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婴儿慢慢来到父母身边的时候,父母也对婴儿充满了好奇,但是在好奇的同时他们也会花费很多的心思去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一、一个月大的婴儿有没有情感新生儿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在很多时候也会懂得母爱,同时有很多胎儿也能够感受到母爱,而且他们一般在这个时候是比较依赖母亲的,因为母亲会经常喂他们喝奶,陪伴他们睡觉,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就不会再依赖别人,这也真是情感所在,所以家长们可以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和宝宝开始建立感情,宝宝即使不会表达,但是在感情的建立上他们是可以的。
二、如何照顾新生儿因为小宝宝在出生以后身体都是比较脆弱的,所以这就需要家长们格外关注,在照顾小宝宝时候,指甲一定不可以留的太长,因为指甲太长会非常容易刮伤小宝宝,而且在生活当中 也要注意自己抱娃的姿势,如果在夏天出生的宝宝,在出生半个月之后就可以到户外进行活动了,一定不可以一直让小宝宝在家里面,因为外面的阳光能够促进一下宝宝身体里的钙吸收。
三、怎么跟一个月大的婴儿培养感情在宝宝出生以后 家长们可以多给宝宝说说话,而且也可以陪伴孩子们玩耍,这种都是比较容易建立感情的,而且母亲也可以多陪伴自己的孩子睡觉,因为这样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在生活当中,家长们也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童话故事,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在意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让孩子们更好的入睡,而且在宝宝出生以后,也要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多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情况。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三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一,新生儿的发展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由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他们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遵循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三种见解: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二,婴儿及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的新观点告诉我们,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1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a,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
b,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c,动作的发展是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d,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婴儿移动身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使行动具有了相当的主动性,明显的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
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
由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三,婴儿期的学习
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主要表现如下:
模仿学习,模仿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
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所提示出来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四,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a,视觉技能的发展。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觉敏锐度。
b,听觉机能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
2婴儿知觉的发展
a,跨感觉通道的知觉。它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b,模式知觉。这种知觉能力是通过“视觉偏爱程序”(范兹设计的研究)揭示的。
c,深度知觉。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约从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但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1婴儿的注意
婴儿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将头转向声源)。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
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2婴儿的记忆
研究发现,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按记忆内容,可以把婴儿记忆分为
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2个月之前)
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12个月之后)。
(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
8~1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阶段,1无效尝试,2有效尝试,3无需尝试而直接成功。
五,婴儿期言语发展。
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机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
(一)婴儿的发音
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发音特点: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三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三岁看大)
(二)婴儿词汇的发展
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数量在50~60个之间,三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三)婴儿句子的发展
单词句到多词句
简单句到复合句(两岁左右)。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1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主要是利用手势
2婴儿与成人的言语交往,说出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和表达其愿望及要求的内容
3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重在言语的表达策略和技能。
(五)语法的获得
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三岁的婴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也就是说儿童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就基本掌握了人类的复杂语言。
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交往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
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
3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
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
5儿童自身主动而创造性的探索语法规则,不断的提出假设,检验和修正假设以后。获得正确语法。
六,婴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按活动特性分,巴斯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其气质划分为
情绪性,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
活动性,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
冲动性,缺乏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交性,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把多种划分气质类型的维度归纳为5种,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典型心境与反应强度,这5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按这几种维度的不同组合把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育的适应性和要求的不相同。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取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是否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符合、相适应。国外学者提出婴儿早期教育的“拟合优化模式”,用于描述环境因素与气质的互动作用。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
A,婴儿兴趣的发展三个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一岁前后)。
B,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阶段。是生理反射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能够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能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
C,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自发性的哭,不具有社会性的哭
应答性的哭,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哭
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具有明显社会活动性质的哭,如打针与疼痛和穿白大褂联系起来。
婴儿啼哭的五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D,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分离焦虑经历如下不同的发展阶段:
1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以及痛苦的求助,愤怒的抗议。
2第2阶段。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愿望受到打击,在悲戚中尝受失望,减少啼哭,出现情感冷漠。
第3阶段,婴儿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出似乎超脱分离焦虑困扰的状态,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
婴儿处于分离焦虑阶段时,身心都会受到影响,睡眠不好,易受惊扰,食欲不良,甚至出现行为问题,如果这种状态过重,过长,会影响婴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E,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婴儿对环境需求通过相应的情绪发出信号,这种主动的情绪信号是先天的情绪感应能力,具有天然的沟通作用。
激发母婴之间互动,良好的应答和互动作用,使婴儿身体得以健康成长,心理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出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价值。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本能性的驱动力,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是指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交往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二是婴儿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社会性参照能力对婴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使婴儿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信息解读他人的心理倾向,并据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使婴儿获得安全感,利于调整自己的行为
c促进婴儿对新异刺激的探索活动。
d有助于亲子情感交流,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
(三)婴儿的社会性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依恋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比例如下四个阶段。
第1阶段,即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的积极反应,喜欢所有的人。
第2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因而有选择的对人反映。
第3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
第4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因而能把母亲当做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并相信母亲爱自己,肯定会回来的,因此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
2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和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连接,被称为无依恋婴儿。
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
3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a,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b早期社会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能给予积极回答和反馈
情绪性,经常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社会性刺激
4婴儿自我的发展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哈特总结了各种有关研究,提出了婴儿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过程。
主体我的自我意识:(8个月--1周岁)
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b,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2岁前后)
约在2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表现在两个方面:a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b,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我表示自己。
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大飞跃。
促进婴儿自我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有安全感。
一贯的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
热情的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
能够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这有利于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宝宝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对于父母们来说是要知道这些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养孩子,下面是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
多大的孩子叫新生儿呢?刚满月的,也就是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别看他小,能耐可不小,比如找吃的,吃东西,眨眼睛,打喷嚏,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功能,对于新生儿来说,获取食物,排除有害物质,注意环境中的刺激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功能被称为生存反射,我们现在也有这些本事,比如打喷嚏,常听人说,打喷嚏是有人骂你了,这个乍听之似乎没什么道理,可仔细琢磨起来,意义深远啊。我们姑且牵强解析一下。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是生存反射。打喷嚏是机体的语言,意思是说,我的抵抗力弱了,你对我的照顾不够了,我需要被呵护了,你再不来照顾我,我可要骂人了,这骂就是身体在骂意识,意识要是没听懂的话,接下来就会生病了。身体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这四种反应的关系非常有意思,以后我们还会提到。我们接着说新生儿的另一种无条件反射,这些反射在出生后4-6个月自行消退,比如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就是轻划小宝宝的脚底,,其大拇指会向上翘起,其余四指呈扇形张开。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有的学者认为,无条件发射的发生标志着新生儿心理的发生,有的学者说,无条件反射是生理机能,等到无条件发射发展到条件反射才是心理的产生,有的学者说,这些都不是,心理的产生要从感觉产生开始。至少我们可以说,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
新生儿每天都做点什么事儿呢?主要就三件事,睡,醒,哭。对于新生儿,睡觉太重要了,如果睡眠不规律,妈妈就睡不着了。新生儿也不是总睡,也有醒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在学习,四处看看,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再一个就是哭了,哭可以说是新生儿最早的交流手段,直到长大,这个手段依然有效。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前面我们学过,皮亚杰说心理起源于动作。我们可以通过婴儿在各个阶段的动作水平评估婴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
这个爬很重要,据说是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手段。躺着看到的世界和坐起来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站在着看到的世界和走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您会说,这还用你说。没错,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一者这些动作对婴儿的心理发展很重要,比如婴儿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性。二者,对于成人而言,躺在那里想的事情和坐在那里想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坐在那里和行走中想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这对心理调整尤为重要。躺在那里可能雄心万丈,也可能万念俱灰,但坐起来整个人可能就死灰复燃,走起来就精神抖擞了。对于婴儿来说,这些动作中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手的抓握另一个是独立行走。动作发展的原则是,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婴儿的动作会形成早起经验,而早起经验可以影响婴儿大脑的发育,这就是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说到学习,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妈妈认为你该学习了。很多妈妈带着孩子来咨询厌学的问题,很着急地与咨询师说,快帮帮我家孩子吧,他就是不爱学习,你说可怎么办?这种询问对新手咨询师来说就是陷阱,咨询师会给妈妈出主意,结果发现这些办法妈妈基本都用过了,然后咨询师会和孩子谈,旁征博引地说明好好学习的重要性,结果孩子基本上是怒目而视或者低头不语。这个时候,咨询师等于被妈妈收买了。那么,咨询师该怎么办呢?咨询师首先清楚一件事情,婴儿生来就具有学习的能力,在胎儿末期就已经开始学习了,而且乐于学习。比如听个音乐啊,听妈妈和爸爸说,宝宝又踢我了。咨询师还要清楚,谁是来访者,是这个妈妈还是这个孩子,还是妈妈与孩子的整体。如果在咨询中,咨询师可以帮助妈妈和孩子找到阻碍孩子学习的原因,找到降低了孩子学习兴趣的事件,那么这次对于厌学的咨询一定会很有效。对于婴儿,模仿是其主要的学习手段,条件反射是其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也需要注意,同样的刺激重复出现,婴儿对它的反应会越来越弱,乃至不再注意。这就需要给予婴儿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偏好对新颖刺激的学习。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首先是感觉中视觉和听觉的发展,然后是知觉中的手眼协调和试听协调。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在对婴儿知觉的研究中,吉布森运用了视崖装置,大家可以看书上的图和介绍,就是给婴儿制造一个悬崖,不过是视觉上的,不会真的让他掉下去,因为上面有钢化玻璃板。
实验结果发现,大约六个月的婴儿就不敢过去了,他知道那地方不能去,即使妈妈在另一边鼓励,婴儿还是觉得不保险,这说明六个月的婴儿已经有深度知觉了。后来发现,两个月的婴儿对深度不同的刺激已经有不同的心率反应了。这说明,深度知觉不太可能是后天经验的产物,而是先天具有的,但后天的经验对于知觉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下面说说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婴儿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这是不随意注意的初级形态,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外部刺激到内心控制主导。婴儿注意的选择表现为,受刺激物外部刺激特征的制约,受知识经验的支配,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记忆。人类个体在胎儿末期已经有记忆了,在12月前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后主要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意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语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在婴儿言语发展中,3岁是个重要的年龄段,有三点需要记忆,一是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二是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三是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1、5岁到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婴儿的语句发展经历了从单词句到多词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成人与婴儿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如叫他的名字,运用感叹词,调整说话的语调,句子要简短,且基本符合语法,语速要慢,但用的是增加停顿而不是拉长发音的方法,话语要多重复。对话应辅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等,将婴儿的双词句扩展为完整句。如孩子说,爸爸班,妈妈就要说,爸爸上班去了。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这一单元我们将了解到婴儿的气质发展,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婴儿自我的发展。
首先,我们看一下婴儿的气质类型。
巴斯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情绪性就是有事没事生点气,活动性是总喜欢四处看看,冲动性是缺乏各种控制,社交性是自来熟。
托马斯和切斯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第一种,容易抚养型,占40%,第二种,抚养困难型,占10%,发展缓慢型,占15%,还有35%的混合型。
婴儿的情绪发展,包括兴趣,笑,哭,焦虑,每种都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兴趣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
婴儿的笑三个阶段,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有选择的社会性的笑。自发的笑是见什么都笑,无选择社会性的笑是对任何人都笑,有选择是对熟悉的人笑得多。
婴儿的社会性的哭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哭有5种含义,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拒绝求助,愤怒抗议,潜台词是,我要妈妈,你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第二阶段,既没人理,又摆脱不了,妈妈也不回来,是既悲伤又失望,能怎么办呢,哭也哭累了,不哭了,也冷漠了。接着到第三阶段,反正妈妈也不回来,哭也没用,还不如找找别人,毕竟我还小啊,需要别人照顾我。婴儿处于分离焦虑阶段时,睡眠不好,食欲不佳,易受惊扰,还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此下去还会影响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所以,对于婴儿来说,要尽可能减少婴儿的分离焦虑。不要说是对婴儿,就是对成年人,分离焦虑也不好受啊,上面三个阶段是不是很想分手后的青年男女的表现,第一阶段,哭闹,一定要问出个为什么,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第二阶段,人家也不给回应,微信都删了,真的没戏了,也就认了,第三阶段,天涯何处无芳草啊,再找找,总是有合适的。只是,爱别离确实不好受啊。而且越爱越是舍不得分离。
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婴儿通过情绪与成人交流。
其次,情绪驱动着婴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
最后,情绪具有社会参照功能,婴儿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以解读他人的心理倾向,并据此决定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就这两点而言,不仅对于婴儿,对于成年人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也尤为重要。可以想象,面对面无表情的人与面对表情丰富的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人整天就是一个表情,那这个人的心理世界也是荒芜的。如果我们每天都和情感丰富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将是丰富的,多彩的。没有了喜怒哀惧,没有了爱恨情仇,我们也许连机器人都不如了。对于婴儿来说,情感参照还可以使婴儿获得安全感,可以促进婴儿对新异刺激的探索活动。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连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是在婴儿和母亲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母婴互动关系。依恋中的这个恋也是恋爱中的这个恋,虽然一个是婴儿期的,一个是青春期的,那强度,那感觉没什么两样。而且,心理咨询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结婚后还依恋着原生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吵个架就往娘家跑,那这个人还没有长大啊。可以说,恋爱进入婚姻的一条情感标准是,从依恋父母转向了依恋爱人,虽然有些教条,但如果一直依恋在父母身上,那两口子过日子的情感因素就会少很多,毕竟少了一条依恋的线啊。当然了,没有依恋也能过日子,还有那么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车子房子票子,逛街看**,事儿很多,冲淡着那不可言说的依恋固着。这段不考,可以当故事听听了事。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儿童的心理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者们争论已久。其中,首要的问题在于心理发生的指标。已经提出的有如下三种见解: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新生儿一出生就出现心理现象,如一生下来接触胎外环境的冷空气刺激便发出哭声,这表明其具有感受各种内外刺激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所以出生时就有感觉,也就出现了心理。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机制一旦和环境因素相结合,使主客体之间达到协调平衡,这就意味着新生儿的心理机能开始发生作用。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无条件反射是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刻板性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条件反射的形成表明,婴儿能将环境中的两个刺激相互联系,使其对刺激的反应具有了多样性和选择性。总之,可以将新生儿期看作是心理发生的时期。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3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婴儿先天具有一系列动作反应模式,他们最初的认识活动就是这些动作与感知觉结合的结果。动作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离开动作,婴儿的心理发展就无从谈起。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外部表现,婴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动作反映出来的。所以研究者(格赛尔等)把动作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随着动作的发展,婴儿探究环境的能力不断更新。如从只能仰躺着看物,到坐起平视观察物体,再到爬行和行走时能够多方位审视物体。
动作的发展,令婴儿越来越能掌握探究环境的主动权。手的抓握技能的发展,使婴儿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日益增加;通过爬行和独立行走,婴儿能够主动地接近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些都为发展个体活动和自主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行为是充满情绪色彩的,有的人甚至认为,幼儿是“情绪的俘虏”,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认为情绪不只是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和副现象,情绪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他心理过程中所不能代替的。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它的这种作用在学前儿童身上更为突出。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的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6岁男孩对老师指定的图画内容不感兴趣,他愿意按自己的意愿去画。老师检查时,问他画的树叶在哪里,他说:“风都刮跑了。”记得有一次,班上小朋友抓了蜗牛,老师强制他扔掉,谁也不肯,爱不释手。于是老师用纸折了一个“房子”,让他们把蜗牛都放进去,并答应他们吃完饭可以带回家去。那一天孩子们吃饭都特别快。可见,强制会使孩子们产生不良情绪,而适合幼儿需要的措施,则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幼儿心理过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幼儿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不少实验研究已证明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张述祖的研究说明:有美感情调色彩的词比有恶感的词在识记上效果比较明显,保持效果更显著。武进之的研究说明: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孟昭兰的研究中证明: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愉快强度和操作效果之间的相关为倒“U”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惧怕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近似的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的程度越大,操作效果就越差;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幼儿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他在学前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表情动作。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婴儿最初的情绪表现,也有帮助他适应生存的作用。婴儿必须依靠成人而生存,天生的情绪反应能帮助他呼唤和影响成人,使婴儿得到照顾。例如,新生儿在饥饿或疼痛时会哭叫,温饱、舒适时会出现面部微笑,对恶臭的气味会产生厌恶的表情,对大声震动会出现恐惧反应,并迅速转为大哭。在幼儿期,情绪往往不是单向的表达,而大多数是有沟通对象的。例如,两三岁的孩子就知道,爸爸在家的时候不哭,奶奶在的时候哭,“哭给奶奶听”。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来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
另一方面,幼儿在与父母、同伴和教师的交往中,逐渐体会到必须遵守不同交往情境中的“情绪常模”,有时表现出与其真实情感不同的表情(即情绪外壳)。这样,幼儿在多样的交往情境中,逐渐掌握了一些交往的技能技巧,社会交往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
新生儿的情感交流方式
新生儿的情感交流方式?有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宝宝的成长的,其中宝宝再成长过程中是离不开父母的培养的,跟宝宝交流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下面我分享新生儿的情感交流方式?
新生儿的情感交流方式1交流方式之一:注视
很多人以为新生儿是看不见东西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出生头几天里,宝宝虽然大部分时间都闭着眼睛,但不表示他没有视力,只是因为在妈妈肚子里从未使用过眼睛。在其后的数月间,他将慢慢学会并熟悉这个器官的使用。
尽管视力很差,新生儿却对光线很敏感,对灯光的变化也有反应,所以你常常会看到宝宝对着头顶的灯“出神”。
在新生儿期,宝宝目视距离只有40 厘米,最佳距离是20 ~ 30厘米。当妈妈哺乳时,宝宝有时会一边吃奶一边直视妈妈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 你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和宝宝进行“交流”。
该怎么做
当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可以靠近他,宝宝会马上留意到妈妈的面孔,并会非常专注地打量。
试着一边温柔地和宝宝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让宝宝的目光追随你的面孔,这样做能有意识地锻炼宝宝的视神经,促进大脑发育。
育儿经验分享
我盯着他的眼睛,他也盯着我的,眨也不眨地看着我,好像我的脸就是一个有趣的东西!每天我们都做这个好玩的游戏,宝宝很喜欢!
交流方式之二:对话
因为宝宝听不懂而不与他讲话,这种做法很不明智。要知道,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但他的听觉能力是正常的,通过讲话能让宝宝感知妈妈的声音。这个声音他已经听了10个月,非常熟悉;有些宝宝甚至在吃奶、哭闹或烦躁时,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变得安静下来。
该怎么做
抓住平日里每个生活细节和宝宝对话,比如换尿布时对他说“宝宝尿湿了,妈妈给你换一块”;给宝宝洗澡时说“妈妈给宝宝洗干净”,还可以问他“你喜欢洗澡吗”。多和宝宝讲话,不是一件奇怪的、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语言的交流开始得越早,宝宝的大脑发育就越迅速。
交流方式之三:抚触
温柔的安抚和拥抱是一种爱的交流,宝宝很喜欢妈妈常常抚摩自己。这种通过皮肤传递的爱意使宝宝避免了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号,既满足了心理需求,又促进智力的发育。
现在提倡的新生儿抚触活动,就是基于以上原理。
该怎么做
哺乳的同时抚摸宝宝;宝宝醒来时握住他的小手和小脚同他玩耍;抱宝宝时多摸摸他的后背和脑袋;平时多做抚触运动。
交流方式之四:表情
新生宝宝能注意到不同的表情,如果你对他做出夸张的表情,他就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你。而且有的宝宝天生就具有模仿能力,当对他做出吐舌头的动作时,他也会学着吐自己的舌头。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对不对?在所有的表情中,宝宝最喜欢看到的还是妈妈的微笑,这说明他能够记住这个表情代表的是安全和甜蜜的信号。
该怎么做
多和宝宝做表情游戏,眨眼、皱眉,不论哪种表情,宝宝都会专注一段时间盯着你的脸。
育儿经验分享
有次我对宝宝笑的时候,他竟然也咧嘴朝我笑,这是宝宝第一次微笑,虽然我知道完全是无意识的笑,可我还是激动了半天!
交流方式之五:闻
哺乳动物依靠灵敏的嗅觉来辨认母子关系,人类保留了这种生物特征。新生宝宝很快就能闻出妈妈的气味并牢牢记住,这种气味就像贴在妈妈身上的标签,能引导宝宝找到甜蜜的乳汁,完全是一种本能。
该怎么做
妈妈不要使用味道浓烈的化妆品,以免宝宝闻不到熟悉的气味而哭闹。
人工喂养的宝宝有时不接受奶瓶,可以用一件妈妈的衣服将他包裹起来再喂。哺乳前和睡觉时最好不要更换衣服,否则宝宝会拒绝吃奶、不愿睡觉。利用味道你能够巧妙地安抚正在哭闹的宝宝。
交流方式之六:哭
宝宝用哭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期望获得回应。学会分辨不同的哭声,就能听懂宝宝这种特殊的“语言”。在本书“哭是新生儿唯一的语言”一节中,对“哭”这种交流方式有更为详细的探讨。
新生儿的情感交流方式2有助新生儿情感发育的玩具
书籍
你的新生儿不会拿起一本小说,并开始阅读,但年龄适当的纸板书是一个理想的婴儿玩具。你必须拿着书,翻页,应为婴儿享受这行为,会盯着书上的小。新生儿喜欢看面孔,所以选择的纸板书,上面显示各种各样的人。
通过书本能指向并说明自己的情绪。另外可以组建一个与家人和朋友的照片、相册,帮助你的小一眼认出她生命中重要的人,但看到照片中的面部特征和情感的阵列,也提高他的情绪发展。
镜子
有一种镜子,一般用反光塑料而不是易碎的玻璃做成,用这种镜子让婴儿注视着自己的形象。这给你一个小小的机会,使自己的表情展现在婴儿面前,并模仿那些她的表情。
在宝宝的婴儿床或道具一个靠近她的位置挂一块镜,应为这些地方他们常玩。带宝宝到浴室,一起站在门背后的全身镜子前面。镜子可以增进感情的发展,因为他们让宝宝第一时间看到不同的感受所表现出来的表情。例如,她可以看到她哭了,并把它与心烦或生气的标志联系在一起。
充填玩具
虽然由于婴儿猝死症的危险性,你不想让婴儿的睡眠空间到处都是毛绒动物玩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婴儿醒着时他们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玩具。让您的新生儿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互动游戏和看毛绒的动物。
道具几个毛绒的朋友靠近你的宝宝和观看他首席运营官,咯咯,甚至他们微笑。由于你的新生儿长大,他会开始伸手抓住了动物,因为他与他们在玩耍。
玩具乐器
部分情绪发展包括可以帮助新生感觉满意和安全。一些播放舒缓的音乐的玩具,可以提高这些技能。当他睡着了在手机上面挂一个的小家伙,像摇篮和打开的音乐和灯光。
这让你的新生儿在使用音乐的玩具时,他的清醒和警觉会增高。播放舒缓的噪音或轻柔的音乐的玩具,在婴儿午睡或睡前都能使新生儿心烦意乱,如果你试图让他平静下来时,那么阻挡外界噪音是最理想的选择。出于安全原因,一旦他达到约5个月的年龄,就可以从宝宝的婴儿床除去玩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