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舞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舞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新加坡的现代舞是受国际现代舞风潮的影响和编舞者思维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国际化和地域化双重特性的舞蹈。现代舞的编导在舞蹈中表达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舞者以肢体动作向观众展示内涵、想象、自由、现实等场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舞衍生出当代舞、舞蹈剧场、身体剧场、舞踏、即兴舞等不同的形式,这些崭新探索反映的是对不断变幻的生存现实的回应。新加坡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土壤,使现代舞迅速在新加坡生根发芽。1984年,由新加坡政府宣传部设立了一个新广舞蹈团,由梁佩贤担任艺术总监,而现代舞真正确立融入新加坡的文化体系里,是在1989年由梁佩贤在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艺术学院建设的舞蹈系开始。其后在1994年,梁佩贤又和其他艺术家合作成立了首个多媒体现代舞团——“化生艺术团”(ArtsFission),以表演和创作现代舞为主。至此,新加坡的现代舞才有了一个立足点,而梁佩贤也因此被奉为新加坡的“现代舞之母”,她完成了现代舞在新加坡的启蒙,让现代舞表达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也通过“现代舞周”让新加坡的观众能够观赏到各国的现代舞。新加坡用其博大的胸襟将西方现代舞与东方的传统舞蹈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发挥舞蹈传承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发展现代舞,使其更符合时代的特点,更具有时代的精神。
现代舞
现代舞蹈是西方音乐会或剧场舞蹈里的一个宽泛体裁,最初于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和美国兴起,经常被认为是摒弃或反对古典芭蕾而出现的。 其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基本特点
⑴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⑵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⑶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当时报界辱骂成“要么是癫痫突然发作,要么是分娩迫在眉睫”。但是几十年之后,当整个世界都在运用她那痉挛性的表情方式之时,她的“收缩-放松”动作原理则被当作是新时代的号角和新美学的代表了。
⑷新与旧的概念在现代舞中不是绝对的是非关系。尽管新的不一定总比旧的好,但新的每每比旧的更有趣,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
⑸对现代舞作品,应该尽力避免是非曲直的判断,尤其是在看远离传统观念的后现代舞时更应如此。舞蹈是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距离较远的审美学,而不是伦理学。
⑹对现代舞作品,尤其是对那种以实验为目的的新作品,包括学生的习作,最好不做价值高低的判断,而应以竭力挖掘其创造的潜力,理解其创造的动机为根本宗旨。
⑺一切舞蹈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和美学命题。
⑻可舞性这个在古典舞中地严重问题,在现代舞中完全不成立,因为现代舞的概念如此宽泛,因为大自然在现代舞者的眼里无一不是在跳舞,因为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是在跳舞。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
⑼思想性和哲理性一直是现代舞蹈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不再是那种只会模仿,而不思创造的艺人和匠人。
⑽有必要弄清现代舞的宗旨是大胆的实验和严肃的探索,而不是廉价的讨好或技术的炫耀。
现代舞、流行舞区别为:时代不同、目标不同、属性不同。
一、时代不同
1、现代舞: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2、流行舞: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
二、目标不同
1、现代舞: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2、流行舞: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性的精神风貌。
三、属性不同
1、现代舞:更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更以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即思想和艺术的技术方式。达到艺术品相的系统性和极至的单纯,追求独特性、先锋的前卫性。虽关心当下、社会性的一切问题,但不与主流为伍。
2、流行舞:更具时代的当下及时性,更具传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性,更为传统的即得意义,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娱乐需求。
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蹈失去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以来对人体的束缚, ;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应和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田园和古代文化,去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
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化中寻找灵感。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欧洲与美国在现代舞的发展上大体是共时同步,相互影响的。而欧洲在现代舞发生时间上,又要早些。19世纪未,现代舞的萌芽由欧洲向美国渐变而成长,即使是出身美国的邓肯,也是欧洲首先得到了认可。在当时,艺术文化都遵循着一种欧洲的标准。法国的戏剧家、歌唱家弗朗索瓦.德尔萨特,创建表现体系理论,把人体动作分为不同表情,成为戏剧性的姿态。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代先驱丹妮丝受他的影响颇深,把他的体系列入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德尔萨特的弟子,瑞士的音乐家埃米尔.雅克.达尔罗兹又发明了“舞蹈韵律操”。现代舞大家魏格曼、尤斯、霍尔姆曾向他学习。当德国鲁道夫.拉班的“人体动律学”与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出现时,中欧便成为现代舞的一个放射分流的中心高地。无论是拉班对动作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还是魏格曼关注的人生主题和人体的内宇宙,都对美国在20年代执迷的东方情调形成冲击。同时,以美国玛莎.格莱姆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流现代舞者,在德国表现主义、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在古代文化的感召下,开始树立本土的舞蹈形象,为自己内心复杂、略显混乱的情感动机寻找动作出路。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新生国家,充满了乐观精神和自由观念。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现代舞不断地叛逆、造反与独立的行为,成了一种更新的力量,促使舞派迅速分流裂变。著名的美学家和史学家塞尔玛.珍妮.科恩也由此而得出结论“现代舞是一种打倒偶像崇拜的艺术。”随着美国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后工业文明在人性的异化、战后的破灭感中开始解构一切。60年代,贾德逊舞蹈实验基地诞生之后,后现代与后后现代舞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年代以来,现代舞领域中已经出现了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保罗.泰勒、霍塞.林蒙.汉姬.霍尔姆古典现代舞的五大训练体系。这场运动进对古典现代舞的反叛,是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舞者们则更多地进行着纯动作的实践,由早期的从情感动机中产生动作回到在动作本体上萌发意义。安娜.哈尔普林使用大量的非职业舞者,把舞蹈还原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和群体的欢娱。戴维.戈登则有意地消除了生活与舞蹈的距离,生活化动作的运用与讥讽芭蕾的变形,显示了后现代破碎、解构的玩笑,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传统重负的国度,现代舞不断地更新换代,过快的新陈代谢也导致一种创新的穷竭和某种慌乱,创新成为它自身的传统和规律。
德国作为现代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却一直在战争的阴影下发展缓慢,充满了悲观色彩的情调。在德国理性的传统下,德国现代舞者最先确立了动作规范和对本体进行理论分析,虽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强调个人情感的自我体验,但“表现性”的方式仍流露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
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现代舞默讲述了什么
舞蹈家高艳津子在这些舞剧作品中讲述关于生命和时间的故事。当她带着它们走向世界的舞台,她讲述的就是中国故事、东方情感和东方哲学,具有东方文化的神秘和美。她被称为“中国现代舞的开拓者” ,带领北京现代舞团已走过25年。这25年,舞团长途跋涉、披荆斩棘,经历过生存之困,却凭多部舞剧作品在世界舞台收获诸多荣誉。这25年,她让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认识和了解了现代舞,也在持续的创作中寻找和感受到了生命的开阔和自由。
身为舞者,高艳津子认为舞蹈是每个人体内都潜在的能量,等待着被唤醒和激发。身为舞蹈编导,她让自己用奔跑的方式去创作,尽量打开自己面对世界,以使创作出的作品有价值。在舞蹈这条路上,她一直在向前奔走。对她来说,舞蹈仅用来表达情感是不够的,她在舞蹈里修行,通过舞蹈看世界、看自我、看生命,实现与自我和世界的对话。
1、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跳舞,跟自己对话和交流
◎中国艺术报:您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创作的视频舞蹈作品《202002 ·默》 ,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创作的?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高艳津子:疫情暴发时,我正在加拿大做教学讲座,因为航班封锁,我就被困在了加拿大。我的家人、舞者、朋友都在中国,所以当时我是特别担心的。特别是疫情期间,有些生命就这样逝去了,有些生命逝去得非常悲壮。作为艺术家,心是非常疼的。在那样一个状况下,我做了《 202002 ·默》这部作品。这一段舞蹈,我用一种没有声音的状态去跳舞,让身体的语言变成舞者的第一语言,它就是我们的母语,它就是为大家祈求健康和平安的语言,它是一种祈祷。 《 202002·默》其实就是在沉默中,跟无数的生命达成沟通和理解,同时也是为无数的生命祈祷。
◎中国艺术报:作为一名艺术家,这次疫情在心理、情感、人生观等各方面,给您带来了哪些影响?
●高艳津子:过去我们的惯性,都是在一个非常和谐的状态里追逐梦想,甚至追求更高的理想。当疫情来的时候,你会面对生命的真实:它是无常的,同时意识到我们跟自然和宇宙的关系,我们在其中很渺小。
疫情让我有了一次“生命的深呼吸” ,感觉自己还活着,然后去重新思考我应该怎么样去活着。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跳舞、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舞蹈。如果简单地感受,是能感受到舞蹈的美、温度和带给人的安慰。如果更深地感受,是能感受到生命在身体里的能量,它是可以流动的。
特别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时代,我们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用这样的身体语言让能量流动起来。因此我在疫情期间做了28个《2020身体行动—席地而舞》公益舞蹈教学的视频,让大家在自己房间里也可以席地而舞。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去跳舞,这样可以形成跟自己的对话和交流。
◎中国艺术报:今年的疫情对北京现代舞团有哪些影响?
●高艳津子:今年是北京现代舞团建团25周年,同时也是北京现代舞团遇到最大困难的一年。过去的困难是在国内还没有建立起现代舞环境的一个状态下,我们如何更好地去传播、去表达。但是这次的困难是演出计划都排好了,但全部取消。我们在北京费家村的排练场地不能进入,等能够进入已经半年过去了,而且我们还要承担场租、人员的费用等,但没有任何收入去平衡这些支出。
不光是经济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跟观众隔绝了,观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走进剧场。我们今年下半年欧洲的巡演全部取消,这也是建团以来北京现代舞团在欧洲最重要的一次大的巡演,都是在欧洲的大剧场,包括在荷兰的剧场的首演、米兰艺术节的首演等。舞团今年真的是处于一个可以随时关闭的状态,但是我们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在尽最大的努力,希望观众还可以看到我们。
◎中国艺术报:今年演出市场重启后,北京现代舞团有哪些演出?
●高艳津子:演出市场重启后,我们首次演出就是去武汉。9月24日至26日,在武汉琴台大剧院, 3天时间里演3台剧目,分别是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 《初·恋》《三更雨·愿》 。连续3天演3场不同的剧目也是舞团建团以来第一次这样演出。随后,9月29日我们在江苏淮安演出《初·恋》 。10月10日、 11日我们在天津大剧院演出《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 。
2、现代舞因不同而产生,这个不同就是生命的自由

高艳津子
◎中国艺术报:在您看来,和其他舞种相比,现代舞有怎样的独特性?
●高艳津子:什么是现代舞?我给很多学校的学生做讲座的时候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我会说大家都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举起来后互相都看一看,我们的手举得如此不一样,如此千姿百态,这就是现代舞。
现代舞因不同而产生,这个不同就是生命的自由。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生命表达、独特的情感,以及独自的思考。现代舞尊重这种不同,欣赏这种不同。现代舞是舞蹈发展到今天,给所有生命的一个打开的平台。它是一个生命性的舞蹈,是每一个身体的自我对话和表达的方式。
◎中国艺术报:什么样的题材是适合用现代舞表达的?或者说现代舞擅长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高艳津子:应该说现代舞什么题材都可以表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你觉得不能表达,一定是你自己不够开放。现代舞是一个试金石,当你在创作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测试你是否真正地打开了自己。当你打开之后任何命题都可以进来,关于自然的命题、生活的命题、社会的命题都可以。还有一点,它给了个人的命题创作很大自由,包括你自己独一无二的思考,你自己唯有的故事,你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感悟等。
3、在作品中思考生命和时间的关系

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剧照
◎中国艺术报:能否以您的具体作品为例,讲讲您在创作时如何去寻找题材或灵感?
●高艳津子:首先我想说的是舞剧《三更雨·愿》 ,“三更”是时间,“雨”处于天和地之间的空间,“愿”是内心的念头。我们说天人合一,从这个名字已经能感受到这个舞蹈的整个状态。 《三更雨·愿》是表达对轮回的思考的一部作品。如果你再有一次生命,或再拥有一次机会,但你拥有的不是人的身体,而是花鸟鱼虫草,你怎样去拥有和面对这样的生命?这个作品就从这里开始。
“轮回”就是关于生命的时间,这是跟生命的时间有关的一部作品。创作《三更雨·愿》 ,我想尝试作品和真实的生命怎么结合。观众是不是能够借助舞蹈中花鸟鱼虫草这些生命体,领悟到成为人是多么不易的机会,会不会更加珍惜?在这部作品里,讲述这些微小生命体的喜怒哀乐和困惑时,事实上传递的是人应该怎么看待自身。
《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十二·生肖》 《十月·春之祭》《水·问》这些舞剧作品都是从各个维度和层面来思考、感悟生命和时间的关系。比如《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中是人和自然的时间, 《十二·生肖》中是人对于命运的认知的时间, 《十月·春之祭》中是怀胎十月的时间,《水·问》中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时间。这几部都是关于时间的作品,我这几年在创作上,都会关注时间给生命带来什么。
◎中国艺术报:您创作的作品中,既有《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 《十二·生肖》等这些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舞剧,也有一些跨界作品,比如和世界知名装置艺术家埃利亚松合作的《形隐·不离》 。将舞蹈和装置艺术跨界融合,是一种怎样的创作体验?
●高艳津子: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作品让我很震撼。他的装置艺术作品本身就留有舞蹈的空间,那次合作,我们的作品叫《形隐·不离》 ,舞者的身体形态进入装置,整个装置是个隐藏语汇,演出时舞蹈和装置彼此互相补充、互相丰富。也可以反过来说,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是“形” ,舞蹈是“隐” 。“隐藏”的是什么?是流动的生命和情感,你看不到它们,但是它们让这个装置变得具有生命力、有故事。
◎中国艺术报:这么多年来,经由这些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创作,您是否为现代舞寻找到了更多表达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空间?
●高艳津子:是的,我创作的状态,并不基于对现代舞的熟悉和经验。所有创作的过程都成为很重要的营养,在支撑我的生命思悟或表达。但我认为每一次创作都要像第一次一样,它就像初恋,因为它是你的第一次,你的纯然和天真才成为创作里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我们不缺那种有技巧的作品、有经验的作品,但最珍贵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作品。
我经常对我们舞团的舞者说,我在继续奔跑,我用奔跑的方式去创作,因为不断地思悟,我让自己有可能从一个更大的维度去展开,尽量打开自己去看待这个世界,跟这个世界亲密接触,这是创作的动力,也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价值。我不是一个多产的创作者,我一般一两年做一个作品,但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我生命的风景。
4、舞蹈是每个人自身携带的基因

舞剧《初·恋》剧照 胡莱 摄
◎中国艺术报:在您看来,舞蹈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高艳津子: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很有幸生在一个舞蹈家庭,父母都是舞蹈家,而且都有很深的舞蹈底蕴。我又有幸读了初中后就进入舞蹈专业学习,后来到了北京舞蹈学院,随后进入北京现代舞团。在舞蹈这条路上我没有浪费过时间,期间没有过任何的犹豫和迷茫。所以对这个话题,舞蹈对人的意义,我觉得我是有资格来回答的。
在我看来,其实舞蹈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自身携带的基因,这个基因是潜在能量,很多人不知道的时候并没有调动它。它潜伏在每一个生命体里面,等待被唤醒和激发。从事舞蹈的人,会去修炼这种技能,怎么去用身体准确表达情感。但这还不够,再往前走,有些人在舞蹈里修行,通过舞蹈看世界、看自己、体会生命。舞蹈是让我们可以与自我对话、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方式。
◎中国艺术报:您曾经说过,您可以跳到80岁。对于舞者来说,年龄是问题吗?舞者要怎样面对年龄给身体带来的挑战?
●高艳津子: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如果你的舞蹈只是追求技能和视觉享受,那它就是有年龄限制的,因为我们知道青春最美。但如果你的舞蹈是一个生命性的对话,它就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每个生命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故事、情感。所以80岁是不可替代的, 90岁是不可替代的。越是不可能舞蹈的状态,越是生命不可被替代的时刻。所以年龄不是舞者的障碍,重要的是你是否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
5、让中国观众变成国际观众

舞剧《十二·生肖》剧照
◎中国艺术报:北京现代舞团作为一个民办的非营利性舞团,于1995年建团,这25年来舞团在生存发展上遇到过哪些困难?
●高艳津子:很多人听到“北京现代舞团” ,都会误以为它是一个国家院团,事实上它是一个民办的非营利团体。国有院团都有场地,但北京现代舞团是没有场地的。我们成立25年,在世界上收获很多荣耀,但北京现代舞团的舞者们没有“家” ,我们是在“流浪”中完成的创作,完成的表达,完成的教学分享,完成的公演活动。
对我们来说,第一个困难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家” 。这让我们在做艺术的时候,内心总有几分不安,我们要为每个月的场租担忧。今年疫情带来的也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借钱交场租。
第二个困难是经费。因为没有国家的稳定经费支持,我们不知道明天的生活是什么样,我们每年只能做出当年的计划,无法做出明年的。
经济问题会带来第三个问题就是人员流动,演员会很没有安全感。北京现代舞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舞者,但他们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离开。舞团没有留京户口名额,演员们在这里感到安定不下来,再加上经济上的紧张,演员们就会有流动。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经济状况会让他们有很大压力。舞团没有场地就不能为演员们提供宿舍。现在我们舞团的演员全是在外面租房子住,和别人合租。场地、经济、人员流动,这是舞团25年来一直有的不断轮回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我们从来不会在创作上有压力和担忧,从来不会为哪次演出我们不能胜任而担心,从来不会因为国家给我们任何任务,我们觉得不能承担而去担心。我们所有的动力,是我们在自觉地创作,自觉地在艺术中去表达。我们所有的压力都是现实带来的压力,我们整个团认为艺术是无价的。
◎中国艺术报: 25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北京现代舞团在国外和国内的演出情况大概是怎样的?
●高艳津子:北京现代舞团在国外演出最活跃的时期是2009年以前,参与很多重大的艺术节,包括各种巡演。每年,我们在美国有时候巡演3个多月,在欧洲巡演有一个多月。2009年以后,由于欧洲和北美经济不太景气,很多剧场的邀请发生了变化。2010年,从我自己的角度考虑,第一国外的剧场演出状况不好,第二我们通过国外的巡演在国际上已经收获了很多认可和荣誉,我觉得我们要开始注重面对中国的观众了。因为之前中国的观众都是在小剧场看我们演出,是很少量的观众。
“走出去”时,北京现代舞团是代表中国的团,我们把作品分享给世界,但我们却没有让我们中国的观众变成国际观众。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现代舞,都没有理解和走进现代舞,我觉得这是我们缺失的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做了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 ,以大剧场的方式来呈现,以丰富的道具、有趣的生动的一种表达方式,使在此前认为现代舞是晦涩的、另类的、边缘的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走进了剧场。后来随着自媒体越来越活跃,我们向外传播的渠道更自主,使更多观众都走进剧场看现代舞了。
我们必须有责任要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让中国观众变成国际观众,让他们懂得现当代艺术。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用了将近10年时间,做到了在国内的大剧场所有演出观众都满场。而且在2018年和2019年,我们舞团的所有自媒体对外的阅读点击量,包括直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一共将近4亿,其中有两条微博的点击量加起来就上亿了。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安慰,北京现代舞团那么难,没有场地,没有稳定的经费支持,甚至没有赞助商,但我们能活到今天,完全靠的是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的意义。
6、舞蹈不是一种图解式的语言,而是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中国艺术报:近几年北京现代舞团带了哪些作品去国外演出?
●高艳津子: 2018年舞团去米兰艺术节带的是舞剧《觉》 ,是我跟我母亲的作品。2018年我们去以色列演出的是《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 。2019年去希腊,演出的是《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和《三更雨·愿》 。未来我们想要带《水·问》出国演出。
◎中国艺术报:北京现代舞团去国外演出的时候,国外的观众怎么看待中国的艺术家、中国的舞者创作和表演的现代舞作品?
●高艳津子:他们会从几个角度抒发感受,因为每个观众可能都会有一些内心的感触。一种观众会说, “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的画面我做梦也梦不见。 ”他们觉得好神奇:生命经过无数次轮回,会轮回到花鸟鱼虫草上。这种诗意和对生命的诠释,是东方的美。
他们的另外一种感触是,“我们看了你们的舞蹈后,重新认识了中国。 ”他们从我们的舞蹈中,看到了我们怎么解释时间、理解自然、看待生死,而且这种表达和情感是哲学性的。我们觉得很荣幸,可以把这些传递出去。舞蹈没有语言的障碍,它是人类共通的语言。舞蹈不是一种图解式的语言,它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中国艺术报:您现在也通过一些自媒体,比如您的微博、抖音等来普及和推广现代舞。在这方面您有怎样的体验和收获?
●高艳津子: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即便彼此距离很遥远也可以实现自我表达和对话。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自媒体和全世界的人交流,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这些渠道,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延伸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这一生不可能走到全世界每个人面前去跳一次舞,但我们可以用自媒体的方式,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偶遇我们并且走近我们。这种分享的价值和互相触发的意义是很大的。
对于北京现代舞团来说,自媒体也会是一个自控的平台。媒体或许不能传播我们每一次的信息和动态,但自媒体就在你的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按手上的开关,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对舞团的生存和传播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很注重自媒体,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自媒体,能够接触到真正的艺术,感受到舞蹈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唯有人才具有的生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现代舞
简介
现代舞(Modern Dance),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一丹尼斯(Ruth St Denis,1877 ^-1968)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她的学生玛莎•格雷厄姆(Marthe Graham, 1894-1991)是当代现代舞的杰出代表,她认为人类既然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善有恶,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赞颂美好和善良,也应当表现罪恶、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别强调运用舞蹈把掩盖人的行为的外衣剥开,“揭露一个内在的人”。她还创造了一套舞蹈技巧,人称“格雷厄姆技巧”。近数十年来,这一流派的舞蹈家各自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艺术主张的派别,有的在舞蹈的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却完全违背了早期现代舞派的基本思想和艺术主张,远离了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发展到离奇、怪诞、晦涩的地步,为广大观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发展概况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当时首先出现的是I邓肯的“自由舞蹈”。严格地讲,邓肯的舞蹈还不是现代舞。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而与她同时代的音乐家和舞蹈家E雅克-达尔克罗兹的“优律动”和Rvon拉班的“空间协调律”则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理论条件。特别是拉班,他全面探讨了人的身心活动规律、肌肉的松弛和紧张、动作的协调以及舞蹈空间等理论问题。
拉班的学生M维格曼把他的理论,通过创作实践变成了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论具体化。拉班-维格曼这一现代舞派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强调感觉第一。维格曼的舞蹈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她认为,只有对音乐的“独裁”进行反抗,才会产生“自由自主的舞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维格曼为首的德国现代舞坛,一直是世界现代舞的中心。后来由于纳粹政权的反对,现代舞在德国被取缔,中心转向美国。但现代舞在美国的发展是曲折的,现代舞的先驱邓肯和R圣丹尼斯都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欧洲首先得到承认并获得成功的。当她们在大西洋彼岸名声大振之后才引起美国人的注意。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文化,现代舞一旦被接受后,马上受到了重视,几乎成了它本土的舞蹈文化。
圣丹尼斯对现代舞的贡献不仅仅是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色彩、富于神秘感的现代舞,给美国商业性极强的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而且还在她创办的现代舞学校中培养了一批现代舞的杰出代表。
在圣丹尼斯的学生中,M格雷厄姆、D汉弗莱成为美国现代舞的代表,特别是格雷厄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名词。她们虽然都是圣丹尼斯的学生,但却都不是老师的继承者,而以叛逆者的身份走着各自的艺术道路。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人的精神。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技术原则,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舞蹈动作的规律。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支撑起来进行反抗,这些动作就含有人类的冲突内涵。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汉弗莱是从外部形态上反对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则是从人类更深层的心理形态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观念。因此她的舞蹈有“心理舞派”之称。格雷厄姆强调舞蹈应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她在《悲悼》中,表现由于焦虑、痛苦使人的身体扭曲和痉挛,就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图解”。她的技术理论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形体变化,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推动身体的旋转、跳跃和跌倒、撑起。她的早期作品曾引起争议,认为过于阴暗、性感,但她终于成为美国声誉最高、享誉最久,影响到戏剧、**、电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代舞人。
风格流派
根据现代舞发展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20世纪前期创立奠基时期、发展时期、新先锋时期以及后现代舞蹈剧场时期等几个基本的的阶段。而在不同时期由于其艺术主张、价值取向、创作风格和表演训练技巧上的区别所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一、创立阶段奠基时期与表现主义流派。
在世纪之交,现代舞由反对古典芭蕾而创立,其思想主要强调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带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探求奔放的情感表露,其艺术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伊莎多拉 邓肯,露丝。圣。丹尼斯。泰德。肖恩,马丽。魏格曼等人。无论是邓肯的“自由之舞”,还是圣丹尼斯对东方舞蹈形式的运用及宗教哲学思想,他们虽各有其美学主张与艺术实践方式,但总体上是以拉班所建立的系统理论为中心的表现主义流派。和其他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一样,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 方法。维格曼是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 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
二、现代舞发展和多种技巧流派形成。
在这一时期的现代舞艺术,观点上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价值观上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揭示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把感情表露意义上的表现作为艺术创作的本领。在艺术思想上主张真实反映世界,不仅反映人性的善,也揭露人性的恶等。在探索上,注重个人风格,并创作出个性化、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技术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如下几个:
心理表现派:玛莎.葛兰姆的“收缩与延展” (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主要思想在揭示人类内心阴暗面,强调“内省 ”心理。她强调舞蹈家应“以身体形象客观地表现自我信 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
象征派:韩福瑞技巧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她认为这既包含着人类动作的全部范围,又是一切戏剧性效果的根源。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撑持起来反抗等,这种冲突就存在于这些动作之中。
人本主义舞蹈:荷西.李蒙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放松技巧 由于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
何顿技巧 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间式壁画中之形体,便演变为其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主张“对世界传达出自己的身份和传统的骄傲”。
这些流派和技巧极大丰富现代舞的内涵,使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阶段,并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思想。
三、新先锋派舞蹈的发展。
所谓“新先锋”,意思是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艺术道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现代舞艺术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艺术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在艺术观念上主张进一步的解放身体,认为舞蹈艺术的形式是自足与封闭的,能够自我表达与检验。热衷于形式主义观点,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动作本身既是目的,而非传情达意的手段。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为以非理性与直觉进入,拒绝向观众解释自己的作品“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倾向于反传统,反美学,反文化,反理性,反艺术,反舞蹈。甚至瓦解舞蹈的要素,,在编舞技巧上进行各种试验的,将其它领域的概念引入创作作品,创造了一系列的编舞方法。出现了立体派、抽象派、动力派等流派,技巧方面则形成了自由形式。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莫斯。坎宁汉(Merce Cuninghan)及其机遇舞蹈派:他反对人们一贯认为“舞蹈动作必须有含义”这一基本要求。他说:“在我的舞蹈艺术中是没有包含什么想法的”。其艺术方法是追求“偶得动作”。任何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类生活常被习惯所束缚,如果在编舞中使用偶得成分,就有可能发现人类最本能而又最吸引人的动作方式。
抽象派:抽象派的现代舞是以抽象的语言去表现所谓纯粹的精神世界,追求新奇、怪诞:代表人物艾尔文。尼古拉斯。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天赋本能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超然存在的能力。
四、后现代与舞蹈剧场时期。
主要源于欧洲的舞蹈剧场艺术,追求再度返回舞蹈的戏剧传统和表 现主义的传统,不以技术完美为前提,在在以人的肢体如何舞动,而注重的是人类为什么舞蹈,舞蹈开始以另一种方式注入人文气息。而现代芭蕾也是这一时期现代舞的流派之一。
舞蹈剧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皮娜。包希。舞蹈剧场原指一种古典芭蕾与新舞蹈结合,并能够完整表达剧情的舞蹈。她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个:1、破碎的舞蹈剧场 2、对两性与暴力的深刻表现 3、对重复的偏爱 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为何而动,为何而舞,揭示的是两性永远互动的主体,表现出来的是终极的人文关怀。
现代芭蕾:现代芭蕾亦是现代舞当中的流派之一。它是介乎现代舞和古典芭蕾之间的一 种形式,在观念上是现代舞,但技巧上还是芭蕾。现代芭蕾最早的代表者是K 约斯 ,他原来是拉班的学生与合作者。他当过芭蕾演员,因此他实践 把两者结合是有基础的。
欧美现代舞概论
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味。 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以来对人体的束缚, 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应和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田园和古代文化,去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动的灵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 欧洲与美国在现代舞的发展上大体是共时同步,相互影响的。而欧洲在现代舞发生时间上,又要早些。19世纪未,现代舞的萌芽由欧洲向美国渐变而成长,即使是出身美国的邓肯,也是欧洲首先得到了认可。在当时, 艺术文化都遵循着一种欧洲的标准。法国的戏剧家、歌唱家弗朗索瓦.德尔萨特,创建表现体系理论,把人体动作分为不同表情,成为戏剧性的姿态。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代先驱丹妮丝受他的影响颇深,把他的体系列入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德尔萨特的弟子,瑞士的音乐家埃米尔.雅克.达尔罗兹又发明了“舞蹈韵律操”。现代舞大家魏格曼、尤斯、霍尔姆曾向他学习。当德国鲁道夫.拉班的“人体动律学”与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出现时,中欧便成为现代舞的一个放射分流的中心高地。无论是拉班对动作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还是魏格曼关注的人生主题和人体的内宇宙,都对美国在20年代执迷的东方情调形成冲击。同时,以美国玛莎.格莱姆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流现代舞者,在德国表现主义、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在古代文化的感召下,开始树立本土的舞蹈形象,为自己内心复杂、略显混乱的情感动机寻找动作出路。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并存的新生国家,充满了乐观精神和自由观念。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中,现代舞不断地叛逆、造反与独立的行为,成了一种更新的力量,促使舞派迅速分流裂变。著名的美学家和史学家塞尔玛.珍妮.科恩也由此而得出结论“现代舞是一种打倒偶像崇拜的艺术。”随着美国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后工业文明在人性的异化、战后的破灭感中开始解构一切。60年代,贾德逊舞蹈实验基地诞生之后,后现代与后后现代舞运动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20年代以来,现代舞领域中已经出现了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保罗.泰勒、霍塞.林蒙.汉姬.霍尔姆古典现代舞的五大训练体系。这场运动进对古典现代舞的反叛,是对后工业社会中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舞者们则更多地进行着纯动作的实践,由早期的从情感动机中产生动作回到在动作本体上萌发意义。安娜.哈尔普林使用大量的非职业舞者,把舞蹈还原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和群体的欢娱。戴维.戈登则有意地消除了生活与舞蹈的距离,生活化动作的运用与讥讽芭蕾的变形,显示了后现代破碎、解构的玩笑,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传统重负的国度,现代舞不断地更新换代,过快的新陈代谢也导致一种创新的穷竭和某种慌乱,创新成为它自身的传统和规律。 德国作为现代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却一直在战争的阴影下发展缓慢,充满了悲观色彩的情调。在德国理性的传统下,德国现代舞者最先确立了动作规范和对本体进行理论分析,虽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强调个人情感的自我体验,但“表现性”的方式仍流露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 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 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中国的现代舞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广义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但是,前面曾提到过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言,反映民众关切的社会、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品格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未纳入“现代舞”范畴来介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它们与属于西方现代派艺术体系的“现代舞”,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明显差异性。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如何欣赏现代舞
现代舞在我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