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川大地震中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一次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会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成功会让人感到无比自豪,而失败却会令人感到十分无奈。而就在那一天,我终于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哥哥哥姐们一起到外婆家玩
外婆家后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许多的小鱼和小虾。我们每次去外婆家,总会要去那儿捉小虾。
有一次,我们像往常一样,哥哥,姐姐们去捉鱼,我负责看管放鱼的小桶。我静静的坐在一旁,看着哥哥姐姐们玩得好开心,可我去只能呆在一旁看着,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于是,我站起来,大声的对他们说:“我也要捉鱼!”听到我的话,他们面面相觑,然后大笑起来,气的我直跺脚。我咬咬牙,说:“哼!笑什么笑,你们等著吧,我一定会抓到一条大鱼的。到时候看你们谁还敢笑我!”说著,我小心翼翼的跳到水里,仔细地寻找起猎物来。
我找呀找,找了好久,终于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大肥鱼”。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唉,怎么我看上去,像是在做贼呢?不管了,捉鱼要紧。正当我伸手最被抓它时,那条鱼却“嗖”的一下溜走了,还没的我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变成落汤鸡了。
而在不远处的哥哥姐姐,看见我这副摸样,都哈哈大笑起来,气的我直“冒烟”。“啊!可恶,跟我玩是吧,我一定追到你‘抽筋’,看谁狠,哼,”我指著那条鱼大声说道。
于是,我从水里爬起来,开始“疯狂”地追寻猎物,小溪里便上演了一场“追逐战”。我追啊追,追啊追……大约一个小时后,经过我不懈的追杀,那条鱼终于被我逼到死路,我“咚”的一下,“抓到啦,我终于抓到它啦,”我开心的叫起来。然后把鱼拿上岸,这时,哥哥姐姐们却都用一副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而我嘴角一翘,好想在说:看吧看吧,我抓到鱼了吧,哼,这就是你们小瞧我的结果。
啊!虽然那只是一件小事,可却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什么事,想要成功,不怕失败,就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哦!
汶川大地震中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不要抄袭的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有一件事震惊全世界那就是512大地震。那天下午两点多钟,当地震洗卷而来,人们惊慌失措。那一刻很多人被压在了废墟下面。四面八方的解放军前来助。在救援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谭千秋老师奋不顾身救下4个孩子的光荣事迹。
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绘声绘色上课,同学们也在专心致志地听讲,忽然教室开始摇晃,谭老师意识到是地震,于是他大喊到;“同学们地震来了,大家快跑呀!什么都不要拿!同学们快出去呀!”同学们都迅速冲出来了教室,跑到了操场上。
本来谭老师可以逃出教室去,可当他转脸看到,班里还有个4个同学没法逃出去,他们在教室里乱跑,在教室里尖叫,往上一看有的大块砖瓦正在向下掉,谭老师只有一个概念;就是救个同学,他喘着气向同学跑去,砖瓦就要砸到同学们的头上时,谭老师一把抓住同学们的手向讲台桌奔去,那一瞬间,只见后面“哗”一声,砖瓦掉在同学们的身后,前面也在掉著大块的砖瓦,谭老师顾不了那么多了,拉着同学们直奔讲台的课桌下面,自己弓著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著4个学生,地动山摇,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著4个幸存的学生。
轰轰轰……一块一块水泥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的抱着同学们,生怕同学们会受伤,为了那4个同学,他张开双臂完成了生命最后的使命,他这双曾经传播知识的手臂,再地震中拯救了4个同学的生命,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感动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尽管世俗的东西已经让身边事物变得模糊不清,尽管这样的感动越来越少,然而我们的生命需要感动,感动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照亮整个世界。
汶川大地震中令人感动的事[有详细描写]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让我跪下来,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5月13日夜,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兼政治老师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在为丈夫擦拭。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谭千秋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为这4个孩子赢得幸存的机会。“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著当时的场景。“你听到了吗?你护着的那四个娃儿都活下来了!都活下来了啊,你听到了没?”张关蓉泣不成声,不停地对去世的丈夫深情呼唤。 12 日下午,崇州市怀远中学教学楼因地震发生垮塌,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 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洪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着的学生们———他带领孩子们疏散时,听到有学生掉队,义无反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忠洪和几名孩子被吞噬…… 学校副校长李巨集成说,这栋四层教学楼有12 个班,下午1 时50 分开始上课,就在第一节课快要结束时,突然,地面开始摇晃。 大楼摇晃了约1 分钟时,中间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大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两个楼梯撤离到地面。 当时,吴忠洪老师正在四楼给初一(5)班上英语。该班的男学生小斌(化名)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吴老师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5)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转回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房子就垮了,吴老师不见了……”小斌哽咽著说。 接到报警后,崇州市 主要领导率领武警、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赶到现场,展开搜寻工作。搜救进行了整整一夜,13 日早上6 时多,救援人员才从垮塌的残砖中找到吴忠洪,他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据李校长说,经过清点,除了吴忠洪外,还有4 名学生不幸遇难。记者了解到,吴忠洪老师今年45 岁,已在教学战线上工作了28 年。 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5月12日3时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陈军带领消防中队第一时间赶往武都小学实施救援。 武都小学的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下面至少埋压了100多个师生。虽然没有特勤工具,但战士们很快徒手展开救援。19岁的荆利杰第一个奔向了废墟,开始了长达3天时间的救援。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磨破了,手指头出血了,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荆利杰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13日,上天落泪了。雨中,荆利杰和战友们仍然没有停歇。 13日上午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中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二次坍塌!危险!快撤!消防指挥部下达了命令。 荆利杰从废墟中钻了出来。就在此时,他听到废墟中有个男孩在呼救!他转身就要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战友们和群众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 荆利杰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间,他哭着大喊:“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现场所有人都哭了…… 荆利杰本人说过,自己不知道到底救了多少人,但是他脑海里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救人,赶快救人! 甘肃14岁少年抢在教室墙壁倒塌前救出7孩童 童世强今年14岁,是甘肃省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少先队的中队长。在这场地震中,虽然他所在的学校北面围墙整体倒塌,但却没有发生一例伤亡。校长独锐锋说:“这是童世强的功劳。”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童世强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当时我正在给同学们讲解课文,突然感觉整个房子在晃动,吊灯摇来摇去,门窗哗哗作响。同学们吓坏了,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大声说:‘地震了,快跑/”童世强的语文老师童双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仍然心有余悸。同学们感受到脚底下剧烈颤抖的大地,看着教室不停地摇晃、裂缝、倾斜,每个人都惊恐异常,纷纷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 童世强也在第一时间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可当他还惊魂未定的时候,一阵哭声将他的目光拉回了摇摇欲坠的教室。那是学前班的孩子们惊恐的哭喊声。地震袭来的时候,他们正在活动室里睡午觉,一瞬间,就被大地猛烈的抖动吓懵了。恐惧的情绪在30多个孩子中间快速蔓延,所有的孩子都吓得大哭起来。在危难面前,这群只有六七岁大的小孩子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吓得呆立在原地,有的在慌乱中摔倒了,班主任没办法,只能把这群孩子一个一个往外抱。 “当时北墙摇摇晃晃好像马上就要倒了,而墙根下还站着十几个小孩子,感觉太危险了。”这惊险的一幕让童世强立刻冲过去帮老师转移孩童。 北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但童世强没有顾上这些,他冲到一直摇晃的北墙底下,抱起一个小孩就往院子中间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抱第二个。从北墙到院子中间这短短的一点距离,童世强仿佛冲刺一般拼尽全力。一个,两个,三个……童世强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个14岁的孩子,身上的力气早已用尽,可他还是在坚持,坚持着救一个,再救一个,7个孩童被他抱出。 “我只想把小弟弟、小妹妹们救出来,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当他刚刚把最后一个小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北墙轰然倒塌,激起的灰尘蒙了童世强一身。而此时,童世强已经全身脱力,连站都站不稳了。 童世强勇救小朋友的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众人都以敬佩的眼神看着这个只有14岁的少年。学校里决定授予他“小赖宁”的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童世强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冷静。“我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我还是我。”童世强念念不忘落下的功课,“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希望自己能考得好一点,让在兰州 打工的爸爸妈妈开心。”
地震中英雄狗令我感动的一件事真爱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关键在于双方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正确对待矛盾生活是一本永远无法读完的书,以不变就万变:平凡人、平常心、平常事。
搜救犬脚掌扎进玻璃还在工作,等主任发现马上找护士包扎,刚包扎完它接着又去搜救去了
在汶川大地震援助活动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母罹难,女婴含 活了
龚晋是一名年轻的妇科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妇科工作。5月12日刚好飞抵成都探亲。5月13日,龚晋来到重灾区都江堰参与救援,他在现场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三天来,他抢救近200名伤者。回忆起连续几日的救援场景,龚晋不胜唏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 ,吮吸著,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 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 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5月16日,龚晋加入了广东省第二批医疗救援队,在绵阳周边展开了医疗救援工作,开始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投入“战斗”,他在现场以更加坚强的声音去鼓励那些伤者:放心,你们要挺住。
512汶川大地震中,最让我们感动的一幕是什么?江油女老师身挡水泥板护学生 背呈弓字形遇难
6月20日,阴。江油市武都镇五通村幼儿园,往日娃娃们嬉戏玩耍的场面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
就是在这个幼儿园,她本已逃脱死神,为抢救正在午睡的孩子们,她不顾楼房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连续7次冲了进去。最后倒在废墟下的她,用生命的绝唱雕刻出一座令世人感动的“塑像”:双手死死撑在婴儿床沿两边,用柔弱的后背挡住垮塌的水泥板,床上躺着两个小女孩。救援人员发现她们时,她早已停止呼吸,两个女孩几乎毫发未损……她,就是江油市武都镇五通村幼儿园52岁的幼儿园教师王光香。
6次冲进危楼抱出10多个孩子
5月12日14时28分,武都镇五通村幼儿园的10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王光香守着大班27名孩子。一声巨响,教室剧烈摇晃起来。“孩子们,地震了,快起来!”王光香叫醒了孩子,但房屋的剧烈抖动却让孩子们万分惊恐不知所措。“快跑!快跑!”她呼喊著让孩子们往楼下跑,还一个转身将靠近自己的两个孩子搂到怀里,急速向楼下冲去。刚到楼下,3层教学楼三分之一的墙体轰然倒下,浓浓的烟雾中,孩子们无助的哭喊声从废墟里传来。她没来得及喘气,又一次冲进岌岌可危的教学楼。一次、两次、三次……
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她义无反顾地往返于教室和操场之间。王光香前后6次冲进教室,抱出10多名孩子,此时,大班27个孩子只剩下睡在最里面一张床上的两个小女孩。
身护两个女童她却再没有出来
“大班还有两个在里面,你看着她们,我进去抱!”将25名孩子让身旁一位老师带到安全地带,王光香第七次冲进了摇摇欲坠的大楼。“王老师!王老师!”寻着两位女孩的哭喊声,王光香冲到墙角正准备抱起两个孩子往楼下冲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墙体顷刻再次发生崩塌……
40分钟后,村支书罗代全、村主任李光辉等带着救援队挖开瓦砾,终于在废墟的缝隙中发现了王光香和两个孩子。“当我搬开最大一块预制板时,此时的王老师就像一尊雕像……”文书罗友平回忆说,只见王老师双手死死地撑在两边床沿上,背呈弓字形,整个身躯护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身下护着的两个女孩安然无恙地仰面躺在床,望着王老师不停地抽泣……大家赶紧将王老师从废墟里抬了出来,“做胸口按压、做人工呼吸,可她还是走了,她受的伤太重了……”说起抢救王光香的一幕,同时兼任村赤脚医生的罗友平伤心地哭了。
追认为党员 丈夫代交“特殊党费”
王光香的家,是一个两层楼房,地震中变成了危房。
丈夫李福春说,从教25年的王光香非常喜欢孩子,“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把家里安排妥当后,她便挨家挨户地去接要去幼儿园读书的孩子。”每天早上,大家都会在村里田埂上,遇见她带着一队孩子,一路唱着歌往幼儿园走。
6月3日,根据王光香生前表现和意愿,经各级党组织推荐、绵阳市委审定,四川省委同意追认她为 员。6月12日,李福春来到村委会,掏出20元钱作为王光香的“特殊党费”,郑重地交给了村支书罗代全。“你的家境现在也不富裕,王光香走了,你还要修房子,以及操办两个孩子成家,这笔就算了嘛!”见村支书要拒绝,李福春马上说,“组织追认妻子为 员,是组织对她考验后给她的最大荣誉,我能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替她交纳她的第一笔、也是最后一笔党费。如果光香地下有灵,我想她会同意的……”
有一种“姿势”将永远定格
双手死死地撑在两边床沿上,背呈弓字形,尽管背上扛着无数块沉重冰冷的预制板,可她的身躯护着床始终没有被压倒……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如雕塑般的保护学生的“姿势”永远定格。
怀中的两个孩子安然无恙,可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却离我们远去了。她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有如最后一堂无声的课,不仅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也同时点亮了学生走向未来的希望之路!
地震无情地摧毁了校园,却铸造了不朽的师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出自本能,而王光香的“本能”正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师道”,和流淌在她血液中的“大爱”!站在五通村幼儿园的废墟上,恍然间,一座“爱的翅膀”的不朽丰碑已悄然立起,尽管丰碑上仅仅镌刻着王光香的名字,而她最后保护学生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搜寻一件汶川大地震最感动的事(有关孩子的从“5·12”地震的废墟中被挖出来时,腿受了重伤。但是,她没有哭。
当救援队员把她送到救助站时,她躺在地上,左腿的裤子被鲜血浸透了,她也没有哭。
当救援队员挪动她受伤的身体时,她坚强地咬了咬嘴唇,微笑着安慰大家说:“要勇敢!”
她,一名10岁的小女孩。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在医疗救护点,她面对镜头,忍住剧痛露出甜甜的微笑。这张笑脸感动了无数网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被网友们称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在地震大劫后,一个美丽的山村少女的坚强,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灾区群众、救援人员和关注心系灾区的人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着地支撑著身体,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著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 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萤幕,发现萤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简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著,每个看到简讯的人都落泪了。
你会感觉到很强的震动,你的腿很软,跑都没法跑!由于地震来临时是分两个波!一个是横波另一个是纵波,但是纵波传播速度>横波传播速度,所以你会先感到上下上下的震动,这是你腿已经软了,没有办法跑了!当十几秒后,横波(这个波往往是地震时楼房倒塌的原因)到达,你会感到左右左右晃得厉害!也许几十秒或几分钟或余震过后,房子就垮了!所以在地震发生是尽快的冲向墙角或柜子底下,先保命吧!如果你运气好刚好站在门口,门前又是开阔地,什么也别想,拽上旁边的两个人,跑吧!如果你是站在窗边,窗前是开阔地跳出去跑吧!(不支持从二楼以上跳下!)
基本资料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全球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研究部门在报道某地区发生的地震时,往往要冠以发生了XX级的地震,烈度达到X度等等。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并不是一回事。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0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为12°,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0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是烈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地震纵波和横波
我们最熟悉的波动是观察到水波。当向池塘里扔一块石头时水面被扰乱,以石头入水处为中心有波纹向外扩展。这个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颗粒运动造成的。然而水并没有朝着水波传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个软木塞,它将上下跳动,但并不会从原来位置移走。这个扰动由水粒的简单前后运动连续地传下去,从一个颗粒把运动传给更前面的颗粒。这样,水波携带石击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向池边运移并在岸边激起浪花。地震运动与此相当类似。我们感受到的摇动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产生的弹性岩石的震动。
假设一弹性体,如岩石,受到打击,会产生两类弹性波从源向外传播。第一类波的物理特性恰如声波。声波,乃至超声波,都是在空气里由交替的挤压(推)和扩张(拉)而传递。因为液体、气体和固体岩石一样能够被压缩,同样类型的波能在水体如海洋和湖泊及固体地球中穿过。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在地震学中,这种类型的波叫P波,即纵波,它是首先到达的波。
弹性岩石与空气有所不同,空气可受压缩但不能剪切,而弹性物质通过使物体剪切和扭动,可以允许第二类波传播。地震产生这种第二个到达的波叫S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
S波具有偏振现象,只有那些在某个特定平面里横向振动(上下、水平等)的那些光波能穿过偏光透镜。穿过的光波称之为平面偏振光。太阳光穿过大气是没有偏振的,即没有光波振动的优选的横方向。然而晶体的折射或通过特殊制造的塑料如偏光眼睛,可使非偏振光成为平面偏振光。
当S波穿过地球时,它们遇到构造不连续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并使其振动方向发生偏振。当发生偏振的S波的岩石颗粒仅在水平面中运动时,称为SH波。当岩石颗粒在含波传播方向的水质平面里运动时,这种S波称为SV波。
大多数岩石,如果不强迫它以太大的振幅振动,具有线性弹性,即由于作用力而产生的变形随作用力线性变化。这种线性弹性表现称为服从虎克定律,是以与牛顿同时代的英国数学家罗伯特虎克(1635~1703年)而命名的。相似的,地震时岩石将对增大的力按比例地增加变形。在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将保持在线弹性范围,在摇动结束时岩石将回到原来位置。然而在地震事件中有时发生重要的例外表现,例如当强摇动发生于软土壤时,会残留永久的变形,波动变形后并不总能使土壤回到原位,在这种情况下,地震烈度较难预测。
弹性的运动提供了极好的启示,说明当地震波通过岩石时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与弹簧压缩或伸张有关的能量为弹性势,与弹簧部件运动有关的能量是动能。任何时间的总能量都是弹性能量和运动能量二者之和。对于理想的弹性介质来说,总能量是一个常数。在最大波幅的位置,能量全部为弹性势能;当弹簧振荡到中间平衡位置时,能量全部为动能。我们曾假定没有摩擦或耗散力存在,所以一旦往复弹性振动开始,它将以同样幅度持续下去。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情况。在地震时,运动的岩石间的摩擦逐渐生热而耗散一些波动的能量,除非有新的能源加进来,像振动的弹簧一样,地球的震动将逐渐停息。对地震波能量耗散的测量提供了地球内部非弹性特性的重要信息,然而除摩擦耗散之外,地震震动随传播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现象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
由于声波传播时其波前面为一扩张的球面,携带的声音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与池塘外扩的水波相似,我们观察到水波的高度或振幅,向外也逐渐减小。波幅减小是因为初始能量传播越来越广而产生衰减,这叫几何扩散。这种类型的扩散也使通过地球岩石的地震波减弱。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地震波从震源向外传播得越远,它们的能量就衰减得越多。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的术语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面强烈晃动使身体失去平衡和地震产生的次生波会让人在地震时发生头晕。
很多经历过地震的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就是在地震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头晕的厉害,同时还会伴有恶心等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
一、身体失去平衡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并且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波能够穿透地球内部,到达地面时,会让人感觉到不同程度的颠动摇晃。
而人的平衡感主要由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负责,当地震引起地面、建筑物晃动时,人的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并通过前庭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电信号。中枢神经系统随之反应,使人感知到身体的位置变化,同时控制躯干、四肢做出调整性动作,以维持平衡。
当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时,人不会有不良反应,而一旦超出这个限度,过于兴奋的前庭系统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结果人就会产生眩晕感,并伴随以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地震时产生的头晕与晕车、晕船、晕飞机是同一个原因。
二、强大的次声波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就已经接触过次生波,都知道高频的次声波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次声波是指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和热核爆炸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地震中的次声波应该是来自于地层岩石在断裂、碰撞过程中所发生的震动。次声波的频率低、波长长,容易与建筑物、人体等产生共振,还能轻易绕过障碍物,可谓是无孔不入。
地震时产生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器官能感受得到。次声波很容易引起人体脏器发生共振,这是因为人体的内脏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这种频率也小于20赫兹,其中头部为8-12赫兹,腹部内脏为4-6赫兹,当次声波的频率与某种内脏器官的震动频率一致或接近,并且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该内脏器官的共振。
在地震中次声波如果引起头部共振,会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一定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不安,导致头昏恶心;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
至于对次声波的敏感程度,也是因人而异,受各种因素影响。但其实在地震中对于次声波的反应程度要属身边的小动物最为敏感,人类把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把高于2万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
狗的听力在15~320000赫兹之间,因此是既能够听到部分次声波,又能够听到频率很高的超声波。还有动物也能够听到次声波,如大象、鳄鱼、水母、鲸鱼、老虎、老鼠、狗等。
所以说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家里的狗狗狂吠,那你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那极有可能是要发生一些灾难。
综上所述,因为晃动和次生波原因人在地震时会出现头晕的现象,是正常的反应。但是不得不说,有的人在地震后还会继续头晕。
有人研究,2011日本东海大地震之后,出现头晕的患病率高达58~74%。日本学者把这种地震后发生的头晕称为“地震后眩晕综合症“。在中国,汶川大地震之后,留下头晕后遗症的人也不在少数,有人调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在震中附近受影响的人群中出现头晕患者的比例,约占581%。
为什么地震已经停止了,可是人却仍然会有眩晕的感觉呢?这是因为高级别的地震发生时,由于周围物体的晃动、建筑物的倒塌、人员的伤亡以及悲伤的消息,都会变成一种应激事件,影响人的本体感觉部分和前庭功能,这些异常的感觉环路如果不能迅速消退,就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焦虑不安、悲伤、抑郁、哭泣等症状。
这种发生于应激事件之后情感反应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地震后头晕综合征就可以归到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类疾病范畴。类似这种震后发生了头晕等症状,可以到眩晕门诊或心理门诊就诊。通过心理治疗、前庭功能康复和药物治疗的方式来使自己康复。
所以,无论是地震中还是地震后只要持续的发生头晕等症状,在灾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恢复正常的状态和身体健康。
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组织我们去捐款,组织我们观看新闻,在新闻里面看到那种惨剧,真的忍不住流下眼泪。5月12号,汶川举行了512汶川地震十四周年祭,纪念那些遇难同胞和救援过程中牺牲的战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铭记历史,怀念先人,同时也让年轻一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脉亲情。
汶川地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个母亲用自己的脊梁为还在嗷嗷待哺的孩子撑起生命之门,看到她手机里还未发出的短信,眼泪真的刷一下就下来了。她在短信里面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觉得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特别是当自己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真的特别能感受到这种情感,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她为了护住自己的孩子能撑起比自己体重还重的废墟。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所以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呵护,在困难和灾难面前变得异常坚强。
时光冉冉,转眼之间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十四年的时候里,汶川早已重建完毕,人们的生活也已经恢复正常,但是地震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还是难以磨灭,在十四周年祭中,很多人对那次地震还是心有余悸,他们对逝去的亲人还深深眷念。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发现地震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比较坚硬的桌子或是床,躲在桌子底下或是床底下,一定要远离玻璃,以免玻璃破裂的时候伤害到自己。
那么,在汶川发生地震的那一年,你在做什么呢?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足迹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