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看见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
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合作式的关系。我们礼貌地称咨询师为“老师”,实际上对方没有像老师一样的权威,TA和你一样,都是普通的人,或者换个角度,TA和你一样,都是专家。TA是咨询技术的专家,而你是自己生活的专家。两个专家坐在一起,在探讨共同的话题,这个话题里的主人是你,你在起主导地位。所以,你不妨把“老师”这个名词,换成“咨询师”,是不是会让你轻松一些?
2在咨询室里,是可以谈任何话题的。
因为咨询和咨询内容过程是保密的,咨询室里,只有咨询师和你。你可以跟TA探讨。包括你对咨询师的要求。咨询师是可以接纳的,比如,你可以告诉咨询师:[“您有什么感受呢?”的时候或者是被问及:“有什么想要和我沟通的吗?”或者是被问及:“您有什么想要问我的?”或者是被问及:“您有什么问题想要与我探讨的?”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开始怕了,开始退缩了。] ,这正是咨询师可以走进你,了解你的一个通道。
你也可以跟咨询师说“共情不够”,总之,只要你有不好的感受,可以告诉咨询师。题中说到,效果“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害怕说出不好的,对方会不接纳你……这样的担心会有的,也许是你们之间的关系还没让你觉得足够安全。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如果觉得不安全,可以放慢脚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同咨询师探讨这部分“不好的感受”。或者,也可以与咨询师直接说出你觉得“不好的”部分,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你的感受,咨询师都是经过训练的,是会接纳你的,这个你可以放心!
3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是有匹配度的。
如果你觉得这个咨询师并不适合你,你可以申请换一个咨询师。否则,咨询效果会大大折扣。还有,在咨询开始的时候,你是可以了解咨询师的,比如他是哪个技术流派的,主要针对哪些受众人群的,咨询经验和时长是多少等等,尽量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咨询师。这是来访者的权力。可以跟心理结构协调这件事,也可以跟你的咨询师直接探讨这件事。她会理解你的!
4咨询时间是可以调整的。
如果你感觉到不适应目前的咨询间隔时间,那说明你没有准备好,可以跟机构或者咨询师提前调整咨询时间,调整成自己舒服的时间。
文会爱朋辈
来源会爱朋辈(ID:PBDD309)
题记:无论别人体验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都不能替代自己亲自去参与的体验,因为体验是从知到行的必经之路。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一直受到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朋友建议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但是很害怕,害怕自己的问题被曝光在他人面前那种感觉,也不知道如何面对一位咨询师。
非常挣扎,有没有亲身体验过咨询的小伙伴能够告诉我,究竟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真的可以帮助到你吗?”
许多人在走进咨询室前,都对咨询中将会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究竟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也许这是大多数受心理问题困扰、想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们首先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这里先为大家推荐一部关于精神分析的法国记录片,这部影片采访了6名接受过精神分析的来访者。
他们有着不同的困扰,但都从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真实而又独特的咨询体验。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b05556njen2&width=500
(视频链接)
也许你觉得法国很遥远,存在文化差异,我们还整理了20位中国来访者亲历咨询的分享,全部来自于知乎读者,感谢TA们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的咨询体验。
诚然,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的体验终究是别人的,但这些分享或多或少掀开了心理咨询“神秘”的面纱。
-01-
这是怎样的体验?
这个可能很难简单回答,任何简单的回答都只是希望用文字来表达体验到的东西,也只是可能让其他人明白那是什么。
在咨询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从咨询中发展出新的“something”,让它们蔓延到生活中,然后再带着生活中的结果重新回到咨询中讨论、检验、再次体验等等。
-02-
从“愿意、想要接受心理咨询到真正的行动”真的是一个过程
这不仅仅是一个预约电话、一次约访这么简单,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需要勇气和契机的。
这个契机可能是某种负性情绪的爆发,可能是某个生活事件的出现,可能是某段关系的破裂,也可能是某个触发成长的瞬间
当这个契机出现的时候,常常像是生活为我们开了一扇门,这个门里是我们曾经逃避未曾发现的自己
-03-
咨询里有进展有停滞。
印象最深那次,是发现我胶着在原地,想要成长,又抱着自己的痛苦不放。
咨询师说,他有个感觉——不知道该怎么把咨询继续下去了,他看着我这么抱着自己的痛苦,没有进展,也很无奈,甚至有点沮丧。
我想起来,好像其他人也有过类似的感觉,想对我好,又不知道怎么插手。
-04-
有一会儿,我觉得快要逼近真相了。
脑海里冒出一句话,痛苦就是痛苦,没有更多的意义。
我讲给咨询师听。
他说:感觉你好像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小孩儿似的,哭,要抱;一种是哲学家似的,很超脱地讲很多很准确很有道理甚至很超脱的话。
这两种状态,前一个太低,后一个太高。你刚刚讲那句话,就像个小哲学家,能不能俩中和一下。
我突然就明白了,有太多情绪淤积,而我的办法,是要么小孩儿似的大肆宣泄,要么哲人般用理论超脱,就是没能正常说话。
-05-
经历过一些看起来毫无收获的咨询过程,才发现那些过程有多重要。
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在逃避什么,帮助我更加看清自己。
这些当时的无意义如今看来也意义非凡了。
-06-
持续了一年44次长程的心理咨询,真的是非常神奇的并且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我的咨询师陪伴了我的这一年让我过的特别的清晰,困扰我十年之久的问题,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终于有了解答。
内心非常感谢咨询师的专业对设置的尊重。
离开了三个月之久,某些时候咨询师的某一句话还是会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感觉这一年的影响很大很大,是我人生中最接近那个内在真实自我的一年。
我觉得我是有变化的,对于关系情绪以及自我的认知都有了质的变化。
不知不觉变化就发生了。
-07-
虽然,你已经准备好了,你已经坐在椅子上,你已经开始谈论自己。
但是,你可能依然会担心咨询师不足够能帮助到你,能否足够理解到你,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足够安全。
直到你完全感受到咨询师坚定地和你站在一起时,你才会小心翼翼地向咨询师一点一点敞开真正的自己。
不安、试探、疑惑、释然
这样的过程每一步都像是找寻故乡的探险,忐忑艰辛却越来越安然。
-08-
怎么形容这样的一种感觉呢?
大抵就是你必须要织一件毛衣,面对着一大团乱七八糟的毛线。
你的耐心、精力都已经耗尽,你感到身心俱疲,不知从何做起。
慢慢的你发现,这堆毛线没有变好,而你却已经不同。
你不再抗拒和拖延解决的过程
你不再担心毛线断裂的不知所措
你也不再害怕织毛衣的繁琐
你面临的问题依然,而你却更有勇气面对,如同被阳光晒过般通透。
-09-
你的生活充满着困惑和问题,被负性情绪撕扯纠缠着无法抽身。
你太希望现在就知道答案,此刻就有个改变,让你能潇洒而决然地跟过去挥挥手。
“我到底要不要跟我的混蛋男友分手?”“我要离职么?”“我要怎样跟我的父母相处?”“我要怎么教育我的孩子?”
你真的希望咨询师给你人生准确的方向,告诉你现在该如何去做。
但是你会逐渐发现咨询师并不会给出答案,他更多只是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你。
你会失落也甚至会愤怒,但你最终逐渐明白:
亲爱的,你真的可以为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你只需要更深地了解自己和更多的勇气。
-10-
面对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甚至还会带来痛苦的事情。
但如果能主动去找一个专业人士来帮助自己,你会发现一个不曾感受到的空间。
那是一个私密的,温暖的,安全的地方。
让你能够静静地试着去感受自己,去感受那个被自己掩藏起来的受伤的自己,试着去接纳、允许他的存在。
-11-
有时候只是经历,也来不及反应。
自己以为很多事情过去了,好像不那么重要了,或者经历了一段时间就都放下了。
在咨询过程却好像一下暴露了痛点一样的,说完了连自己都明白,到底什么是自己解不开的那个结。
-12-
在咨询中,咨询师会反复对我强调:来访者可以说任何想说的话题、说出任何突然闪现的念头和感觉,等等。
哪怕听上去很傻或者很奇怪、甚至是觉得说了会很危险的点(然后就多了另一个可以讨论的点——为什么会觉得某些念头危险XD)
我在咨询中学到的一条规则是,行为和语言是被严格区分开来的。
只要不是付诸行动,一切的想法和念头(甚至是打算付诸行动的念头甚至是计划),都可以(且仅可以)在言语上进行讨论,而来访者有不被指责的权利。
咨询中绝对是说得越多越好,因为不知道会走到哪里,讨论出什么有趣的事情。
-13-
在咨询中,我也会感觉到生气、被冒犯、担忧、难过。
有时候也会觉得好像在兜圈子、在某些问题上纠结是浪费时间、怀疑在某些问题上咨询师并没有很好地应对和处理。
我会把这些感受和想法告诉咨询师,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会这么觉得。
最后我会被鼓励及时反馈我的任何即时感受和想法,哪怕是负面的,而我的疑问甚至质问都得到了回答。
-14-
咨询结束了,我已经走出了诊室。突然想起,今天是预付诊费的日子,但是我居然忘记了!
我犹豫了一下,在“现在回去不恰当、咨询已经结束了”和“不预交诊费太令人惭愧了”两个想法之间纠结了一下。
但还是觉得无法忍受延迟交诊费的羞惭,于是有点不同于常规地回到诊室。
那时接待员已经下班了,只有咨询师在。
我:(羞惭地)我今天应该预付诊费,但是我忘记了,我知道不应该这时候回来,但是我不想延迟交(边说边递出信封)
咨询师:哦,这样啊,其实我也忘记了。(很自然地接过来)谢谢!下周的话也没关系
我:谢谢!(我有点脸红,匆匆鞠了个躬,转身离开了)
离开后,我舒了口气,我担心的事情其实都没有发生。
咨询师并没有因为延迟交诊费或者咨询结束后的返回而有愠色或者表现出被突破设置的尴尬等,都没有,那么自然、温和。
我很开心。
咨询就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不是说教。
-15-
在长期的咨询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令我抵触和不适的状态。
我的咨询师的方式,是常常会从性的方面去解析问题。
她认为,性是最原始的本能,我们应对性的模式,就像一个原始样本,会被复制到应对其他问题或者说其他情绪的方式中去。
所以不可避免需要谈论比较私密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摆脱了一些成见,从根源去客观地看待。
-16-
随着咨询的慢慢深入,我才发现咨询里不仅只有“和平”,还会有“失望、愤怒”。
当我们讨论的问题越深入,我的负面情绪就越容易被唤起,我甚至会想要和咨询师“吵架”,总想“反抗”些什么。
但我的咨询师从不因为我的“不配合”而生气,TA总是鼓励我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真实的感受,把我的“坏脾气”照单全收。
-17-
和咨询师说话跟和朋友吐槽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咨询中有一种奇异的氛围。
当你说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旁边这个人在鼓励你说下去,鼓励你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毫无保留。
你在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百分之百的重视和关注,而越发说的起劲。
慢慢的,我感觉整个房间都交织着我的思绪,我把它们一股脑在房间里铺开来。
坐在我旁边的人虽然话不多,但我却能感受到一股支持的力量,帮助我把这些纷乱的思绪理清楚。
-18-
在刚开始接受咨询的半年里,她最常问我的问题之一就是,“你的感受是什么”。
那时候我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内心其实是懵的。
一直以来我有点习惯性地回避自己的感受。
在接受咨询之前,我几乎没有意识到这种回避的存在。
虽然了解自己并不一定就能达到改变自己或者说接受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的话,了解自己还是非常必要的。
-19-
我们的每次会谈,时间、环境固定不变,咨询师从神情、说话方式甚至衣着都保持稳定,我们的关系稳定、安全,周围总是很安静。
这让我进入一个和日常的状态有些不同的“场”,我很放松,专注于内心,思绪也更加自由。
有时候,我以为一件事好像没什么,但说着说着,我发现我哭了。
也有的时候,他会问我,这件事让人难过,为什么你说起的时候却在笑?
在一段段的讲述中,我慢慢离自己的内心更近,一些感受、情绪和记忆一点点浮出水面。
-20-
这个过程,并不完全轻松愉悦,难免会触及悲伤的往事。
走到心中某个原本想绕开的角落,也可能会卸下层层防御的保护,与真实的自己坦诚相见。
就像明媚的阳光下总有阴影。
当潜入潜意识的水下,有些发现可能令人感到冰冷、暗黑。
但也许,这才是真实、完整的生活——有好也有坏。
当获得足够的勇气,就可以在看到“坏”的部分以后,仍然愿意积极的投入生活,并感受到其中的意义。
有时候,我感觉遇到了阻力,好像被“卡”住了,还好我有足够的信任、耐心、好奇心,让我继续,等到改变发生。
有时候,我实在困惑,也有点着急,就问咨询师:我该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解决我的纠结呢?不出所料,我没有立刻得到明确的答案。
但一次次咨询做下来,我感到自己更加有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难题,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感觉变得更好。
虽然身上还有问题没解决,但我可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继续做出探索。
特别欣赏一位昵称为“思怡”的网友说的一段话:
如果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秘密花园,那么心理咨询就好像是一段在其中探索和发现的旅程。
咨询师是向导、陪伴者,有时也可能是远足时的手杖。
在咨询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你面对熟悉的景致,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得以有勇气再次走进封存的角落,整合曾经无力面对的创伤。
你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那些以往疏于关注的、那些幽深隐秘却又含义重大的、还有对你而言充满力量的地方。
其中的心情,有明快,有迟疑,也有暴风、大雨。经历过这些以后,迷雾散去,你看到这座花园呈现出更加迷人的生命力。
那么,亲爱的,你所亲历的心理咨询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呢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共情,这要分两方面去分析,懂得了明白了对有需要的心理患者在挑选咨询师方面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1、在面向患者时共情那是真正的感同身受,与患者引起共鸣,走进患者心里,而且是真正切身的在肌体语言等方面让患者体会到感觉到的真情;很多患者本来心理有问题、郁郁寡欢,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沟通,把自己深深的埋在自我的世界里,此时咨询师如果没有很好的与患者形成共识引起共鸣的话,那是没办法进行心理疏导的。
所以心理咨询师要做到这点,就要多接触多元世界,去感受这个酸甜苦辣的人生,而且要有慈悲为怀的心态,具有感性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真正的与患者共情。
2、与患者共情,那就是一个专业咨询师应具有的技能了,不一定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要进行沟通与治疗时, 共情 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素质了,是基本的职业性质。
为此家有心理患者时要找咨询师,我就认为必须找第一种,这种感同身受的沟通,这种与灵魂共鸣的疏导才真正根治患者而且也是最效的。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 情感 、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 探索 ,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 情感 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一方面,共情是一种技巧,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去接受训练,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尽可能地可以从多个视角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但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咨询师自身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同理心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比较偏执或者太过于 健康 的人是比较难以共情很多比较艰难的情绪感受和体验的。
有一种说法,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疗愈之后的神经症患者。他有着天然的共情能力。
我们最初学习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讲个段子,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雨中坚持不打伞,说自己是个蘑菇,那么你最好的共情就是,就是自己也不打伞,说自己也是一个蘑菇。
罗杰斯说,共情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但同时,你也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为了他。共情还意味着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实际上,咨询师只是在尽可能地去理解来访者,并不能完全理解到来访者的感受 。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以期更好地共情来访者。
但是接受过咨询的人都知道,其实情绪感受也是有能量的,如同我们看到小说电视剧中忧伤的场景会流泪,开心的镜头也会欢笑一样。我们沟通交流时,约有百分之65的信息来自于非语言信息,对于咨询师来说,其中其实也包含一部分的情绪感受。
不同流派对于共情程度的要求不同。古典精神分析流派一般要求咨询师坐在来访者的躺椅背后,其实也就是为了防止咨询师过度的卷入。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很多流派对于咨询师的卷入度要求不断提高,存在主义强调此时此刻,也许咨询师会在需要的时候去拥抱来访者,拍拍他的手等等。还有沙盘治疗,需要心理咨询师的高度共情,来访者哭,咨询师也哭 。
说白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你可以通过它看到你自己。
咨询关系建立的最初,我们需要咨询师的共情来让我们觉得温暖、被理解、被看到,这种理解、看到很多时候就可以让我们觉得痛苦有人可以与我们分担。但是在这之后的更多时候,镜子功能就显得更重要了。
我们需要被看到,被理解,更需要可以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以上是我对于您这个问题的一点理解。
感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不知道是否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才入行算职业性质吧,合格的咨询师会把自己带入来访者的经济中,自己去感受来访者的经历,在自己假如经历了这段经历后的感受和来访者表达的感受,一并去感受和理解他(她),这部分是需要规范训练(长期培训),自己被咨询(个人体验),同辈督导和被督导师督导,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好的共情就能完成咨询的1/3了到一半了(数据是我的个人感觉)。
答:共情在心理咨询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同理心 ,与来访者同频共振。这样咨询师才能真正体验感受到来访者的内心活动状态,也能使来访者感觉到被真正的理解接纳,共同促进咨询过程展开。共情是一种真情实感,而不是一个名词。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需要去感受来访者的情绪。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看问题,突破自己的价值观、认知结构、成长经历都抛开。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实操性的工作,不是纯理论性的工作。
咨询的过程是帮助来访者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超越,然后来适应这个 社会 ,更好的接纳自己。实际上是实现来访者生命的绽放和自我潜能的激发。
所以共情是很重要的能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不同的咨询流派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大都要求咨询师的共情是“半真半假”。
1半真:是指咨询师要尽可能多的去设身处地理解来访者,与来访者的心灵互通,同频共振,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和接纳来访者,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没有真正、真心、真诚的共情,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产生隔阂、不信任感,从而在咨询中保持戒心,阻抗重重,难以打开紧闭的心门。
2半假:但是心理咨询师又不同于其他的亲友,在共情的同时,又需要保持一个“悬浮的自我”以观察咨询室发生的一切。这是出于职业性质的需要。咨询师需要感知、觉察和接纳来访者的情绪 情感 ,他的觉知范围要远远大于来访者的觉知范围,要能容纳得下来访者的情绪 情感 ,并且在心理认识和情绪的掌控上水平要更高,才能真正给来访者以有效指导。
实际上,任何共情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完全复制和叠加来访者的所思所感,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因此共情时尽量全情投入即可,不必刻意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或戒心,毕竟内心的咨询时钟会暗示你,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忘我的“代入”,
当然发生所谓的“卷入”问题,是心理咨询师自身的问题还没处理好,不是咨询共情技术的错。
因此共情要求咨询师既真又假、半真半假,留一半沉醉,留一半清醒。
共情是咨询师在咨询时一项必备的技能,他(她)能深刻感受到来访者的切身感受,以方便更好的治疗,找到来访者的患病的原因。所以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是真的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
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有这个性质。共情说的是 情感 , 情感 不能是一种技术,否则就是假的或者伪装出来的了,这样的咨询师无非就是个典型的骗子。
共情是心理咨询技能里建立咨询关系的技能之一。与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一样,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是咨访关系中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共情能力与生俱来,一个人从出生就有。比如:侧隐之心人之本源就是共情,别人痛苦你会跟着痛苦,想要去帮助他解决这个痛苦,这不正是咨询师该做的么?如果来访者痛苦你还高兴那你还做什么咨询。一般来说,监狱里反 社会 人格大多是:别人痛苦我高兴,于是犯罪的恶才易滋生,才会被关起来。
所以不能片面理解是感受还只是职业性质。
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训练中,有一项基本功,叫共情,意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提升咨询效果。
一些培训机构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培训班里让参加学习的学员练习,并在咨询中应用,比如说话有尺度,理解来访者的感受等。
但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很多咨询师有困惑,我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咨询效果不好,或者做了一次就脱落了,于是有进行下一轮的训练,练完以后,结果基本还是这样,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咨询的时候,没有围绕来访者的困惑开展交流,来访者付费是为了让咨询师帮助消除自己的痛苦,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而不是听几句和风细雨的话,在这方面,咨询师是比不上宾馆前台服务人员和公关人员的。
心理咨询师如果懂了心理疾病,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机制,理解来访者痛苦的原因,心理疾病发作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症状和来访者交流,来访者才能感觉的你懂他,甚至有找到救星的感觉,即使你的话语粗哑,咨询也可以进行下去,咨询取得效果。
只有一种可能会让我们去进行心理咨询,那就是当我们的心理状况发生异常的时候。
那么在此时心理咨询,我们肯定是希望有个温柔细致的心理咨询师来给我们开导一下情绪,让自己紧张不安的心得到一些小小的安抚。
但是如果在此时,你遇到的不是说话温柔,对你炒鸡有耐心的咨询师,反而是一个对你有点恶有点凶巴巴的那种咨询师,那你肯定打心眼里不乐意跟她分享你的情绪和你当前真实的情感状态。
要是在心理咨询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那么你首先就要考虑的是要不要换一个心理咨询师,比如说在讲话方面和待人的态度上更加温和耐心,对待别人多一些笑容。
这样可以让你知道,是不是心理咨询师给你的心理调理过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如果你觉得太过严厉的咨询师会让你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那么换一个温柔的会不会对你的情感倾诉有一个正面的导向作用呢?
如果在换了心理咨询师之后,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是放松的状态,并且能够在咨询师的语音开导下,对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自己觉得难以跨越的坎儿有了一种看开的感觉。
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以一种更为积极和勇敢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那么就证明目前你换的这个咨询师更为适合你,那你这个咨询师就换对了。
但是如果换了一个咨询师,你还是觉得没办法跟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没办法把她作为一个倾诉的对象,那可能你就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了,看看是不是你不够信任别人,不够敞开自我的心扉。
这时候,你就要试着去把咨询师当做你依赖的对象,她可以接受你所有的不足,可以安慰你,做你的垃圾桶。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舒展,不再困在自己的死局中。
我男朋友是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挺好的啊,我们在一起很幸福。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他能够站在你的角度,帮你解决问题,这就是最重要的了。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好很有用的职业,能够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让你的心情好一些,让你的生活好一些,让你的工作顺利。我觉得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男朋友,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好,你可以不用去担心那么多的事情。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就是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所以他能够理解你的心理。我男朋友就是心里咨询师,我觉得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能够理解我的感受。有个心理咨询师男朋友,我会感到特别幸福,我的心里有什么问题,他都能够帮我解决。有一个心理医生的男朋友,就感觉他什么都能够解决,什么事都能够帮你做好。你好!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有个心理咨询师男朋友,你会觉得他特别懂你,而且他也会很关心你。
人生有很多经历,都会令人记忆犹新,我的众多体验中,,一个从“成就感”到“使命感”这个体验,来源于我做的一个心理个案。
再说这个案前,那一定要先说一下我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心理路程。
最早开始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行业将来一定会是个朝阳产业,一定会是蓬勃发展的,从商业的角度思考,先下手为强,以最快的速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兼职接心理个案并成立自己的心理工作室。
从国企离开一直做营销管理,所以学了一些营销心理学,在初接个案的时候,看到工作室来心理咨询的人,心情抑郁或沉重的来,开开心心的离开,是一种喜悦,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就感都会油然而生。而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2010年12月的一次心理案中嘎然而止。
个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初二男生,痴迷于网络 游戏 一年多,不爱学习,不爱说话,性格孤僻,有时性格暴躁,从考入初中全年级15名,到初二期中考试落后到87名,也就是倒数十几名。家里为了预防他上网,已经掐断网线和电视,他母亲每次送他去学校上课。。。想尽一切办法,依然无法阻止他跳课去网吧上网。他母亲带他去某著名的医院做了相关的量表检查,抑郁及躁狂倾向严重,而此男生对医院的男心理咨询师比较排斥,经人介绍来到我这里。经过电话沟通了解到,他们家在宝鸡地区某乡下,到西安做心理个案,为了省钱,他们需要乘坐早上五点多的火车,经过五个多小时,大约在11点半到西安,下午的点再坐火车赶回,他母亲悄悄告诉我,这是最后一次为这个孩子付出,因为这个儿子的教育已经让他们夫妻产生了非常大的裂痕和矛盾,如果在我这儿再看不好,他们就放弃这个儿子。。。
第一次做个案,他母亲个子不高,身材瘦小,怀里抱着一个一岁的小女儿,进门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给他们倒杯热水,递到他母亲手中时,无意间碰到了他母亲的手,冰冷而粗糙,而怀中的小女儿,鼻子和脸蛋儿被冻得通红。而那个男生从进屋开始,始终都是双手紧握,低着头,沉默不语。或许都是做母亲的人,在那一瞬间,心脏莫名的紧缩而疼痛。
我和他母亲进行简单沟通后,希望她母亲可以暂时离开咨询室,便于我和他的儿子沟通。他母亲听完马上要抱着孩子出去,我说外面太冷,就在其他房间呆一下吧,他母亲连忙摇头拒绝,说正好她也要出去转转。其实我是知道她怕她在附近,会影响到她儿子的情绪。
那天处理完个案,并给那个男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同时向他母亲提出,为了孩子,希望有一天孩子的爸爸也可以一起来到我工作室,做个家庭疗愈。。。
第四次做个案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一起来到工作室,我先让父亲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再让孩子去聆听父亲和母亲的心声,最后我要求父亲和母亲拥抱一下他们的儿子,那个憨厚而不知如何表达 情感 的父亲,笨拙的抱着妻儿时,儿子瞬间泪流满面,而孩子的母亲嚎嚎大哭,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面临瓦解的家庭,因为这一拥抱而变得无比的温馨与和谐。也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他不光是可以拉回一个人,有时甚至是拯救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那一刻,我不再是洋洋得意我的工作能力,而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种使命感,看到他们一家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母亲搀着父亲的胳膊,面带微笑着向我告别时,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一种幸福。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心理咨询师不单单是我的一个职业,而是我一个使命,一个因缘让我们相遇的使命,一个可以因为我的出现,而让一个个压抑或者误解的人,变得灵动。
这次个案也是我心灵成长的一个里程碑。从2015年在某戒毒所做心理公益课程开始,这种使命感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我面前。
我非常认同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但我同时更加认同的是: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原意是,本想帮助别人,最后反而成为想帮助的那些人的样子。而我现在理解的是,本来想帮助别人,反而叫被我帮助的人,让我升华。)
最后希望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学会聆听,学会拥抱,学会温柔地注视着你,这就是对家人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强的心理技术!
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工作!每当看到来访者对未来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时候,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会不断学习成长,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孩子。
自从走进咨询师行列,“感受”这个词对我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开始注重别人的感受、洞察来访的感受、探讨来访曾经的感受、感受着他人的感受。因而我的生活中懂得了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了享受美好的感受。
当我的生活中既有自己的感受,又能懂得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时,“感受”对于我就特别有意义,所以我也特别在意给别人带去的感受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懂得留住美好的感受和理解糟糕的感受时,内心的感受真的是美好而幸福的感受。
因而我的生活中的经验就是认识和理解不好的感受,然后与这些糟糕的感受和解,我们的感受就是美好的感受。
我的收获是在体验着自己的感受时,还能体验到许多人的感受。因而我的生活收获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快乐感受!
助人自助。
昨天刚做完一场高校朋辈咨询员的内训,开场的时候,我分享了在这个学校里见到的第一个孩子的变化(分享前当然也征求过这个孩子本人的同意)。
最开始的严重抑郁随时可能要自杀,且内在呈现出强烈的未被表达的攻击性,在前几次咨询过程中,这个孩子会分享给你上周咨询完之后拉着自己的同学走上天台,准备从楼上跳下去的真实经历,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从楼顶上下来。可是在我们第五次见面的时候,这个孩子居然跟我说,老师,谈恋爱是什么感觉?我想谈恋爱了!
之后我们的会谈就已经不再是沉重的抑郁的话题,而是如何更好的活出生命的绽放,我们 探索 了很多她以前没有触及的生命面向,她也此过程中展现出了无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是迪斯尼的梦工厂一般,神奇而美妙!后来她果真谈恋爱了,我想现在的她也许还会有负面情绪,还会有挑战,但我相信她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穿越!
而更让我欣慰的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咨询室里比比皆是!
作为一名咨询师,最大的喜悦不是靠着咨询对象,收到多少咨询费,而是看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当一个个深陷泥潭绝望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生命,经由我的陪伴,重新寻找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的时候!真的真的非常替他们高兴!
如果说有给我带来什么影响,我想说,我很荣幸成为一名咨询师,得以见证了如此多生命的奇迹!
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生命本自俱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谢谢他们让我体验到生命里如此多的痛苦,也让我看到了生命力又是如此的顽强,更让我看到———爱让这个世界充满希望!
你觉得你所担任的心理咨询师,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或者是影响?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里,给心理咨询写了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有关技术,技能知识,遵循心理学的有关规定,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摆脱痛苦,消除和心理有关的症状,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提升自信,完善人格的职业。
这个定义就规定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和义务,也保证了心理咨询师在正常的轨道里运行。
如果一个来访者遇到了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引导下,确实解决了很多困惑和痛苦,内心的焦虑冲突明显降低,甚至感觉不到,能够和以前一样,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内心变得强大,应变能力增强,抗打击能力提升,那咨询就是有效的,成功的。
如果做了几次咨询甚至很长时间的咨询,感觉不到什么变化,痛苦照旧,没法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照样很敏感,怕是,没有担当,那咨询就是无效的,失败的,这时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不会有什么好感。
我是心理咨询师,我希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访者)能遇到能高效解决问题的心理咨询师,在自己的积极配合下,尽快摆脱痛苦,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
当问一种职业会不会累时,我感觉你还是涉世未深。
这样说吧,如果一个职业,你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去做,那一定会累;你把它当做赚口饭钱的行当将就去做,那一定不会太累。
不管任何一种职业,要做好要创新要拓展,它都需要学习积累、实践、 探索 、再学习……一系列脑力、体力交织的活动,有点人会感觉充实且有成就感,而有些人则感觉加班的单调而心里、身体的累。
如果你当心理咨询师没有一定的较深心理知识的储备、良好的口才及细致耐心的感同深受,跟踪式的服务,病人不会相信你……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个有心人是要付出很多的。
掐指一算,工作没有不累的,但是喜欢就无所谓了!
心理咨询师工作中接收的都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和感受,如果长时间这样接受对心理其实挑战很大的,需要经常调解自己!最难的大概是咨询之后写报告,还要重新回忆当时的情境,整理回忆自己有没有遗漏!
人特别复杂,咨询过程总能碰到一些比较不能理解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是咨询过程总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干扰到咨询工作!不过庆幸的是咨询师咨询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且咨询师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技术,更新特别快!也幸好有自己稳定的督导师,有时候自己看不清来访者的问题在哪里,但是他却可以!有时候也很心疼自己的督导,我的负面情绪像苦水一样全部倒给人家,还得帮自己解决不知所措的个案!
学心理的 ,总给人一种比较偏执的感觉,很多咨询是在工作中积累太多不利于自己身心 健康 的信息,而且每时每刻在心理咨询师的脑子里都在思考人性、潜意识、分析案例!安安静静、聚精会神的听别人讲各种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痛苦遭遇、抱怨,说实话,当工作强度太大的时候,很心累,身心疲惫,再加上几千字的咨询报告,脑瘫中……
幸好现在有网络和电话心理咨询,虽然每次这种方式的咨询开始前,自己都会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中,但是很多人的留言和评价,真的很受伤!
记得当初报班学习心理咨询的时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心理咨询师如果作为兴趣来做,你得到的会比较多,但是如果你想靠这门技术赚钱是不可能的!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遇到职业倦怠期的时候,选择转行,幸好现在有很多专业都需要这门心理学!
作者: 情感 果
我与世界差了你的关注,陪我一起了解 情感 世界吧,记得点关注!
当心理咨询师的话会不会很累?
虽然不同的行业工作强度,风险都不一样,任何行业都一样,没有累死的,只有烦死的,如果咨询效果好,有成绩,被认同,累点也没什么,但如果效果不好,甚至没效果,来访者不认同,就会感到很累很烦,甚至有不做的想法。事实也证明,离开的心理咨询师很多。
累不累,这要是自己的感觉,如果开始辛苦些,学懂了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学懂了咨询技巧,并把这些技术技巧练习熟练,咨询的时候能快速取得来访者的信任,让来访者很快觉得你能帮到他,咨询就会进行下去,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有了成就感,就不会感到累。
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很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像老教师讲课一样,轻车熟路,虽说每个人经历不一样,但原理一样,所以感觉不到有多累。感觉不累,并不是说敷衍了事,不负责任,同样要对来访者高度负责,让来访者觉得你懂他,对他负责,值得信赖,咨询效果会更好。
首先要有这方面机能,然后是不管什么工作都没有狠轻松的,除非混吃等死,哈哈
这个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合适这个专业行业的自然不会觉得太累。
如果自己的心理 健康 水平不佳,做心理咨询师可能风险很大,对于来访者和自己都有风险,这样的情况下,先做好自我成长。
另外,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同时,接个案,一定要有督导师或者朋辈督导。
带着好奇心和相信来访者是他生活的专家的心态,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方能不累和不倦怠。
不会,要做到不被境转
用个人力量会很累,用知识的力量不会累,给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通过事自己获得更多知识,获得更多能量。用知识的话讲,没有个人什么事。是知识起作用,不是人起作用。交给别人做事正确的知识,做事的思维改了,结果自然会变。知识是从根源解决问题。
说累不累,平常心不累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职业,与三百六十行并无本质的差别。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找不到快乐和成就感,就会倦怠,就会身心疲惫;如果在自己的“职业”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职业”就变成了“ 游戏 ”。“ 游戏 ”也累,却可以吃得香、睡得着,第二天精神抖擞、活力四射,永不倦怠。
第三,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要理解“心理咨询师”的本质是“向导”,输出的是“知识”,更是“智慧”,所以不会“耗竭”;而收获的是成就感和快乐。
第四,如果心理咨询师把自己当做了“垃圾篓”,那是没把“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本质”弄明白,就会产生“心理累赘”,进而激发心理矛盾,也是个人能力问题。如此,就会“自误”而又“误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