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也许东风正好,如果恰巧,你来,可以看到,有少年在追着风筝跑。
北方呢,我的北方,不时,还有小雪倾城,当然,那轻盈的雪丫头,也只是昙花一现般,过不了午后的暖阳,来得快,走的也快。那些草儿,始终不肯钻出地面,一探它绿色的额角,空留我巡视的目光,一次次收回。
我敲下几句字行欲凌乱成诗行:棉衣一直等着东风捎去怀里的云絮,薄衫在柜子里实在等不及了。当飞鸟撞响窗棂那一刻,百虫再也不想沉寂了。还有那粒种子,蜷缩在土里想把腰伸出去。它只等,去年的乳燕,衔去身上的泥。冰凌等着太阳蛰破最后一层霜雨,就有小鱼跃出水面后的顽皮。瞧,村东头,那株看桃,被一个叫风的少年,吻疼了枝头的苞蕾,就有一个春天的故事,归已。远处,有人面对大海喜极而泣。而天空,有人的目光走进云里。
罢了,这年头,写诗的忒多,有人说,把字分行就成了诗。读罢,辱没了诗这个字眼。还是打些随意的文,慰籍那颗爱文字的心吧。不由想起那年和梅子的相遇。
那是一个复苏的季节。我揣着我那不舍的文学梦,盼着某天春暖花开。我和梅子就是在鸭绿江函授学习中认识的。那时,没有手机,电话都很少,我接到好友颖妹的电话,是需要村里的门卫骑着自行车,到我工作的地方,隔着窗户大声喊着我的名字,谁谁谁,有你的长途电话。于是我要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赶着,生怕那头等得不耐烦,撂了。现在想起来,也不是很重要的事。可那份接到电话的通知,不知要多兴奋呢!其实,颖妹只是向我报告她在师范学校里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有人惦念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何况在信息不太流畅的90年代的小镇。
而我和梅子是通过一封封牛皮纸信认识的。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透过玻璃窗,盼着那个穿绿衣服的邮差,盯着他自行车后座驮载的两个油布兜。每次接过梅子的来信,总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小巧的文字,写的文却大气豁达。想象中的她,也是个娇弱的丫头。那年我们都是十九岁。我们心里都种着花苞,只等用稚嫩的墨水,把我们的梦想浇灌开花结果。
年少的梦,少不了天真。多年后,那些梦虽然在,可还是少了当年的激情。当我明白那是一条看起来很遥远的梦时,现实地走进了婚姻。也曾因为那个看起来可笑的'梦,而错过 了良人。
梅子的文笔比我好,那时就有字迹见诸报刊。前日整理那些信件时,抖落有些泛黄的小字剪报 ,读着她的小文《分手也是一种美丽》:
曾以为那条路很长很长,不期然却望到了尽头。黯然记起,昨日的风和雨都已如歌如泣的失落。
梧桐刚绿时,你邀我同行。谁知在我醉倒于满园春色的时候,你却默默伸出了手。于是,一个年轻的故事在初夏划上了句号。那夜,月色如洗,筛了一地寂寞。
我说我不介意,原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没有哭,连哽咽都没有,只是心疼了很久。
从今以后,可以轻松的看书,玩笑,可以坦然外出交友,既不会欣喜若狂,也不会悲痛欲绝。我就在这一端开始心的生活。
风继续吹,无言的划过窗口,有轻盈的小雨落下,似你我往昔丰盈的情思。而今万物依旧,记起我们撑起的一方风景,想你是否走出泥泞的小路。
夜告退了,在梦中向我挥了无数次手。而我总是挣扎着想留住它,却醒不过来。于是,错过了星星,错过了月亮和你。黎明的晨光刺得我好疼,眼泪留下来,却不知为什么。告别了夜,那消沉 ,感伤也随着星月一道淹没了。我庆幸着,却不敢回头。
待落叶的日子,好把它扫除。虽不失美丽,却又怎能替代下一个花季。于是,便真正领悟,分手也是一种美丽。
我知道,打出这么长的引用,有些不合时宜。我希望如若有人能认出这段文字,帮我找回我丢失的好友,了确我的一件憾事。
而我也会因为县报社寄来的三元稿费,激动不己。只可惜,没收到刊样,一直遗憾。不知哪篇拙字露了一小脸。
梅子那时正在恋爱中,分分合合,她会在信中与我分享。
我信中说,梅子一定是个瘦丫头,可否寄张照片来,是否像她的字,小小的样子呢? 梅子说,我先投了降。于是我们互寄了相片。抽开信纸的那刻,我看到了一张小小的脸,一个光洁的额头,梳着简单的马尾辫,一件宽大的白色蝙蝠衫,一条淡蓝色的牛仔裤里藏着她娇小的身子。风把梅子的长发微微吹起,有辫梢斜飘着。她靠着海边的护栏,身躯有个扭曲的弧度,表情有些落寞。柔弱的梅子,是天津女孩。话语中确有北方女子的爽脆。我给她的相片也是白衣,牛仔裤。巧的是都在水边留影。她回信说;让我们在平静中互相慰藉。互相鼓励。
翻看那些九二年的信件,翻读着一封封今日看来,稚嫩的文字。想着那寄出后的兴奋等待,收到老师的红笔字迹,既汗颜又欣慰。我把最美的三年时光给了我的最爱,我的梦,至今无悔。人这一生,必须有个可做的梦,即使醒后,不留痕迹,也是好的。我最大的梦,盖一间文字的小屋,用花朵装点院墙的彩色,再种一片竹林,在里面听雨,不妨,邀几个知己,闲叙。
人,清醒时,会认清自己。当我梦醒后,我要嫁人了。
梅子给我寄来了结婚礼物。一个 比翼鸟的音乐盒,水晶的,粉色的底座,拧动起来,飘出悠扬的乐曲。她说,是和她男朋友一起挑选买的。我不知道后来,这个男孩是否成了他的伴侣。因为这之后,梅子便没了音信。我邮出的信,石沉大海……
我翻录着梅子的信,不知网络发达的今天,会送到你的手中么?那个送我音乐盒的女孩哪去了……
今日,东风有信,你会收到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10-0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规定中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很明显,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努力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感因素,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谈体会。
1 注重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师生之间如果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就能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也就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就会信任老师,相信其传授之“道”,从而扩大老师的影响力,使学生对该老师所教科目加以关注,不断产生兴趣并积极进行探索。
11 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即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上第一节历史课开始,就要通过精心准备的 教学设计 ,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自己的历史”,体会“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如何学好历史”这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别出心裁的第一节历史课,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传统历史的看法:原来学习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历史老师也不都是“老古董”,历史课也并不枯燥无味。于是,对历史这门学科开始有了兴趣。
12 让历史课堂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照本宣科,不仅教师觉得没意思,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延伸和拓宽,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我引用了美国迈克尔·H·哈特写的:“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但是在15世纪后,西方超过了中国。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但是却比用木头或竹子做的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可想而知,用此依据来掌管政务,是何等的艰难。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而中国却出现了诸如指南针、火药和刻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由于纸比羊皮纸便宜又容易大量生产,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国家开始使用纸以后,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甚至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但是马可·波罗的著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十三世纪,中国也远比欧洲繁荣昌盛。那么中国为什么最后又落在西方后头呢人们说出各种不同的复杂的文化上的原因。但是也许一种单纯的技术上的原因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5世纪的欧洲,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因而欧洲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中国没有古腾堡,因而中国人仍使用刻字印刷术,其文化相对说来就发展得慢些。”
13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创设情感生成的教学情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有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如果能审时度势,抓住它们,因势利导,与历史学习联系起来,生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一种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如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浩浩乾坤》,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注意, 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对本课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悲壮的历史情境。
2 注重学法指导,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
从教学实践来看,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在这些教学方法中,既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的,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当数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双方产生互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互动中,教师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学生主要通过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提出自己的疑惑寻求教师的点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港、澳成功回归”时,学生提出了问题:“港、澳为什么能成功收回而台湾还未统一”我用大屏幕展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两段话作答。邓小平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撒切尔夫人回忆录片段:“……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学生读材料有所感悟。教师接着追问: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分析作答。讲到国际反华势力时,一位学生问道:“美国和日本为何要干涉中国统一台湾”对此我利用两则信息,创设情境,评判美、日两国对中国的台湾问题的真实目的。一是日本高中历史教师讲到中日关系时,会让学生对以下假设的命题作出推断:“依据历史和现在的形势分析:中国统一台湾,对日本未来发展有何不利”日本学生结论是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和为一体,那么日本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将永远处于下风。二是美国反对台湾“公投”、独立,私下却卖给台湾先进的武器。让学生谈看法,之后指出:美国态度是不统不独,实质上是在意识形态上敌视中国,害怕中国强大对美国形成威胁,将台湾作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威慑中国,对其最有利。日本的态度不言而喻,可怕的是日本的高中生把中国当作对手、敌人研讨,这一代人将来一旦执政,对中国的威胁更大,也就是我们在座学生的潜在的敌人。由此,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促使学生学习历史时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现实政治,升华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发生碰撞,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现实感和未来感。这也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视野打得更开,感悟历史的真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