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福由来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凡是在门前贴有福字的人家将免于处死。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康熙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福”则是另外一个故事。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福”。“无为”现存于故宫,而本文的主角“天下第一福”则存于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传说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康熙大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
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因此这个福字也就不能倒贴。传说中,谁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则会越长寿,时至正月十五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
“福”字的起源:在甲骨文中,“福”字为“双手举酒祭天”的象形文字,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
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祭祀后要把祭品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
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长寿、富裕、康宁、修好品德、考终命。
“福”字的演变之路
“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早期文字具有图画性的特点,象形性很强。甲骨文中的“福”字为合体会意字,与祭祀祈祷有关。此时的字形设计中,“示”为“祭祀”,“酉”表“酒坛”,而类似双手的构型,则代表巫师向祭坛献酒。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时期,“福”字的图绘成分相对减弱,构字方式较为统一。此时的“福”字,均省去了双手,但主要表意的“示”和“酉”仍得以保留。
篆字初期,“福”字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和稳固,笔画也变得圆润,“方块字”的结构更为明显。从此开始,“酉”字讹传为“畐”字,同时,“畐”有“满”之意,与“示”字合起来,就是盛满贡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护之意。
隶书时期,相对于小篆体而言,汉隶的“福”子结构不变,在书写方便会略有不同,字形变得方正平直。在“福”字中,“畐”里的“口”和“田”的方直化比较明显,而“示”略有变形,同时为楷体的“福”字奠定了基础。
楷体对汉隶的改进表现在波挑收敛、折角圆转。楷体的“福”字的“畐”承袭了隶书的形状,只是将“口”和“田”原本分两笔写的上方一横和右侧一竖连在了一起写,变成了横竖勾。“示”字的变化较大,表现在上的一横变成了一点,并且整体“福”字来说,左边比右边要窄,更利于书写。
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古人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和得到神灵保佑的愿望。后世则以“贴福”、“祈福”来表达对平安、幸福的渴望,祈求生活顺意安康。
扩展资料
传说中,贴福字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叶氏为穷神,并且告知她不能去有福字的地方,于是人们为了防穷神,就会贴福字。
倒贴福字在中国也有很久的历史,而关于这个,也有很多传说。
说是朱元璋有关,说是朱元璋让人贴上福字,有家人不认字贴反了,于是朱元璋大怒,这个时候马皇后就说这样倒着贴是指“福到了”,于是那家人不但免罪还得了赏赐。
根据作家冯骥才的考证,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水缸和土箱子上,土箱子也就是装垃圾的箱子。这两个地方的东西要从里面倒出来,为了避讳把福气倒掉,于是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东西物品的地方,倒则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大门上的福字,禁忌倒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是一个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
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
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的美好寓意和象征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多次普及福字的正确贴法: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意为“开门迎福”。
福字的贴法:
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意为“开门迎福”,倒着贴会把福气挡在门外。
“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而“畐”可拆分为“一”“口”“田”,即一个家里的每个人都有饭吃、有工作做、有学可上,就是福。
如果把福字倒贴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倒贴福字,不是福“到”了,而是把福“倒掉”了。
此外,福字倒贴还有一种寓意是“福到了”,也就是说,福气已经到来,只是被福字挡住了,需要将福字扶正才能让福气顺畅地进入家中。有些人在春节期间会将福字先倒着贴,等到大年初三时再将它扶正,以表示福气已经到来。
福字倒贴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福倒了来”,也就是“福倒了下来”的意思。相传,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在春节期间贴福字时,不小心将福字倒了过来,他的妻子发现后就急忙将福字扶正。不久之后,这位官员就遭到了不幸,家中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人们就有了将福字倒着贴的习惯,以避免“福倒了下来”的不祥之兆。
总之,福字倒贴虽然在外观上与正着贴有所不同,但其寓意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祈求幸福和福气。不管是正着贴还是倒着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福字倒贴虽然在外观上与正着贴有所不同,但其寓意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祈求幸福和福气。不管是正着贴还是倒着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汉代,当时有一位官员在家中贴福字时,由于福字太大,只能将它倒着贴。结果,他的家庭一直幸福美满,因此人们就开始效仿他的做法,将福字倒着贴。
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这一风俗。不过也有人认为倒贴福字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为“倒”和“到”这两个词不一样,倒贴的福字等于将福字倒掉了,而不是福来临了,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主要表现的都是劳动人民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而已。
福字为什么要倒著贴,有什么意义?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怎么贴?哪些地方需要倒著贴
一、根据地点: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
在屋子内贴的“福”字适合倒著贴,在家里即使把“福”打倒了也是到在自己家里,福气也被关在自家屋里,满屋充满了福气;还有就是贴在马桶、垃圾箱、衣柜……上的小“福”字也必须倒著贴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来的寓意。
1、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厕所等污秽之所必须倒贴。
二、根据事情:家中有灾
1、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灾难出现,比如失火、车祸等,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2、旧社会为了讨口彩故意将福字倒贴,具体情形是这样的:家中有才认识字的小儿,家人就故意将福字倒贴,唤过小儿问:咱们家福字帖得对不对小儿说出“福倒(到)了”的话,可得糖果一枚;如小儿不幸说错,大人将从口袋里掏出预先准备好的草纸,掏出草纸,将小儿嘴巴擦上一擦。寓意:刚才那句话不是嘴讲的,不算!而且,事后立刻将“福”字正回来。
“福”字堂而皇之,在大庭广众之下倒著贴,实在是无知之至。
“福”字在什么时候倒著贴
贴福字的来历,说法甚多。其一,是把朱元璋和马皇后扯进来,给予褒贬。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去私游,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脚大,非常气愤,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回宫后,立即吩咐锦衣卫,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把人抓来。在历代皇后里,紶皇后以贤德爱民著称,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门口写一福字。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从此,把福字倒贴,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一褒,一贬,态度分明,可见百姓之心。
还有一个传说,把发明权推给了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其实,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恭王府花园里看到康熙写的福字。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里面暗含“多子、多才穴财雪、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这是古往今来绝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寿合一之福。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书法极佳,却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到处题字。所以,康熙御笔题字,流传最少。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就剩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
“无为”二字,存于故宫;“福”字,就是恭王府中的“福”字碑。康熙的笔墨,可谓稀世之珍,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幽梦影》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这里的六条齐备,实在很难。不过,今天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福自然会走进千家万户。
福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倒著贴
福字倒贴的第一种情况:
家里的水缸和垃圾箱。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倒贴福字;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福字倒贴的第二种情况:
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 福字倒贴的第三种情况:
◆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灾难出现如:失火/车祸等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福字为什么要倒过来贴有什么故事么/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 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检视,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哗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福字是倒著好还是正著好?
俗专家纠错:“福”字倒著贴可不是“福到”
年怎么过才算吉利喜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的民俗专家陶思炎教授有话要说。什么时候上灯,除夕守岁酒怎么喝,煮鱼是不是仅意味“年年有余”,这些都有讲究。陶思炎说,现在盛行的一些年俗误区不少,单是贴个“福”字,很多人就搞错了。
提醒一:“福”字轻易莫倒著贴
先说这个贴“福”字,几年前开始盛行要倒著贴,寓意“福倒(到)”。陶思炎教授要给大家提醒,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福”通常应该正著贴才吉利。
陶教授告诉记者,只有三种情况才能倒著贴“福”。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大难,厄运连连,或者是长年穷困潦倒,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将“福”倒著贴;二是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应该倒著贴,寓意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讨口彩。大人故意先把“福”字贴倒,然后问小孩:“家里的‘福’怎样”如果小孩说“福”倒了,大人就赏给孩子一块糖。如果孩子说得不好听,就用草纸擦他的嘴。最后还是要把孩子支走,将“福”字正过来贴。
现在一些企业过年前会印发“福”字送给大家,不少都故意印成倒的,陶教授认为,搞平面设计的这些从业人员也应该多了解民俗,以免再犯此类错误。他决心用几年时间,把贴错的“福”扭过来。
提醒二:守岁酒不可先敬老人
除夕吃年夜饭,喝的酒叫守岁酒。这个酒也有讲究,陶教授说,必须得家中最小的孩子先喝,千万不能先敬老人。因为小者得岁,越长越大;老者吃岁,去日无多,老人先吃守岁酒,岂不是要早点离去。
还有,大年夜放爆竹,不是放得越多越好。据介绍,以前人放爆竹是很有讲究的。比如,放三个“天地响”,意味着三星在户;四个是指四四(事事)如意;放一百响的小鞭炮,则取“百子抱”之谐音。
提醒三:初八上灯、十八落灯
南京现在举办灯会通常是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周边的扬州、镇江等城市也是如此。但陶思炎告诉记者,南京的灯节实际上应是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其中有三天“灯节”:初八上灯日、十三试灯日、十五正灯日。
据介绍,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传统。起初定的是初八上灯,放灯十天。可是正月十七是个单日子,所以落灯就在正月十八了。民国时期,一度还曾把落灯时间改到正月十六。
另外,元宵节吃的元宵并不仅寓意团团圆圆。陶思炎说,这是后人根据谐音的浅近理解。事实上,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人。元宵节的灯和元宵,其实就代表天上的星星。门上挂一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则是三星在户。
为什么过年福字要倒过来贴
福到,形为“福倒”,意为“福到”,即“倒贴福字表福到!
过年了,为什么贴福字要倒著贴
有一个故事(我也没记清楚丹,古代贴福都正著贴。一年,一个不认字的人给皇上贴福,可他给贴反了,皇上很生气,可一个人说:“这样也好,谐音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很好啊!”皇上听了,不生气了,就宣布每年,都贴倒福,从此就成了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