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和喜剧的区别是什么?

悲剧和喜剧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1、题材不同

正剧更多表现平民百姓的生活:喜剧则多叙述下层人民的生活;悲剧大多描述贵族人生活。

2、艺术特征

正剧可以表现更为复杂丰富的性格与情感,其中包括戏剧的滑稽和悲剧的哀伤;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喜剧一般对恶的批判是间接而又意味深远;

3、氛围不同

正剧有严肃的气氛,也有轻松活泼的气氛;喜剧一般是欢快活泼的情调,剧中大多人物乐观豁达;悲剧大多的是庄严肃穆的氛围,人物多悲惨。

4、结局不同

正剧的结局具有不确定性;喜剧结局多为美满;悲剧则以悲惨收尾。

扩展资料

悲剧的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 《乔厂长上任记》。

喜剧的代表作品有:《巴比伦人》、《云》、《鸟》、《骑士》、《阿卡奈人》。

正剧的代表作品有:《暴风雨》、《一报还一报》。

参考资料:

-悲剧

参考资料:

-喜剧

参考资料:

-正剧

结论:是。因为,喜剧是快乐的一种,并不是快乐的所有。但悲剧是快乐的全部基础。

①笑是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的结合表现。某事物先触达受众的思维层,事物经过大脑后,会经过有信息和经验积累而成的主观模型,属于模型里刺激发笑的事物,会刺激多巴胺分布。同时心跳加快,甚至流泪。持续的快乐是发笑的基础,但一直发笑,并不一定快乐。

②人类社会的真实场景是荒凉的,没有人能完全掌控现实,而真实情况是被现实掌控。所以需要通过笑这种动作来刺激多巴胺的分布,从而制造笑点。所以,使用笑点来抵抗世界的荒凉就成了喜剧最核心的内核。而事实上,笑点抵抗的不是世界的荒凉,而更多的是荒凉的世界。众所周知,世界不由人类抵抗,它所反映出来的是嘻哈镜里的快乐。

③你要真的快乐还是假的快乐?如果你要假的,仅需笑点就够了,自我欺诈是智慧的,前提是在你无法到达的世界的情况下。自我欺诈也是愚蠢的,它存在于你能到达而又不想到达的世界里你自己建造的客观事实上。你要真的快乐?只有在达到和步入真正的快乐路上,但却无法真正达到快乐。因为本质是存在的基础。我们都在争先恐后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世界,从而取悦自己。而那是一个矛盾,因为你的快乐对于他的快乐是制衡的,快乐和荒凉是反对的。但,荒凉是快乐的绝对基础,快乐是荒凉的高等建筑。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自我欺诈也许并不智慧。

④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悲剧在于引导崇高的能量,营造现实矛盾达到英雄的毁灭,这种对抗的结果所带来的是尽可能的掌控现实,是崇高的美。喜剧是通过诙谐、讽刺来达到对人物和现实的不合理再现,这种艺术是刻意营造的,目的先是以丑证美,二是通过制造勾引笑的标签来迎合受众内心的欲望。这从经济学上解释叫消费社会,生产对象掌握了受众心理的弱点,从而驾驭了受众。所以,悲剧是在引导和激励受众的思想和行为、而喜剧是在控制和压迫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区别与联系: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悲剧中蕴含着崇高感,同样崇高感也提升着悲剧的张力和起到净化人心的作用。

“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

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悲剧产生的效果,无非是怜悯和恐惧这两种感情,怜悯虽然与同情相似,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它,同情是具有和别人一样的一般的感觉、情绪和感情,不论是愉快还是痛苦,而怜悯更多是专指具有和别人同样的痛苦的感觉和感情,它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痛苦的感觉引起,但却不是在和想象中分担的这种感情,怜悯绝不会在与假想的情境中感到恐惧。

怜悯的产生有主体对怜悯对象的爱和同情,就好像我们几乎不会对我们所恨的人产生怜悯之心,,而且怜悯也饱含着某种惋惜,对象不是出在苦难的挣扎中,就是带有某种缺点和缺陷,表现出一种脆弱的状态和无所依靠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怜悯有时会伴随着恐惧,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所恐惧的一切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就会引起我们的怜悯。”但真正的怜悯绝不包含恐惧,柏格森说过:“在我们对别人的苦难所抱的同情中,恐惧也许是不可忽视的,然而这毕竟是怜悯的低级形式,真正的怜悯不只是畏惧痛苦,而且更希望去经受这种痛苦。这是一种微弱的希望,人们几乎不愿它成为现实因此,怜悯的实质是自谦的需要,是与别人同患难的强烈愿望。

崇高,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

两者之间的特点

悲剧感中能打动我们的事物正合崇高感一样,基本特点都是在体积上超乎寻常,在力量上非同一般,悲剧也和崇高感一样,宏大壮观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无力与渺小,就像布拉德说的,我们似乎感到压抑,困惑甚至震惊,甚或感到反抗和威胁。在崇高中,这样一种敬畏和惊奇的感觉的根源是崇高的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巨大的力量,而在悲剧中便被称之为命运。

因此悲剧感是崇高感的一种形式,但两者又并不是同时并存的,悲剧感是崇高感的部分,而崇高感却并不一定是悲剧感。悲剧和其他各种崇高一样具有令人生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与其他形式不同的是它用怜悯来缓解恐惧,但崇高感却会始终蕴含在悲剧之中,发生作用。

内容: 1悲剧: 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2喜剧: 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

2

表现形式: 1悲剧: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2喜剧: 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

悲剧相对于喜剧的话,结构会比较严谨,然后故事会比较能够引起人们的怜悯之心。时间地点会比较统一,然后情节比较固定,在语言方面会比较追求高贵典雅。题材会涉及到比较重大一点的社会、阶级或者道德伦理的问题。会去表现主人公那种与命运抗争的思想。

喜剧大多结果比较松散,取材大概都是出自于日常的生活中,所以就更贴近观众。大多是去揭露人性的丑恶,或者是讽刺人性的弱点,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去否定一些不好的人或事。情节方面会比较滑稽和荒诞,语言也比较粗俗。

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伪装。

出自:《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作者:鲁迅

原句:“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句话里隐含一层意思:悲剧是以“人生”“有价值”为前提,喜剧是以“人生”“无价值”为前提。进一步说,悲倒是人间视点的体现,因为觉得它有价值,才有悲凉的感觉;而喜剧呢,倒是非人间的视点的体现,看出它的可笑之处,它的无价值之处。

悲剧和喜剧关键并不在于结局如何,或者说不仅仅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你是怎么看法,在于是用两种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

1、定义不同

悲剧: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

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喜剧: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由于艺术家的表现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2、起源不同

悲剧:悲剧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喜剧:喜剧作为一种戏剧体裁,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的希腊文Komoidia(意为狂欢舞剧),是由Komos(意为狂欢队伍之歌)与aeidein(意为唱歌)合成。它起源于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游行者化装为鸟兽,载歌载舞,称之为Komos。

希腊本部的梅加腊人于公元前7世 纪初把它演变为一种滑稽戏,成为喜剧的前身。此后,它作为一种戏剧体裁逐步发展成熟,并诞生了伟大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3、类型不同

悲剧:英雄悲剧,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悲剧双方往往是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营垒分明。

悲剧主人公一般禀赋高贵,具有崇高的品质,肩负着不寻常的使命,忠实于自己的公民职责,将国家、阶级、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为此不惜牺牲爱情、亲人和生命。

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

喜剧:讽刺喜剧,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喜剧人物通过活动所一心一意追求的目的,或者已是陈腐的、过时的、没有了合理性,

或者为达到目的而从事的活动本身即是虚幻的,人物愈是积极活动,便愈是加速目的在现实中的落空。失去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喜剧活动,便是滑稽的,足称之为讽刺。

幽默喜剧,在幽默喜剧中,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有其正当性,合理性,甚至旨趣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为达到目的而从事的活动本身却与目的背道而驰,他的行动恰恰使他的目的落空。

-喜剧

-悲剧

悲剧和喜剧首先名称和定义就不同,深层次是审美情趣不同,最主要的表现在小说的结局上。曾经有人将喜剧称为“春天得神话”,而将悲剧称为“秋天的神话”。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它们都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都会给人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感受。针对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对相反相成的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那么,到底悲剧和喜剧有哪些不同呢?首先,悲剧和喜剧的不同表现在悲喜剧创作主体的差异上。从创作主体心理的角度看,悲剧感来源于人类生命的痛感及对痛感的省思,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与各种超人类的强大的否定力量发生的剧烈冲突在人们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在很多悲剧性作品中,它往往表现为人在社会实践中因外在的社会、历史局限而遭攻的痛苦和磨难。但仅仅外在的痛苦和磨难还不足以创生悲剧,使悲剧成之为悲剧的主要一种内在的悲剧感、悲剧精神。而悲剧感、悲剧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不免会使人对悲剧产生悲沉的生命体验,从而导致一种自觉的内在的悲剧性的情绪。与悲剧的创作心理相对,喜剧的创作心理是人对生命的乐感及自娱入世情怀的折射。曾经鲁迅说过这么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则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就说明其实喜剧它是没有悲剧那种悲怆性的体验的,而是一种自我胜利的优越感。当旧事物被历史实践所抛弃时,人们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视那些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旧事物。还加之以其智慧的微笑,在审美上嘲笑它们,并通过这种喜剧意味的笑来否定、揭露丑恶的脆弱,从而达到对美的肯定。所以喜剧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是人对自己力量和尊严的充分自信。无论是悲剧性作品还是喜剧性作品,它们都是创作主体与社会生活融合的产物。但是,悲剧家和喜剧家他们在审美心理特征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悲剧家善于感知事物深涵的哲理性,而喜剧家善于感知事物“隐藏着的喜剧性”,悲剧家侧重于发掘人生崇高而富有诗意的方面,在调动读者全部情感功能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思考,让读者在感受悲痛、苦难的同时去追问存在的意义。而喜剧家则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凡心,他更热衷于平凡琐碎的事物,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隐藏的喜剧性,并能调动一切滑稽可笑的因素令人捧腹大笑。二、悲剧家的审美情感是崇高的、沉郁的,而喜剧家的审美情感则是达观的、轻快的。悲剧家是痛苦的思考者,他总是悲切地关注着人生的凝重痛苦,努力使人们正视现实的岌岌可危并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苦难。而喜剧家则是逍遥的乐天派,知足常乐。他始终保持着豁达宽容的心态,微笑着对待这个世界,教导人们愉快的告别自己的过去。三、悲剧家是出世的、深远的,他的目光指向无限,深不可测,他倾向于超越现实和有限,达到对宇宙人生的顿悟。喜剧家则是入世的、平易的。他们的目光指向琐屑的凡俗人生,引导人们珍惜现世人生,积极乐观地去享受人生的欢乐和痛苦。四、悲剧家是理性的化身,他的情感受着理性的强大制控,他的思想是严密的、有序的、逻辑性很强的,他总是追随着和梳理着人事物态的内在逻辑,努力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律。而喜剧家是感性的化身,他的思维是网状的,在喜剧创作中的表象运动具有非逻辑性。喜剧创作中的审美情感也往往打破常规,以非逻辑性的情感活动创造出喜剧性情境。综上所述,尽管和悲剧家一样,喜剧家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的缺陷和不幸,但它的目的地却是尽可能地昭显和营造出一种壮丽无比的快乐。不同于悲剧精神核心(忧患意识)的是喜剧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达观的人文精神。在悲剧与喜剧世界中,除了悲剧家和喜剧家他们在审美心理特征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外,接受主体的心理活动也是很不相同的。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作为题材内容的,它必然会使人产生沉痛、悲哀、恐惧等不快的精神反应。这种强烈的精神反应,本来和审美中所产生的愉快的情感是相反的,然而它们却能与悲剧中的美感化合成一种更强烈的美感,由此产生悲剧特有的精神愉悦。当悲剧的痛感在悲剧效果的反作用下得以迸发时,它可以唤起人们丰沛充盈的生命力,激发起人们不畏艰险的决心和意志,从而获得一种生命的激动和愉悦的快感。喜剧接受意味着对主体心智、德行、情感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加固。悲剧能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主要靠的是‘突转’和‘发现”,喜剧中也有突转。它是由精心设计的误会产生的紧张感和随着误会的解除而产生的自我放纵和自我扩张的狂欢。在喜剧中充斥着大量误解,它们常使观众陷入心理紧张或心理期待之中。它的的发现更多的是被动的、轻松快意的,喜剧欣赏者无需付出任何重大的主体代价就可以解除紧张,完成发现。如果说在悲剧欣赏中恐惧和怜悯构成了观众审美心理的基本内容(伶悯的实质就是一种同情)。那么在喜剧观赏心理中观众感受到的则更多的是乖讹感和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还往往呈现为一种冷静的洞察、居高临下的理性审视。并且喜剧的接受过程是一种积极、轻松、理性、欢快、直接肯定自我的心理过程。悲剧可以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中造成恐惧和怜悯,喜剧可以给人以乖讹感和优越感, ,那么这两种文本的审美心理蕴涵、审美心理效果又有何不同呢?悲剧文本是将来时的,它指向未来,而喜剧文本是过去时的,它回首过去;悲剧文本具现了人类的征服欲和抗争决心,而喜剧文本具现了人类的宽容、淡泊之情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悲剧文本的审美心理效果表现为“净化”,喜剧文本的审美心理效果表现为“解脱”。悲剧使人从苦难和自卑中超越,使人深刻,使人知难而进,使人在压抑中获得向上的一种张力,喜剧感则不具备这种超越功能,相反它使人满足于这个世界,超然于成功和失败、如意和失失意之上,获得心理的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2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