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热播,晏殊因何能成为皇帝的老师?

《清平乐》热播,晏殊因何能成为皇帝的老师?,第1张

《清平乐》中,晏殊是北宋仁宗皇帝的老师,为人正直、学识博学,教育辅佐皇帝,深得皇帝信任。朝中大臣众多,饱学之士亦不少,因何年纪颇轻的晏殊能成为皇帝的老师呢?此人来历不凡,有其独特之处。 

神童晏殊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第二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毫不慌张畏惧,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为人诚实谨慎

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任命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我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

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太平宰相

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步入仕途,官至右谏议大夫,后历任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兵部尚书。晏殊所处的那个年代,天下相对太平,加上他仕途顺利,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做着京官,随着职务的升迁,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在他的词作中,总是透着一股富贵气,但却也是清雅高洁,没有世俗琐碎的牵绊。他的词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金戈铁马,只有悠闲的生活,真挚的情感。他的一生可谓是柔缓如水,通透如玉,不曾遇见过大的挫折。因此,他也被称为“太平宰相”。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晏殊诚恳地对待每一位学子。

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由来

中学课本中选入了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词中有一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关于这两句的由来,有一个故事。

有一次,晏殊路过扬州,在城里走累了,就与随从进大明寺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道:“是哪位写的?”随从说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起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

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道:“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嘛不对‘似曾相识燕归来’?”这话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浣溪沙》时,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父子词人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个儿子,性孤傲,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出生于宰相之家的晏几道,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作过一些小官,如开封府判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乾宁军通判等。晚年家境中落,穷困潦倒。

1、《九华》by瑞者

文案:身中火毒,灵根尽毁,原本前途无量的药王宗弟子莫不乐被流放青阳山,

依靠冰风谷的寒气压制火毒,受尽苦楚,苟活求生,全为心中一缕不甘,

然而多少不甘,抵不过岁月流逝,寿元将近。

就在他预感到大限将至之时,一封来自九华仙宗的请柬,突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2、《问仙》by吴沉水

文案: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

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

这是一个向修真大神们学习的实验性作品,我想对我喜欢的那几位作者最好的尊重方式,就是写一个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修真文。

ps,这仍然是个欢脱的故事。

饮马居四号:28651423(本群只欢迎读者,但20岁以下的小盆友当以学习为重,暂不考虑)

敲门砖:某水任何一部小说的主角名字,请想进群的书友们注意,所有的读者群都不接受任何支持盗文的筒子

3、《第一医仙》by落日蔷薇

文案:

文案

轮回转世

我要盛世辉煌

你要避世闲居

我们站在不同的起点,最终殊途同归

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柴千金

到天罗大陆龙塔的最高守护者

她付出的,一点点收回

她失去的,一点点讨回

谁说医生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给点状态加个血,皮薄肉脆容易死;卖卖小萌装装痴,骗个土豪当金主???

她不要变成他人的玩物。

华丽转身,从删号那一刻开始。

她会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暴!力!医!生!。

因出版要求,《第一暴医》将会改名称为《第一医仙》,大家不要认错了,吼吼。

4、《星际修妖》by青色羽

文案:

青扬,元婴期修真者,因肉身尽毁机缘巧合之下重生在一只先天营养不良的烈豹身上,

从一名修真者变成妖修。

易泽,圣特雷斯大学的特优生,背景不明,在陪同好友寻找契约兽时,带回了一只先天不良的烈豹。

本文是一个修真者穿越到未来星际世界的故事,苦逼的主角因为不是人身只能改为修妖的故事。

那只豹他当然不可能一直是一只豹。

PS:一对一,永远的一对一;主角受,懒青喜欢受的主角。CP已定。

5、《男人如炉鼎》作者:姬昭

文案:

女主意外丢掉满身修为后,放弃剑修,踏上禅修之路。

越来越凉薄寡情的性格,让一路扶持走来的傲娇相公非常糟心。

道之所求,殊途同归。

彼岸茫茫,唯心中梦想不灭,道心不灭,勇气不灭,天真不灭,爱不灭。

6、《混沌修真诀》by云泪天雨

文案:

七色神魄现,天地混沌变。

七色魄,是宇宙力量的本源石;混沌诀,宇宙排行第一神诀。

两大旷世绝宝,化为一人之体,历经种种,在一群异变神兽以及旷世异宝的帮助下,走上了一条开天创世的道路!

本文神兽众多,修炼法诀更是前所未有!是顺天?是逆天?请看‘混沌修真诀’

背景:浩瀚宇宙是由祖神使用大神通形成的,经过亿万年时光逐渐演变,整个宇宙空间形成了宇宙核心,神之界,天之界,和地之界,在这三界中,又形成了仙魔冥三族、其中神之界由于最靠近宇宙核心,存在的力量最强,成为了无数修真者最终追求的目标。

但由于形成宇宙耗费了大量的法力,创造神之界的两大祖神在自己即将沉睡时,在神之界仙魔冥族内各挑选了一名继位者,帮自己打理宇宙。但两大祖神考虑到三人可能相互不信服,决定在三人中挑选一名主神。

在利益的驱使下,仙界继位者设计挑起魔冥两族的争斗渔翁得利,整个冥界也因为冥界继位者战天所为遭到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宇宙两大祖神在即将沉睡时算出冥界的灾难,其中一位祖神传下宇宙第一法诀混沌诀,另一位祖神传下宇宙本源石七色魄,得到这两件异宝着,就成为解救冥族脱离困境新的继位者。

故事也因七色魄和混沌诀所展开!

7、《修真世界》by方想

文案: 左莫是一个空白记忆的低等修者,一张丧失表情的脸、却失去过往记忆,

驾着一架用咒语就能的纸鹤,在悬挂在空中的城市里飞行,唯有梦中神秘声音朦胧指引,

当修真如同科技一样融入生活,胜者王侯败者寇,

弱肉强食的修真世界里,左莫在如一片迷雾未来中摸索前行。

敛财有道,贪财无耻,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

8、《仙界走私犯/仙界贸易商人》作者:李松儒

文案:

萧逸前世就是一个悲剧,出生于仙界,体内却没有仙格,自幼被家人丢弃在了人界,直至满心疑问的死去。

重来一世,他突然发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客官,你想要什么?

岛国大片,蓝色小药丸,性感内衣,魔兽,剑三,苹果机?

只要有仙玉,什么都可以买到。

仙剑,阵法,符箓,冤魂,魔导器?

没问题,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仙玉,一切都OK。

人界,仙界,魔法世界,兽人世界,四界穿梭。

萧逸原本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谁知道,一不小心,他居然成为了仙界最大的走私犯。

怎么办?

没事,未来的仙帝是他背后最大的靠山!

9、《修真元素》by钟隐

文案:

千年黑魅恶意附身,却无意获得超人异能,幸运少年将如何走这段不同凡响的修真之路!修真路上,步步艰险,步步奇遇。

  爱情路上,步步坎坷,步步桃花。不同凡响的修真之路。

10、《修真三千界》by暖九天

文案:女主、女强文

暖灵是个剩女,是星际时代、三级文明、大家族的剩女。

暖灵相信缘分之说,然性格淡漠,自私自利,更是计较因果。 G& J7 k# J& Q7 w

暖灵命不该绝,胆大如天,以身验证某种古老理论,还所知不多。

暖灵无心爱情,满心满眼都是无上追求、远大梦想。

然后,暖灵开始了穿行时空之旅……

然后,暖灵的身后跟了数个帅哥美男……

然后,暖灵找遍理由,一个个的都踢出局……

然后,暖灵赫然发现,还有一个没出局!这个……该怎么办呢?

11、《妖宠》by云水阳

文案:殷司雨一直觉得自己命不错,

穿越带外挂,师尊很美貌,厄,是很靠谱,

神马?师尊是妖怪?没关系,咱不在意!

毛茸茸的大白狐狸不要太萌!

不开心还能在师尊身上蹭来蹭去谁有这待遇?!

只不过……他真的不是什么妖皇啊,

师尊大人您这误会的有点深,

听咱解释一下怎么样?

PS:防雷要点,男主会变成半妖,嬴鱼一族,上身有翅膀下面是鱼尾,雷的亲慎入

其实这就是一个秀爷穿到修真·世界不小心站错队,为了保护自己和师傅努力变强的故事。

PS:谢谢爱徒悠悠帮忙做的封面 么么哒 回头为师给你买糖吃 XD

每天定时十一点半掉落,偶尔会有隐藏掉落,隐藏掉落会提前通知,么么哒

PS:本文坚定的走着1V1路线,年上,主受!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踊跃跳坑

12、《星云修真志》by流水

文案:

星辰漫天有蓝鼎

云端踏剑履仙途

修身养性煅异能

真灵幻化药香浓

网罗天地三妙印

游戏三界意随心

绝处鸿运险化夷

品味人生此中尽

13、《八卦修真界》by薄暮冰轮

文案:当穿越到修真|世界之后,施览微觉得自己是被命运选中注定要在本方大世界掀起血雨腥风成为一代传奇的命运之子。好不容易靠着写修真爽文攒够了去测资质的灵石,结果一测——没有灵根。施览微感觉到了大世界的恶意。

为了生存,施览微再次出卖了节操,靠着挖掘各种八卦写修真爽文在异世界过上了宅男的生活,直到意外身死弃坑都没得道机缘,于是接受了自己只是来这里丰富修真者精神生活的悲惨设定。

不料在阴曹地府等待转世的时候却被堵在奈何桥边,一个白衣翩翩冷若冰霜的修士拦住了他:“且慢,烦请阁下把《大道三千唯我独尊》的结尾告知在下,否则在下道心未满,恐难以成就上品金丹。”

施览微:“……”

卧槽,追坑追到阴曹地府的读者我还是第一次见啊!这年头扑街遁不是号称天下第一弃坑遁法吗?今日竟然被破了!

鬼魂施览微肃然道:“既然阁下如此诚心,那且听我徐徐道来。”

……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这是耽美文,耽美文,耽美文(重要的事情说三次),虽然是清水但是什么也阻挡不了主角去搞基0v0,误入的道友请慎重。

14、《异界之古怪修真者》by沧雪剑灵

文案:

一个神剑山庄的少庄主。。。。。。。。

一个修真界的传奇少年。。。。。。。。

一个在25岁便以渡劫大乘的怪胎。。。。。

一个背负着沉重命运的人类。。。。。。

在一个偶然而又注定的意外之下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他将在这里展开他命运的征程。

15、《如何拿下男神大人》by吃饭饭饭

文案:

“即使死了,魂魄转生,你也仍然喜欢本座吗?”

乐至只是乖巧地点头。

“那你便去死吧。”毕景道,“若是你转世投胎,重新为人,或许会给你一个机会。”

当时说那句话的时候,毕景不过是希望乐至快点去死。

只是到了后来,他开始等待乐至的转世来找他。

可惜时光流转,当初的乐至已经不知去了何处。

此文1V1,目测不换攻……渣攻变忠犬……

16、《一品修真》by曾经的青柳

文案:

十八岁的医专女生沈月影意外被雷电击中,在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里借腹重生,天生我才必有用,虽然没有魔法修炼天赋,却在一座神秘的洞府中得到同样来自地球的一位修真者的秘籍开始了修真生涯,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带着巨龙、精灵、矮人荣归地球……重生女孩的人生绚丽多彩

17、《平凡的修真岁月》by孤独的灿烂

文案

大道无情,传说中,要修炼成功,就需要斩断情丝……

但是,当你放弃身边的亲人,当你独自一人修成大道,当你身边的朋友,亲人,敌人……都消失时

你的努力,给谁看?

你独自一人生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长寿还是其他?

18、《凡人修真传》by草根残剑

文案:

一个普通的凡人真的能修真成神吗,可以的,真的可以,我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机缘,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同样可以修真成神。你相信吗?

不信的话千万记得收藏本书,相信的话那就更要细细阅读了……

十二岁的井蓝第一次跟随父亲去村后的沃玛森林深处打猎,一不小心被金环蛇咬中,命悬一线,父亲无奈之下把不知名的清香野果喂给了井蓝,期待奇迹能够发生。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井蓝的生活却从这一刻开始改变

祭石曼卿文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标签: 祭文 赞颂 文言文 目的 情感

《祭石曼卿文》译文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载入史书的姓名,就像太阳星辰一样明显。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想像你生前时的模样。你意态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样超群出众,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猜想不会化为烂泥腐土,应该会变成最珍贵的金玉。不然的话,就会长成青松,挺拔千尺,或者产出灵芝,一株九茎。为什么你的坟墓偏偏是一片荒烟蔓草,荆棘丛生,寒风凄凄,露珠飘零,磷火闪闪,萤火虫乱飞?只见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唱着歌在这儿上下走动;还有慌张受惊的飞禽走兽,在这儿徘徊悲鸣。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光景了,经过千秋万岁之后,怎知道那些狐狸、老鼠和黄鼬等野兽,不会在这里掏穴藏身?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难道单单看不见那旷野上一个挨一个的荒坟?

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本来是早已知道的。但怀念起过往的日子,越发感到悲凉凄怆,不知不觉迎风掉下眼泪的我,也只好愧于自己达不到圣人那样淡然忘情的境界。希望你能够享用祭品。

《祭石曼卿文》注释

(1)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维,发语词。

(2)具官:唐宋以来,官吏在奏疏、函牍及其他应酬文字中,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官,表示谦敬。欧阳修写作此文时官衔是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军州事。

(3)尚书都省:即尚书省,管理全国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书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详。

(4)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是石曼卿葬地。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

(5)清酌庶羞: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各种。羞,通“馐”,食品,这里指祭品。

(6)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活着的时候是人世间的英杰,死之后化为神灵。英,英雄、英杰。灵,神灵。

(7)暂聚之形:指肉体生命。

(8)简册:指史籍。者,昭如日星。

(9)仿佛:依稀想见。

(10)轩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气度和高尚人格。

(11)突兀峥嵘:高迈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

(12)朽壤:腐朽的土壤。

(13)精:精华。

(14)产灵芝而九茎:灵芝,一种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九茎一聚者更被当作珍贵祥瑞之物。《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

(15)燐:即磷,一种非金属元素。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在空气中自动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夜间常见于坟间及荒野。俗称之为鬼火。

(16)牧童樵叟:放牧和砍柴之人。

(17)上下:来回走动。

(18)悲鸣踯躅而咿嘤:这里指野兽来回徘徊,禽鸟悲鸣惊叫。

(19)狐貉与鼯鼪(wúshēnɡ):狐貉,兽名,形似狐狸。鼯,鼠的一种,亦称飞鼠。鼪,黄鼠狼。

(20)盛衰:此指生死。

(21)畴昔:往昔,从前。

(22)陨涕:落泪。

(23)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样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脱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4)尚飨(xiǎnɡ):祭文套语,表示希望死者鬼神来享用祭品之意。尚,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祭石曼卿文》赏析

本文欧阳修在挚友石曼卿去世26年后为他所作的祭文。文章开始说明写作祭文的缘起,接下来先是颂扬石曼卿的不同流俗,“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死后形体虽化,而名声却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彰显后世。复又极力形容荒野坟茔的凄凉景象,千秋万岁之后,或将为狐貉鼯鼪诸类藏身之穴,感叹“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最后明言作者虽明白人之生死是自然之理,然而追念往昔,仍凄然泪下,不能忘情。篇末以“尚飨”二字作结,哀戚怆恻之情,溢于言表。

整篇祭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有回想,有感喟,有痛悼,感情低沉回转,作者对亡友的一片挚情笃意,不能不令人动容。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第二段始进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呜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将亡友从地下唤醒,对他细细倾诉。所要倾诉的又是什么呢?“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八个字正是这一段的眼目。这八个字又仿佛是劝慰亡友的魂灵可以放心安息。所谓“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声却必将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一腔心事都说与亡友来听。这一段,以“奈何”为界是两层意思。“奈何”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仍是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奈何”以下,笔锋陡转,“荒烟野蔓”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悲。两层意思之间,一客一主,前一层只是引起,只是为了反衬,后一层才是重点,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心中蕴含的感情都与亡友说尽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与下文的“而”字构成转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万古长空,空悲无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可是,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却那些歌哭笑悲的记忆!理智,终究抑制不住情感。从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难的事;可心灵的感受终究是点点滴滴,往昔的感伤无声无息地渗透。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文章不长,但情感富于转折。正文一段与二段之间是转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层转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终究敌不过二段的万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脱,终究敌不过情感的悄然渗透。转折之后,方见分量,方见沉重,而终不外“悲”与“情”二字。欧阳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痴”,信然。

全文以情驭笔,一气呵成,不假修饰,却又得结构之妙。文中以“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八个字推许曼卿,实可移来评此篇。正文第一段写名之不朽,是何等斩钉截铁!全然是劈空说起,有游龙出海之势。第二段写万古之空,却又将第一段全盘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笔力,绝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开,末段却是收得紧,如一道闸门,将两条游龙紧紧关锁。正可见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祭石曼卿文》作者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諡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概述来源:)

欧阳修的其它作品

○ 醉翁亭记

○ 生查子·元夕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画眉鸟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欧阳修更多作品

一、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王通(号:文中子)之孙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父亲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刚刚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毁于一旦,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在“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在座的写《滕王阁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都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阎公的目的是为了显耀自己女婿的才华,而并非诚心请宾客为序,王勃少年气盛,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遂令侍从看着王勃下笔开始,阎公听到“豫章(一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摇头诮言道“此亦老生常谈”,接着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默然沉吟起来,开始领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十分震惊,大呼曰:“斯不朽矣!”并盛赞王勃,赠锦缎百匹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一时传为佳话,后世还将这个故事敷衍成话本、杂剧,留传至今

  二、《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赏析: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宿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宿“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才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在座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下”为使动,如果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所以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chān)帷暂住

翻译: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

  讲“之”为主谓之间,不译“棨戟”“襜帷”都是借代修辞,用仪仗、车驾来代人

  鉴赏:介绍了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为点的介绍;自此进入具体的时、地、人的描写

  原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翻译:(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

  讲“千里逢迎”为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

  鉴赏:介绍了所有的宾客,此为面的介绍极写朋友之高贵、众多“高朋满座”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翻译:(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韬略的宝库——王将军

  讲这是两个不太严格的判断句,主语其实是“文采如腾蛟起凤的那个人”“宝剑如紫电清霜的的那个人”,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鉴赏:又一次重点介绍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又为点的介绍,但与前一个重点介绍不同,它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个短语介绍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细致深入地介绍了两个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翻译: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我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盛大的宴会

  讲“出”为路过途经之意“何知”为“知何”,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

  鉴赏:最后谦虚地介绍自己至此,具体的人物介绍结束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

  第二段,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

  讲“维”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时序”、“季节”“九月”为农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个月,意为深秋

  鉴赏: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因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

  原文: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地面的积水已经消尽,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山中的)烟雾和(晚霞的)余光凝结在一起,傍晚的山峦呈现出(高贵的)紫色

  讲两个“而”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呈现出紫色”紫色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贵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就赋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灵魂

  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候变化

  原文: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翻译:在高高的路上驾着马车,到高耸的山岭寻访美景;来到皇子营建的长洲,看到了他当年修建的馆阁

  讲“俨”通“严”,意思是驾驭“于上路”和“于崇阿”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岭”“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婴

  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

  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层叠的山峦耸立起一片苍翠,向上冲出了层层青云;凌空的阁道上闪动着艳丽的朱红油彩,(从那里)向下看看不见大地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布局)用尽了岛屿的萦绕迂回;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安置)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

  讲“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向下”

  鉴赏:此二组句子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与下文登临所见实际上可为一段

  第三段,原文:披绣闼,俯雕甍(méng)

  翻译: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

  讲“闼”的意思是门,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非常经典“甍”的意思是“屋脊”此句是下面观景的前提

  鉴赏:首次用三字句,由里至外,由上至下,万千锦绣皆从此入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文: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翻译:山岭原野辽阔无边,放眼远望充满了视野;河流湖泊迂回浩渺,让人看了感到吃惊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显贵高门;船只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着青雀黄龙的船舳

  讲两个“其”字都是句子中间的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在“钟鸣鼎食”这个成语中,“钟”和“鼎”两个字都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意思是“用钟”“用鼎”

  鉴赏:此句明写景盛,暗写人盛

  原文: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pǔ)

  翻译:彩虹隐没,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晚归的渔船在暮色里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成排成行的大雁在寒气里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滨

  讲“落”为“沉落”,“孤”为“孤独”,“秋”为“秋天”,“长”为“辽阔”“唱晚”为“唱于晚”,“惊寒”为“惊于寒”,这两个都是状语后置“响”为“回声”,“穷”为“尽”、“全”,“断”为“尽”、“止”

  鉴赏:这是《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几个句子,传唱千古如此动静结合,如此意境,在历代的秋景写作中实属罕见

  第四段,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xiān)歌凝而白云遏

  翻译: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迅速飞腾清幽的排箫奏鸣,好像清风刮过,柔美的歌声缭绕,好像白云停步

  讲“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都是比喻修辞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原文: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汉梁孝王)睢园中竹林聚会,(文士们的饮酒的)豪气超过了(东晋时的)陶渊明;(好像有后汉时)邺水河畔(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好像)照直逼近南朝的临川刺史谢灵运

  讲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

  鉴赏:极写宴会之欢娱场景引用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

  原文:四美具,二难并

  翻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贤主、佳宾)二难齐集一堂

  鉴赏:两个三字句为前面四组句子作结节奏为之一变,情绪亦将发生变化此为启下

  原文: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翻译:向那无际的长空极目远眺,在这短暂的假日尽情游乐苍天高远,大地辽阔,觉察到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

  讲“穷”、“极”都是到极点之意“于中天”“于暇日”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两个“之”字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穷”“极”二字,将视野又一次扩展到宴会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绪却将由喜而转忧其后两个四六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定,充满了哲理玄思这一玄思之中所蕴藏的人生的孤独感,将贯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翻译: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渺渺夜空)北极星远悬

讲“望”“目”都是“远看”之意“于日下”“于云间”是介宾短语,在句中作补语

鉴赏:东西南北,极目四望,实则是“骋怀四想”:由日落想到长安,由云海想到吴会,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极世界阔大,宇宙无边,在这阔大无边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么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有谁能不感叹人生“骋怀四想”为下面的人生感叹张本

原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翻译: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为迷路游子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wèi)

讲“悲”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悲伤”“客”是出游在外地的人“怀帝阍”“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辞,后者还是用典“以”是介词,“在……的时候”

鉴赏:“关山”“萍水”两组句子,一问一答,但所答与所问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再加上“怀帝阍”这一否定陈述和“奉宣室”这一反问,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心绪和自我悲伤的情调早已满溢其言辞哀婉、情意绵绵之处,千载之下,仍让人不禁情动,心有戚戚者可能会不禁泪落

第五段,原文:嗟乎!时运不齐(jì),命途多舛(chuǎn)冯(féng)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翻译:啊!时运不顺畅,命途多坎坷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那么)难得封侯;把贾谊贬谪到长沙,不是没有圣贤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角避居,难道缺乏清明的时代

讲“屈”“窜”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贾谊委屈”“使梁鸿逃窜”“于长沙”“于海曲”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鉴赏:一个叹词发端,转而为更加强烈的抒情其下三组句子,分三个层次作着同一个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第一层表达基本认识,第二层举两个例子,来宽慰和自己一样的失意之人,第三层用一个否定判断和一个反问论述,言之凿凿,情之切切

原文: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翻译:所(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天命讲“所赖”句,一说为:“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另有他意

鉴赏:“所赖”为结,总结上面三层感叹,“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为启,开启下文四层抒怀

原文:老当益壮,宁(nìng)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翻译: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雄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坚定心愿境遇艰难(意志)应该越发坚定,不能坠掉远大崇高、直凌青云的志向

讲“穷”为“无路可走”,人生遇到重大的坎坷

鉴赏:此为抒怀之第一层,表达一种境界,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志向不改,做人的准则不变

原文: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翻译:喝贪泉的水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却依然欢乐

讲“而”“以”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二层,表达一种乐观开朗的情怀,此情怀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的情怀然而,我读到的却是更多的苦笑贪泉的水是志士所不愿喝也不应喝的呀!涸辙是志士所不愿居也不应居的呀!

原文: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翻译:北海虽然遥远,乘风便可以到达;旭日般的青春已经逝去,夕照似的老年岁月也不算太晚

讲“东隅”“桑榆”都是借代修辞前者代青年时光,后者代老年岁月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三层,从时空两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激励,也是自我安慰毕竟,“扶摇”是不可乘的呀!“东隅”是不应逝去的呀!

原文: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汉代的)孟尝高尚纯洁,空空地怀抱报效国家的雄心;(晋朝的)阮籍放荡不羁,哪能效仿他遇穷途而痛哭

讲两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四层,两个典故,借着对孟尝、阮籍的否定性评判,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但读来却觉着,其中蕴含着不尽的的哀婉

第六段,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翻译:我王勃,只是一个能够佩三尺绅带的书生

讲“命”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始阶段,在《周礼》与《礼记》中都有记载比较集中的是《礼记•朝事》中记载的“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 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鉴赏:王勃以这样的自谦之词来为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可以说一定是一言难尽

原文: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

翻译:(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请求捆缚敌人的长绳;(虽然)有志愿投笔从戎,(却只能空空地)羡慕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宗悫

讲“弱冠”为不足二十岁二十岁行冠礼,故而,在二十岁之前叫弱冠

鉴赏:两组句子,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却表达着没有终军幸运的感叹,再以班超、宗悫自许,但随即就表达只能羡慕他们的遗憾两个典故都暗示了自己不甘作一介书生的决心

原文: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翻译:(如今)在人生路上抛舍了富贵爵禄,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去陪伴父亲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却也有幸和孟母的贤邻一样的各位相交

讲“簪笏”“百龄”“晨昏”“万里”都是借代修辞,分别代“富贵爵禄”“人生一世”“早晚礼拜”“遥远的地方”“于百龄”、“于万里”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

鉴赏:以两组平稳的六字句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与前一组句子相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他的真实情感到底是悲是喜这样的问题是喜中有悲还是悲中有喜

原文: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

翻译:不久便要“趋庭鲤对”,承受严父的教导;今天有幸喜登龙门,拜见高雅的主人

讲“趋庭,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原文也是一段非常出色的记叙散文,其文如下:[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里采用了意译之法如果直译是:“某一天快步从庭中走过,惭愧地像孔鲤和他的父亲对答一样和我的父亲对答;今天我举起衣袖(拜见阎公),高兴地像鲤鱼跳过龙门一样”

鉴赏:从字面来看,王勃这是明白表达自己不论接受严父的教诲,还是参加滕王阁盛会,都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其实只是一个客客气气的结尾

原文: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翻译:如果碰不到(举贤的)杨得意,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志来为自己惋惜;既然遇见了(知己的)钟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又有什么可惭愧的

讲“杨意不逢”、“钟期既遇”都是宾语前置的句子“而”、“以”都是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后者为并列关系

鉴赏:两组四六句再次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知己难逢又一次为下文的感叹张本,使其更显水到渠成

第七段,原文:呜呼!胜地不常,盛筵(yán)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

翻译:唉!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遇,兰亭(修禊的雅兴)(久已)消逝,金谷园(富丽的楼阁)(早成)废墟

讲“已”是“消逝”梓泽,见教材174页注释④

鉴赏:以“呜呼”一叹开始最后一轮的感叹,比上一段更见伤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其历史的沧桑感饱蕴其间

原文: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翻译:临别之时写下赠言,在这盛大的饯别宴会上侥幸蒙受都督的恩遇登临滕王高阁撰写诗赋,这是我对诸位先生所期望的

讲“于伟饯”“于群公”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于伟饯”和“幸”都是“承恩”的状语,“于群公”则是“望”的状语“是”为代词“这”,“所”为特殊的助词,与“望”这一动词形成了一个名词性短语

鉴赏:在文章的最后,王勃又一次客气地回到登高作赋的事情上来,并客气地表达出自己还期待着其他与会者的赠言与作品

原文:敢竭鄙(bǐ)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翻译:我竭尽自己粗陋的情怀,恭谨地写成这篇短序我所有的语言都铺陈出来,四韵八句都写成了请各位再施展像潘岳、陆机那如江河大海一样的才气(各赋所怀)吧!

讲“洒潘江”“倾陆海”两个典故形成了互文修辞,在翻译时要注意合并

鉴赏:谦虚地表达自己写诗的情感,并期望在坐的嘉宾施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三、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之为文功底以第五段为例,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是: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全文共分四层,第1层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层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层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层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全文一气呵成、首尾连贯,又不乏抑扬跌宕、起伏顿挫之妙,典故随文纷沓、意蕴深远,与美景良辰相映成趣,又与深沉的情感相得益彰,千载之下,仍是动人颇深,感人肺腑,让人叹为观止

玉台新咏。李商隐是唐代中后期著名的诗人而北宋初年馆阁文人学习李商隐创作的诗歌集子是《玉台新咏》,其创作的诗歌以曲折深沉、意境曲高和别致清奇而知名。《玉台新咏》是被后世称为“李纪”的文学家成群所著的一部文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李商隐的诗作,并对其诗作进行了研究、点评和广泛传播。该书影响广泛,是李商隐及其作品的重要代表性资料之一。

上元应制

蔡 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举甲科进士,历任漳州判官、西京留守、馆阁校勘、知开封府、翰林学士、知杭州等官职。工于书,卒谥忠惠。《四库全书》收《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全宋诗》录其诗九卷又七句。

《上元应制》一作《上元进诗》,作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正月十五日上元之夜。当时蔡襄随驾观灯,奉命作此诗。“上元”,正月十五日。“应制”,奉皇帝之命而作。

首联写上元之夜。起句写灯会之盛,“高列千峰”指用彩灯制作的山峰又高又大,规模宏伟,元宵节观灯是我国传统习俗,宋代尤盛,堆叠彩灯如山形称为鳌山。“宝炬”,华美的灯,“宝炬森”,指灯柱林立。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今雪柳,簇带争齐楚。”连大家闺秀都赶去凑热闹,可见元宵节热闹非凡。次句写连皇帝也来观灯了。“端门”,即午门、宣德门,皇宫的第一道门。“翠华”,用翠羽装饰旗杆顶端的旗子,为皇帝仪仗之一,这里代指皇帝。“翠华临”就是皇帝光临。“方喜”表明在“端门”等待的人刚刚见到皇帝的来临就感到非常高兴。

颔联承上写皇帝观灯的意义不是来看热闹,而是来与民同乐。据《续资治通鉴》卷六十记载,仁宗嘉祐七年(1062)正月壬戌,“帝御宣德门观灯,顾从臣曰:‘此因岁时与万姓同乐耳,非朕独肆游观也。’先是谏官杨畋、司马光等以去年水灾,乞免上元观灯,故特宣谕之”。“宸游”,皇帝出游。“宸”,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帝。“三元”,古代指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这里其实专指上元,说“三元”可能是为了同“万众”对仗。

颈联写祥和的气氛。五句写天上的月亮将清朗的光辉留给了元宵夜,六句写人间祥和的气氛保住了大好春光。这实际上是在含蓄地歌颂朝政清明,皇帝领导有方。“阁”,保留。“春阴”,春天的大好时光。

尾联写对皇上感恩戴德。七句写大家都祝福皇帝长寿,“华封祝”,典出《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噫!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末句感谢仁宗皇帝的惠爱。“四十余年”,仁宗于乾兴元年(1022)二月即位,至嘉祐七年(1062)正月,连头带尾算起来当了41年皇帝,所以也可以说“四十余年”。

这首诗的题目无论是《上元应制》还是《上元进诗》,都是写给皇帝看的,此诗除第一句扣题写上元节的华灯外,其余七句都是直接围绕着仁宗皇帝来写的,可谓重点突出了。好在作者写了老百姓对皇帝的期待与祝福,写仁宗皇帝与老百姓同乐有他自己的话为证,仁宗在位40多年,大力提倡儒学,在儒家知识分子看来,还是个不坏的皇帝。作者又借用典故说一些假话、套话,所以受到的批评不多。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乾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宋代·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乾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伤春 , 女子 , 回忆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一个人孤独地靠著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词人早年参加“庆历新政”,但不久革新失败,词人屡受贬谪。晚年虽奉诏回京,恢复馆阁之职,但新政失败给他留下的精神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这首词从首句“画阁归来春又晚”推测,大约作于回京不久。 赏析

上片侧重描写女主人公从画阁归来所见的晚春景象。首句一声“春又晚”的叹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从这两句可见归者是独归,所以用此景反衬孤独。“细雨满天风满院”此句既是写景,又衬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绵密的情感。“柳软”、“细雨”两句,具体描写晚春时节令人伤心的风雨落花景象。“愁眉敛尽无人见”将女主人公的形象画进了这幅残春风景图中,人景交融,凸显了他的忧愁孤独之状。此片情景交融,将人的哀婉之情融进残春风雨中。

下片主要写主人公的伤离怨别之情。“独”字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乱”字则写出她内心的悲凉愁思,表现其形单影只,心烦意乱的心境。“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二句描绘她此时目之所及、心之所想,道出愁思的原因,点出离别相思之愁。“人暗换”不仅惋叹当年志同道合之友风流云散,或死或老,也暗寓对朝政日非的愤慨,诅咒岁月“无情”,也暗含对朝廷的贬刺。末两句点出伤春怨别的主题,一直抒胸臆结束全篇。此片主要是由景及情,直接抒发伤春怨别之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諡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宋词精选 , 少女伤春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宋代·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秦楼月·芳菲歇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爱国伤春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镟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讯息。——宋代·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帝台春·芳草碧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镟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讯息。 春天 , 伤春怀人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①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宋史》称曾巩年幼"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成诵“②。"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③。但据他自称幼时从先生受书,"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到十六七岁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始知爱好,并努力学习④。到二十岁后,"欧阳修见其文奇之“⑤大约就在这时,他曾给欧阳修写信,并"献杂文时务策两编“。信里他一面称赞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一面表白自己的为人志节:"巩自成童,闻执事之名,及长,得执事之文章,口诵而心记之,观其根极理要,拨正邪僻,掎挈当世,张皇大中,其深淳温厚,与孟子韩吏部之书为相唱和,无半言片词舛驳于其间,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又闻执事之行事,不顾流俗之态,卓然以体道扶教为己务。……信所谓能言之能行之,既有德而且有言也。韩退之没,观圣人之道者,固在执事之门矣。"曾巩当时少不更事,而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不简单,所言者虽有所未尽,但大体符合实际。又说:"巩性朴陋,无所能似,家世为儒,故不业他。自幼迨长,努力文字间,其心之所得,庶不凡近。……唯其寡与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门未尝有姓名,亦无达者之车回顾其疏贱。抱道而无所与论,心常愤愤悱悱,恨不得发也。今者乃敢因简墨布腹心于执事,苟得望执事之门而入,则圣人之堂奥室家,巩自知亦可以少分万一于其间也。"这段话是表述自己的为人的。与俗不合,抱道自守,心志如此,确不凡近。欧阳修对于这样的人物自是重视的。因此,曾巩上书之后,曾经得到欧阳修接见。据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讲,欧阳修见到他之后,曾对他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而且当曾巩向欧阳修告别之时,欧阳修还写了《送曾巩秀才序》,其文云:"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余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此序作于庆历二年(1042),这时曾巩虽见弃于有司,却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

在这期间,曾巩也结识了王安石,还曾向欧阳修推荐。他在《再与欧阳舍人书》中说:"巩顷尝以王安石之文进左右而以书论之,其略曰: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时所急,虽无常人千万,不害也。顾如安石,此不可失也。"这是追述前此一封信中的话,可见曾巩对王安石曾经非常器重。在这封信里,他不仅推荐王安石,还曾提到王回、王向,一并向欧阳修推荐。

后来,在《与王介甫第一书》里曾巩又说:"巩至金陵,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由此看来,在这期间曾巩同欧阳修已有相当亲密的交往。

曾巩是在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时考中进士的。在这之前,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这样的前辈,结交了王安石这样的朋友,而且已经同当代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如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过,曾巩所写的这些书信,不同于寻常的"干谒“,不是请求荐引。例如,他在《上杜相公书》中说:"今也过阁下之门,又当阁下释衮冕而归,非干名蹈利者所趋走之日,故敢道其所以然,而并书杂文一编,以为进拜之资。蒙赐之一览焉,则其愿得矣。"这封信大概就写于庆历五年(1045)杜衍、范仲淹等被黜离职之后。曾巩诖耸毙葱挪⑼断孜恼拢��盟得魉�奈�撕驼�翁�龋��紊贤�叛堋⒎吨傺鸵恢拢��磺餮赘绞啤

曾巩既中进士,便被调任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又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

在这期间,曾巩对于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对于历代图书聚散以及学术源流多所论述,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还有《梁书》、《陈书》、《南齐书》等,也都写有"叙录“。

曾巩虽推崇欧阳修,但他的学术观点和欧阳修亦有所不同。例如,他在《筠州学记》中说:"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刑名兵家之术,则狃于暴诈,惟知经者为善矣,又争为章句训诂之学,以其私见妄(一本下有"臆"字),穿凿为说,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学者靡然溺于所习。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氏而已。"他对扬雄如此称赞,这看法与韩愈比较相近,与欧阳修则颇相反。

此外,曾巩还有《答王深甫论扬雄书》,对于扬雄屈事王莽以及作《剧秦美新》,都有所辩解,并引王安石的看法,以为"雄之仕合于孔子无不可之义“,而且认为"世传其投阁者妄"云云。曾巩对扬雄的看法,涉及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扬雄的政治态度和学术成就,对曾巩都有影响。

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最初是通判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其后又知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徙襄州、洪州,知福州。史称曾巩在这几州都有政绩,主要在"荒政"和"平盗"两个方面,而后者并非真是政绩。

曾巩移徙洪州时,曾有《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诗云:"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他这时似乎已有倦于转徙的感叹。此后便多次表示为了养亲而不愿远仕。

在赴福州之前,曾巩有《辞直龙图阁知福州状》。到福州后又有《福州上执政书》,书中说:"转走五郡,盖十年矣,未尝敢有半言片辞求去邦域之任而冀背朝廷之义。此巩之所以自处,窃计已在听察之日久矣。今辄以其区区之腹心,敢布于下执事者,诚以巩年六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师,而巩守闽越,仲弟守南越,二越者,天下之远处也,于著令:有一人仕于此二郡者,同居之亲当远仕者,皆得不行。……"据此,他请求"或暂还之阙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使得谐其就养之心,慰其高年之母。“此书之外,曾巩还有《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也是请求朝廷照顾养亲的。大概正是因为他一再申请,朝廷曾一度下令,"召判太常寺“;可是当他离职上路以后,又有诏改知明州。为此,曾巩又有《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希望朝廷允许他"暂至京师迎侍母赴任“。但未能如愿,所以后来移知亳州,又继续申请。他在《移知亳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中说:"臣昨任福州,已系远地,迎侍不得,即今老母多病,见在京师,人子之谊,晨昏之恋,固难苟止。二者于臣之分,实为迫切。……只乞对移陈蔡一郡,许臣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今臣幸蒙恩诏移守亳州,如臣所请。况亳州去京不远,欲乞许臣暂至京师,迎侍老母赴任。“元丰三年(1080),曾巩又徙知沧州,有《沧州乞朝见状》,说:"窃念臣远离班列十有二年,伏遇陛下神圣文武,当天受命,……而臣曾未得须臾之间进望清光,窃不自揆,愿奉德音,犬马之情,固非一日之积。今将至京师,他望圣慈,许臣朝见。"于是神宗召见了曾巩。召见之后,他曾请求登对,有《乞登对状》,说自己被召见时,"不敢率然以对“,可是"退而伏念“,还是希望"上殿敷奏“,以便"披腹心“,"当天心“。此后曾巩便被留在京师,"勾当三班院“。

元丰四年(1081),有诏书说:"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于是便"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史称"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者“,于是曾巩入朝辞谢说:"此大事,非臣所敢当。"并有《申中书乞不看详会要状》,表示谦让。

元丰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书舍人。这时曾巩又有《辞中书舍人状》,述说自己"齿发已衰,心志昏塞“,希望另选贤能。还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但这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

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一带),终年65岁。著作有《元丰类稿》等。

综观曾巩一生,历任州郡官吏十几年,在京师作官的时间不多。从他的一些政论文章看,如《唐论》、《书魏郑公传后》、《熙宁转对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等,并没有突出的政治见解。其主要观点是泛称三代之制,称赞后周和唐初的贞观之治,而对于宋代的政治却没有多少条陈和建议,与范、欧诸公不同。他在《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中对于宋朝的现状还是相当称赞的。他说:

盖远莫懿于三代,近莫盛于汉唐,然或四三年,或一二世,而天下之变不可胜道也。岂有若今五世六圣、百有二十余年,自通邑大都,至于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萌于其心,无援桴击柝之戒接于耳目。臣故曰:生民以来未有如大宋之隆也。

又说:

今陛下履祖宗之基,广太平之祚,而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则宋兴以来,全盛之时,实在今日。

由此可见,曾巩对于当时的政治不仅没有任何不满,而且推崇备至,当然也就不曾提出改革的意见。

在这以前,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当时曾巩出守越州,其后转徙六郡,在外十二年。对于熙宁新法,也没有发表过具体意见。只是在《过介甫归偶成》诗中说过:"心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直道讵非难,尽言竟多迕。知者尚复然,悠悠谁可语。"观此,则两人过去言谈之间,可能有过意见分歧。还有,其《与介甫第二书》也说:"比辱书,以谓时时小有案举,而谤议已纷然矣。足下无怪其如此也。"又说:"谤怒之来,诚有以召之,故曰:足下无怪其如此也。虽然,致此者岂有他哉?思之不审而已矣。"由此看来,在政治上二人是有分歧的。

总的看来,曾巩一生,政治表现不甚突出。《宋史》本传说"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这话可能有些根据。

第二节文学成就

曾巩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当代和后代古文家的心目中地位是不低的。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有相当的影响。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在《答李沿书》里他说:

辱示书及所为文,……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PGN1506TXT/PGN>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也。末曰其发愤而为词章,则自谓浅俗而不明,不若其始思之锐也。乃欲以是质乎予。夫足下之书始所云者,欲至乎道也;而所质者,则辞也。无乃务其浅、忘其深,当急者反徐之欤?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天下国家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此其所以为孟子也。

此外,在《与王向书》、《回傅权书》中也有类似的见解。先道德而后辞章,这是曾巩的一贯主张。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曾巩的文章同韩、柳、欧、苏各家相比,便显得质朴少文。韩、欧诸公虽也说过先道后文一类的话,但他们毕竟还是重视文采,曾巩则不很讲求文采。

当然,曾巩虽然不讲文采,而文章却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这是曾巩文章的特色。这特色体现在几个不同的方面。

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

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例如《赠黎安二生序》一开始说: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然后说,读了他们的文章,认为:"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再说下去,便说到黎生将行,求曾巩赠言,以"解惑于里人“。于是曾巩乃大发议论如下: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之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像这样的笔墨虽然不及韩愈的赠序那样纵横变化,故作姿态;却也写得曲折尽意,很有波澜。而且语出自然,无造作之迹,这一点又近似欧阳修。

再有,曾巩的文章又是善于记叙的,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例如《越州赵公救灾记》,写知越州的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云:

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这段文章叙赵公救灾的考虑,真可谓有条不紊。再往下写,也是条分缕析,头绪分明。备灾救灾之事,本是纷繁杂乱,头绪众多的,但曾巩信笔写来,却简洁如此!

还有,曾巩为文,一般说来,是长于记叙、不多写景的,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几乎不写景物。但有的文章也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即是一例: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厄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土</PGN1508TXT/PGN>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上下,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豪分,辄破漏。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势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

这段文字是写道山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的,形容刻画,可谓精工。同柳宗元山水诸记相比,自有特色。

由此看来,曾巩为文虽少景物描写,却并非不能,而是不为。偶一为之,也能臻于极妙之境。

此外,曾巩还有一些论及学术、艺术的文章,例如《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论古今,更多学者气息。

《宋史》本传论及曾巩的文章:"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这一评语,比较切合曾巩文章的实际。"纡徐简奥“,概括了主要特点。

曾巩生前与身后,都不曾以诗见称。但他一生作诗也并不少。而且有些诗中还抒发了不见于文的思想和情感。在文章里,曾巩不像欧阳修那样指陈时弊,而在诗中却有所涉及。例如《胡使》诗云:

南粟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骨,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双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这样的言语,在曾巩的论政之文中不曾有过。"斗食尺衣皆北输“,"胡骑日肥妖气粗“,这是对北宋朝廷刮民髓赍盗粮的苟安政策的生动概括。剥夺百姓的衣食,养肥入侵的军马。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曾巩循循儒者,于此也不能不慨乎言之。

曾巩还有《追租》一诗,其中有句云:"赤日万里灼“,"禾黍死硗确“。"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公卿饱天禄“,"每肆诛求虐“。这是说天旱民饥,而官方不恤。曾巩在这里颇有为民请命之意。最后说:"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面对民间疾苦,曾巩是无能为力的。

曾巩一生,历任地方官职,鞠躬尽瘁,似乎没有什么抱怨。几次上书,皆以侍亲为言。但在诗中,有时也微露不满。例如《东轩小饮呈坐中》云:

二年委质系官次,一日偷眼看青山。念随薄禄闲垂首,似见故人羞满颜。及门幸得二三友,把酒能共顷刻间。海鱼腥咸聊复进,野果酸涩谁能删。谈剧清风生尘柄,气酣落日解带镮。瑰材壮志皆可喜,自笑我拙何由攀。高情坐使鄙吝去,病体顿觉神明还。简书皇皇奔走地,管库碌碌尘埃间。功名难合若捕影,日月遽易如循环。不如饮酒不知厌,欲罢更起相牵扳。

又如《人情》诗云:

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天禄阁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将风月上扁舟。

在这样一些诗里,曾巩流露了更真切的情感。曾巩不是诗人,但在诗里却更体现了他的"全人“。

①曾巩:《元丰类稿》卷15《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②《宋史》卷319《曾巩传》。

③《元丰类稿》卷51《墓志》。

④《元丰类稿》卷17《学舍记》。

⑤《宋史》卷319《曾巩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1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