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赏析600字

《七律长征》赏析600字,第1张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长征图”。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

“更喜”承接红军在敌人的重围中杀出来的一条血路,其实,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

但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山的喜悦,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

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心惊胆寒的心情,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品质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英勇的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找到了红军安扎的大本营,长征胜利在望,正在此时,毛泽东写下了之一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七律·长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的一首七言律诗。

一、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赏析: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这首诗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原诗:

《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政府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政府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政府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

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政府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七律·长征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也一次次的证明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和重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能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自己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灵魂呢?“知耻近乎勇”,推及一个政党,有没有勇气不断反省、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呢?有没有灵活辩证的思想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不是僵守旧模式呢?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诚灵魂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为中国百姓谋幸福的崇高精神,从中闪现的对于人类自身力量的确认:人是万物之至尊。

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

今天,我读了《七律长征》,颇有所感。

《七律长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红军在战略性大转移时的战

争,而战争是残酷的,红军把经历千山万水的困难都看作是平平常

常的事,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战胜困难。但战争本身就是一

首凄凉的旋律,一条艰难的道路,一幅悲壮的画面!

但是毛泽东写的诗词并没有刻意的去写所经历的艰难的历程,

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流露出了红军无畏的革命

精神主义气概。

通过读这章诗词,使我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能在

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和生活,是用生命和血的代价换来的。还体会到

了战争是残酷的,现实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更感慨到了长征中的波澜曲折,知道了红军们勇于为祖国、为人

民,牺牲一切的精神,明白了遇到困难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

,不能退缩,不能气馁,不能害怕!要勇敢地去面对那些艰难的困

难!而对于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而言,懂得了要以“红军不怕远征

难”的精神去翻过一座座“大山”,渡过一条条“大河”,去征服

学习中的困难。还知道我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不虚度时光,不

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红军为人民付出了鲜血,付

出了青春,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总之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红军们用宝

贵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决不辜

负红军们为我们牺牲的一切!我坚信成功的大门一定会为我敞开的

,把握今天,挑战明天!我相信,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

,永攀高峰,就一定无愧于那些红军战士们!

第二篇:

  读了《七律·长征》这篇作文后,时我无比敬佩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红军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的正确引导下,取得了四次胜利。以后,由于在王明路线的错误引导下,第五次"围剿"以失败告终。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这期间,红军翻越了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条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在长征胜利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以及其轻快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满怀豪情的《七律·长征》。这首是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险、曲折和悲壮,震撼了我的心灵。

  毛主席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声。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我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的气质,更让我敬佩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正文内容:

“长征”这个词对于我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它是用血写成的。这个星期我学习了一篇歌颂中国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舍己为人的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开始时是直接攻占城市,虽然近,但是伤亡惨重,所以之后红军就转变了计划,从人少的地方走,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了。但是遇到阻击却会变少,同样节省时间,除了大渡河这样别无选择的地方,他们是不会去冒险的。

长征一共经历了14件重大事件,从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防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围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最后到达甘肃会宁。

这次长征史无前例,但他们却做到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还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壮举。

雪山草地,崇山峻岭,险滩激流,追兵重重,……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听到红军战士克服艰险后爽朗的笑声。从这首诗中,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无畏精神,还运用了夸张等修饰手法。

作者是伟大的毛主席,是他带领了这场长征,也只有他才领导得好!

从这首诗中,我觉得自己应该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我要对工农红军说:“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要学习你们无畏困难,乐观面对一切的心态,因为风云二万五千里,漫漫长路有过多少流血牺牲,死于战斗、饥饿、疾病,但他们坚持下去了。让我们把“长征”这个词铭记在心中!”

我还收集了许多关于长征途中感人故事,有《金色的鱼钩》、《丰碑》、《一袋干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1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