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凄美情感文案伤感短句大全推荐60句(一)
1、 一个嗯,一个哦,毁了我想说的所有话。
2、 好好生活 反正该死的一个都不会少
3、 人间挺好的,下次不来了。
4、 下次是哪次 改天是哪天 以后是多久
5、 我们总是坚持着不该坚持的坚持。我们总是回忆着不该回忆的回忆。
6、 眼泪还是留给天抚慰,你是前度,何必听我吠。
7、 女孩子输就输在她没想赢,只想被爱。
8、 会有人代替我 没关系 也会有人代替你
9、 曾经的温柔,让我用完我此生的幸福。
10、 从没有人对我真正好过,我只能在寂寞的时候,拥抱自己,告诉自己,不哭。
11、 时间在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12、 我的心里只剩阴暗和孤独 没有小鹿了
13、 你有没有经历过等一个人消息等到不小心睡着了连做梦都梦到他在回你,然后你惊醒去翻开手机然后其实什么都没有
14、 不要眼眶一红,就觉得人间不值得,散伙是人间常态,你我怎能例外。
15、 其实不想丧的 但真的不快乐
16、 希望以后的拥抱都不会跟离别扯上关系。
17、 一路走来 多谢冷落 感激不尽
18、 我是一片连月亮也厌恶的墓地
20、 互相心里有对方的人不应该错过。
抖音凄美情感文案伤感短句大全推荐60句(二)1、 我也知道你不是没时间回我消息
2、 情书我写了100封,99封都爱你,还有一封教你爱别人。
3、 我明明是还不错的人,可是为什么没有好事降临到我头上呢。
4、 放过自己,做回自己。
5、 所有重逢都不如相遇。
6、 我试过销声匿迹,但始终无人问津…
7、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8、 风来了 我要走了
9、 该失望的事,从来没有辜负过我。
10、 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不过相识一场,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亏欠。
11、 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12、 如果你并不期待,那么我翻山越岭便毫无意义。
13、 为什么明明错不在我却要难过这么久
14、 你曾是我平淡生活里的来日方长,最后猝不及防地成了大梦一场。
15、 曾经我们偶然的相爱,造就了现在我怎么都逃脱不了的痛苦。
16、 等我过了这个坎 我就要开心起来
17、 我还挺想你的,但老子这次就是要死扛
18、 倘若没有过度欢喜,就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19、 总有无端的难过在消磨我仅剩的热情
20、 可能你从没喜欢过我,只是贪图我对你的好和真心。
抖音凄美情感文案伤感短句大全推荐60句(三)1、 都忘了原来的我是什么样子了。
2、 费尽心思想和自己聊天的样子,我自己都烦
3、 我也有自己的傲气,但因为对方是你,才迁就这份嚣张。
4、 你说天塌下来你会陪我 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
5、 我们有太多凑巧,却唯独缺个正好。
6、 再热情的心也经不起冷漠 再爱你的人也经不起冷落
7、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就会悄悄改变性格
8、 我真的好爱好爱跟我没有未来的那个人
9、 我不要任何形式的对不起,我要你对得起
10、 一扇不愿意为你开的门,一直敲是不礼貌的
11、 遇见你之前我不会爱,错过你之后我丧失爱。
12、 后来我才发现,太浓烈的总是不长久,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深情的人一定会被辜负。
13、 其实好多人我都挺后悔认识的,包括你。
14、 后来有很多个阴天 我却不愿淋雨再去见你
15、 单曲循环的歌词里满是遗憾
16、 他如果真的爱你 他比你更害怕错过你 他比你更害怕你难受 你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17、 失望。像喝了口凉水,从咽喉凉到胃。
18、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说:以后你要习惯有我的日子。我们分手之后,你说:你要习惯没有我的日子。
19、 一辈子很长,总有人让你彷徨,一辈子很短,还来不及装坚强。
20、 那种既不能断干净,又不能和好如初的人,最折磨人。
抖音里推荐的一些伤感的文案 (合集40句)抖音里推荐的一些伤感的文案(篇一)
1物是人非,是谁还在留念?
2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梦,有时候我们沉溺在梦里面,不愿意醒来,我们在梦里哭了,笑了,难过了,开心了,当梦醒了,我们又开始另外一个梦,那些不愿意从梦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地留在回忆里。
3就是困了,还在想你,不需要任何说明。
4有时候把别人看得太重,结果在别人眼里自我什么都不是。
5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6我不知道压力给我带来了什么,只知道再给我添加爱情的压力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
7你是不是一直这样,安静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无家可归的忧伤。
8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 白居易 《 青门柳 》
9她哭得那样伤心,那样悲恸,那样绝望,泪水像决了堤的洪水似的从眼窝里倾泻出来。
10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11我们都有,痛,我们都懂,所以我们都一样。
12经历过才明白说承诺会跟时间更改。
13我是真的很喜欢很喜欢你,然后也很伤心
14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15我不愿让你一个人,你却宁肯一个人。
16学会放下,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下,将昨日埋在心底,留下最完美的回忆;学会放下,让彼此都能有个更简便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必须就刻骨铭心。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就真的不能割舍。
17伤心的时候,几杯酒,几盒烟,一个晚上过去之后,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你昨夜伤心是事实,但是你可以改变明天,不要哭,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18时光摇曳甜蜜的镜头,对你的爱又怎样来形容,再美的梦比可是你回眸,你每个笑容。
19活了二十多年,没能为祖国为人民做点什么,每思及此,伤心欲绝。
20曾言相思不忧愁,为何天涯不相守。彼时心巧,难懂缘,爱迟悔,相思难回,千年期盼终成灰,别回想,终是浮华梦一场,古曲仍断肠,何处话凄凉。红尘浮生别时意,咫尺天涯不相往,却难解愁,终是难忘,泪沁衣衫。最思量,若是年少轻狂时,便琢情伤,泪自尝…不相识,又何妨
抖音里推荐的一些伤感的文案(篇二)21当朋友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
22遇见你我才知道你对我多重要,没有人能感觉到你最甜美的笑。
23习惯了城市旳拥挤,却不能放下心中旳回忆。
24相聚是喜悦,离别却是悲伤,越是怕离别,越是伤心难过。
25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26没有不变的承诺,仅有说不完的谎言。
27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梦醒时分》陈淑桦
28不去期望,失去了不会伤心,得到了便是惊喜。
29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30如果你的征途上有暴风雨,我愿把思念化作细丝,织成一把密密的友谊伞,让我们在暴风雨中走向胜境!
31如果还能有一次恋爱,我会把一点一滴都写成日记,即使某一天不再有关系,也能够看着文字慢慢回忆;如果还能有一次恋爱,我会好好地控制自我,即使再喜欢那个人,也不会在一开始就高调地宣布我爱你;如果还能有一次恋爱,我必须摒弃所有的怀疑,哪怕那个人有再多的过去,我也不会让她说出所有的秘密。
32圆满的,不必须是最美的,最美的,经常仅有遗憾。
33失恋的我,就像蒙尘的金币,擦一擦,又会闪闪发亮。
34对话要怎样说,表情才不难过。故事要怎样写,结果才不会寂寞。我们要怎样做,爱情才会很欢乐。
35就这样长大,像真实的童话,历经苦难的捶打,绽放的是不败之花。
36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一张笑容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
37原来,以往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会连路人都不如;原来,如此关心爱护的两个人,也会彻底地失去联系。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拿的起,就能放的下。感情,会浓,也会变淡。即使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也阻止不了它的离去。删掉一切,却无法删掉那最深的记忆。
38其实你不懂我的时间,都是用来想念。
39有点落寞,我不懂该怎样说,让它在无声中逝去,我走了,其实它没有来过,只是夜晚心异常柔软。
40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你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悲痛。
抖音爆火的爱情凄美神仙文案抖音爆火的爱情凄美神仙文案篇一
1痴情的一方注定伤的最深,自古痴情终成空。
2我也有梦想,我也想变有钱,我也想让人看得起我,只是,这些关于年轻时的美好想象,随着结婚生子,蒸发在空气中,潜藏在梦里了。
3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个陌生人。
4希望你早日看透,早一天放过自己。
5药花化泥落黄泉,忘川河岸生彼岸。缘情续在三生石,奈河桥头忆三生。曼珠梦寐断三生,沙华异香引鬼魅。忘忧酒断三生梦,酒醒忘忧不在忆。
6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7在别人眼里他或许并不是那么那么好,可在我心里谁也替代不了。
8你是我永不回头的春天。
9等待不苦,苦的是没有希望的等待,既然是没有希望的等待,那为何还要苦苦等待
10黑夜太浓,浓得化不开心底的忧伤,浓得疏不散眉头的结,浓得解不开命中的劫。
11手中有剑,便握剑前行。手中无剑,便忘剑前行。
12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13你早已释然了无我的流年,我却还在失你的时光里怀念。
14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15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你无数次地说要放弃,但是终究还是舍不得。
16鲛人长生烛不熄,深海而居梦佳期。山有木兮卿有意,昨夜星辰恰似你
17当你遇见了一份除了我之外的温暖
18你说你喜欢女子温婉知礼,喜欢身上飘然浮现的风袖,我便收敛了曾经的跋扈,为你认真摇起小扇子。后来,你遇到那个苗疆女子,她不懂为谁风袖王母,只知道搬弄凶险的苗蛊。她声轻如铃,一身银饰叮当响动,你却耐着性子,为她诵枯燥乏味的漫长经文。从此你的舍身,再未离过她。从此你的眼中,再未有过我。
19总是要硬碰硬,才知道自己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20离开的剪影倒叙、你是否会忆起我们走过的曾经。
抖音爆火的爱情凄美神仙文案篇二21我想知道那些仓皇南飞的岛,究竟带走了谁的思念。
22爱是永世不可以忘记的,确是可以放弃的。
23八千米深海,七厘米蔚蓝,你是我永生不遇的海。
24不是我不等你了,而是已经没有必要在等你了。
25如果当时能忍住当朋友就好了。
26最长情不过坐忘千钟,最相思不抵饮罢孤山。
27唯一可以一辈子保护你的方式,就是让你做我的女人。
28人的一生是万里河山,来往无数过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塑他梁骨,火限到时,不过立在山巅,江河回望。
29夜雨扰芳华,尘埃中挣扎,一生悲喜谁人问,青灯一盏无颜色,这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30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1风吹落红雨,佳人渡口立。又闻边关急,无言泪沾衣。
32我生活在没有你的城市,尽管如此,我还是用各种方式关注你的生活,以路人的身份,多心酸,你的喜怒哀乐全不是为我。
33片片叶雨,月下云生,诉一段白头老念想。
34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
35拂袖清风一束琴音,素衣黑发走南闯北。窗棂外,竹亭台,一朵梨棠。
36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
37时间会淡化一个人的记忆,却永远没有办法消磨一个人的悲痛。
38那些被你所遗忘的时光,逐渐长成了一根刺,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
39他说不爱了的那一刻,整个狭小的屋子里,哭声澎湃。
40花开记春,花落记秋,早已忘却岁月悠悠。曲终人散,花亦垂首,空留旧人昔日颜容。
自然科学强调的是“是什么”的客观陈述,而人文学科则注重“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内涵。
人文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或意义理论,为社会确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的导向。
古人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粹然,见於面,盗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有人概括为所谓散点透视”,它全然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古人把这种不断游移变动的观景法则概括为“三远”法,宋代大画家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当你这么去行动时,当你伴随行动而有所感、有所思时,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美学了。
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学上的一句谚语是“趣味无争辩”,说的是个人的审美偏爱是无可争议的。
在古典哲学家看来,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就是理性思维,而感性认识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
“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完善的感性认识),而这完善就是美。”
美或丑是内在于所考察的对象之中呢?还是在欣赏者的眼里?
哲学三个分支
逻辑学——纯粹理性——思想—―真
伦理学——实践理性——意志——善
美 学—―判断力——情感——美
人类的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粗略说来,我们大约可以把这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知识系统,概括为由几大类学科所构成。首先是自然科学(理科),它包括一些基础科学,如物理学、化学、数学和生命科学;其次是技术科学(工科),如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学等;再次社会科学(文科之一),诸如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最后一类是人文学科(文科之二),诸如文学、语言,史学,哲学,艺术
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最缺乏思考的
为什么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像却数年不点目精,他的理由是“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为什么唐代书法大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后,悟得笔法,书艺大进?为什么厄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为什么老子故作玄虚地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样的谜可以罗列无数。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熟最难者?曰:犬马最难。熟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条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馨于前,故易之也。”这就是说,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实反而不好画,因为太熟悉的缘故,画得好不好很容易判别。反之,从未见过的鬼魅则容易画,因为不必逼真摹写。
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儒家思想是为北方文化的产物,而将道家精神看作是南方文化的结晶。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而道家思想则是消极避世的。所有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儒家美学崇尚和,而道家美学追求妙。儒家美学是艺术的人生化,而道家美学则是人生的艺术化。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关卫》乐而不*,哀而不伤。”从这些经典的表述来看,儒家思想的核心显然是强调一种对立面统一融通的“和”。所以,“和”不但是艺术本身的美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艺术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因此,儒家美学特别强调艺术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机能不只是情感愉悦,更重要的是形成社会秩序和人伦的和谐
米带书学“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认为欧阳询“寒俭无精神”,柳公权“费尽筋骨”,“自柳世始有俗书”。“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
老子从他的“无为”学说出发,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看法,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小国寡民理想。庄子继承了老子的传统,强调人生的“无己”“无功”和“无名”。
中国艺术注重表现,西方艺术注重再现。
宗白华把“玉”看作是这一美学观的体现,是很有说服力的。他认为,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之美也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一切艺术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李白有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饰”;杜甫则强调“直取性情真”。梅尧臣曰:“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苏轼直言:“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难。”
运墨而五色具,张彦远
《米洛的维纳斯》美术史家这样描述这尊雕像的魅力:这个半裸的女性雕像,虽然优美、健康、充满活力,可是并不给人以柔媚或肉感的印象。它的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她不是他人的奴隶,所以无须故意取悦或挑逗别人;她也不想高居于人们之上,故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感。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希腊艺术有一种气质,那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骏马秋风翼北,杏花春雨江南
温克尔曼:美颇有些像从泉中汲出来的最纯净的水,它愈是无味,愈是有益于健康,因为这意味着它排除了任何杂质。
美学家费舍尔指出:“杜尚因此而瓦解了许多构成视觉艺术的最基本的假定:1)艺术是手工制作的;2)艺术是独特的3)艺术应该看上去是美观的或美的4)艺术应该表现某种观点:5)艺术应该需要技巧或技术。”可以推测,杜尚的用心乃是要我们在观看他的这件“作品”时,忘却传统艺术品“美”的外观,放弃作出任何“美的”判断。
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源于希腊和希伯来的理性,亦与日神一酒神精神有关;而中国的阴柔阳刚之美,则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刘熙载)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只能欣赏美的人是软弱的,而能欣赏崇高、悲剧、荒诞,甚至丑的人,才具有健全的审美趣味。
这个过程表明,一切艺术创造活动起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的现实生活,艺术家对它进行观察体验,形成了具体的题材或主题,然后经过艺术家的内心构思并诉诸表达,艺术品便由此诞生,它物化了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和思想。一旦艺术品出现,它便对欣赏者有一种内在的诉求或召唤,换言之,艺术品本身是一个物,但它却不同于其他物,因为艺术品蕴含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体验,所以它是一个有灵性和精神的对象,召唤着欣赏者的意向性介人。
在美学中,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于,前者是专供人审美欣赏而存在的,没有任何实用功能,用比较专门的美学术语来说,就是康德所说的审美的“无功利性”。所谓无功利性,是指一件物品没有任何使用功能而只作为欣赏对象而存在。美学家修正说,实用物品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但是当它作为艺术品被欣赏者观赏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它的实用功能或有用性,而是它的审美特性。
越是逼真的作品越是引起明确的认知快感,一方面使得欣赏者获得明确的图像信息,另一方面又使欣赏者叹服于画家卓越的模仿能力。
郑板桥: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试想一下,假如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真实的竹子和“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完全一致,没有差异和变化,那么,艺术创造便失去了驱使人去探究和发现的动力,将蜕变为简单复制的过程,就会显得索然无味。
哲学家卡西尔说得好:“艺术家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但这种选择过程同时也是客观化的过程。当我们进入他的透镜,我们就不得不以他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仿佛就像我们以前从未从这种特殊的方面观察过这个世界似的。”
再现物(艺术品)真实地再现了被再现物,这表明艺术虽不是现实本身,却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呈现了现实的某些方面,揭示了真实性,所以艺术才具有某种真理性功能。
西晋大书家钟踩论书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者如鸣凤之游云汉,来者如游女之入花林。”这是说书法用笔也通于画意。唐代大书家李阳冰说:“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幽至于鬼神之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
如果说再现论突出了艺术品与现实世界的逼真描绘关系的话,那么,表现论则以艺术品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表达为重心;如果说再现论要解决的是外部客观世界的真实摹写的话,那么,表现论则突出了艺术品如何强烈地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观念或精神气质。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艺术的完整过程就是:情感(艺术家的)→感受→艺术品→感受→情感(观赏者的)。
“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浑南田)
古诗所云“空故纳万境”。这就是说,心里挂念的东西太多了,过于激动或波动,是不利于艺术创作的。这表明,对艺术创造来说,并不是任何情感状态均可进入创作佳境,情感需要一定的沉淀、间离和淡化。
既不使得情感变成技巧的奴仆,又不至于放纵情感而破坏技巧。所以,情感的艺术表现就需要对情感本身加以调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艺术的情感不同于日常情感,它是经过调整和形式化了的情感。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艺术家不只是精通技巧的大师,他同时还是敏于情感体验及其表达的人,缺乏这一点,也许就缺乏了重要的“艺术气质”。在
华兹华斯:诗人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向人们讲话。他是一个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忧和温情,他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着更开阔的灵魂;他喜欢自己的热情和意志,内在的活力使他比别人快乐得多;他高兴观察宇宙现象中的相似的热情和意志,并且习惯于在没有找到它们的地方自己去创造。除了这些特点之外,他还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仿佛它们都在他的面前似的;他有一种能力,能从自己心中唤起热情,这种热情与现实事件所激起的很不一样。……他……能更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特别是那样的一些思想和感情,他们的发生并非由于直接的外在刺激,而是出于他的选择,或者是他的心灵的构造。
再现论的各种艺术形式来自所模仿的或再现的实在世界,而表现论所凸显的形式则更多地来自艺术家对这个现实世界的主观反应和理解。
雕塑是做减法,绘画是做加法。艺术就是一个艺术家不断“赋形”的过程,从散乱无形的泥胎到造型完美的雕塑,从混乱的树根到完整的根雕艺术品,都是这样的“赋形”过程。这么来看,艺术就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构形过程,是一个从混乱到秩序的组织过程,是一个将杂多融汇为统一的转变过程。
线条或形状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带有某种情感表现特性和象征意义。直线代表果断,坚定,有力,曲线代表踌躇,灵活,装饰效果。
到了现代主义阶段,艺术的表现性被凸显出来,艺术家情感因素变得十分显要了。当写实性的再现不再成为艺术的唯一封桌时,形式要素便逐渐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如果说再现性艺术将艺术家的情感融入逼真的图景之中的话,那么,表现性作品则直接表露出情感,把形式作为情感的直接媒介。
叶燮提出:“若夫诗,古人作之,我亦作之,自我作诗而非述诗也。故凡有诗谓之新诗。……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石涛亦有精彩之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世界本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可是由于太熟悉和自私的牵挂的翳蔽,我们视若无睹、听若罔闻,虽有心灵,却对它既不感觉,也不理解。”在这段论述中,浪漫派诗人提出了艺术的功能在于让人们从熟悉的、遮蔽的日常经验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美丽和惊人的事物。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见这些呢?原因在于太熟悉,自私的和功利的福狭眼光阻碍了我们的发现。其实这个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亦有很好的表述,王夫之写道:能兴者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香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儿童眼光就是一种陌生的眼光,用陌生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是发现世界的美丽与惊人(陌生化理论)
日常生活的习惯具有遮蔽性,它钝化了我们的敏感性,使我们倾向于无意识和机械性。于是,艺术便承担了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保持和强化我们敏锐的感受力。
卡夫卡那充一送一样色彩的小说,贝克特那荒诞难解的剧本,都是旨在破坏我们习惯的欣赏方式和感受方式,向欣赏者的陈规旧习发起挑战,进而提供一种新的陌生眼光来看待世界。这么来看,艺术的陌生化形式便超越了狭险的形式主义窠臼,获得了某种“革命”和“颠覆”的潜能。人们通过进入艺术世界,透过艺术家的眼光去陌生地看那个陌生的世界,潜移默化中也就改变了自己陈旧平庸的观念和看法,进而达到对现实世界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艺术家的确有些与常人不同,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个性,而且是因为他们的职业,似乎要求某种特殊的心理气质。早期行吟诗人或流浪艺人不说,即使在现代社会,艺术家常常是行为放浪不羁,动作乖张狷狂,因此就有许多关于艺术家的常识或偏见,诸如艺术家是疯子,艺术天才即精神病,搞艺术的多少有点怪,等等。的确,在一个日益强调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符合规范的社会中,在一个日趋从众的文化里,艺术家似乎成了一种独特生活方式的象征——放浪不羁、独具个性的审美生存。
宋代大诗人苏轼颇有感触地说到自己的散文写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无亦不可知也。
“人未尝言之,而自我始言之”“不随世人脚跟,并亦不随古人脚跟。非薄古人为不足学也,盖天地有自然之文章,随我之所触而发宣之”(叶燮)
据毕加索的传记记载,这位蜚声西方画坛的大师,经常出没于些儿童画展。有一次参观结束后,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毕加索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和他们(指儿童——引者)一样大时,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因为只有像孩子那样,他才能摆脱绘画中的陈规旧习,不带任何偏见的去观察自然。
艺术是民族的备忘录,是文明的书记官,是历史的见证人……我们之所以热爱艺术,因为艺术激发了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我们所以钟情于艺术,因为艺术让我们超越了刻板平庸的日常生活;我们所以流连于艺术,更因为在艺术中,我们瞥见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在艺术中映现了我们自己。
其实,它对我们并不陌生,在广告上,在画册上,在明信片上,甚至在文化衫上,“蒙娜丽莎”频频出场亮相。一些行家说,这种图像到处泛滥的复制其实妨碍了我们对原作的欣赏,使我们见惯不惊而很难产生新鲜的印象。因此,“我们不妨忘却我们所了解到的、或我你自以为所了解到的有关此画的一切,就像初次看到它一样来观赏它。
相传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有一次和友人游南镇,一人指着山间的花树问道:“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是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哲学家萨特说:一片风景,如果没有人去观照,它就失去了“见证”,因而将不可避免地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
读者在朗诵诗歌时上演诗歌,用眼睛阅读小说时上演小说。因为书本身还只是一种无活力的、黑暗的存在:一张白纸上写的字和符号,它们的意义在意识还没有使之现实化之前,仍然停留在潜在状态。”
当我们站在这幅画面前,你分明感到蒙娜丽莎的眼光:“她看向你,她注视你,她的注视要诱导出你的注视。那眼光像迷路后,在暮色苍茫里,远远地闪起的一粒火球,耀熠着,在叫唤你,引诱你向她去。而你也猝然具有了鸱枭的视力,野猫的轻步,老水手观测晚云的敏觉。”
我想,你凝视《蒙娜丽莎》时,一定也会有自己的退想和感悟,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融入其中,透过画家的眼光去看蒙娜丽莎,又透过自己的眼光去看蒙娜丽莎如何在看你自己。这目光的交流和互动,这思绪的游弋和碰撞,便构成了审美活动那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
趣味是一种选择性的情感判断。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他们要看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亦有很大不同,所谓“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文心雕龙》
审美趣味的阶级差异就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区隔”,它揭示了不同社会集团和阶层的文化偏爱和喜好。
科学的作品要求其语言的明晰性、准确性和非歧义,而诗歌语言反其道而行之。它力求保持自身的含混和多义,以此来保持艺术语言的新鲜活力。
智慧很难像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地需要内心觉悟,需要更深入的反省和体认。
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知识之一,虽没有应用科学那样的实用性,但“无用”乃“大用”也!尽管美学不能教会你如何赚钱、如何打官司、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但它却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趣味,丰富你的人生情感和体验,健全你的人格,丰富你的智慧。
日常生活的平庸、委琐和糜顿,带有消磨人意志和个性的机能,它把“一切源始的东西在一夜之间被磨平为早已众所周知的了。…何秘密都失去了它的力量”。日常生活有可能把人们引向平庸和琐屑,由此构成了日常生活的某种压抑性。无聊和厌烦作为日常生活的典型心态便出现了。从这个角度看,日常生活显然带有某种惰性和保守性。
日常生活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抑制了人的创造性行为,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就是一个典型。
现代社会,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便处于对立状态之中。所调感性冲动是指人的本能冲动,而形式冲动是指人的道德冲动。后者要压制前者,前者又要反抗后者,两者的分裂形成了现代人性的裂隙。
当人们沉醉于标准不断攀升的衣食住行生存时,便淡忘和冷落了自己内在的精神需求,忘却了滋养精神,不再重视培育自己的审美感兴能力。
如果他最终要得到自身安宁的话,那么音乐家必须作曲,艺术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作。人必须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我们称这种需要为自我实现。(马洛斯层次理论)
歌德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
充满竞争的现实生活往往把人变得日益世故和粗鄙,生存技能和利益驱动将人锁定在各种实用功利的考虑之中,人性中的童心和天真被无情地压抑了。
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陶冶和愉悦的想象空间,这就打碎了具体的日常生活强加在个体身上的种种局限。任何一个个体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里,这一环境既使之适应它,同时也就限制了他的种种可能性。
大凡具有艺术气质和审美修养的人,一定是充满宽容之心的人,一定是尊重差异的人,一定是追求平等的人,一定是有博爱之心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别人的人。
罗丹说,伟大的艺术家不过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美;里尔克语重心长地对青年人说,在创造者眼中,没有什么是平淡无奇的。
日常生活通过种种策略,不断地使人调适和社会化,进而塑造出大量的“常人”和“庸人”,与别人一样不但是一种生存的模式,而且成为最安全的方式,因为“与众不同”常常蕴含着危险。
尽力伸展你的想象力,用心培育你对事物的审美敏感性和同情心。坚信天底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太阳每一天常新,工作每一天常变。守住自己的个性,坚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多一点率真和童趣,少一些暮气和世故;多一些游戏精神和“业余”态度,少一些专业功利和实用主义;多一些感性世界的自我关怀,少一些工具理性的压制和依从。学会审美地看待自己的生存环境。
狐狸是一种极为狡猾的动物,自古以来,魅惑人心的狐妖形象,倍受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青睐。《封神演义》一书中,有着奉女娲之命患乱商纣的美艳狐妖妲己,《聊斋志异》中善良可爱的辛十四娘;到了近代,与狐妖有关的影视作品也不在少数,刘亦菲在《二代妖精》中出演九尾狐,一部《青丘狐传说》,更是上演了一场狐妖与凡人之间的爱恨纠葛。
千年前狐妖起源,为祥瑞象征
人妖之恋一直是古代志怪小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一类的神话故事,也唯有狐妖被赋予如此多变形象和意味深长的含义。他们时而邪恶、时而善良、时而娇俏、时而魅惑,从远古神话,到明清小说,狐妖是一种备受文学家青睐和引用最多的文学意向,然而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思想。千百年以前的狐妖,并非只是美丽女子的化身,它在志怪小说中多变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多样化。
中国最早以狐为意象文化的文献记载,最早能够追溯至《越王无余外传》一文中。此文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禹一直未曾娶妻,他在三十岁的这一年,偶然途径涂山,无意间看到了一只九尾白狐,他继续赶路途中,又听闻涂山人在唱九尾狐悲歌,他觉得在涂山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姻缘。后来他娶了涂山女为妻。有人觉得,其实那位涂山女就是九尾狐,而且涂山氏族更是以狐为图腾。所以古人对于狐的认识,其实起源于狐图腾崇拜。
经历了远古时期,狐的形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符瑞信仰。《山海经图赞》中称:“青丘奇兽,九尾之狐。……作瑞周文,以标灵符。”这一注解明确指出,九尾狐是一种瑞兽,它甚至还象征着国家兴衰。其实战国时期的九尾狐,已经被奉为吉祥物的化身。这里还有一个点会令人们疑惑,为何在狐狸中只有九尾才是吉祥的化身。其实这一点还要结合中国古代“九”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来解读。
古人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神话中的盘古可“一日九变”。所以“九”这个数字,一直用来代指数量的极限,所以九尾狐也是如此。除了数字含义以外,人们视九尾狐的吉祥物,还起源于远古的生殖崇拜,“九尾”其实指狐狸有九阴,这一点对于生殖繁衍后代无比重要,所以九尾狐逐渐成为了一种远古时期的精神崇拜,更演变成为“子孙繁息”的象征。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图腾象征,更是历经千年的文化沉淀。
魏晋时期,人狐之恋初具雏形
然而进入汉魏晋六朝时期,狐的意象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开始被“巫术化”能够称之为祥瑞的狐,都是十分特殊的,只有九尾狐、白狐、玄狐,这些形状特殊,颜色特殊的狐,才能够成为帝王之命的象征。这样一来,只有这些特殊的狐才带有资格带有祥瑞光环。天下之狐犹如芸芸众生,那些普通的狐被迫失去了神性,只能堕落为妖精,甚至就连从前都奉为神明的九尾狐,同样跌落神坛。
鲁迅先生曾说过:“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以成妖怪”,更有许多历史文献表明,魏晋六朝时期巫术盛行,这种思想更是蔓延到了文学领域。因此魏晋六朝是成为了中国志怪小说渐趋繁荣的一个独特时期,狐由此成为这一时期只怪小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就是在这个巫风弥漫的时代,狐失去了原有的神性,在文人的笔下,他们的形象开始被巫术化,甚至妖精化,与原来的狐意象大相径庭。
东汉《说文解字》中对于“狐”有着这样的解释:“妖兽也,鬼所乘之”;西汉《易林》中已经完全将狐妖兽化,甚至被当时的人们是做一种邪恶之物,它们可以使人生病,在民间也开始流传狐妖蛊惑人心之事。这就导致在往后的观念中,狐被定型为了“妖媚之兽”,由此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开始形成。过在西汉时期,狐仍然是以兽形出现的,它们并不具备人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狐逐渐被妖化的同时,它们也逐渐被赋予了人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汉人曾经提出过,狐“像人之形”这一观念,到了东晋,《抱朴子·登涉》一书中更有记载,狐已经开始幻化人形。然而这一时期幻化人形的狐妖,并非只有电视剧中的美女形象,它们也能幻化成男子出现在凡人面前,使女子迷惑心智,从而达到性占有的目的。随着《搜神记》中千年狐妖阿紫形象的出现,以后的狐妖大多以女子为化身。
狐妖之所以会演变成这种形象,其实就是因为男权社会的影响。当远古时期的母系制度终结以后,女性不再拥有从前的崇高地位,,他们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体,甚至成为了整个男性社会的附属物,随着女性的地位日益低下,对于女性的歧视观念也随之产生。所以在文人笔下为了体现这种性别歧视以及对女性的偏见,他们开始将这种歧视强加在了狐妖身上。
再加上魏晋时期的人狐之恋故事已经初具雏形,当然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虽然具备后世同等类型故事中的一些基本情节要素,但是在这些人狐之恋中,并没有体现真挚爱情。因为狐妖在魏晋时期,只是一种非理性的诱惑,狐的化身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求,同时更揭示了人类好色的这一劣根性。也因为人狐之恋的出现,导致了“狐狸精”在这一时期彻底定型。
唐宋元明清,狐妖逐步世俗化
唐宋时期上启魏晋六朝,但是这一时期的狐意象,并没有被魏晋时期的狐意象彻底影响,与之相反的是,这一时期的狐传奇小说,很大程度上摒弃了狐妖皆恶的观念,唐宋时期的文人,给狐妖赋予了人性美,让他们更加世俗化,也更加能被社会底层的人们所接受。唐朝的狐就已经开始摒弃“狐本为恶”的概念,比如在《广异记》一书中,有几则故事,都是狐为人妻、狐为人婿,然而他们接近人类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对人怀有好感。他们不仅不作恶,反而会帮人、助人,甚至遵守着人类社会的伦理纲常。
不仅如此,狐妖甚至还成为了一种倾国倾城、善美之性的代表。这一源头开始于唐代《任氏传》中狐妖形象,小说中的狐妖任氏,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男主人对于狐妖也不再是从前的恐惧心理,他们反而更加依恋和渴求狐妖的恋情。发展至宋元时期,狐妖的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她们不再是蛊惑人心的妖精,她们能歌善舞,姿色过人,同时具有人类的善良品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梦想,所以唐宋元时期的狐妖,已经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化身。
明清时期,也是狐意象逐渐丰满的一个重要时代,但是这时候的狐妖形象又发生了重大转变。唐宋元时期的狐妖被世俗化,而明清时期的狐妖彻底被艳情化,同时也带上了一抹风花雪月的浓厚色彩。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一书中,关于人狐妖的故事也非常多,除了昔日的狐妖美好形象以外,这一时期的狐妖形象,又刻意的放大了“*邪”一词。其实至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也密切相关,君主集权制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导致整个社会底层一片压抑,实行的八股取士,更是让整个社会出现了众多的失落书生。
这个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故事出现,那些女性的狐妖角色,会出现在素昧平生的落魄书生床塌前,当这样一个美艳异常的狐妖形象出现以后,书生也会摒弃世间的繁文缛节和功名利禄,只想着纵情放任自己,甚至沉迷于这份恋情所带来的欢愉之中。
毋庸质疑的一点是,狐意象在发展演变的这千年时间里,他们在文人笔下逐渐具有了意识性,其实这是一种人赋予这个意象的意识。远古时期,狐只是一种人类所崇拜的图腾文化,然而发展到唐宋元明清,狐开始具备自己的意识与情感,狐逐步世俗化,成为了古代文学长河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写作题材。每次重读古人的狐妖志怪小说,其实都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