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区探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用大数据开学业诊断书

成都青羊区探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用大数据开学业诊断书,第1张

雷达图、柱状图、数据表……在四川成都市青羊区,小学生拿到的成绩单不再只是分数表,而是一份包括知识应用、技能应用、能力倾向等3个方面、16项指标上百个数据的学科评价报告。这些数据是青羊区借助ACTS(学业素质与能力评价系统)学业评价技术生成的,不仅能反映学生达标的信息,还能提供学生与群体比较,与他人比较的信息。“孩子的长短板、优劣势一目了然。”青羊区教育局副局长姚敏说。

 “即使两个孩子得分完全相同,ACTS呈现出来的分数构成差别却很大。”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吴天飞介绍,ACTS学业评价技术以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为基础,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知识、技能、能力”的三维测量评价模型,能全方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学业成绩单就像体检诊断书,通过数据分析,能精确得出学生的长短板,更能对症下药。”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陈涛说。

 去年9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语文老师田密刚接手一个班,通过ACTS配置性评价,她摸清了每个学生的情况。“比如,李小惠(化名)的问题是语言理解水平不够好,综合概括能力弱。”田密对症下药,凡涉及到概括、归纳问题,首选考虑李小惠或者有同类问题的孩子来解答,再由其他同学补充,“经过这样的针对性训练,让‘李小惠们’一点点改进,一步步提高。”

 ACTS检测不仅可以生成学生个人的报告,还可以生成班级、学校和区域的报告,既能反映学生的长短板,也能看出老师的强弱项、学校的优劣势,帮助老师改进教研、学校改进教管。

 在传统“三率一分”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只能依据班级平均分以及班级的优秀率、达标率和不及格率来对教学作出评价,但根据ACTS班级数据,就可以跳出“数据不足经验凑”“模糊判断、经验主导”的模式。

 “班级报告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平时教学的得失。”成都市实验小学战旗分校语文老师张倩影分析班级报告后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两极分化严重,表达能力整体不太好。”于是,张倩影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请一组孩子讲主要内容,其他孩子来判断、评价。既培养概括能力,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年级数据,还能把握学校整体情况,“哪个老师有特长,就向他约课,推广其特色和经验,帮助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陈杰说。

2012年,青羊区教育局正式启动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在成都率先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引入第三方评价技术,全方位变革评价目的、内容、方法,改善现有教育生态。通过改革,青羊区建立起了“教管、教研、教学”的自循环体系。青羊区委书记戴志勇表示,青羊区要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改变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功利倾向和分数导向,不断推进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的转变。

成都某中学学生坠亡事件又有新的进展,警方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选择公布出该学生坠亡前的视频,在视频中我们能看到该学生确实有情绪波动的自杀割腕行为,虽然没有跳楼过程的视频,但是足以说明该学生应该是自己遇到了什么事情才有轻生的举动。所以小编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心理测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学生的学业压力大。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学生是学业压力非常大的一个群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不少学生面临强大的课业压力,这些压力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觉得生无可恋,从而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二、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感情问题。

同时,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从12岁开始就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容易钻牛角尖,情感出现波动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多数不愿意和别人诉说真心话,所以也容易在情感上钻牛角尖,从而引发一些悲剧。

三、学生坠楼事件屡屡发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重视。

这几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学生跳楼事件几乎过几天就会上一次热搜,学生坠亡案例越来越频繁,这在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

综上所述,成都某中学学生坠亡案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学校是一所高中,面临强烈的升学压力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的青春期这个坎,这所高中可能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所以才发生这起悲剧事故。同时这些年学生坠楼案例屡见不鲜,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话题,所以小编认为有必要开展心理测评。

      上文我例举了“罗筱闵弑母”事件。表面上看到的是一个十恶不赦,忘恩负义的杀人犯。那么为什么她会走到这一步,诱因是什么呢?一个是情绪惹的祸;一个是她们母女沟通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母亲对她经常进行情感暴力。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说:“情感暴力”就是一个人借着善意的口号,去束缚对方的内心,控制对方,满足自己的掌控欲。恰恰是母亲的这种长期掌控,让她压抑的内心得不到释放,一但爆发那就是不可预测的后果。如果说她道德败坏,那她怎么会为母亲治病?如果说她是法盲,那她是怎么在知名的大学,法学系毕业的?在当时,太多的疑问,太多的不解,充斥着每个人的心。

      直到现在,我才能真正明白罗筱闵杀母事件的因果。首先她们母女的沟通出了问题,如果孩子刚回到家,母亲问问“为什么?”让孩子倾诉一下她内心的苦闷。母亲再给她一些安慰,她也不会一气之下跑到成都。在成都如果母亲能多理解一些孩子的难处,不是太多的责备,也不会有惨剧的发生。

这里丽芳老师讲了沟通的四原则:(进行家长互动,案例分析,找出了家庭不和谐的因素)

1多请求少命令;我想……,你看可以吗?

2先顺后带,先说好,再说不;

3,只论不辩,论是找方法,辩是争对错;

4正面表达:正面指令与回答问题,语气要舒缓。就事论事,不贴标签,不攻击批评对方。

四把金钥匙:共情,欣赏,示弱,指导。

三个钥匙环是倾听,理解,接纳。

     

如何管理情绪,丽芳老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情绪管理表”让我们每天练习填写,填写次数越多,越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通过每天练习填写这张情绪表,我以前的坏情绪得到了控制。每做一件事情我都尽可能的换位思考一下,然后再说话做事。儿子和我紧张的关系也得到了缓解。管理好情绪就不会对家人或许朋友进行情感暴力,使得彼此关系更加融洽。

    我们要做淡定,平和,智慧的父母。懂得赞美欣赏孩子,宽容孩子,陪伴和帮助孩子。当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时,我们要问问他“为什么?”耐心的听他诉说,和他共同解决问题。

      所有不合理的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要。求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父母也要控制好情绪,不能伸手就打,张嘴就骂。要用关爱的心态去询问,去引导他“吃一堑,长一智”。

      每一个错误都蕴藏着孩子成长的机会,把错误当宝贝。遇到问题就想:太好了,成长的机会又来了!

      由此可见,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不能一味的纠正孩子的错误。他们的错来源于我们父母,我们要像古人说的那样“每日三省吾身”。先把自己身上的毛病找到了,孩子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为了每个孩子快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一起加油!

     

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不同,有些人可能会更注重事业或者学业,而对于你来说,感情是最重要的。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然而,为什么你从来没有拥有爱情呢?或许是因为你把感情看的太重了,过于期望爱情,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和需要。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不是一开始就可以达到完美的状态。如果你过于在乎爱情,可能会变得过于焦虑和紧张,从而过度追求完美的情感关系,而忽略了对方的个性和缺点。或许需要试着放下一些期望和束缚,放宽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加随意和自信。

此外,爱情也需要时间和机会,也许你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或者没有经过一些成长和锻炼,就没有准备好迎接爱情。

总之,把感情看的重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也要注意适度,同时要注重自我成长和发展,这样你无论在事业、学业还是感情上都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生活。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阅读下面,评述其中班主任老师的德育观以及所才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的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地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自谓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么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话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

请运用教育原理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3刚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张红老师担任了初中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同一办公室的赵老师出于关心,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告张老师:“这个班的学生非常调皮,真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但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有对他们凶一点,严格控制他们的言行,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否则,这个班就没法带了。”张老师似有所悟……。

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对赵老师的劝告进行分析。

4小强的父母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母亲批评父亲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只沉迷于打麻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会采取简单的打骂办法。父亲则指责母亲“心理变态”,以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孩子,整天唠叨“我是为了你好”、“某某人比你更好”,对孩子管得过多过细,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教育学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6光明学校本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无心上学,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学业成绩一直比较差。1994年,李校长到学校任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美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发展的改革方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定期开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览和汇演艺术社团的创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学校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违法犯罪现象不再发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问题:(1)请运用美育功能原理分析光明学校的改革措施;

(2)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读《李镇西教育全集》无论如何,李镇西注定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对于基础教育界,李镇西不只是一个人,他是考察中国教育的一个标本,描绘教师教育生活的一幅全息图,展示你我精神生活的一个缩影。人生就像一张蜘蛛网,联系着方方面面。不过李镇西这张网绝对与众不同。他的教育故事上至“那一代”的思想求索,下至“新生代”的教育诉求;上至人大代表对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下至普通校长对学校教学的精细化引领。他的身份极为特殊,作为校长,他在武侯实验学校大刀阔斧地推动新教育实验改革;作为2个班的班主任,他具体而微的制定着班级公约,创造性地推动班集体建设;作为普通的语文老师,他还下班给学生上课,几天不见,学生们就惦记着他们的“大朋友了”……毋庸讳言,现在的学生很苦,教师很累,教育很危险。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李镇西却能够带领着他的老师和孩子,坚持“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奉行着“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进而获得了一种充盈的幸福,这简直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因此,我们与其说是在呼唤李镇西,不如说是在呼唤对自我的拯救。光明日报出版社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的展示了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超验性的教育实验;又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思想发展史,又有李镇西的教育演讲录;既有李镇西的阅读史,又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还有李镇西的从教履历。这套书,完整的回答了。或者说,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够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一、新教师发展需要指南针李镇西在《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一文里写道:“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得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对青年教师来说,情感和激情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思考。青年教师的思考力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理性思考,结合实际反思。在这个方面,李镇西能够提供最切身的借鉴。李镇西的班主任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手把手在教导你。方法、步骤、跟踪、反思,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活泼泼地,散发着泥土气息。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每一个案例的反思中,都有理论支撑,都有行动描述,都有实践反思,构成了一幅有目标、有方法、有纵深的经典案例库。在语文教学上,李镇西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通过创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把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间的真实交往,因此,他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独创性在于: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质上就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生活化。李老师的“三读”:“读出问题,读出感悟,读出自己”,实质上是引导学生,灵魂在场,面对真实的困难,能够真诚分享的教育幸福生活。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给新教师提供最切实的帮助,使其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教学策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经过什么教学路径,最后用“我”来建构,达成临时性的共识。二、老教师需要摆脱职业倦怠感很多老教师获得高级职称之后,残存的工作激情消失殆尽,年复一年的职业倦怠感袭来,他们得过且过,混一天日子撞一天钟,很多老教师甚至连撞钟也懒得撞了,直接申请到图书馆里等待退休。其实,当老教师做出这样选择的时候,内心里也是痛苦的。作为教师,如果愧对学生,或者为学生瞧不起,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但是,他们就是提不起工作热情,摆脱不了职业倦怠感。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面对学生,减少愧疚感,这就是他们想方设法逃避到图书馆的原因。这个时候,阅读李镇西就显得更为重要。李镇西如何拥抱激情,如何战胜职业倦怠感,如何赢得尊严和幸福感。在李镇西的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在我看来,他至少有三味药。第一味药是永葆童心。李镇西认为,童心比爱心更重要,童心意味着理想、纯正、热情、好奇、良知,爱心更多的是来自童心。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永葆纯真,拒绝“成熟”,有一颗永不更改的童心。直到最后一次站在课堂上,他依然怀着一颗纯洁的童心,因而能与孩子心灵相通,因而能走进孩子心灵,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第二味药是和孩子互相编织。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书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叙事的书写者。对老师而言,学生构成了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对学生而言,老师也构成自己生命叙事的重要他人。师生在共同生活中,构筑相同的精神底色,拥有相同的心灵密码,彼此编织,互相书写。师生的生活和精神生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彼此生命的一部分。李镇西老师说:“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老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老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而这花开的声音,不仅是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也是我生命流淌的旋律。”这是对师生生命不断编织最美的描述,拥有如此丰富的精神生活,何以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第三味药是不断创新。单调就会乏味,重复就会厌烦。这正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职业倦怠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工作也是新的,每一天都要有悬念,都要有惊喜,这就需要我们杜绝懒惰和懈怠心理,不断创新。李镇西老师说:“我所有的教案都没有重复过,哪怕同一篇课文,我也不会参照以前的教案,我把教授我的每一篇课文都当做我的“第一次”。我总以为教育是创造出来的,决不能拿着一张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教育永远是在不满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现实中前进的。一个有作为的教师永远能够突破困境、超越现实。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有人做了一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3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李镇西说得好:如果你能够骄傲的说,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你就能战胜职业倦怠感。三、优秀教师需要专业成长地图。对于有志在教育上闯出一些名堂的老师,学习李镇西就更为重要。在黑暗中摸索的他们,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处在什么发展期;他们需要指引,下一步究竟怎么走,需要读那些原点书籍;他们还需要洞悉自己的瓶颈,这些瓶颈如何突破等等。李镇西老师30年的教育实践,犹如一张清晰的专业发展地图,能给骨干教师们最清晰地指引。对照这样的专业发展地图,成功之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能够让优秀教师多找到一些自信,少走一些弯路。比如李镇西的阅读史,他读了那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思想发育有什么影响。李镇西如何从浪漫阅读,转向精确阅读,进而综合性的阅读。李镇西如何从一个文青转化为一个思想者。比如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发展史,李镇西如何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如何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如何学习杜威,如何从杜威身上汲取营养,拉开了中国《民主与爱心》教育的序幕。还有李镇西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研究意识,对象研究意识,类型研究意义。李镇西老师说:“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在探索。我带的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题。最早的‘未来班’,是我的教育处女作,显然不完善,于是在第二个“未来班”便有了许多改进;接下来,第三个班,我着力研究‘青春期教育’,后来的班,我先后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公民教育’……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班主任历程有着清晰的足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成绩。”应该说,这是另一个层面的教学相长。骨干教师会在李镇西的全息地图中,找到自己的教育困惑,并寻找到灵验的妙方,未必能包治百病;但一定能够强身健体,那简直是一定的。四、卓越教师需要精神同盟。普鲁斯特说:“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是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信念和价值观,以免自己身陷尘嚣之中,随波逐流而内心惶恐。卓越教师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是孤独的,光靠周伯通式的左右互搏是不行的,他们需要结成精神同盟,互相取暖。在李镇西老师身上,我看到卓越教师的精神世界的两大特质,并看到通过特质的吸引,一大堆老师聚集在李镇西老师的周围,形成了一种精神同盟。其一是信仰和价值观。信仰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为未来奠基。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永远在现实中创造可能,致力于培养走向未来的人。其二是平凡和朴素最美。这也是卓越教师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李镇西的伟大,在于平凡中的伟大,或者就是一种平民创造的伟大。钱梦龙老师说得好,“人人都可以学李镇西,但人人都成不了李镇西。”李镇西的成功在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到今天,李老师还保存着他初中的作文;做了20多年班主任,李老师记下了班级数不清有意义的事情,保存了绝大多数和学生还有家长的谈话,还记载下女儿成长的每一段经历,为女儿提供了两代人日记的道德长跑。李镇西也许称不上中国教师第一人,但在积累材料方面,李老师绝对是中国教师的典范。如果,你能做到这些的话,我敢大胆的说,你就能做李镇西,最起码能做最好的自己。恩格斯说,“凡能思考的,前人皆已思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李镇西老师的原创不多;但他的意义在于,对很多重要的经典他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这是另一个向度的创造。什么叫绝招,把普通的招式练到了极致,就是绝招。李镇西的成功,还常常让我联想到中国的革命,陈毅说,淮海大战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还有人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用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而李老师,却用自己平凡的实践和爱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也推动了中国很多教师精神面貌的更新。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镇西只有一个,我们也无需成为李镇西;但我们学习李镇西,并呼唤成为李镇西式的教育幸福老师。这也许就是的全部意义。

成都文理学院专业有:工学类、理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等。

1、工学类: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等专业。

2、理学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3、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

4、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

5、法学类:包括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专业。

6、管理学类: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

7、人文社会科学类:包括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

8、艺术类:包括音乐表演、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等专业。

9、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等专业。

10、医学类: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

11、农学类:包括植物保护、园艺等专业。

12、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科学、环保设备工程等专业。

13、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

14、军事学类:包括国防教育与管理等专业。

15、化学工程与工艺:包括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专业。

16、生命科学: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食品科学等专业。

17、现代工程与应用技术类:包括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

18、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包括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

19、医学技术类:包括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专业。

20、网络与新媒体类:包括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成都文理学院教学理念

1、强调课程与实践的融合:“教以实践”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实行融通立异的教学改革:在保持学科本质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新方法和新手段,增强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

3、强调教育的人文性和个性化: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拥有爱心和责任感,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4、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成都文理学院的教学理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校毕业生为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终极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的最高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成为教师的教学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政治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策略、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1、法律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使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落实有了法律依据。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3、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状况

1、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对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考试主要还是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考”得出来,难以评估和测量,所以上课时往往忽略,导致许多学生参加中考所答非所想,分高德差。

2、部分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很好地领悟教材,潜心研究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案;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技能和艺术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三维目标层层落实,能够恰到好处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价值观的内化。许多教师缺乏教学艺术,一些教师经验欠缺,难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1、思想上重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系统而完整地把握《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的要求。

2、教学上与时俱进。网络时代的初中学生,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比以往中学生丰富得多,用老一套的方法不但难以适应他们的要求,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嘲笑。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把电脑、网络、音像制品、FLASH动画、网页、博客等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3、加强经验积累。教学是一门讲究经验的艺术。有责任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不生搬硬套;善于学习其他教师的好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及国内外新闻大事中寻找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四、在思想品德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1、创设情景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可用创设情景法,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同身受,教师再适时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便容易水到渠成。例如,一教师在讲授《身边的诱惑》时,一上课就说自己很激动,让学生猜为啥。学生说可能是上公开课的原因。老师说是其QQ信息提示他中了二等奖,奖品是58000元现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条件是要先寄900元的费用。老师问学生要不要寄出这笔钱。这时学生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说“不能寄!”,“骗人的!”老师问:“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1:收到短信:“爸妈,我生病了,请寄3000元到××帐号。”

生2:收到20多封信,说我中了一台电脑,但要先寄100元过去。但我都没理他。

生3:……

师: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诱惑,金钱就是其中之一,钱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生活的必需。但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即应该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经营取得。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2活动教学法。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借助活动,可使教学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内化知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讲解“从众”心理时,老师先请甲同学离开教室,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两条一样长的线段AB和CD(稍长些),并告诉在座的同学,等甲同学进教室时,要告诉他AB比CD长。果然甲同学进教室时,大多数同学都说AB比CD长,老师请他不要受别人干扰,要有主见。但在大家的呼声下,他同意了大多数的看法,认为AB比CD长。教师指出,甲同学的表现就是“从众”心理。然后教师再通过联系身边的哈韩及追星等现象,层层深入,让学生明白“从众”心理的利与弊。

3、实践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以本年级外出进行海滨环保活动为例,学生经历的车行、野炊、拔河比赛、“两人三足跑”比赛、环保等活动过程,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相容、相处、相让、相助关系,处理好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都是很好的机会,实现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目标。

4、生活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生活化,即要接近学生生活,接近学生经验。教师要下功夫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能够借助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首先要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本地大事,上课时能够顺手拈来,适时引用。其次,要关注网络热点,利用网络热点进行案例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调控课堂气氛。一堂课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下生成和实现。试想一堂课吵吵嚷嚷,纪律涣散,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感是不太可能的。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恹恹欲睡,老师一言堂,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大道理也很难让学生信服。

2、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学生最关注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老师对他们的回答评价不当,课堂将越来越不活跃,教师教起来就很吃力。有经验的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标准”的答案,能够及时发现本堂课的目标是否实现,善于让师生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3、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校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公平、民主、和谐、尊重的氛围。不要让体罚、歧视、偏心等观念沾污了学生的心灵。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不要让社会上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一夜成名、就业困难以及“范跑跑”、“杨不管”现象,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总之,只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定能够很好地落实。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第二中学,广西防城港,53800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8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