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一定有与乐拔苦的发心和愿望在里面,怜悯是可怜对方,并不一定有帮助对方的发心和意愿。
所谓“慈”是指慈心,是给予对境快乐的一种心理活动;“悲”指悲心,是想要拔出(解救)对境痛苦的一种心理活动。这两种心理活动都会转化成给予对境快乐和解除对境痛苦的实际行动。
怜悯指可怜对境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否会转化成帮助对境的一种实际行动,需要有其他的助缘推动。
注释:对境指所面对的对象。这里特指可怜的众生,如可怜的动物或者人。
怜悯是人的天性划分层次如下: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 : 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第二部分(第2-3段): 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怜悯是人的天性。
第三部分(第4段) : 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
第四部分 (第5段) : 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怜悯心是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我们最应具备的禀性,在我们人类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之前就存在了。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就连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
我们在看到同类遭受苦难时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怜悯心。这种怜悯心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把打斗双方拉开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而不是哲学家。
怜悯心让人们看到同类受难就出手帮助,即使自已处境再苦难也不会去危害比自己弱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坏事。
区别与联系: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悲剧中蕴含着崇高感,同样崇高感也提升着悲剧的张力和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
“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
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悲剧产生的效果,无非是怜悯和恐惧这两种感情,怜悯虽然与同情相似,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它,同情是具有和别人一样的一般的感觉、情绪和感情,不论是愉快还是痛苦,而怜悯更多是专指具有和别人同样的痛苦的感觉和感情,它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痛苦的感觉引起,但却不是在和想象中分担的这种感情,怜悯绝不会在与假想的情境中感到恐惧。
怜悯的产生有主体对怜悯对象的爱和同情,就好像我们几乎不会对我们所恨的人产生怜悯之心,,而且怜悯也饱含着某种惋惜,对象不是出在苦难的挣扎中,就是带有某种缺点和缺陷,表现出一种脆弱的状态和无所依靠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怜悯有时会伴随着恐惧,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所恐惧的一切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就会引起我们的怜悯。”但真正的怜悯绝不包含恐惧,柏格森说过:“在我们对别人的苦难所抱的同情中,恐惧也许是不可忽视的,然而这毕竟是怜悯的低级形式,真正的怜悯不只是畏惧痛苦,而且更希望去经受这种痛苦。这是一种微弱的希望,人们几乎不愿它成为现实因此,怜悯的实质是自谦的需要,是与别人同患难的强烈愿望。
崇高,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
两者之间的特点
悲剧感中能打动我们的事物正合崇高感一样,基本特点都是在体积上超乎寻常,在力量上非同一般,悲剧也和崇高感一样,宏大壮观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无力与渺小,就像布拉德说的,我们似乎感到压抑,困惑甚至震惊,甚或感到反抗和威胁。在崇高中,这样一种敬畏和惊奇的感觉的根源是崇高的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巨大的力量,而在悲剧中便被称之为命运。
因此悲剧感是崇高感的一种形式,但两者又并不是同时并存的,悲剧感是崇高感的部分,而崇高感却并不一定是悲剧感。悲剧和其他各种崇高一样具有令人生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与其他形式不同的是它用怜悯来缓解恐惧,但崇高感却会始终蕴含在悲剧之中,发生作用。
卢梭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反面。达尔文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然选择,世界是如此而不是那样,皆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西方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其得益是科学进步,其弊处是为强权和不公辩解。例如中国某些巨鳄,声称房价高是正常的,穷的人买不起房子就该租房子;又例如徳莱塞笔下的金融家和政治家可以轻易富起来,而穷的人连吃都没有;又例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很有弱肉强食的意味。这一切不公平,看似是自然选择,既然是自然选择,那么人为去改变,则是无用的。 可是卢梭却提出,要对这些不公平说不,要去打破这些不公平。卢梭从自己的遭遇,理解到上流社会的残酷和诡计,也认识到有那么多的人处于社会的劣势。卢梭是作了一定的反抗,例如尽量不依靠权贵,晚年曾一度封笔以期望避开文人圈的是非,也在乡下住了好长一段时间,不愿回到巴黎。可是这一切反抗,力量很弱,渴望认同和理解的欲望,使卢梭的退隐不像退隐。例如一方面,他想远离那些权贵,却一方面住在亲王的屋子;一边说要远离写作,一方面却在计划他的《忏悔录》;而且他的多情也给自己添麻烦,老是轻易爱上贵妇人。 要知道,人很难跟社会决裂,有金钱的牵制,有友谊的牵制,有爱情的牵制。所以卢梭永远做不到真正的远离尘嚣。卢梭内心很愤怒,而愤怒的人很难脱离社会和人情的制约。于是在晚年,他拿起笔,去书写他的思想和内心,去揭发这些不公平。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已经离我们很远,中国读者看起这些古老的八卦不由得有点厌烦。但尽管有点不耐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个病恹恹的人,曾经在思想上做过多大的抗争。 卢梭的自由主义只是一个启蒙,他提出了人生而自由,却没给此找出一个有效的出路。但是“自由”这个概念,的确唤发人们的抗争意识。先是从巴黎开始,有闲青年和流浪儿首先起来争取自由--前者有钱有教育,却渴望来一番改革;后者是苦难的承受者,若为自由故,性命皆可抛。所以也不奇怪法国来一场大革命,将人民权力提升到史无前例的地位。 卢梭思想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国王不是天生是国王,压迫和不公不是不可打破的。也许就是这种启蒙,使上流社会抛弃了这个曾经的宠儿。
如果人们能以互相间的同情,及人道的行径来剔除祸根,则人生的灾患可消减过半。
——〔美〕爱迪生
人不能单靠面包为生,还要有信仰、敬慕之情和同情心。
——〔美〕爱默生
人类最难忍受的是怜悯之情,尤其是在他值得别人怜悯的时候。仇恨是一剂滋补药,它能使人活下去,它唤起复仇的念头;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
——〔法〕巴尔扎克
怜悯是奉献给女性的致命的感情。
——〔英〕巴勒姆
悲伤只折磨孤独的人,繁忙的人无暇流泪。
——〔英〕拜伦
同情是观察、理解对方的心情,并在此基础上与对方的情绪相融合。
——〔日〕本明宽
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谁都应该具有这种德行——尤其是那些曾经渴求同情,并且体味到同情的可贵的人。
——〔意〕薄伽丘
同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
——〔英〕贝克
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欢乐的期间。
——冰心
无论你的悲伤有多深切,也不要期望同情,因为同情本身包含了轻蔑。
——〔古希腊〕柏拉图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春秋〕曾参
人类社会的不幸之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同情的缺乏。
——成仿吾
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更有害得多。
——〔奥地利〕茨威格
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奥地利〕茨威格
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实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奥地利〕茨威格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那不算什么;如果你拥有一颗富于同情的心,那你就会获得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
——〔美〕戴尔·卡耐基
无论如何,怜悯别人总不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只是被怜悯的人心里也许并非如此也未可知罢了。
——〔日〕德富芦花
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去踢倒他们。
——〔美〕戴尔·卡耐基
畏惧产生谄媚,而丝毫不产生善意。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唐〕杜甫
“讽刺”和“怜悯”是一对善良的忠告者。前者含着微笑使人生可爱,而后者噙着泪水使人生神圣。
——〔法〕法朗士
有些人的行为就像是十篇韵文,其中每个音节都循规蹈矩。当一个人的思想分裂成那么多细微的观察资料,他怎能理解伟大的事物呢?
——〔英〕弗兰西斯·培根
如果他对其它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伤痛的珍贵树木。
——〔英〕弗兰西斯·培根
恨是一种追求破坏的热切欲望,爱则是一种对某一对象热切的肯定。
——〔德〕弗洛姆
当悲伤沉睡时,别去把它唤醒。
——〔英〕富勒
回忆往日的欢乐使人悲上加悲。
——〔英〕富勒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广、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
一个人,不论是幸与不幸,单想着自己,不懂得同甘共苦,也没有这种恻隐心,这种人也可以算是一位可尊敬的人?
——〔德〕歌德
一个人用同情的了解、仁爱的态度来观察人生、欣赏事物,就是真正的乐观者。
——贺鳞
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
——胡适
人类亲见别人遭遇悲惨可怜的境地时,都能发生一种至诚的同情,都能暂时把个人小我的悲欢哀乐一齐消纳在这种至诚高尚的同情之中。
——胡适
任何人都会同情别人的不幸。可一旦别人摆脱了困境,同情者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了。
——〔日〕芥川龙之介
怜悯只是半个公平。
——〔黎巴嫩〕纪伯伦
感情里最重要的元素是同情。
——康白情
对于诗人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由于误解而受到钦佩。
——〔法〕科克托
怜悯常常是一种对表现在他人损失中的我们自己的损失的情感,是对我们今后可能遭到的不幸的一种先见,我们给他人以援助是为了保证他们在今后相似的情况下给我们以援助,恰当地说,我们给予他们的这种服务,是一种提前为我们自己做出的有利安排。
——〔法〕拉罗什夫科
人类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理解事物。成百人谈话其实是为某一个思索者服务,而成千人思索其实是为某一个理解者服务。要想透彻地理解,就得融诗歌、预言和宗教于一体。
——〔英〕拉斯金
血液的同情要比思维方式的同情深刻得多,他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语言表现。
——〔英〕劳伦斯
怜比爱少些味道,可是更多着些人情。
——老舍
同情不是痛苦,同情是假装出来的快乐。
——〔德〕雷马克
同情要在人弱时施给,才能容忍使人认识那份同情。
——梁实秋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父子。
——〔法〕卢梭
如果你怜悯他们的浅薄,你就不会再为他们的行为而气恼。
——〔法〕罗兰
过多的同情是错误的。当然,过少的同情更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就像其它任何事情一样,极端都是不好的。
——〔英〕罗素
怜悯是一笔借款,为小心起见,还是不要滥用的好。
——〔法〕罗曼·罗兰
有三种简单但极其强烈的情感统治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对人类苦难的深深的同情。
——〔英〕罗素
应当善于原谅弱点,甚至原谅恶习;应当善于同情,而不是善于严惩。
——〔俄〕罗佐夫
哀怜被损害与被侮辱,这原是人类最高贵的同情。
——茅盾
幽默的秘密源泉并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没有幽默。
——〔美〕马克·吐温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战国〕孟子
“同情”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
——〔法〕孟德斯鸠
“慈善”为外在的行为,“同情”乃内蕴的感情。
——〔法〕莫泊桑
憎恨之中也隐藏着一种嫉妒:我们想胜过敌人。
——〔德〕尼采
你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同情。
——〔德〕尼采
渴望得到同情是一种自我陶醉,而且是一种使邻人破费的自我陶醉。
——〔德〕尼采
谁对别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他自己也不会得到怜悯。
——〔波斯〕萨迪
觉得自己不快活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古罗马〕塞内加
悲伤是一种心灵上的锈斑,新的思想会逐渐将它铲除。
——〔英〕塞·约翰逊
没有慈悲之心的是禽兽,是野人,是魔鬼。
——〔英〕莎士比亚
心心相印的人,在悲哀之中必然会发出同情的共鸣。
——〔英〕莎士比亚
谁要是能够把悲哀一笑置之,悲哀也会减弱它的咬人力量。
——〔英〕莎士比亚
看透世情以后,不是冷峻,便是圆熟;能再转一念,以悲悯的心肠,切切实实地来劝导世间的很少。
——沈钧儒
一切仁爱(博爱、仁慈)都是同情。
——〔德〕叔本华
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德〕叔本华
知人之艰难但不退而为物,知神之伟大却不梦想成仙,让爱燃烧可别烧伤了别人,也无需让恨熄灭,唯望其走向理想和宽容。
——史铁生
大凡人生遇到不幸,再碰到别人对他的痛苦表示同情,无论是真是假,总会引起他的好感的。
——〔英〕司各特
同情是一种爱,此种爱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快乐,对他人的不幸感到痛苦。
——〔荷兰〕斯宾诺莎
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帮助弱者和无自卫能力者。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不单是他人不幸的同情者,有时也是需要他人同情的不幸者。
——田汉
决不能因为一件伤心失望的事,就摒弃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印度〕泰戈尔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为重要。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果世界上少一些同情,世界上也就会少一些麻烦。
——〔英〕王尔德
向没顶者伸出手去,这是另一种生命的本能。这种本能,只属于珍视生命的人类,只属于以承担人类精神而具有了尊严的人。
——筱敏
当你孤独的时候,当你想哭的时候,你应该相信,在这世界的某处,一定有诚挚的目光在注视着你……
——筱敏
骄傲和仇恨会使精神强健,爱和谦卑则会使它衰弱。
——〔英〕休谟
同情是人性中一个很强有力的原则。
——〔英〕休谟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在这冰冷的世界,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徐志摩
当你同情别人的痛苦时,就会享受到暂时忘却自己的痛苦的欢乐。
——〔英〕雪莱
温情,是人对人理解后的体谅关怀,是人对人不了解前的尊重怜悯。
——杨晓晖
同情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情心需要理性的培养。
——〔英〕约翰逊
同情别人是一种美德,同情自己则是一种陷阱。
——原野
悲伤的情绪是一张像两面观望着的脸,一面朝着恐怖,一面朝着怜悯,而这两者都不过是它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知道一切,恕宥一切;忘了一切,乃得一切。
——张申府
决不要以一个幻想的公式去对待人,似乎只有合乎这个公式的才是好人,而不合乎这个公式的就是坏人。
——张闻天
在同情中由于恐惧痛苦被视为纯粹消极的东西,因而完全意识不到尊敬伟大的不幸、伟大的丑恶、伟大的失败。
——张志扬
你是问同情和怜悯反应什么心理吗?这两者是对他人遭受痛苦的一种心理反应。
同情通常涉及对他人的情绪共鸣,并在某种程度上享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当我们看到他人遭受挫折、悲伤或失落时,我们会感到同情,并尽可能安抚和帮助他们来减轻痛苦。同情往往可以促进沟通和协作,在建立社交关系方面有重要作用。
怜悯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他人的怜惜和保护,表现出一种更强烈的同情之情。怜悯的情感状态涉及到对他人处境的深刻认识,并试图以某种方式减轻他们的痛苦。但是,怜悯也可能导致感觉上的无力和尴尬,因为忧虑和怜悯可能会引发负面情感和压力,去除他人的困难并不容易。
按照达尔文道德进化论的观点,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要应对自然选择、实现延续发展,就需要进化出未必合乎个人利益、但却有助于人类整体的特性(互相理解、互相合作,提高存活的几率),比如同情心与利他主义。这类情感最初局限在狭窄的家庭或部落范围,表现为两性之爱和亲子之情。形成之后的继续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同情心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