祷词。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高宗除丧,余以礼部郎入读祝。
(2)祭祀时主持祭礼的人。
《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
(3)通“柷”。乐器名。即柷敔。
荀悦《汉纪·武帝纪五》:木曰祝敔。
(4)姓氏。
(二)zhòu
动词
(1)通“咒” ,诅咒。
《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2)发誓。 《东观汉记·司马均传》:辄言敢祝少宾乎,心不直者终不敢祝也。
(三)chù
古国名。
《竹书纪年》卷上:(周平王)三年,齐人灭祝。
2 跪求古文《申生伐东山》译文公元前 660 年冬天,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狄。
里克劝谏说:“我听说皋落狄人将拼死作战,国君还是不要派申生去冒险吧!”献公说:“让他去!”里克回答说:“这不是过去的成例。过去国君出征,让太子留守,以监护国家;或者国君出征,让太子同行,以抚慰军心。
如今您留守本国,而让太子出征,没有过这样的安排哩。”献公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我听说,立太子的原则有三条:德行相同时根据年龄长幼来决定,年龄相同时根据国君的喜爱程度来决定,喜爱谁还有疑惑时根据卜筮的结果来决定。你不必对我们父子关系费心,我要通过这次出征来观察太子的能力。”
献公不高兴。里克退下后,遇见太子。
太子问:“父君赐给我偏衣和金玦,这是为什么?”里克说:“你害怕了吗?国君让你穿偏衣,握金玦,说明对你不薄。你有什么可害怕的!做儿子的,只怕不能尽孝,不怕不能继位。
况且我听说:‘恭敬胜于请求。’你还是努力孝敬国君吧。”
有识之士说:“里克善于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 太子于是出征,狐突掌驭兵车,先友担任车右。
太子身上穿着偏衣,佩戴着金玦,离开国都后对先友说:“国君赐给我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呢?”先友答道:“意味着在这次出征中你分得了一半君权,可以用金玦来决断大事,你好自为之吧!”狐突则叹息道:“拿杂色的衣服让纯正的人穿,用寒冷的金属来分离人心,冷酷极了,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即使太子努力作战,狄人能全部消灭吗?”先友说:“穿着偏衣,执掌着军队的指挥权,太子在这次出征中,努力作战就可以了。国君给你偏衣并无恶意,让你掌握兵权可以远离灾害,既无恶意又远离灾害,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到了稷桑,狄人出兵迎战。
申生打算进攻,狐突劝告说:“不行。我听说,国君喜欢宠臣,大夫就危险;国君喜欢女色,太子就危险,国家将遭难。
如果你顺从父亲的意愿让奚齐做太子可以远离死亡,顺从民心不打仗可以有利于国家,何不考虑一下呢?再说你在狄人的国土上冒危险,而国内却已经出现针对你的谗言了。”申生说:“不能这样做。
国君派我讨伐东山,不是喜欢我,而是想探测我的心思。所以才赐给我偏衣,又给了我金玦,临行前还说了些好话。
说的话太甜,骨子里一定苦。谗言起于宫廷,说明父君对我已生疑心。
就像木蠹啃吃树心,我怎能逃避它呢?不如拼死一战。不战而回,我的罪就更大了。
我战死的话,还可以有一个孝敬的好名声。”申生果然在稷桑打败了狄人然后回国。
这时谗言更加风起,狐突闭门不出。有识之士说:“狐突善于深谋远虑。”
3 文言文翻译《谢公泛海》一、翻译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
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二、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三、出处
南朝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扩展资料
一、文中的谢太傅人物形象
谢太傅是一个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
二、主人公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
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谢公泛海
4 东山的参考译文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 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我在东方说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伤悲。缝制一身新衣,不用再衔木棒。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 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瓜蒌的果实,挂在房檐上。土憋虫在屋里跑,喜蛛在门上结网。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还有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并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 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鹳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哀叹在屋里。清除走障碍物,我家征人要到了。圆圆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 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这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 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5 100分,求文言文游东山记全文翻译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
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
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
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
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
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
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
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
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
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
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
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
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
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
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
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
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
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
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
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2] 译文 戊寅年(公元1158年)夏季四月己亥日,弋阳的方畴、广汉的张栻在永州的东山为东平的刘芮饮酒饯行。久雨过后,天气晴朗,我们攀上山顶,纵目四望,山色如洗,心旷神怡。
我们一起把酒食安置在寺庙西边的房间,四顾庭院与门户,喟然长叹,说:“啊,这里就是前丞相范宣公的故居啊!”在座的客人都惊疑不定,站起来询问详情。 零陵的张公饰说:“忠宣公居住在这里的时候,我才十三四岁。
先父承蒙忠宣公抬爱,为他们家服务,所以我也有机会侍奉忠宣公。忠宣公那时眼睛已病得很厉害,手里拿着一块一寸左右的玉块,用它来 。
我不认识这个东西,就多次地去看它。旁边有个小孩故意骗人说:“这就是一块石头。”
忠宣公很惊讶地说:‘不对,这叫玉。’唉,忠宣公心存诚信,到达了连小孩都不欺骗的程度,那么忠宣公的气概可想而知了。”
在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张公饰又说:忠宣公居住在这个西边的偏房里,房子很小,跟寺庙里的和尚相邻很近。
几个孙子还很小,有一天孙子与寺里的和尚玩耍,和尚不知道忠宣公是前宰相,和忠宣公的孙子互相辱骂,正好从忠宣公跟前经过,话语中还暗暗地牵扯到忠宣公。忠宣公很淡然地对待,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第二天,和尚非常后悔,惭愧拘束很不自然,到他家里来谢罪,忠宣公最终也没有说一句多余话,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永州的读书人有时有见到忠宣公的,忠宣公循循善诱,亲自加以教导。
有一天,刚刚坐定,有人轻率冒失地问道:“范某某和您是什么亲戚关系呢?”竟然直呼范文正公的姓名。当时忠宣公的两个儿子在旁服侍,惊恐害怕得汗都冒出来了。
忠宣公皱着眉头,很久才说:‘是我已去世的父亲。’轻率说话的人非常恐惧。
过了一会儿,忠宣公又以温婉的言辞安慰他,以后也一直跟他保持着联系。忠宣公的气概度量,虽然说有上天赋予的因素,大概也是靠后天的学习修养磨练而成的吧。
于是,在座的各位一齐说:江山还和从前的一样,可是忠宣公却无缘再见到了。像张公饰他们,还能够。
6 《鲁学士祝寿》文言文翻译翻译: 赵司成,号类庵,京城人士有一天经过鲁国学士的家,鲁学士问他:你要去哪里啊?司成说:我忽然想起今天是西涯先生的生日,去给他祝寿鲁学士说:那我应该和你一起去,你带了什么礼物?司成说:2张手绢鲁学士说:那我也带这个进屋找了,没有手绢,想了半天,想起家里有人曾经给的鱼干,就叫家人去拿,家人说吃剩一半了,鲁学士想了想家里也没有别的东西,就带着这半条鱼干和赵司成一起去了西涯先生炖了鱼买了酒,和他们喝的很开心,谈论事情,相互唱和,直到吃完。
《鲁学士祝寿》 原文: 赵司城,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
鲁曰:“公何之?”赵曰:“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寿也。”鲁问:“公何以为贽?”赵曰:“帕二方。”
鲁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无有。
踌躇良久,忆里中曾馈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
鲁公度家无他物,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二公。
欢甚,即事倡和而罢。
三位人物特征:不拘小节 随性 率真 看重友谊 真诚 不重视物质。
7 东山的原文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1 《游东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选文变化较大,但也在情理之中,自2006年安徽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无规则性可言,2006年的“序”体文,2007年的“说”体文,2008年,人们猜测最热门的“记”体文并没有在人们的期望中出现,而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又回到了传统——“纪传”体。
正在大家不知今年到底会考什么“体”的时候,“狼”终于来了——“记”体文出现了。命题者可能考虑到人们的“接受度”,文章阅读的难度不大,三个选择题的设置也没有像人们预测的那样有所变化,外甥打灯笼——照旧。
但虚词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文言翻译把近三年试题中两句话翻译变为三句,这实际上也就是降低了难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答案B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遂扫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弃甲曳兵而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乐其无已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其孰能讥之乎 今君与廉颇同列答案C解析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
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
这个选项值得推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答案C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2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0A 11D(“不考虑民情”“一概”错误) 12C(“冒着被朝廷罢官的危险”错,应该是冒着被怨恨、指责的危险,“付出的多”错误) 13(10分) (1)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
(披、故、洞见、伏辜,各1分,句意1分) (2)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而予以增减赋税,既完成了任务,赋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验、损益、课、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人。
父名王积翁,任国信使,到日本去宣谕,在海上遇害。都中七岁时,随其母到朝廷陈述其父往日本在海上遇害之事,世祖非常同情,给旅费让他们回南方,并赐平江田八千亩、住宅一所。
不久世祖又感念其父功绩,特授王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此时都中年仅十七岁。同僚中因他年轻,很轻视他。
都中遇到事情都进行分析,动辄抓住要害,因此,僚属感到惊愕,不敢欺骗他。昆山有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事情暴露,然而八年没有裁断。
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吴江学校房屋破败很久未修理,而郡守缺任,都中说:“圣人之道,大家遵守,为何只有一个郡守能做?”于是首先向豪富之家募捐,筹钱新修了典礼殿堂。
任期满后,改任郴州路总管。郴州位于楚之上流,奚谷洞徭獠往来于民间,郴州百姓惧其强悍、狡猾,不敢与他们进行贸易,王都中爱护他们,施以恩泽,用威严震慑他们,于是徭獠都心悦诚服。
郴州百姓受蛮人风俗影响,喜争斗,都中于是大建学舍,陈列笾豆簠簋,演奏笙磬琴瑟,教民学习古代先王的礼乐,并请宿儒进行教育,用义理开导他们,终于使他们的风俗有了改变。调任饶州路总管。
遇饥荒,米价飞涨,官仓之米,分三等价,都中以下等米价减十分之二,让老百姓前去购买。父老们有人把两穗的麦子、六穗的稻子献给他,都中说“:这是圣主的福兆,我不敢当。”
就将此事奏于朝廷。因母丧离职,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
服丧期满,官拜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上奏国民生计莫重于盐。
于是按照旧制设盐亭灶户,三年比一次,排定名次,这是世祖时的旧制。担任此事的人怕遭怨,很久都未进行。
都中说:“当臣子的,假如都怕被指责,怎能做成一件事情?”于是走遍了三十四个盐场,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来决定减税或是增税,既完成了任务,课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因身体有疾辞官回家,至正元年逝世。
追赠昭文馆大学士,谥号清献。都中任官职四十余年,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而治理郡县的业绩,即使是古代遵守理法的官吏也没有比他更好的。
而他清白的情操,则是得自家传,除皇帝所赐予的田产和住宅外,朝廷分给的粮食和俸禄全都分给同族和亲戚中贫困的人,人们因此更加称赞他。幼年留于京师,待到拜许衡为师,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中年时期,更致力于根本之学,著三卷诗集。
3 魏学曾,字惟贯文言文阅读答案魏学曾,字惟贯,陕西泾阳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升郎中。有宦官为商人请求支取上万两粮草银。
魏学曾坚持认为不可以,于是停止。不久,升为光禄少卿,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隆庆初年,当地少数民族大举进攻永平。魏学曾进驻山海关,下令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取得大胜。
魏学曾升为右副都御史。于是,他调换将吏,招纳降将,规范屯田二千多顷,数次击败敌人,被朝廷封赏。
后因病离任。又起用为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枢营,很快改在吏部任职,转为左侍郎。
穆宗皇帝去世,大学士高拱想排挤冯保,嘱咐御史官弹劾他。魏学曾修书大学士张居正,说:“朝廷官吏都说您与冯保有图谋,先帝遗诏也是出自您之手。
今天的事情是不应该庇护这个阉官。”张居正大怒。
等到高拱被赶出朝廷,满朝的文武都大惊失色。唯独魏学曾高声地说:“皇上登位伊始,就贬逐顾命大臣,诏书出自何人,不能不公开告诉百官。”
他要求各位大臣到张居正的府邸争论此事,各大臣大多数不肯去,张居正也以疾病推辞诸臣来访,从此更加与张居正相违悖。魏学曾贬为南京右都御史。
没有上任,给事中宗弘暹迎合张居正弹劾他。朝廷下诏让他以过去的官职等候调遣,魏学曾于是回到家乡。
张居正死了一年多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征召为右都御史,督察仓场。
不久从南京户部尚书任上退休。 万历十八年(1590),顺义王扯力克西赴青海,火落赤、真相进犯洮河,副总兵李奎、李联芳先后被杀。
朝廷命尚书郑洛经营管理七镇并兼任总督,郑洛坚持推辞任总督之职。第二年春天,内阁大臣王锡爵推荐魏学曾。
于是,魏学曾起用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当时郑洛一心一意主张议和。
魏学曾到来后,与他意见不合。陕西巡抚叶梦熊帮助魏学曾。
起初,顺义王受封时,叶梦熊因为直言劝谏阻止而获罪。魏学曾也向高拱说不便于这样做。
这时,扯力克帮助叛乱,魏学曾、叶梦熊想征讨他们,抨击郑洛不认真对待敌人。恰好扯力克东归,火落赤诸部也迁走,魏学曾上奏认为扯力克虽然归去,暗地里却留了两万精兵在嘉峪,想帮助火落赤、真相。
这个话本来是道听途说,朝廷官吏却争相附和。王锡爵心里后悔,上疏奏明,又送信责备叶梦熊。
兵部尚书石星以为顺义王既然东归,宣府大(同)事情就很紧急。将郑洛召回商议安抚事宜,不理魏学曾的奏疏。
没有多久,河套部落首领土昧明安完成互市交易,要求增加赏赐。魏学曾命令总兵杜桐、神木参将张刚、孤山游击李绍祖出其不意斩杀明安,俘杀四百八十余首级,夺马匹器械无数。
魏学曾因功加封为太子少保。而明安的儿子摆言太声明要复仇,号召各部落。
第二年,継拜反叛,于是煽动诸部落叛乱。継拜,西部人,嘉靖中得罪其部落首领,父亲兄弟都被杀死,継拜逃脱投降朝廷,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前任督抚王崇古、石茂华先后奏请加封他为副总兵,于是多收集一些亡命之徒。其子承恩,是継拜梦到妖物进入他的妻子施的肋骨后而出生的,身体像狼,啼哭像枭,性格凶狠、乖戾。
継拜老了,承恩承袭他的爵位。万历十九年(1591),洮河有警报,御史周弘礻仑推举承恩及指挥土文秀、継拜义子継云等。
巡抚党馨下令文秀西援,継拜谒见经略郑洛,表示愿意与儿子承恩一同出师。党馨讨厌他的自荐,故意压制他,継拜因此心生怨气。
到金城,看见各镇士兵都出于他的手下。等到击退叛贼,取道塞外回来,敌人骑兵遇到他都避开,于是有轻视中原内外之心。
党馨数次裁制継拜,并且按治承恩罪行鞭打了他二十下,継云、土文秀也因为其他原因怨恨党馨。恰好戍卒请求衣服、粮食,很久都没有得到。
継拜就唆使军队先锋刘东阳、许朝犯上作乱。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杀死党馨及副使石继芳,逼迫总兵官张维忠自杀。
継云、土文秀杀死游击梁琦,守备马承光、刘东,自称总兵,推举継拜为主谋,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継云、土文秀为左、右参将。承恩于是攻陷玉泉营、中卫、广武,黄河以西地带望风而降。
只有土文秀进攻平虏,参将萧如党坚守不投降。叛贼已经夺取了黄河以西四十七座城堡,而且渡过了黄河,又诱使河套著力兔、宰僧进犯平虏、花马池,陕西全境震动。
魏学曾下令副总兵李日句率游击吴显赶赴灵州,另遣游击赵武赴鸣沙州,沿黄河一带阻止叛贼南渡,自己进驻花马池,正当叛贼的冲要。李煦等渡过黄河,叛将大多逃跑,四十七座城堡全都收复,只有宁夏镇城还被叛贼盘踞。
著力兔等部落与明兵叛军遥相呼应,継拜、土文秀进攻赵武于玉泉。継云引导著力兔攻平虏,如薰设下埋伏射死継云。
李日句回救赵武,围困才解除。四月,李日句领兵与前任总兵牛秉忠抵达宁夏镇城下。
皇上已提拔董一奎为总兵,李贲为副职。不久,又提拔如薰代替董一奎,以麻贵代替李贲。
他们还没有到,李日句等已经攻城。叛贼从东西二个门各出骁勇善战的骑兵三千迎战,步兵排列火车为阵营。
官军冲上来,夺得战车百辆乘胜追击,将叛军逼入湖内,叛军淹死的不可胜计。副总兵王通作战尤其卖力,他的家丁高益等乘胜进入北门,后因援兵没到而被杀死,王通也负了伤,。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唐龙,字虞佐,兰溪人(1)C 属:通“嘱”,嘱托(2)A ②表明唐龙疾恶如仇,不讲人情;⑥表明唐龙坚持正义,不惟命是从(3)B “率兵多次击败人侵之敌”表述错误,原文为“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唐龙并未直接“率兵”(4)①若辈:你们;何…乃尔:为什么这样呢句子翻译为:胁从者不治罪,是对平民百姓而言你们这些人知书识礼,并享受皇家俸禄,为何如此厚颜 ?②会:恰逢;宥:宽恕句子翻译为:恰逢九庙建成,广施恩泽(大赦天下),唐龙开列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大都获得宽恕答案:(1)C(2)A(3)B(4)①胁从者不治罪,是对平民百姓而言你们这些人知书识礼,并享受皇家俸禄,为何如此厚颜 ?②恰逢九庙建成,广施恩泽(大赦天下),唐龙开列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大都获得宽恕参考译文: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跟随同县人章懋学习,正德三年考中进士拜官郯城知县抵御大盗刘六,屡次击败他,增加俸禄二等 唐龙的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被征召授予御史一职,离京巡按云南钱宁的义父参将卢和因罪被判死刑,钱宁为他上奏辩解,此案交镇抚司复审正好朝廷派官员审查囚徒的罪状,官员受钱宁嘱托,将要释放卢和,被唐龙察知并制止,最终将卢和依法治罪地方官凤朝明因犯死罪,被革去世袭官职钱宁指使滇人为他担保,并谎称皇上已同意唐龙上疏反对,平息了这件事又巡按江西,上疏请催促张忠、许泰撤军回朝三司中跟从宸濠叛乱的官员仍居原职,唐龙将他们召来斥责:“胁从者不治罪,是对平民百姓而言你们这些人知书识礼,并享受皇家俸禄,为何如此厚颜 ?”当即没收了他们的官印 嘉靖七年唐龙改任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并兼任凤阳各府巡抚上奏请求免除向淮西地区征收官马和种牛,免去寿州正阳关赋税,通、泰二州虚田租税及漕运夫役和船料,当地百姓很感激他被召回京拜官左副都御史,后又历任吏部左、右侍郎 嘉靖十一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吉囊聚集重兵侵犯边境,延绥一带告急皇上诏令晋升唐龙为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务并兼管赈灾救济,携带公款三十万金启程唐龙奏陈进行救荒的十四条措施当时吉囊占据河套地区,向西直至贺兰山,因被黄河阻断不能渡过,用牛皮制成皮筏,渡过黄河到了贺兰山后俺答也从丰州侵入河套地区作乱唐龙指挥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打败敌人,多次受到奖赏 唐龙被召回任刑部尚书奸人刘东山设计陷害建昌侯张延龄,兴起大案延龄是昭圣皇太后的母弟,皇帝所厌恶的人承办官吏因审理此案不彻底而被撤职的有数十人,唯有唐龙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因“大礼”案及向皇上进言而获罪的人,朝中大臣多次请求予以宽大处理,未能如愿恰逢九庙建成,广施恩泽(大赦天下),唐龙开列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大都获得宽恕考核尚书六年任满,唐龙被加封太子少保因母亲年老,请求回家侍养 过了一段时间,唐龙因他人举荐被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改任吏部尚书唐龙有才干,为官功绩显著任吏部尚书期间,每事都向下属官员咨询加之年老多病,就被下属欺骗御史陈九德弹劾前选郎高简欺蒙皇上谋私,同时指责龙老迈无能,于是将高简关入关押钦犯的监狱唐龙上疏称病求退,未获回复皇帝诏令将高简杖责六十大板并发配戍边,唐龙则被削职为民这时唐龙已患重病,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