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作者陆游 朝代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生挑战赌造诣。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倍受歧视。一个和徐悲鸿一同就学的洋学生看不起徐悲鸿,甚至公然对徐悲鸿说: "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这种放肆的挑衅,深深激怒了怀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对那个洋学生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愚才!"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发奋努力,埋头学业。他经常到罗孚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赛考试中,他又获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趾高气扬、歧视中国人、当面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与徐悲鸿比较学业,已是望尘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古今中外,爱国人士比比皆是,古往今来,爱国人士层出不穷。
中国乃是屹立在东方的雄雄大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上至商夏,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这个词,从未从人民的心中忘却。中华儿女都已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王师比定中原日,家怨无忘告乃翁”这是宋朝陆游在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宋朝军收复中原时,一定要告诉他。陆游死时唯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国家,这爱国之情有多么强烈啊!
爱国的人,历来被世人称赞甚至于名垂千古,而卖国贼,不仅受到世人的唾骂,一致留下千古骂名。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爱国人物和事迹,这些人物和事迹深深的打上国家的烙印。同时这些人物和事迹又代表着本国的国之情,推向世界。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爱国事迹仿佛把每个国家都团结得更加紧密。
如今我以祖国的富强而骄傲,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当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让每个中国人放飞洁白的和平鸽,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中国领土,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首都,让五千年的古文化继续得到传承。让爱国之情永远燃烧在国人心中!
我心中的祖国是歌,是一首一首扣人心弦的歌。祖国的歌,有屈辱,有悲壮,有奋斗的足迹,也有不屈的精神。祖国的歌千姿百态,昂扬而激人奋发,他的歌声中,讲述着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曾经的祖国谱写着那一首繁荣而昌盛的歌。唐朝,。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实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密切各国关系,为各国友好相处作出重要贡献。文化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古诗,书法,绘画更令人叹为观止。宋元时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西汉时的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祖国的歌悲壮而屈辱,辛酸而心痛。清朝的闭关锁国,让祖国的脚步停止不前,安于现状,却在无形中脱离世界的步伐。祖国变的那么的不堪一击,憔悴虚弱。丧权辱国的各类条约接踵而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耻辱!耻辱!火烧圆明园,多少属于祖国的,却洗劫一空,成为战争的战利品,又成为祖国永远的伤疤。南京大屠杀,那永远的罪恶,永远是痛,屈辱,无法忘怀……
……
现在的祖国,终于在经历那重重磨难后,歌唱起雄伟的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样的歌声中,包含着多少辛酸的泪,多少希望,多少拼搏。终于在无数坎坷后,屹立,屹立在了世界的顶峰,终于脱离曾经,俯视山脚下那片美丽的风景。
祖国,还会不甘现状,唱着希望与自信的歌,继续前进……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岳飞《满江红》 ,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春望》,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示儿》,龚自珍《己亥杂诗》,于谦《石灰吟》。
屈原: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 (天问)
魂兮归来! (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
杜甫:
《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 颈联先写“天地日流血”,天地间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为“连‘天地日’都在流血”),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么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 尾联先来一个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新安吏》后十六句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这里说“取”,说“望”,说“岂意”,说“归军”,由同情人民之被抽丁转入时局之艰危,从个人悲痛转入国家大事的描写;说“就粮”、“练卒”、“掘壕牧马”、“师顺抚养”,处处对出征者解释、宽慰、劝勉;“送行勿泣血”,更是恳切动情,深情忧国。可以说,《新安吏》中写人民之痛苦,哀中男之征丁,忧家国之危难,恨统治者之残暴,种种复杂感情最后都统一在保家卫国这一点上。
《潼关吏》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歌舒!
这里“哀哉”、“请嘱”、“慎勿”等谆谆告诫中,把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陆游:
《观大散观有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锺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陀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螘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沁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脚哀,沁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沁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两首诗第一首处处写景,又处处寓情,突出了他与唐氏的真挚感情,追忆了他与唐婉的甜蜜爱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诗人哀痛的心情。诗中陆游并没有对封建礼教进行直接的、赤裸裸的批判,而是以“犹吊遗踪一泫然”一句点睛,从而委婉地把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推向极至。
《梅花绝句》其三
阐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是诗人晚年闲居家乡时所作。诗人的爱国热情遭到打击,政治上失意,因而就把报国理想和雄心壮志,寄托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对祖国山川草木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挂杖无时夜扣门。
诗人用极其亲切的语调,看意描绘了家乡农村一带自然风景的美,农民淳朴风俗与纯洁心灵的美,并把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农民,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浑然一体地融化进去,一个与劳动人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于是跃然纸上。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但写出了别有天地的美好境界,并且含有在人生路途上,不断排除困难,追求美好理想,终会绝路逢生的哲理性,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长门怨》
早知获谴速,悔不承恩迟。声当彻九天,泪当达九泉。
这首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显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纹剑》)写自己有极大的勇气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
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戈阳道中遇大雪》)写自己能够抗金打仗
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前有尊酒行》)写自己对死的态度,是死则报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