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哪位西方美术史学的好的大师来帮帮忙。。19世纪到20世纪都有哪些艺术家?

急~!~哪位西方美术史学的好的大师来帮帮忙。。19世纪到20世纪都有哪些艺术家?,第1张

  19世纪时期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20世纪时期至今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广告和各种报刊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沃霍尔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归入现代艺术范畴的还有偶发艺术、大地艺术等。其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围。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都在为社会制造以旧换新的零件,却始终难以塑造出独立健康的人格。那种以为自己家孩子会背诵些诗词歌赋,就在饭局中显摆的家长,其所做作为,不过似乎认为艺术能把自己家孩子改造成比隔壁孩子更好的零件,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合格的螺丝钉。“教育”,仅仅被理解为一种训练,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的技能训练,所以在许多人的脑子里,艺术“教育”关乎“输赢”。前日微信里,看一艺术家晒自家孩子涂鸦之作,问为何不去学素描水墨,艺术家回复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你让一个小孩画水墨他也不懂也不爱,他就应该随便画,玩得快乐就好。我要为这位艺术家点赞,他懂得了大多数家长没弄明白的简单问题:艺术不重要,快乐健康才重要。一、学前儿童美术学习特征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时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符号功能的掌握:儿童用象征性符号来代表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他们通过感觉动作获得经验,并开始形成表象符号和运用语言符号。

  2.自我中心:儿童常常把自己见到的看作是别人见到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觉。

  3.行动受知觉支配: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强烈感受和他感兴趣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

  儿童的艺术才能随年龄的增长会产生系统性的变化,几乎所有儿童都有相似的发展历程。那么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吗?教育的作用是什么?从三四岁儿童最初的绘画分析,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式,自由夸大、变形,总是为了传达某些偶然的意向。应当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受外界影响较少,自然成熟的成分更多些。随着儿童逐渐成熟,他的知觉与技巧有所发展,绘画目标从简单传达到希望表现一个观念,这与他的智慧发展、人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有更密切的联系。这时,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艺术学习。艺术欣赏教育在此将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对5~7岁儿童的美术作品所作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年龄的儿童存在着欣赏作品的某些潜力。他们能够较长时间地注视作品,并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在观察作品的内容方面,儿童对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知觉敏锐性。他们主要凭借直觉感知,对局部的物象观察得比较仔细,能够描述某些细节,对非具象的图画往往从具象的角度加以猜测。对作品的形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潜在的爱好,一般来说,他们容易接受色彩鲜艳、形状逼真的图画,对色彩对比、形状轮廓、疏密关系、构图、比例等美的要素有所关注,并能作出某些简单的判断。在艺术思维方面,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作品的体验与认知,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经验的直接推理。他们对美的要素的各个层面的理解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此,我们假设大班儿童是有可能接受美术欣赏教育的。

为儿童选择艺术欣赏作品必须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儿童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原则上要用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同时,又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之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本课程以中国画、西洋画、民间艺术、雕塑与建筑四个领域为主,选择接近儿童日常生活的题材,用名人名作向儿童作系列介绍。其中,中国画以现代名家作品为主,作品的内容则以动物、风景、儿童生活题材为中心,使之与儿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有的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这恰恰与幼儿经验相吻合,齐白石画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为主,以其新鲜与多变的特点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如凡 高的《星空》、马蒂斯的《舞蹈》、蒙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孩子所接受。民间艺术作品因其原发性、恒常的主题、功利的色彩极易为儿童所接受;同时,儿童艺术与民间艺术在对生命的自然追求和艺术表达的纯朴稚拙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适宜于儿童欣赏。至于手工艺术品,由于它具有立体性、可操作性,很适合幼儿欣赏。

西洋画家和中国画家相比,我感觉中国画家更浪漫一些,这种浪漫是一种有内涵的浪漫,是一种古典的浪漫。

因为西方画和中国画之间的对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且两者之间在绘画的风格,绘画的技巧以及绘画的方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如何才能形象地展现出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区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产生疑问了,到底是中国的画家比较浪漫,还是西方的画家比较浪漫的?

 实际上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话并不简单,因为毕竟每个画家都有每个画家的创作思路,而且每个画家他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在长期的创作中形成的,所以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浪漫不浪漫。

他们在整体的绘画风格上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即使是一个绘画体系的人,他们的风格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也很难做出判断,更不要说两个差别很大的绘画体系了。

如果要是非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话,那我感觉中国的话再更慢一些,因为中国的画家在很多场合都画的是一些山水画,这些山水画虽然看起来比较古朴,但是实际上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很多人觉得将山水画和浪漫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不太贴合实际的情况。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山水画它也是非常浪漫的,而且有的山水画能够展现出一种古典的美,这种古典的美呢是西方绘画很难画出来的。

所以我感觉中国的绘画作品特别是一些中国的画家,如果要想真正的画出一幅非常完美的作品的话,他头脑中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而且要把这种气息呢展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

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可能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会非常突出,而且呢会影响到我们的一个整体的创作思路和整体的认知。

就比如像张大千这样的绘画大师,其实他们都是非常浪漫的。别看他们表面上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都是非常有文化积淀的,这种文化积淀就是形成一种浪漫主义气息的一个基础。

所以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很难看出中国绘画作品的一个浪漫主义气息。实际上他有很多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如果要是仔细分析一下,我就会发现里面他们的这种关系都是相互包含相互融合的,很难用一个词语简单的概括出来,也很难把这个东西抽象出来的。

所以我感觉这些东西如果搭配起来一起分析的话,可能得出一个合适的结论,如果要是脱离了这一点的话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16世纪下半叶,随着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相继去世,欧洲画坛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局面。在意大利,首先出现了样式主义,紧接着是波仑亚学院派、那波里画派和巴洛克美术……这些流派各有各自的主张,也各有各自的风格。

以卡拉瓦乔为首的那波里画派(也称卡拉瓦乔画派),兴起于意大利南部的那波里地区,曾受到了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它反对学院派僵化的教条和巴洛克美术夸张的浮华;追求朴素、清新、直接面对自然的表现方式;以单纯、强烈的明暗,严谨、结实的轮廓,以前所未有的朴实无华的作风为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对同时代的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都有着深远影响。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据史料考证,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这明晰而结实的轮廓;这单纯而质朴的光线;这鲜明而实在的苹果、葡萄、柠檬、无花果、竹蓝、叶子、干枯的叶子,以及这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子眼;不仅标明了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也标明了卡拉瓦乔与当时追求理想化时尚格格不入的率真与求实精神。在他看来,不论是静物,是人物还是其他实物,都是自然的客体,因此,他总是以自然本身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自然,而把前人的一切规范和模式抛在一边 充满戏剧性暴力气氛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是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作品。“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Garcia da Orta,是指形状不规则的东方珍珠。后来词义变宽,意为粗糙、不规则、不整齐、扭曲、任意、独特的意思。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7世纪至18世纪席卷欧洲,它深入到从文学到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影响深刻。巴洛克风格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着明显的区别,“人间戏剧”是巴洛克绘画的重要要素,巴洛克风格的绘画真情实感和观赏性并重,通常是以极具表现力的夸张动态、具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绚丽色彩达到这种效果。它突出了喜悦,促进了激情,以壮观的游戏加强了对感官的刺激和诱惑。巴洛克绘画的构图不同于均衡稳定的古典式,而喜欢用剧烈的扭转、动感较强的S形、波浪形或放射形,常使人眼花缭乱。

巨作《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长宽达两米多,讲述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抢掠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的传说。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都是丽达的儿子,其中波吕克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两子从不分开,他们一个善骑,一个善战,都英勇无敌,是古罗马骑士的保护者。他们爱上了迈锡尼国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可是她们已经许配给另外一对孪生子了,于是两兄弟便强行把她们掠走为妻。画面上表现的正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两姐妹从睡梦中劫走,正在强行拉上马背。画面上,四个人和两匹马交错穿插,激烈撞击,纠结在一起的形象占据了整个空间,造成了强烈的动势。近乎方形的构图,本应是稳定的,但这些形象却以X形切割画面,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一切成分依照着S形曲线的旋律持续涌动着。两匹马旁,各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牵着缰绳,他们暗示这里既是暴力的抢掠,又是一种充满愉悦的游戏,是爱情的暴力。

作者彼得�6�1保罗�6�1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法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是巴洛克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他的艺术融合法兰德斯和意大利的传统艺术,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偏爱巨幅作品,他的绘画,在构图上,动势很大,形象不论是男是女,都造型结实饱满,表现得壮健有力,色彩饱满热情,透着几欲爆发的精力,甚至是强烈的肉欲。

在这幅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中,鲁本斯充分展现了他刻画人体的擅长,在两个男子黝黑皮肤和扬蹄直立的骏马的衬托下,两姐妹的丰满的身姿呼之欲出。画家或重叠,或薄涂的笔触引人入胜,扭转运动的用笔和肌肉的隆起暗暗相合。红色披风与绿色风景对比,金黄的丝巾做蓝色天空的映衬,整幅作品奏成疾风骤雨般的狂热交响。绘制这幅作品时,鲁本斯刚好40岁,在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热情气息中,他尽情的歌颂着生命的愉悦和光荣。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由Jannik Johansen 导演的伦勃朗**;描写伦勃朗的文章 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维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他的画光线并不是太多,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虽然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但是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起到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德尔夫特街

  维米尔在作品《德尔夫特》的右侧绘出了鹿特丹城门,它由高大的主楼和双塔桥头堡组成,城门的前面一座双拉索桥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右侧远处斯希河旁的船坞。维米尔把斯希丹城门放在画面的中心,斯希丹城门的左侧是凯瑟尔(Kethel)城门,穿过城门便是斯希丹码头。在维米尔所生活的年代,斯希丹城门的双塔已经绝迹,主体建筑中唯有城门得以幸存。城墙由红砖砌成,砖层中镶嵌着沙岩石(这种建筑用的石材由当地生产,从外地进口十分昂贵)。在主城门后的左面,我们看到军械库的屋顶。今天,这些房子仍然矗立在那里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Meindert Hobbema (Hobbema,Meindert,1638~1709),荷兰画家。1638年10月31日受洗于阿姆斯特丹,1709年卒于同地。早年从师Jvan雷斯达尔学画风景画。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代表作《林荫道》、《磨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西班牙画家。1599年6月6日生于塞维利亚,1660年8月6日卒于马德里。早年在老埃连拉画室学画,后拜在画家F帕里切科门下。早期绘画《卖水人》、《煎鸡蛋的老妇》形 象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1623年进入马德里宫廷为国王服务 ,但受到原在宫廷服务的保守派画家的排斥和贬低。1627年他和保守派画家按同一命题作画,进行了一场艺术竞赛,结果大获全胜,巩固了他在宫廷的地位。两年后完成的油画《酒神巴库斯》(又名《醉汉们》),表明他将泥土的芳香终于带进了宫廷。1629年他获得机会出访意大利,在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地看到了文艺复兴诸大师的绘画原作,特别着重研究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用光,回国后创作的作品色调更加柔和、晶莹,形象塑造更加生动、细腻。这期间最杰出的作品是《布列达的投降》(现在一般翻译为《勃鲁达的投降》),它是一幅大型历史画,作者以公正不阿的态度描绘了西班牙和荷兰战争中双方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西班牙虽是胜利者,但凶狠、傲慢,给人一种不快之感;荷兰人失败了,但没有失去尊严。他的大量肖像画都坚持写实原则,并且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可惜的是画面的气氛过于和平,与史实有明显的差别,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幅作品的价值。对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如《腓力四世像》,重在表现其虚伪、冷漠和浅薄,决不阿谀奉承。对于朋友和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如《拿扇子的妇人》、《矮子安东尼奥》,则被描绘得平易近人,有的还具有社会批判色彩。1651~1660年是他生活的最后10年,由于当局在对他授勋问题上有争论,使他情绪极不愉快,但仍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代表作《宫娥》(又名《宫女群》)和《纺织女》,被认为是17世纪欧洲少见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也证明他虽然长期担任宫廷画家,但始终未失去平民的本色。

  委拉斯贵支的另一个中文译名是“委拉斯开兹”。 弗朗西斯科·戈雅戈雅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早期喜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道士雇主一直袒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点画出来

  1792年,拿破伦侵略西班牙时,戈雅耳聋了,他同时改变了画风,将题材转向讽刺拿破仑的假仁义和伪道德,批判战争的愚蠢借口 阿尔贝·勒布伦 (Albert Lebrun,1871年—1950年)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后一位总统(1932~1940)。

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是一个有文化的建筑商人的后代。在华托快要15岁时,其父母让他跟着一位名声平平的画家学习画画。后来,从1704年起,华托还跟过一位从事剧院装修的画家。正是跟着这位老师,十八岁的华托到了巴黎,并参加了歌剧院的装修。尽管华托只干了几个月而已,但是却令其受益匪浅。画家后来的作品中的舞台感大概就与此有关。1708年,华托有机会接触卢森堡宫中的藏品。鲁本斯的作品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结识了一位擅长描绘喜剧表演的画家。华托后来所画的“游乐画”观念可能由此产生。所谓“游乐画”,描绘的是浪漫而又美轮美奂的聚会,其中盛装的男女在户外花园式的环境中随着音乐优雅地嬉戏、调情。这种画法可以追溯到乔尔乔内以至中世纪的“爱之园”的画作。华托只是接受那些他愿意画的委托件。华托曾经努力想夺取罗马大奖,以便能去意大利亲睹前辈大师们的杰作。但是,他并未如愿。在时不时光顾剧院的过程中,华托开始动手画他的“游乐画”。华托的艺术生涯不过15年而已。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体裁(例如挂毯图样、天顶画、壁板画、扇画、键盘乐器上的装饰画、寓言画、讽刺画、风俗画、军事画、舞台画、宗教画、风景画和肖像画等)、主题和技巧。当然,他倾全力为之的还是“游乐画”,显现出了特别擅长于描绘罗可可时期的那种轻松愉快又不免忧郁色彩的梦幻世界的特殊才华。“游乐画”是别人在无法归类他的作品时临时起的名字。的确,他的“游乐画”堪称其艺术精神的结晶,属于一种新的风俗画,也是他后来获得国际声誉的原因所在。华托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艺术家,他不随意屈从赞助人或官方的意志,而其作品的创意和清新使得法国绘画与意大利的学院主义拉开了距离,从而确立了直到新古典主义出现才渐渐失去影响的一种名副其实的“巴黎人的”景致。诗人戈蒂埃在《华托》(1838)一诗中显然是用了一种极为赞赏的语调:

  我长久驻足栅栏门边,

  凝视华托风格的庭园;

  细榆、紫杉、绿篱,

  笔直的小径费修饰;

  走动间心情又悲又喜,

  看着看着我心明矣;

  我的幸福就寓于此。

  当然,华托的世界是一种极人为的世界,除了爱的场景,他就画那些来自戏剧的主题。在轻浮的底下往往默默流淌着一种忧郁的情感,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人们,一切感官的愉悦均是短暂的。这往往可以为他的作品增加一种特殊的诗的意味。

  华托作品中的忧郁的意味是与他的生活相关联的。华托从来没有自己的固定住所,总是在朋友和赞助人的家里暂住。他终身饱受肺结核的折磨。1719年,他到英国寻求名医,为后者画了《意大利喜剧演员》。翌年,画家回到巴黎,和艺术商朋友待在一起,并为后者画了《热尔尚画店》。画家临死之前,在一修士的劝说下,毁掉了大量具有情色意味的画作。1721年7月18日,年仅37岁的艺术家辞别人世。

  华托的画由于大多与贵族有关,因而在大革命期间受到冷落。只是到了19世纪中叶,他的画才又受到普遍的欢迎。德拉克罗瓦和修拉都喜欢华托的作品。不少音乐家据说在欣赏华托的作品时就进入了音乐的氛围。西贝柳斯、拉威尔、德彪西、肖邦等是突出的例子,他们都曾从华托的作品中感受到特殊的灵感。有的艺术史学者甚至认为,华托在色彩处理和对自然的研究方面的建树使他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之一。

  素描是华托的画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画家从不停止手中的笔,一有空就动手画素描,习惯于迅速地为朋友和熟人捕捉住栩栩如生的姿态和音容笑貌。他也常常让模特儿一次次地更换服装和变化姿势。他有时是在一张纸上画下同一模特儿的若干种不同的姿态。华托将这些素描细心地保留下来,供日后的油画构图参考。这样做,是在追随16世纪的大师鲁本斯的风范。不过,与鲁本斯那种强有力的形态语言不同,华托是用一种纤细而又短促的线条构成优雅的造型。《戴帽女士三草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一个坐着,另两个大方地站立着。右边的那个造型后来就出现在《农民的婚礼》一画中。同时,即使是在草图中,人们就可以看出华托在用粉笔时的娴熟和大气。他用淡红色的粉笔勾线,再用白粉笔强调光的效果,而人物服装的装饰性得到尤为精彩的渲染,其皱褶和肌理跃然纸上。

  《发舟西苔岛》是一幅与画家同年所作的《朝圣西苔岛》(藏于柏林夏洛滕堡宫)颇为相似的风俗画,即“游乐画”。它是画家经过多年奋斗之后功成名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众所周知,爱情从中世纪开始就是法国诗歌中的传统主题,它是所谓“一种使身体健康的心理疾病”。西苔岛据说是维纳斯诞生后不久登陆的地方,当时从海上出生之后,风神就将她送到了西苔岛。因而,此岛是献祭给维纳斯的。在华托的时代,西苔岛成了一个极为流行的主题,从18世纪开始,有不少的芭蕾和歌剧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了“发舟西苔岛”的主题。此画也是对这一主题的描绘,并从戏剧中获得启示。画面中的一对对恋人穿着舞会上的盛装,有的甚至穿着朝圣用的披肩。但是,他们与其说是在向西苔岛这一传说中的恋人之岛进发,还不说是正依依不舍地离开它。所有人都已经在岛上的爱情之殿中山盟海誓,爱神维纳斯让他们变得无法分离。地上的那些东西被弃而不管是为了突出爱情的愉悦在此时此刻的至高无上。但是,在这种爱意绵绵的情境中却隐含着某种痛苦的情绪。爱情在离开了维纳斯的绿荫庇护之后将会怎样这也是恋人们难以离别西苔岛的潜在原因。画家在表达一种看起来轻松愉快的主题时,却也隐隐约约地平添了一种忧伤的情调。这种永远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感伤是华托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典型意绪。所以,欣赏华托的“游乐画”往往有两个阶段:先是看到其中的快乐、优雅甚至风流;接着则是感受潜在的黑暗或淡淡的悲哀。

  画中云蒸霞蔚般的背景显然有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小天使们在恋人们的头上盘旋,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相融的情景。至于色彩的运用,有鲁本斯晚期画风的一些特点。不过,华托用的是流畅的、稀释的颜料,不是鲁本斯所用的那种凝重的、厚涂的颜料。有研究者认为,就主题而言,《发舟西苔岛》就是鲁本斯的《爱之园》一画的某种再创造。

  《威尼斯游乐图》依然是“游乐画”的范畴。但是,有研究者指出,其中右边的风笛手带有强烈的自画像的成分。他是如此的虚弱、憔悴,同时是那么的紧张、焦虑,眼睛又透露出某种的烦躁,因此反而成为内中的忧伤之源。细看之下,人们确实会有些迷惑,画中风笛手以及左侧的画家的朋友为什么视线不是集中在中央的女演员身上或许在表面的舞蹈和闲逸之外还有更多的忧虑画中田园式的背景强调了聚会中沉浸在快乐里的人们已经远离了社会的诸种藩篱的约束,而其中的男女情也是暗示的,而非展示的。因而,在这种具有舞台感的构图中,一切都是变幻的,充满了不可确定的因素。

  华托后期的作品从迷人的西苔岛的神话转向更为平实的现实本身,不再深深地沉迷在梦幻之中。在尝试了若干幅小尺寸的画之后,华托就画了《吉尔》这幅尺寸颇大的作品,以此突出了人物(戏剧中的丑角)的某种孤独感。华托对戏剧是极为痴迷的。因而,丑角成为其笔下的主题是十分自然的。尽管这不是一幅自画像,但是,有的研究者指出,这幅画同样具有相当的自传因素。画中包含了艺术家的某种相当强烈的认同感,委婉表达出一种令人痛苦的情感。也许,这是画家为一个演员出身的咖啡馆的主人所画的招牌画。画中的人也可能是以一个朋友或者一个演员为模特儿的。丑角两眼出神,双臂垂着,一动不动,笔挺地站着,脸上是那种似醒非醒、天真而又庄重的表情。后面是绿叶茂森的、意大利风格的背景,天空中什么也没有。在颇像一个露天舞台的土墩的边上有四个哈哈大笑的人物。他们都是演员,其中有一个是骑在驴上的小丑——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同时增添了戏剧性。与《威尼斯游乐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吉尔不像那个风笛手那样,脸上有丰富的表情特征,而且吹奏着乐器,而是一身简单的白戏服。月亮状的帽子围绕着一张生动而又严肃的脸,与其身后的人活泼的脸容形成了对比。而且,吉尔似乎与身后的人们完全没有关系:如果说吉尔是闲着的,那么其他的人却是活跃的;吉尔没有笑容,而其他人却是在逗乐;吉尔只是朝着观者的方向看着,而其他人却形成一个群体。画中的情感无疑是多重的甚至复杂尤加,华托通过令人心有所感的形象记录了某种结局而非开局的意绪。这是一种笑不出来的东西,是一种让人微微心酸的寂静。确实,华托在这幅画中体现了自己与装饰味的罗可可的距离了。

  《热尔尚画店》是画家的最后一幅作品,而且尺幅巨大。它写实地描绘了华托的艺术商朋友热爱画店内的情形。原本此画要用来做招牌的。艺术史学者认为,这是画家笔下最富古典气息、构图最完美的作品。与此同时,这也是晚期的华托在写实与心理探询上的追求。这是一幅华托风格的风俗画,试图描绘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与以前的画不一样,这里的爱情的背景不再是那种有天使飞翔的花园,而是变成了巴黎的朋友的画店;社交用的音乐改为了买卖过程。正如有的艺术史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此画除了伦理意义外,什么也不缺。在某种意义上说,此画是艺术杰作,也是重要的“文献”,18世纪的艺术家感兴趣的装饰性(那些挂着的画大概是热尔尚从未经手过的,而且画面被一分为二、欺骗眼睛的写实性等尽在其中。人物不再穿那种化装舞会上的礼服,而是时髦的衣服,画家不仅引人入胜地画了衣服上的花边和柔滑的质感,而且也精心描绘了普通的亚麻服装,譬如那个在搬路易十四肖像画的男子的丑角风格的衬衣。所有的人物均无大小主次之别。画中从街上走进画店的少女仿佛要将观者的视线引入店内,她的伴侣风度十足地走前一步,好像是在跳小步舞曲。他们成为华托笔下最后的一对爱侣。店内陈列的有些画作(如右边的圆形画)中的爱情描绘自然是一种印证、强调和渲染。年轻的女店员为顾客展示一面镜子,可是男性们到底是在看镜子还是美丽的少女呢同时,镜子中被映照的是一个目光哀怨的盛装女士的形象。画中尽管没有什么清晰的故事的线索,可是所有的人物却似乎并非只是为了艺术品而来。因而,越看这幅画,越会让人反思人的内心世界。无怪乎有研究者认定,华托的这幅画属于“心理写实主义”,从而完成了华托对鲁本斯的最后敬意和超越。可惜的是,艺术家英年早逝,这种追求未能再延伸和发展 弗拉戈纳尔是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1703—1770)的学生,而且又不断研究夏尔丹,并取得显著进步。他也留学过意大利,三十一岁回巴黎以后,才开始他的真正的创作活动;他的作品手法多种多样,既有豪放恣意画成的,也有精心严谨地描绘的。

  弗拉戈纳尔的作品风格多变,色彩华丽,充满色情意味。晚年时因绘画风格不合时尚逐渐没落。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秋千》,巧妙地运用明暗的变化,以纤细的笔致,描绘出庭院和树林的美,非常精巧。它的纤细的线条,有种类乎病态的魅惑,色彩也淡雅。从这种表现来说,弗拉戈纳尔虽然是天资丰富的艺术家,但他的主题却稍稍有种不严肃之处。从下往上眺望正在打秋千的贵妇人的年轻贵族,也许当时没有遭到非难,但今天看来,就颇有轻佻浮薄之嫌了。对此只能认为弗拉戈纳尔是迎合贵族的轻佻作风。如果说华铎是好的方面的洛可可画家,那么就不能不说弗拉戈纳尔却具有洛可可的浮恶之气,正是由于这一点,应该说他又是最洛可可化的。总之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都充分表现了路易王朝贵族、贵妇人的轻艳奢侈嗜好游玩的生活、感情和趣味。

  弗拉戈纳尔的《浴女》构图突兀,女人体似乎同云朵、树木、河流一起在急剧旋转,别致而诱人。《蒂布尔瀑布》更是独造,强光在晒台衣服上造成的点点闪光和丰富层次,甚至可和两个世纪以后的风景画相比。不过,弗拉戈纳最拿手的还是肖像,大块的厚色、飞舞的笔触与传统手法大相径庭。《狄德罗》、《读》、《舞蹈家吉玛尔》等画,至今仍以其潇洒奔放的手法而脍炙人口。

伊萨克·列维坦(Levitan,Isaak Iliich) 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1900年7月22日卒于莫斯科。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 门采尔(Adolpyh Von Menzel 1815-1905),阿尔道夫�6�1门采尔是世界著名的素描大师,是德国十九世纪成就最大的画家,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历史画家,风俗画家之一,更是杰出的素描大师。石版工之子。他从13岁开始学绘画。一生共创作了一万五千多幅速写,七千多张素描。这些数量惊人的作品,都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不管走到哪里,绘画工具总是随身带着,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河畔山顶,处处可以看到挥笔作画的身影。有人称他得了“缓画狂热症”,他听了很高兴地说:“希望此病是绝症。”精于素描,作有为数众多的速写及素描。画家力求从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画了很多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的形象,这在当时欧洲同时代的画家中是罕见的然而我们今天也不能用机械的观点去印证门采尔的政治意识如在我国的某些出版物中,似乎给门采尔作了主观的缺乏时代感的政治加冕正如他画皇帝及统治阶级上层,并经常出入于宫廷参加宴会和各种典礼,而自身并非反动派;他画了大量劳动者,但也不宜说他是为了表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劳动创造世界如同他对色彩和光颇感兴趣,但决非属于印象派一类。他经常 在纸版上作小幅油画,描绘 日常生活景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轧铁工厂》,是较早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广泛,画有历史画、风俗画及风景画等。作品有历史画《无忧宫的宴会》、《无忧宫音乐会》、《威廉一世加冕礼》,风俗画有《轧铁工厂》、《舞会晚餐》、《柏林波茨坦铁路》、《阵亡烈士葬仪图》等,他凭记忆作画画了5000余幅素描和速写,造型严谨、解剖明确、笔法刚劲、生动自如,被誉为“素描大师”。

ps如何画出韩国插画家Aeppol的「森林女孩日记」系列插画的效果,使用什么笔刷画的?

数位板,又名绘图板、绘画板、手绘板等等,是计算机输入设备的一种,通常是由一块板子和一支压感笔组成。

你可以在网上查找到更多信息,使用ps的自带笔刷是画不出来的。

玛西娅·布朗——九夺凯迪克奖的大师,风格多变的民间故事的传承者

台湾学者宋佩这样评价图画书作家玛西亚_布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可能是她的得奖纪录和她多变的创作风格。她的得奖纪录固然无人能比,而她在每一本图画书中营造出的时代与地域的氛围,以及她纯熟的运用各种媒材说故事的技巧,可能也很难有人出其右。”

玛西娅·布朗(MarciaBrown)

当今美国在世最资深、最受推崇与赞颂的创作者。

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

她九度荣获凯迪克奖;两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她是凯迪克大奖史上的最大赢家,至今仍保持着纪录。

玛西娅犹如绘本花园中繁华多貌的常青树。

1992年,她因对儿童文学的长期贡献而获得怀尔德终身成就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将玛西娅·布朗的作品作为永久馆藏。

玛西娅·布朗之凯迪克奖

_获得金奖最多,三次金奖,只有大卫·威斯纳能够媲美(三金三银)。

_获得凯迪克奖数量最多(3金6银),1950年到1955年,连续6年获奖。(第二名是莫里斯·桑达克,一金七银)

_间隔时间长。从1948年到1983年,整整35年。时间最长的可能是马克·西蒙特,第一次是1950年获凯迪克银奖,最后一次是2002年获凯迪克银奖,整整52年。

作者介绍

玛西娅·布朗(MarciaBrown),1918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牧师家庭。由于她的父亲是位牧师,她从小就跟着家人在州内到处迁徙,每次搬家后都先跑到社区图书馆办好借书证后才能安下心来回家整理东西。

她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绘画和手工,12岁时,她的父亲把厨房的墙壁涂成黑色,让她当黑板画画。玛夏常常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此时,她在心中埋下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将来做一个插画家。但由于家境一般,又撞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她只好和姐姐们一起在纽约州立师范学校学习英语和戏剧,毕业后在高中担任教职3年。之后来到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儿童观担任故事会讲师。她不仅在馆内讲故事,还经常走进社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讲世界各地的故事。也不断接触美国和国际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插画艺术作品,这些经历对她日后从事绘本的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946年,她出版了处女作《小旋转木马》。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在他家附近听到一个旋转木马的声音并开始了一次冒险,布朗在书中生动描述了一个格林威治地区繁华的社区。

1947年出版的《石头汤》,让她一鸣惊人,这本书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凯迪克奖银奖。这本书也是她早期有关传统民间故事作品中的肇始。

玛西亚·布朗的大部分时间在阿尔巴尼大学工作,并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1993年秋天搬到了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山,1994年,布朗捐赠了10,000美元用于组织,编目和保存她的论文。

2015年4月28日在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古纳山的家中逝世,终年96岁。

风格及理念

_玛西娅虽然没有孩子,却一直都在为孩子们做事。从说故事到创作一本本的绘本。

_她一生酷爱旅行,足迹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每到一地,都会长时间地停留,细细地体验和品味当地的民风和民俗。比如她特别喜欢意大利,那么她就创造机会陆陆续续在意大利住了四年。喜欢法国,就到法国住上一段时间,还跑到巴黎音乐学校管弦乐队学吹笛子。1985年,67岁高龄的她,还曾经到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学习过中国水墨画。

民间故事传承者,文化多样

“把民间故事中蕴藏的智慧传授给儿童,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感觉,这是童年的遗产”,“把这些真理传递给孩子们,他们能获得充分的表达,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荣幸。——玛西娅·布朗

玛西娅发现民间故事对于孩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她喜欢给孩子讲古老的民间故事,并把它们画下来。她改编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她相信故事能帮助儿童形塑人格,图画有助于记忆;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能清楚揭露出现实的生活,以梦想与现实的的两面持续地存在我们的心中。

《穿靴子的猫》、《灰姑娘》改编自佩罗童话,《坚定的锡兵》改编自安徒生童话,《三只山羊嘎啦嘎啦》是挪威民间故事,《从前有一只老鼠》改编自古代印度寓言故事,《影子》是一首来自BlaiseCendrars法语的散文诗,采用拼贴画突出非洲艺术特色。

风格多变

她一直致力于用不同的技法和媒介材质来,表现不同的时代,营造不同的氛围,凸显东西方不同文化的质感。

她认为插画的功用在于表达故事内容,为呼应每一本书不同的主题与时代背景,她会尝试不同的媒材与风格,水粉、水彩、蜡笔、钢笔、木刻、拼贴例如木刻版画之于印度古老的寓言《从前有一只老鼠》;剪影、拼贴之于非洲部落的故事《影子》等;《三只山羊嘎啦嘎啦》通过粗放的蜡笔体现了挪威民间故事的魅力和北欧的艺术风格,《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采用的是麻胶版画,等等。

为了完成这些风格多样的图画书,她曾到世界各地游览采风搜集资料;学过油画、版画、中国水墨画;研究民间文学理论和儿童心理学著作。她拿到第一次凯迪克大奖时,便用得到的奖金到意大利住了一年半,这段时间只是用来体验那儿的生活文化、画画与逛美术馆。

她曾说,“一本书的气氛非常重要。如果书里说的是一个传统的故事,却配上和时代背景完全不合的图画风格,自然很不对味创作者要为小读者着想,小朋友对那个时代毫无认识,所以画家画的服装即使不能巨细靡遗,也要表达出当时的风味。”

曾有人好奇的问她,为什么每次遇到不同的作品就要改变画风玛西亚B布朗的回答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说:“因为我不能容忍每天吃一样的东西!”

作者的话

_玛西亚说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做到:像一颗美丽的种子,在孩子心里埋下艺术的根芽;像一首创新的歌曲,从古老的主旋律中衍生出种种变化。她的每一本书几乎都是对经典的传承。

_她说:“介绍一本绘本给人,就像介绍一位朋友给人。”

_“图画的清新质感靠的是表现的力度,而非媒材的新颖与否。为了不把在上一本书中注入的意念和技巧带到下一本书里,我总会隔一段时间再创作新书,这段时间或是画画,或是旅行吸取新的感受,为创作下一本书铺路。”

背景知识--关于画风,老师

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担任少儿馆馆员期间,她师从的三位著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特长,如StuartDavis的油画作品受立体派的影响很深,重视色彩与形体间的关系,而日裔的YasuoKuniyoshi娴熟多种媒材,喜用自由的线条和简约的形体描绘各样的人物,至于LouisShanker则用木版画尝试抽象题材,并借着木刻粗犷的线条表现出舞蹈与运动的节奏韵律,玛西亚的三位老师风格截然不同,从他们身上她似乎不只学到各样的技巧,还学会各样图像风格与平面媒材独特的表现性,从这些画家身上所学的各家不同画技也奠定她日后于图画书创作时呈现的多样风格。

背景知识--玛西亚·布朗图画书创作心得

玛西亚_布朗曾就创作图画书的心得写成一本书,书名为《莲子:儿童、图画和书》(LotusSeeds:Children,PicturesandBooks,1985)。书中用了七种象征来描写艺术和创作的过程,这七种象征分别是种子、歌、舞蹈、电光火石、礼物、不变的模式、黄金勋章。

她解释“种子”是表示艺术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粒好种,以后会长大并且结实。

而“歌”象征充满创意的人生,而她的书正像一首首的歌曲,从主旋律衍生出种种变化。

“舞蹈”是比喻艺术家借着自己的作品表达美、痛苦、恐惧和生命的喜悦,就像舞者用肢体表达出来的一样,而创作的源头在于艺术家深深相信生命里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电光火石”则是艺术家突然捕捉到的灵光,化成了图画。

“礼物”代表艺术家把自己奉献出来,把自己的内心展现在观众面前,艺术的精神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不受到社会阶层、肤色与种族的限制。

“不变的模式”是指古老的传说与童话当中往往包含了固定的模式,为我们提供无穷的想象,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恐惧和世界的阴影,并且为我们塑造了学习的榜样。

“黄金勋章”代表的不是外界的肯定,而是指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从内心提炼的黄金所制成的勋章。

凯迪克获奖作品

1948凯迪克银奖《石头汤》(暂无)

1950凯迪克银奖《渔夫亨利》

1951凯迪克银奖《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

1952凯迪克银奖《约翰船长的厨子》无中文版

1953凯迪克银奖《穿靴子的猫》无中文版,改编自佩罗童话

1954凯迪克银奖《坚定的锡兵》无中本版,改编自安徒生童话

1955凯迪克金奖《灰姑娘》改编自佩罗童话

1962凯迪克金奖《从前有一只老鼠》改编自古代印度寓言故事

1983凯迪克金奖《影子》

作品介绍

1、《石头汤》1948凯迪克银奖。民间故事、爱和分享

内容:

三个士兵疲惫地走在一条陌生的乡村路上。他们是在打完仗返家的途中。他们又累又饿,事实上,他们已经两天什么东西也没吃了。

当三个士兵接近一个村庄时,村民开始忙开了。他们知道士兵通常是很饿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把可以吃的东西都收藏起来,比如把大麦藏在阁楼上、牛奶桶沉到井里、肉挂在地窖里。士兵们挨家挨户讨吃的,还希望能在阁楼借宿,可是村民们都说没吃的东西、没住的地方,全村人还努力装出饿坏了的样子。这是一场斗智的较量。

饥肠辘辘的士兵们被逼出了一个绝招。他们向村民们宣布,要做一锅用石头做的汤。好奇的村民们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柴和大锅,士兵们真的开始用三块大圆石头煮汤了!当然,为了汤的味道更鲜美一点,他们还需要一点佐料,比如盐和胡椒什么的当然有一点胡萝卜会更好卷心菜呀、土豆呀、牛肉呀配一些也不错如果再来一些大麦和牛奶,连国王都可以喝了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真的煮好了!

Tip: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琼·穆特版本的《石头汤》,后面会介绍。

2、《渔夫亨利》1950凯迪克银奖。生活、成长、自然

美丽的海岛,真实的生活,一个小男孩的成长仪式,宁静、美好。献给每一个成长的孩子。

内容:亨利是一个美国男孩,住在圣托马斯岛上,岛屿沐浴在加勒比的湛蓝海水中。亨利最想当一名渔夫。不管做什么,亨利总是想着爸爸的船——阿里阿德涅号;他想总有一天,他也可以驾船出海,航行得很远很远。重要的那一天总算来了,亨利的第一次打渔之旅开始了。他经历了一次很多孩子没经历过的冒险。后来,如妈妈所说,亨利就成了“真正的渔夫”。亨利的故事中有海岛的土话,有渔民生活的真情实感,一切都是那么暖心又动人。

_她很多书的灵感都是从国外旅行中得到的。她曾在圣托马斯岛待过两个夏天,她在岛上画素描,和孩子们交朋友,收获了亨利和他的日常生活的美好画卷。

3、《迪克·惠廷顿和他的猫》1951凯迪克银奖民间故事、哲思、品格(勤劳、善良、努力)

_成功需要运气,更需要努力;让孩子看到“坚持的力量”。

内容:很久以前,英国有一个名叫迪克·惠廷顿的小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只能靠着乡亲们的救济生活。后来,他怀揣着淘金梦跟一个车夫去了伦敦。但事与愿违,到了伦敦后,没有地方住也没有东西吃,他特别后悔离开了家乡。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经过一番波折,一位叫菲茨沃伦的富商收留了他,让他给厨娘打下手。虽然有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和住所,但是他白天得忍受暴脾气厨娘的打骂,晚上还得忍受在他床上跑来跑去的老鼠。有一天,迪克帮人擦鞋得到了一便士。他用这一便士买了只猫,想用它赶走老鼠,能睡个踏实觉。没想到,这只猫彻底改变了迪克的人生,让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富翁,最后成了伦敦市长。

惠廷顿是幸运的。

惠廷顿是踏实勤奋懂得感恩的。

成功有时是偶然的需要运气的,但最终取决于自己和周围人的优秀品质。成功需要运气,更需要努力;要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不管生活多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走向成功的道路充满坎坷,唯有坚持不放弃的人才能真正成功,怀抱梦想,坚持不懈,幸运就会相伴。有时候我们和成功只差“再坚持一点儿的”意志,让孩子看到“坚持的力量”。

4、《约翰船长的厨子》1952凯迪克银,无中文版

5、《穿靴子的猫》1953凯迪克银奖

_流传三百年的法国经典童话。一只聪明的猫用智慧为主人和自己赢得精彩新生!

内容:磨粉匠临终前给他的三个儿子分别留下了自己仅有的财产,而小儿子只分得了一穿靴子的猫,这只猫叫布斯。传说这只猫非常聪明,并有一双有“法力”的靴子,小儿子很善良,暗恋公主已久,由于国王和王后也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根本不可能把公主嫁给出身贫寒的他,为此小儿子始终被两个哥哥嘲笑。一日,公主假面出游,在一小酒馆内唱歌时与小儿子相遇,两人也互生好感,善良的布斯不忍心主人错过自己的爱情,设计把小儿子包装成了伯爵,来接近国王。但是爱情的路上困难重重,期间又有食人恶魔和巫师的设计陷害,但小儿子最终凭借自己的诚实、善良,以及神猫布斯的魔力,赢得了公主。而神猫布斯也成为了新的勇士。

《穿靴子的猫》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简洁生动。童话主要是给孩子们看的,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才能打动和吸引他们。在夏尔·佩罗的童话中,常常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同时故事又编造地合情合理,一点也不显得生硬牵强。《穿靴子的猫》中,写一只猫遇到了妖精,妖精变来变去,最后变成一只耗子,就被猫一口吃掉了。作者的想象显然是有生活依据的。因为现实中,猫本来就是吃耗子的。

※这个书有很多版本,同名作品还获得了1991年凯迪克银奖,(美)马尔科姆·阿瑟文/(美)弗雷德·马塞利诺图,杨玲玲、彭懿中译。

2011年美国梦工厂公司改编为动画**。

6、《坚定的锡兵》1954凯迪克银奖。

_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童话中的美好和不曾有的残酷。

内容:坚定的锡兵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就少了一条腿。鼻烟盒里的小妖怪仅仅因为不满锡兵盯着美丽的纸做的舞蹈姑娘,而心生嫉妒,处处做怪,使锡兵从三楼栽葱地跌落地上。顽皮的小孩把他放在纸船上,沿着水沟顺流而下,使他在急流和大雨中一路颠簸,险些倾覆。黑暗的下水道中的水耗子卑劣地向他讨要买路钱。在下水道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运河,但并非厄运的结束。在没入湍急的水流之前,锡兵的耳旁响起了这样的话:“冲啊,冲啊,你这战士,今天是你牺牲的日子!”在水底他又不幸被一条大鱼吞入腹中。而当他随被捕杀的大鱼辗转回到原来的主人家,又见到心爱的舞蹈姑娘时,却被一个小孩扔进了火炉。一阵风过,锡兵深爱的舞蹈姑娘也被吹进了火炉。第二天,女仆从炉灰中发现了一颗小小的锡心和一朵亮晶晶的玫瑰。

孩子们喜欢它,首先因为这是锡兵的冒险故事,还有他对年轻舞者的爱。而对于成人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残酷。

玛西娅·布朗为这个故事的插画投入很多情感。温馨的蓝紫色背景营造出另一个世界,充满灵性,同时饱含力量和生机。

7、《灰姑娘》1955凯迪克金奖。改编自佩罗童话。

_故事承袭童话奠基者夏尔·佩罗的精髓,画风独树一帜,语言轻松优雅,完美诠释经典童话的永恒魔力。

内容:没有几个故事能像《灰姑娘》那样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版本,但人们最喜爱的,还是查理·佩罗的法国版本。这个译本非常适合于讲故事和大声朗读。从把时钟拨慢的小小的丘比特,到最后的宫殿场景,玛西娅·布朗的插图既迷人又充满了魔力。这些画会一直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8、《从前有一只老鼠》1962凯迪克金奖,

_改编自古代印度寓言故事,引导孩子思考强与弱、永恒与变化,培养孩子感恩、谦逊的品格。

内容:“谁敢说本大王从前是一只小老鼠,我就吃了他!”一只大老虎吼叫道。然而一位法术高超的隐士却对此十分不屑。因为正是他把一只小老鼠变成了大猫,然后变成了狗,最后变成了这只威风八面、自以为是的大老虎。

故事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印度古老的《五卷书》,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强大”与“弱小”、“骄躁”与“谦逊”、“永恒”与“变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则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寓言。

为了重现东方寓言的魅力,布朗采用了木刻印刷的方法。棕绿色、土**、石榴红相搭配,自然丰富的木纹理为故事增添了古老而经典的韵味。搭配上白色镂空,木刻坚硬的线条有着剪纸的感觉,有力、动感。

9、《影子》1983凯迪克金。光与影的游戏,与生命有关的传奇

内容:火光中、月光下、灯光里,只要有光就有影子,只要有火就有影子。影子不停跳跃、舞蹈,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非洲古老的文化中,在非洲口传文学里,影子确实有了生命,有了它自己的故事。

玛西娅·布朗布朗译自法国诗人布莱斯·桑德拉尔的同名诗歌,她采用剪影、拼贴的方式来展现影子的意象,用醇烈的深色为基调表现非洲森林火堆旁的故事,形象鲜明,意蕴深长,达到了表现力的极致。

10、《三只山羊嘎啦嘎啦》--学会机灵和勇敢

内容:一个简单的故事,一种在民间故事中常见的3次重复,却带给小读者3次惊险的体验。有三只都叫“嘎啦嘎啦”的山羊,想到山里的草原吃胖一点。但是,山谷间有一座桥,桥下住着一只可怕的大妖怪。“小山羊”和“中山羊”都说:再过不久,有一只更胖的山羊会来。于是,大妖怪便放走了它们。最后“大山羊”来了,他以强悍无比的气势,将大妖怪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和另外两只山羊,在草原上吃得饱饱的,到现在,都还胖得走不回去呢!这是一则挪威的口传童话。它的语言,简洁而有力,绘图则独具气魄和震撼效果。在历经鲜明的戏剧张力之后,欢乐的结尾,使孩子们和“嘎啦嘎啦”一样,感到满足极了!

哪里有田园风景画?

壁纸酷-美丽田园风景摄影您的位置:壁纸首页>>风景壁纸>>美丽田园风景摄影分类导航English美丽田园风景摄影Index1Index2Index3共3页[下一页>相关专集:天空大地小麦田园风光

-12K-2006/05/26-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波密信息中心--西藏波密信息网--田园风景旅游风光栏目旅游景点瀑布奇观山水树木田园雪景人文民俗发展的波密城市变化田园风景Copyright2004tibetbomiChinaAllRights

-38K-2006/05/25-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美丽田园风景摄影集2您所在的位置:QQ首页>动漫频道>13壁纸天地>正文美丽田园风景摄影集2大中小关闭查看评论新闻纵横车迷世界娱乐新势力韩国影视圈QQ四格漫画

-56K-2006/05/25-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壁纸站_腾讯频道四季风景绚丽壁纸南极白雪壮观精美壁纸碧蓝天空美丽风景壁纸个人摄影《天空大地》美丽田园风景摄影集3美丽田园风景摄影集2美丽田园风景摄影集1春暖花开-桃花壁纸集2

-45K-2006/05/23-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迷人的田园风景秀色可餐写真人体摄影网友自拍天下奇闻性感女星炫彩靓铃风光无限华美饰品爆笑激情女郎可爱星迷人的田园风景

-56K-2006/05/21-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新华网·沙滩风景·奇形奇物·名胜古迹·民间各地·花儿盛放·好山好水·田园风景第19张极美的风景壁纸1392花儿盛放1348田园风景第19张1146名胜古迹1032民间各地615田园风景第18张605沙滩风景

-74K-2006/05/26-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安远跨省推销田园风景本报安远4月9日电江西安远县车头镇的6位村干部昨天携带自行制作的果园大棚风光照片、VCD光盘等,前往广州推销田园风景。为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欣赏到安远的田园风景,有效促进特产外销、农民增收,该县的广大干部把推销田园风景

-6K-2003/06/08-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壁纸酷-美丽田园风景摄影您的位置:壁纸首页>>风景壁纸>>美丽田园风景摄影分类导航English美丽田园风景摄影[<上一页]Index1Index2Index3共3页相关专集:天空大地小麦田园风光

-12K-2005/07/30-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橘子音画适合隐居的田园风景,你愿意和谁来此共度一生-西祠胡同橘子音画适合隐居的田园风景,你愿意和谁来此共度一生返回《逐乐天下》关闭窗口我喜欢这样的风景,喜欢在这样的地方小住但时间不能长。我离不开信息社会,离不开飞速发展的文明。

-43K-2006/05/29-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风景专区zol高速下载中关村在线下载频道风景中关村在线专区田园风景第19张68KB2006年02月28日风景田园风景第19张民间各地沙滩风景奇异的景观田园风景第18张田园风景第17张

-92K-2006/05/30-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相关搜索:田园风景资料田园风景的古诗田园风景手抄报乡村田园风景农村田园风景

田园风景作文田园风景介绍关于田园风景荷兰田园风景资料秋天田园风景

美图欣赏:一幅生动和谐田园风景画鸟"牛"花香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新浪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正文美图欣赏:一幅生动和谐田园风景画鸟"牛"花香在龙港至金乡的公路边,记者发现几只灵动的鸟儿围着一头正在吃草的水牛上下翻飞,草丛中秋花绽放,俨然是一幅生动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58k-2006年2月24日-网页快照

发展特色农业田园充满生机玉州区特色农业经济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总面积已达15万亩_

本报讯(记者叶万松通讯员黄宇翔)初秋时节,在玉州区名山村的无公害冬瓜生产基地的瓜棚上,挂着一只只冬瓜,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充满了生机。社会新闻>正文发展特色农业田园充满生机玉州区特色农业经济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总面积已达15万亩

-57k-2006年2月24日-网页快照-更多此站结果

welcometo

[2005-03-0909:36:57]喜欢鸣翠苑,是因为她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说她像田园间婷婷玉立的一位少女,因为她身上独有的清纯与泥土味。走进鸣翠苑这幅田园风景画,你会享受到所有的美景美食美意。

-6k-2

终其一生,雨果创作了4000多幅画作,留存下来的也不少,但具体数量不清楚。《编年版雨果全集》里,可以欣赏到许多雨果的画作。

在雨果的众多绘画作品中,一些被视为文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延伸,而更多成为他在思考某些独特理念时,留下的辅助实验性草图。在泽西岛和恩格西岛的流放生涯里,他也没闲着,从大自然和偶遇的画面中汲取灵感,雨果发展出一种基于想象力自由表达的图像风格。众多绘画大师对雨果的画,评价都非常之高。

他的儿子在《过路人在雨果家里》写道:“一旦纸、笔和墨水瓶端上桌子,雨果便坐下绘画,事先不勾草图,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运笔异乎寻常的自如,画的不是全图,而是景物的某个细节。这样完成后,还要来杯子泼下清咖啡,其风景画即告完成。结果便是一幅出人意料的画,雄浑、意境奇异,总是富有个性。这种泼清咖啡的创作方式,与中国泼墨何其相似。中国宫廷风格的图案,是雨果顶喜欢的元素。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的人物画。寥寥几笔,人物印象形神毕具。他不断用各种新媒介,不断地尝试各种新材料、新风格,只要能满足他的审美情感,雨果似乎兴趣满满、永无停歇。说他是20世纪的艺术先驱,毫不为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