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
鹧鸪天 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 ,是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可奈何以及无聊和苦闷的心情,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阅读答案和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作者: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拼音:
lǎn xiàng qīng mén xué zhǒng guā ,zhī jiāng yú diào sòng nián huá 。shuāng shuāng xīn yàn fēi chūn àn ,piàn piàn qīng ōu luò wǎn shā 。
gē piāo miǎo ,lú ǒu yǎ ,jiǔ rú qīng lù zhǎ rú huā 。féng rén wèn dào guī hé chù ,xiào zhǐ chuán ér cǐ shì jiā 。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字词解释:
①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初期写下的。
②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阅读答案:
8.这首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9.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8.全词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词中的新燕轻鸥歌 清酒等意象为词人渔钓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词人置身其间,自在快乐。词人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乐于隐逸的思想情感。
9.这首词 塑造了一位表面上享受渔钓生活、而内心却藏着苦闷的隐者形象。从诗歌内容来看,词人似乎很享受渔钓生活,但开头两句则已透露出了词人的无可奈何,送年华显示出了词人的无聊和苦闷。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翻译:无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赏析:
公元1163年(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以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主持抗金军事,陆游表示庆贺。次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张浚以右丞相、江淮东西路宣抚使,仍都督江淮军马,视师驻节,颇受知遇;张浚旋卒,年底宋金和议告成。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不久后写下的。另有两首词意思与此词大体相同,也是同时所写下的。
陆游自从任枢密院编修官然后再任通判镇江,后又被调任隆兴,最后被免职,他一再受到主和派的打击,心情抑郁,所以在乾道二年免职前所写的《烧香》诗中有千里一身凫泛泛,十年万事海茫茫之慨。
罢官后如《寄别李德远》诗的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另一首《鹧鸪天》词的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既愤慨抗金志士的遭受迫害;而又一首《鹧鸪天》词的插脚红尘已是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又自嘲对仕途进退认识的浅薄。在这种心境支配下,词的上片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二句,表示不愿靠近都城学汉初的邵平那样在长安青门外种瓜,只愿回家过清闲的渔钓生活。但隐身渔钓,并非作者的生活理想,这样做只是作者在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自我排遣而已,读送年华三字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这时候,作者迁居山阴县南的镜湖之北、三山之下,湖光山色,兼擅其美。在作者的诗人气质中本来就富有热爱自然的浓烈感情,所以当他面对这种自然的美景时,人事上的种种失望和伤痛,也因此自会暂时得到冲淡以至忘却,所以后面的二句: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即就写镜湖旁飞鸟出没的情况,写出那里的风景之美。句法上既紧承渔钓,又针对镜湖特点;情调上既表景色的可爱,又表心境的愉悦:脉络不变,意境潜移。它用笔清新,对偶自然,轻描淡写,情景具足,以景移情,不留痕迹,是全词形象最妍美、用笔最微妙的地方,这其中的韵味,耐人寻思。
下片从湖边写到在湖中泛舟的情况。开头二句,歌声与舻声并作,缥缈与呕哑相映成趣;第三句:酒如清露鮓如花,细写酒菜的清美。这三句,进一步描写词人渔钓生活的自在和快乐:鮓如花三字着色最美,染情尤浓。结尾二句:逢入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表明词人不但安于渔钓,而且愿意以船为家;不但自在、快乐,且有傲世自豪之感。但读者联系作者的志趣,可以知道这些自在、快乐和自豪,是词人迫于环境而自我排遣的结果,是热爱自然的一个侧面和强作旷达的一种表面姿态,并非出自于他的深层心境。笑指二字和上片的送年华三字,一样透露出词人的这种心情矛盾。表面上是笑得那样自然,那样自豪;实际上是笑得多么勉强,多么伤心。上片结尾的妙处是以景移情;下片结尾的妙处是情景交融。这时候作者景慕张志和的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的行径,自号渔隐。词中的以船为家,以及这一年所写的词,如《鹧鸪天》的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采桑子》的小醉闲眠,风引飞花落钓船,都是渔隐生活的具体描写,但读者一样可以从深层心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渔隐实质。上片的送字告诉读者这种实质比较明显,下片的笑字告诉读者这种实质却很隐秘。
陆游作词,本来就好像大手笔写小品,有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感觉。这首词,随手描写眼前生活和情景,毫不费力,而清妍自然之中,又自觉正反兼包,涵蕴深厚,举重若轻之妙,表现得十分明显。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鹧鸪天 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 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诗词曲赋文·鹧鸪天》原文与赏析
陆 游
家住苍烟落日间,丝毫尘世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 (1125),卒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陆游生年三岁,北方的金国大举南侵,攻下宋国都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 (今杭州),一方面遭受金国压迫,一方面朝 败,苟且偷安。陆游在这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气氛中成长起来,原来期望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而结果“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观大散关有感》诗)。一生中曾多次燃起抗御敌人的心头烈火,但每一次都以遭受当权者的打击而告终,或贬官,或罢黜还乡。
陆游“一寸丹心唯报国”,主战情绪是旺盛的,始终坚定不移。但在受挫折之后,也有时引起一些徜徉山水的消沉思想。这首《鹧鸪天》词,当是陆游晚年饱经忧患之后,在故乡镜湖边上闲居时所写的。他看到朝廷昏庸无能,感到绝望,说出了一些愤激而非出自本心的话。上阕,“家住苍烟落日间”,写故园周围的景象。斜阳暮霭,一片苍芒,这里本来就是隐居的好地方,又何必另寻幽胜“丝毫尘世不相关”,“尘世”,当指朝廷的政治斗争而言。实际上,当时的政治斗争关系到对金的和战和民生疾苦问题,他怎么能忘怀“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两句对仗工整。“玉瀣(xie)”,酒名。“斟残”,说壶中的酒已经所余无几了,人有醉意,于是信步穿行竹林中。《黄庭经》是道家养生之书,展读既毕,卷起经卷,躺卧下来,看山景变幻。或行或止,或坐或卧,悠然自得。
下阕,“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蹙口长啸,不必介意行动小节,这种场合是难得的,值得人们贪图延长更多的时间。而衰老的残年步步逼人而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只好听之任之。不妨随遇而安,开怀行乐,何必终日忧虑但这些想法都不是陆游的本意。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是这篇作品的主题,也是作者已有的认识。“造物”,创造万物者,原指天,这里借指当政者。他们把英雄老死而报国无路的悲惨遭遇,视为平常的事情。正如陆游《书怀》诗所说的:“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师”何等痛心!他感到岁月蹉跎,“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忧国忧民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陆游自称“癯儒”,是一个儒生,但和同时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在失意时,有时就倾向道家思想,目的是暂时解脱现实生活中的精神负担。他几次被贬主管道观,和道教有接触,但并不信仰道教。他直至临终仍然对国家民族抱着积极的关心的态度。他的《示儿》诗说:“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南宋政权是悲观失望的,但对人民的力量则一直充满了信心。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宋词精选 , 写景 , 隐居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
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
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
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
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
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赏析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著作者的感 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著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鹧鸪天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接着乘机进行起义活动整首诗歌塑造了陆游的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薰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薰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9482篇诗文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石州慢·寒水依痕
宋代 : 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宋词精选 , 感叹 , 人生 , 写景 , 思归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宋代·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宋代 : 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宋词精选 , 婉约 , 伤春 , 怀人 , 惜花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宋代·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子夜歌·三更月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宋词精选 , 写景 , 妇女 , 闺怨思念
前一句写的是指作者送别友人时,天边的流水和沿岸种植的树木水天一色的景象,后一句写的是作者进一步说明当时水天一色的天气状况,正在下着雨的阴云笼罩着埋掉了一半青山,作者以此天气状况来喻指自己在仕途上遭受的挫折和被奸邪小人陷害的复杂心情及对政治的无奈!
诗意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鹧鸪天(送叶梦锡·七之一)原文: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诗词作品: 鹧鸪天(送叶梦锡·七之一) 诗词作者: 宋代 陆游 诗词归类: 题画、组诗
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
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这首词的上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簶”,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娖,通“捉”;胡簶,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簶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对于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词:“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