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 七年级地理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一种预案。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教学设计,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 学习 方法 ,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移民国家
1导人新课。
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创设情景: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像(播放美国街头游行队伍录像片段),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说明美国是一个由各种人种构成的移民国家。)
总结 :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居民都是由各大洲移人的,所以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板书:移民国家。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华盛顿:美国人。爱因斯坦:德国犹太人。杨振宁、李政道:中国人。乔丹:非洲人。)
3阅读教材81页图92“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
(白种人占84%,最多;其次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4阅读教材81页2题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印第安人和华人在政治、工作、生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即美国存在种族歧视问题。美国政府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而自己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
板书:种族歧视。
5情景教学。
(1)展示唐人街的及文字资料。
(2)展示华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资料。
问: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
(西部开发,修筑铁路;科学界获诺贝尔奖的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航空领域有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王赣骏。)
板书:华人的贡献。
6过渡:有众多的中国人生活在美国,那么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环境与中国有哪些异同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观察地图, 说说 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美国位于西半球的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西南与墨西哥相邻,北临加拿大,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附近,大部分属北温带,少部分属寒带。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属热带。)
4展示美国国旗。
问:你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吗(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色相间的条纹,他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5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温带大陆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山气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6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7引导。
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
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
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
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º-50º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过渡。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
展示材料2: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9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板书: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0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11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
12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小结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农业生产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专业、高效的生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初中地理教学人文地理分析
目前我国初中地理的教学存在着缺乏专业性的教师,以及缺乏课外实践等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存在着不够全面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不仅仅要认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也要对人文地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形成人文地理知识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的认识,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认识人文地理,从而发掘出如何从初中的简易知识得出对人文地理的认识。
1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地理
初中的地理教学主要是集中对基础的地理知识的认识的基础上,初中地理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一次过渡,为此,如何实现初中地理知识的更加有效地涉及其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有着基础的认识和了解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目前的初中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此基础上,很难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需要让初中地理知识在不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将人文知识渗透进去,从而达到让初中学生认识和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作用。例如,在介绍沙特阿拉伯地区的自然气候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由于自然气候的炎热导致夏季酷热难耐,因此沙特阿拉伯人穿白色的大褂,由于白色反光,不吸热,从而沙特阿拉伯地区很少有人穿黑色,同时,白色的长褂是由于其中午的太阳十分炎热,如果裸露皮肤容易导致晒伤,因此沙特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多是穿白大褂,这样的介绍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把握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到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这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在学习中不少老师对当地的介绍存在着生硬介绍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失去对其知识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在学习中同时要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环境,由于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是不同的,换句话说,自然环境是与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两者是无法脱离开来,单独去认识的。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重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交流,从而让学生不用割裂的眼光看待问题,而是可以将其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其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际上的探讨与应用,在这一实际情况下,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面对黄河泛滥造成的洪水要如何防治”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由于当地的环境的不同仅仅依靠植树是不成熟的,由于树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而且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洪水的泛滥依旧会爆发,甚至会将所 种植 的树木给冲走。在此情况下,学生进行分析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就单单拿种植树木来说,也是需要根据当地的物种结构分析的,柳树对水的需求很大,虽然有很好的固定土壤的作用,但是黄河处于北方,北方的土壤干旱,而且经受洪水的反复冲刷其中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其实已经大量流失,在这一情况下,要有效地治理洪水同样也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这一种提问,可以在不断地锻炼学习对待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初中地理教学学习人文地理
地图信息是一个很好的认识工具,由于初中的学生的空间概念还只是处于一个初步启蒙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要如何实现和完善学生的印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此阶段下,地图信息所表现出各个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区别性,对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此,在进行学习中,老师可以借助地图来进行标注和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地图的印象以及加深学生的实际空间概念和认识。同时由于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它同样也是不断向学生介绍新鲜的知识和新鲜的环境的,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中,不得不说,初中地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在其中各种环境之间的区别导致教师不能使用单一的环境解说和介绍,同样要根据不同环境的区别进行讲解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学习中,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环境也导致生活习惯的不同,中国人生活在温带,由于长期的生活环境导致中国人喜欢群君的生活,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大,导致城市的不断庞大。而美国地广人稀,导致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空间的扩大。
结束语: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趋势下的一种必然,由于地理知识它不仅仅是只是停留在书面之上,它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一种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会逐渐认识待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本质上是一个整体的形式,其中的知识体系是不断地完善的,在此基础上,对人文地理知识的认识同样也是对地理知识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的一种认识,只有根据此才能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从而减少在认识上的误区,让学生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紧密相连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起到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的铺垫以及打牢基础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
作者:吴娟 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欧洲西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欧洲西部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欧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东半球地区》的延展和深入,是学生具体了解本区某个发达国家的宏观印象形成处。本节教材按总分结构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教材第一部分为欧洲西部总述,后三部分即为第一部分陈述原因。在本节教材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计划协助学生学习第一和第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和“繁荣的旅游业”。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首先介绍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并主要以“欧盟”为载体,展示欧洲西部的多个发达国家及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举足重轻地位,同时引发学生去深入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侧重对欧洲西部经济现状进行整体介绍,为后面分析本区经济发达的原因作好铺垫。
“繁荣的旅游业”重点介绍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资源及其所属的国家,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旅游,推动经济”的意识,从而陶冶学生情操。这部分内容是对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经济实力强盛”的解释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和城市,理解国际组织“欧盟”的重要作用,了解欧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资源和高额的旅游收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已有地理学科素养,严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为:欧洲西部的位置、欧盟的成员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国际比较组织陌生,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等诸多因素,确定本课时教学难点为:建立欧盟的好处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活动”较多,如果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单独设立“知识传授”和“活动认知”等环节,容易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将教材第一部分的两个活动分解到对欧盟成员国的了解和经济地位的认识中;同时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学顺序,即提前学习欧洲西部的旅游业。
二、说教学方式
1、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确定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
欣赏法:为学生提供和展示大量欧洲西部的风光与音乐片段,目的是创设教学氛围;
讨论法:课堂教学拓展问题“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对学生个体来说,有一定难度,展开小范围讨论目的是力求教学难点。
2、学法
合作学习:本课时正文内容偏少,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都融入了教材的活动和图表中,学生个体对提炼教材活动和图表信息的水平有限,归纳总结能力欠缺,在寻找欧盟成员国、分析欧盟经济地位和识记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等环节都有互帮互助的需要。
三、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1、“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目的:创设教学情景,烘托教学氛围
2、“欧洲西部政区图”目的:说明本区位置及欧盟的成员国
3、“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目的: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4、“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次图”目的:强调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
5、“欧洲西部旅游风光”目的:展示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
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比重表”目的:强调欧洲西部旅游收入高
7、“宜宾旅游风光部分”目的: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
8、“积分榜”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激励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听一听”: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2、“说一说”:组织学生简谈日常生活中对“欧洲西部”的已有了解;
学习新课:
3、“找一找”:查图,描述本区海陆位置,了解欧盟成员国的名称和分布;
4、“议一议”:讨论“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
5、“比一比”: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6、“看一看”:欣赏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分析其旅游收入;
总结新课:
7、“试一试”:组织学生简述新知;
巩固练习:
8、“做一做”:
课后练习;
9、“猜一猜”:地理谜语。
机动安排:
10、欣赏“宜宾风光”。
欧洲西部说课稿2一、说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介绍欧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投影]“欧洲人的生活图”。(定格在餐桌上)
教师在复习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及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投影欣赏两种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畜牧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
[投影]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从导入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但这只是直观现象,还应从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适宜教师运用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牧场情况,进而进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布广泛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并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
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大致了解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势低平,南北多山且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大,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牧场广泛分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出示]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
教者明确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贴欧洲地形图,让学生上讲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帮助理解,记住主要的山脉、平原、岛屿名称和位置及山脉的走向。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注重差异,培养能力”。
本区的畜牧业发展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怎样呢?
[活动四]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
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教者明确:
1、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匀。
2、这种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分组讨论,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发言,尖子生点评。使学生既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又知道这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生长。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五]
“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本区为什么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教者提示:从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等方面去分布、归纳,最后点评。
(三)深入探究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其对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但那一地区有没有种植业?情况如何?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比较,了解本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植业,只是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2、学生阅读课本p62材料
明确:欧洲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高度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过深加工后的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是本区畜牧业一直发达的又一原因。
设计目的在于说明畜牧业的发展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社会经济条件亦是影响因素。至此难点迎刃而解。
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似,也以畜牧业为主,有很多牧场,优良畜种。
[诗歌欣赏]《敕勒歌》
但本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粗放,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结合西部开发,大力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为祖国的发达、富强贡献力量!是各位同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生欣赏诗歌――敕勒歌,引出我国西部牧场,加强“学生渗透,激发热情”。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同时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
九、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一课,简单介绍了地理“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教师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
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等);
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④注意时间限制。
欧洲西部说课稿3一、 说教材
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音乐为《西班牙斗牛曲》和斗牛视频,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讲授: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瑞典 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 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2、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5篇
时间似水,去来迅疾,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那么初中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篇1
一、班情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本期地理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的地理常识,全面认识地球,掌握经纬网知识,学会辨别方向等。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五、课时安排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课时计划,如有实际情况再加以改变。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指导,加强课堂的有效性,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五、六班的地理任务,每周2个课时。我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还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得地理知识信息的基本技能。
2 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世界地理的知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 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他地理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 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地区之间的合作价值,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四、 本期总体目的要求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六、教学措施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2、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水平。
3、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4、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5、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6、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
复习七年级上一学期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具备了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的。但也有一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还系统,应。我将本着,严谨的教学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学生,力争更的教学。
三、教学
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技能,对所处的世界有明晰的,对世界的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
四、本期教材、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3、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地图册来教学和要求。
2、地理基础知识和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必要的储备。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系统的和,也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种教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时事的自觉性。关注热点问题生活问题,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
六、教学课时与进程
1、二月份复习第六章、生活的大洲——亚洲七、临近的和地区。
2、三月份复习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和地区九、西半球的十、极地地区。
3、四、五月份综合复习市的综合训练题。
6、六月份考前训练。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篇4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篇5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一期的地理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它可分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程目标是具体体现在课程设计中的预期的教育价值。
地理课程目标属于学科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认知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继续增强学生将网络成为自己学习伙伴的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力目标:1、能自学或是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能力。2、能利用网络资源,查看、收集、了解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什么?进行交流。3、能用留言板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
篇一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2、对第一节课进行电子课堂实录,对及时的反思调整做及时的更正。并发布课堂实录电子教案。
3、有条件的话对课堂进行录音或录像,对课堂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寻找对策。
4、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沟通感情,征求意见,改善课堂。
四、课时安排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周——第三周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周——第八周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九周——第十三周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十四周——第十七周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十八周——第二十周
篇二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篇三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八年级5~9﹑12﹑13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班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和了解了基本的自然地理与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上学年教学要求基本达到。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学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12节: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讲述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与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通过具体实例讲述了中国壮丽的山河与优越的气候条件。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了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并具体说明了我国的土地与水资源状况。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了我国的交通业和工农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四、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思想目标: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知识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良好的人地观。
3、教学效果:争取使学生优良率达到%以上,及格率达到%以上,并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