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墙贴福禄寿喜财好不好

坟墙贴福禄寿喜财好不好,第1张

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风俗,人们在祖先的坟前贴上福禄寿喜财等吉祥符号,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家族的兴旺。由于不同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具体的符号和意义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这种行为代表着人们对自己、家庭和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

福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俗文化,位居“福禄寿喜财吉”六吉之首,足见其对中国人生活观及价值观的影响。民间体现福文化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贴倒“福”字就是福文化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每逢新春佳节,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都倒贴上了大红的“福”字,希望能够给家里带来“福气”、“福运”。但是古人一开始并不流行贴倒“福”字,贴倒“福”字是在后来才开始盛行的。那么中国人过春节,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弘吉福泰礼品加盟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据说,春节贴倒“福”字的习俗来源于明初,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朱元璋登基后的某年除夕,太祖微服出宫观灯,信步来到一条街上,只见众人正在围观一盏走马灯,且哄笑不己。太祖不由上前观看,不看则罢,一看甚怒;原来,灯上画着一个脚大无比的妇人骑在马上,怀里还抱着个大西瓜。朱元璋的马皇后,原为淮西贫女,大脚,民间戏称“大脚马皇后”。生性聪慧且多疑的太祖皇帝,认为这是在嘲笑自己的皇后为“淮西马大脚”,心中甚怒。但太祖皇帝并未当场发作,而是等夜深人静后,派人返回此地,悄悄地把那户人家门上悬挂的“福”字斗方倒过来,作为暗记,以便次日抓人。 太祖回宫后立马下令,派锦衣卫于次日清晨前去抓捕门前贴着倒“福”字的那户人家。心地善良的马皇后听闻这一消息后,非常忧虑,她不愿意太祖皇帝为此事杀人。聪慧的马皇后很快想出一个妙招,她趁太祖皇帝熟睡后,令心腹连夜将那条街上所有人家门上的“福”字斗方全都倒转过来。次晨,锦衣卫前去抓人,见家家门上的“福”字都是倒的,不知如何抓人?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 后来,此事很快传遍京师,满朝文武和全城百姓都夸赞马皇后贤德,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从此,每逢春节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是为了纪念马皇后,二是为了祈求吉利。 “福”字贴法有讲究 虽然春节贴倒“福”字很盛行,但是“福”字究竟该不该倒着贴,社会各界仍存有争议。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指出,“福”字的贴法很有讲究。大门上的“福”有“迎福”、“纳福”之意,且大门是家的出入口,应该庄重、恭敬,所以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家中能够倒贴“福”字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因为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谐音字,用“福到”来抵消“福去”;另一个地方是屋内的柜子上,因为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一直将福气留在家中。

贴在门口上的长方形的红纸是门笺。

门笺,又称挂钱,是民间传统工艺品,中国传统节日用品。门笺由纸或绸缎做成,一般贴在门楣上。这种过年的门笺,在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安徽等地都有制作,但各地的叫法可能不同。例如,东北称为“挂钱”,陕西一带称为“吊帘”,山东称为“门吊”“罗门钱”,江浙则称为“喜钱”“红钱”,古代称为“门彩”“斋牒”。

门笺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呈长方形,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种多样变化的穗,人们在除夕或元旦将门笺贴挂在门楣上,权当新年的节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90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