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八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游记》第八回主要内容是什么?,第1张

西游记》第八回为: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主要内容:

如来辞别了玉帝,回到灵山大雷音宝刹,不觉已过千年。一日如来观天下,见东土贪*乐祸,便让南海观音菩萨在东土寻一个善信到如来处求取真经,以劝人向善。如来一番吩咐并赐了袈裟、锡杖、金紧禁三个紧箍儿。

菩萨领命与徒弟惠径去,途中收了被贬下界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为徒、齐天大圣为徒,分别取名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并嘱咐他们各自等待取经人。菩萨与徒弟径奔东土,不多时便来到长安城。

扩展资料

结局:

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完满。于是唐僧师徒继续腾云驾雾将真经送往长安,向太宗交割了真经,随即又复转灵山,唐僧师徒在如来身边就职。

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命为八部天龙,还于龙身。孙悟空成了正果,紧箍咒也自然脱落。从此以后,唐僧师徒各回本位,西天取经。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孙悟空大闹天宫五百年后,如来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菩萨领命与徒弟惠径去,途中收了被贬下界的卷帘大将、 天蓬元帅为徒、齐天大圣为徒,分别取名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并嘱咐他们各自等待取经人。菩萨与徒弟径奔东土,不多时便来到长安城。

扩展资料:

《西游记》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

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西游记

《西游记》第八回,观音菩萨奉如来佛祖法旨,寻找能去西天取经的人,路上先后遇见了八戒、沙僧、白龙马和孙悟空,起了悟能、悟净两个名字,并指派他们做取经人的徒弟,保护取经人去往西天取经。

悟空的名字是他的第一位师父取的,悟能、悟净是观音菩萨起的。后来,唐僧又给兄弟三人取了别名(唐僧戏称混名,一个意思),分别叫行者,八戒和沙和尚。先按下白龙马不表,我们先来看一看,唐僧的这三位徒弟的名字中都有哪些用意。

悟空、八戒和沙僧,三人分别代表了嗔、贪、痴,又称三毒。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是非得到不可;嗔是不理智,意气用事;痴是是非不明,颠倒妄取。

悟空本事大,所以好嗔怒(后来,随着取经路上的不断磨炼,嗔怒的越来越少),这是本事大的人的通病,因为自己本事大,所以受不得他人的没本事,更不能忍受别人的误解,所以好生气。八戒属于贪,贪吃贪睡,还有点贪色。沙僧没本事,悟性低,所以属于愚痴(沙僧因为不大的一点事情被玉帝打跑,根本原因是不是因为他没有大智慧,这一点书中没有明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25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