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爱甄嬛多一些,尤其是甄嬛回宫之后,很多细节都表明皇上更爱甄嬛本身而不是作为一个替身。
前面的情节还可以说因为纯元的存在把观众的视角干扰了,而从甄嬛离宫到大结局,皇上的情感完全表露无遗了。
多看几遍觉得肯定是爱甄嬛。前面的情节还可以说因为纯元的存在把观众的视角干扰了,而从甄嬛离宫到大结局,皇上的情感完全表露无遗了。甄嬛离宫后那么多的细节心境描写皇上就差仰天长啸“嬛嬛我好想你你快回来吧”。
甄嬛和华妃完全两种个性的人。皇帝会喜欢这种性格也会觉得那种性格有意思。电视剧里面是爱甄嬛多一些我感觉。
小说里爱华妃多一些,小说里皇上对甄嬛始终都是作为一个纯元的替身去爱。小说里皇上后来宠爱过一个华妃表妹,而且描述皇上对甄嬛妹妹玉绕一见倾心的时候,是说她长得像纯元,而且骑马的烈性像华妃,所以对玉绕一见动心,这些都能看出来纯元之外皇上对华妃是有真情的,因为会喜欢有一点华妃影子的女人。另外仿佛小说里追加死去的妃子时候,提到华妃的时候皇上有点伤感。
深情的皇帝有乾隆、道光、朱祐樘、杨坚、刘询等。
1、乾隆
乾隆帝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与孝贤皇后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
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后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2、道光
道光帝的第三任皇后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
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整个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嫔妃也未有晋封速度如此夸张的)。
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帝感情极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3、朱祐樘
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4、杨坚
根据史书记载,杨坚和皇后关系非常亲密:“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
独孤皇后到了晚年时,杨坚想找一两个美人作为生活调剂,他试探性宠幸了宫女尉迟氏,却没想到皇后悲愤交加之下怒杀此女。杨坚一气之下感觉皇帝尊严受到打击,脾气暴躁的他负气离家出走。
孤独寂寥的老年杨坚虽然试图在陈、蔡贵人等青春美人那里找点人生欢乐忘却愁苦,但失去皇后的痛苦始终无法自拔,而且他也隐隐感悟到了对爱妻的伤害。
独孤皇后去世刚刚一年多,杨坚就一病不起,临终前对皇太子和负责山陵的官员说:“我的丧事你们商量着办吧。唉,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实在忘怀不了皇后,如果灵魂真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地下团聚”。
5、刘询
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刘奭,同年刘弗陵驾崩,刘询被拥立为皇帝,许平君进宫后被封为婕妤。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成君当皇后,连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刘弗陵的皇后)也如此主张。
但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于是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帮我把它找回来呢。
朝臣们善于揣测上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于是他们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
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了个“昌成君”。
——故剑情深
——乾隆
——孝全成皇后
——朱佑樘
——杨坚
个人觉得帝王是无真爱的,因为他的位置限定了他不能拥有常人所有的情感。在那个冰冷的位置上,得到一些东西就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帝王不能有过多的情感,否则他就不会是一个好君主,他要扛的东西很多,在一些国家大事上不由得他妇人之仁,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国家。唐玄宗就是一个例子,与杨贵妃缱绻缠绵,你侬我侬,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葬送了一世红颜。没有多少君王可以不管不顾的追随自己的爱情,只因为他是天下人的皇帝。到底君王负旧情,江山情重美人轻。
在《甄嬛传》中,皇帝和甄嬛是绝对有真感情的,哪怕是后来甄嬛害死了皇上以后,甄嬛都还是会真心哭出来,这就是因为甄嬛是真的深爱过皇上。而甄嬛和皇上之间的这段缘分,其实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甄嬛一开始真心爱皇上,但是皇上将甄嬛当作是纯元皇后的替身,后来皇上真的爱上了甄嬛,可惜甄嬛已经把心交给允礼了,所以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他们中都只有一个人是真心爱着对方的。
首先,皇上和甄嬛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其实都是因为巧合。皇上最爱的人就是纯元皇后,而甄嬛刚好跟纯元皇后长得很像,所以皇上注定会选甄嬛并且对甄嬛好。在选秀的时候,甄嬛其实是不想入选的,哪怕她打扮得那么素净,却还是因为长得像纯元皇后而入选。
而后,甄嬛因为皇上对自己很好,而真心爱上了皇上,甄嬛在蓬莱洲等待消息的时候,得知皇上一切安好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哭泣也是相当令人感动的,这就足以说明此时的甄嬛对皇上是有真感情的。
其次,甄嬛离宫修行以后,皇上生病的时候都在喊“嬛嬛”,后来给甄嬛想新的封号的时候,还说这个“莞”字不好,看到红色梅花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纯元皇后,而是他身边的甄嬛,这个时候的皇上已经彻底爱上了甄嬛,只可惜甄嬛此时已经完全不爱皇上了。
最后,本来甄嬛为了娘家还是愿意跟皇上继续相处的,而且皇上所做的一切其实也令甄嬛感动不已,只可惜皇上后来发现了甄嬛和允礼的私情,还要求甄嬛杀了允礼,这才让甄嬛起了杀心,后来更是下定决心要杀了皇帝给允礼报仇。
感情自然是有的,只不过与常人的不一样。皇帝君权在握时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被推翻,古代称造反推翻皇帝为谋逆,是最大的罪,一般会被处凌迟之刑。对于谋反,来自外部百姓的造反比较容易防范,而来自于内部的就难于防范了。历史上战国时期,被兄弟儿子推翻的比较多,后来,李世民对李渊,就是儿子掀翻了老子。赵光义掀翻赵匡胤,是兄弟搞死了哥哥。这种家庭内部对皇位的争夺也是你死我活的。所以,皇帝既要对付大臣,防止他们可能权力过大,造成皇位不稳,又要防着自己的亲人,防止他们觊觎皇位。但皇帝又要利用家人去对付大臣。所以有人说,皇帝是个高危职业。
电视剧爱甄嬛多,但小说一定是爱华妃多。首先小说架空,华妃是他自己看上的,不是清朝是指婚给他的。甄嬛也说了他喜欢鲜艳活泼的女孩,稳重大方才女温婉的如果没有点其他特点他其实都感觉一般,小说里他就是喜欢华妃这一款。(我个人猜测其实纯元并不算他最喜欢的类型,不过他们是真爱)。
另外冒犯过他但他还怜惜的女人只有华妃和甄嬛,甄嬛是因为全家人都像纯元,且有最多的子女。华妃只能是因为他真的喜欢了。小说里面其实甄嬛真的被他派去和亲了。这多半是写崩了,但如果硬要圆回来,这其实是他一直都没有爱过甄嬛的证明。这件事清晰地显示了即便甄嬛很多地方对他胃口,他对甄嬛和对其他女人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有所怀疑就立刻弃之如敝屣。
对华妃,皇帝爱的是她娇纵不羁的性格,更有她母家的权势在,如果爱纯元是9分,对华妃应该是6分。2对甄嬛,刚开始的时候把她当替身的成分多,但是在和甄嬛的朝夕相处中应该是越来越喜欢了,并不只是替身,估计这个时候皇帝自己也没想到。有一集是皇帝病了在梦里喊嬛嬛,这个时候应该是6分爱了。后来甄嬛回宫,皇帝对她的更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再加上她温柔灵动的性格而且又生了龙凤胎怎么也是8分爱了,甚至更多。
多看几遍却又觉得肯定是甄嬛。前面的情节还可以说因为纯元的存在把观众的视角干扰了,而从甄嬛离宫到大结局,皇上的情感完全表露无遗了。甄嬛离宫后那么多的细节心境描写皇上就差仰天长啸“嬛嬛我好想你你快回来吧”。退一万步来讲,你是编剧你会编成啥样?说到底这就是一部早期大女主玛丽苏,只是情节比很多脑残玛丽苏合理而且精致,但是核心还是女性视角的“皇上爱我,王爷爱我,太医爱我”的玛丽苏,中间的菀菀类卿只是虐点而已,后期莞字改熹就更是两人相爱相杀。别给华妃加那么多戏了,顶多她是惊艳了时光。
这首诗是写在晴川画像旁边的。雍正皇帝亲眼看见晴川消失的。他留在清朝而晴川回到了21世纪了他俩的感情就像隔了很远的距离。雍正对她的感情就托付给月亮无论她在哪就像在她旁边一样。可以看一下宫的大结局,就全明白了。
都说清朝皇帝尽是痴情种,这倒是基本符合事实。尽管皇帝的婚姻大多是因为政治的需要而结合,但清朝12帝相较于前朝,这些满洲人确实爱得更加纯粹且热烈。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明清松锦决战正到了生死关头,突然从盛京(今辽宁沈阳)传来“宸妃病笃”的噩耗。于是作为全军统帅的皇太极竟然扔下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战事不顾,连夜飞骑数百里直入盛京。然而他还是晚到了一步,他的爱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已然香消玉殒,皇太极抚尸痛哭直至几度昏迷。此后海兰珠的哀荣也是不断,月祭、大祭、冬至祭、周年祭,甚至每在岁末祭祖的时候,皇太极也不忘带着大队人马去祭奠爱妃,每每痛哭不绝。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顺治皇帝福临之于董鄂妃、雍正皇帝胤禛之于年妃、乾隆皇帝弘历之于富察皇后、道光皇帝旻宁之于钮钴禄皇后等等。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为啥这里边会少了人们最熟悉的康熙皇帝玄烨的名字?要知道只要提到清朝皇帝,这位清圣祖的存在感都超强——到处抢第一,不管祖宗还是子孙都要统统踩在脚下,难道唯独在感情生活上稍逊一筹?
其实也不尽然。这位康熙大帝不是不想痴情,而是不敢痴情。因为他的命“太硬”,情侣间那句最俗的情话“我爱死你了”要是从玄烨的口中说出,那绝对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克夫”一语出自明人万民英的《三命通会》,是指女子面相或者命数里有不利于丈夫的因素——这就是扯了。毕竟就算夫妻为一体,那也是两个人、两条命,难免有个三病两灾。更何况在医疗和卫生条件都很差、战乱等意外伤害事件比较普遍的古代,青壮而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说这当然是封建迷信的胡说八道,也是当时对女性的一种欺压和迫害的手段。比如在更古老的易学或命学专著如《易传·系辞传》、《滴天髓征义》中还有“克妻”的说法,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没有什么市场,也基本没人当回事。
但是吧,这个世界总是不缺乏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容易让人将其归结于神秘主义。比如说康熙皇帝的皇后册立一个死一个这码事,如果将其解释为巧合,那也未免太巧了吧?
玄烨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本来是应该与后位无缘的——因为清初之时为了笼络蒙古,皇帝大都是从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选皇后,比如皇太极还搞出过一个“崇德五宫”(即他的五大福晋全都姓博尔济吉特)。不过玄烨即位时年仅8岁,只好由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辅政,而鳌拜逐渐势大,有专权欺君的倾向。所以孝庄太皇太后(也是个博尔济吉特)不得不笼络三朝老臣索尼,并选了他的孙女赫舍里氏作为玄烨的皇后。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同为11周岁的玄烨和赫舍里氏成婚(玄烨还比赫舍里氏小3个月)。这对少年夫妻一起相扶相持的走过了鳌拜权势熏天的那段艰难岁月,又在玄烨设计铲除鳌拜的那一年,赫舍里氏诞下了嫡长子承祜(两年后夭折)。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当三藩之乱方起、大清朝差点丢掉江南半壁江山这么个让玄烨焦头烂额的时刻,赫舍里氏却在生下嫡次子胤礽后因难产而死,这一沉重打击几乎将玄烨摧垮。
赫舍里皇后陪伴了玄烨10年,享年21岁,谥号为孝诚仁皇后。
玄烨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是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的孙女、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钮钴禄氏被选入宫为妃——她应该是作为继后的人选入宫的,所以在第二年八月就被册立为皇后。不过也不知道是玄烨倒霉还是钮钴禄氏命苦,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二月她就不幸病逝了。
此时距钮钴禄氏入宫仅两年,皇后也就当了6个月而已,享年26岁,谥号为孝昭仁皇后。
玄烨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也是满洲镶黄旗人,为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维之女,也是玄烨的亲妈孝康章皇后的侄女,也就是说这两口子还有一层表兄妹的关系。另插一句,玄烨的3个皇贵妃之一的悫惠皇贵妃也是他的表妹,而且还是佟佳皇后的亲妹妹。
康熙十五年佟佳氏入宫,次年被册封为贵妃,她也是清朝建国后第一位正式册封的贵妃。
自从钮钴禄皇后病逝后,康熙一直未再立后,所以后宫事务一直由地位最高的佟佳氏主持。故此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佟佳氏被晋封为皇贵妃,两年后生皇八女(不幸早夭)。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七月初八,佟佳氏病危,玄烨连夜从畅春园赶回宫中探视,并于次日下诏册封佟佳氏为皇后试图“冲喜”——这也是在清朝首开了封后颁恩诏的先例。
玄烨的病急乱投医显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佟佳氏还是在一天之后病逝了。
佟佳氏入宫14年,但皇后仅当了1天,谥号为孝懿仁皇后。
此时的玄烨才36岁,却已经接连送走了3位皇后。也不知道他是心如死灰还是被吓到了,反正从此直到去世的33年间,玄烨再也没有立后。要知道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实际为一夫一妻多妾制,对于皇帝而言唯有皇后才是正妻,其他如皇贵妃、贵妃什么的名号再好听、再得宠实际上也不过是妾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玄烨等于悲催的当了33年鳏夫。
清圣祖玄烨死后的谥号为仁皇帝。别的不说,起码因为怕“克死”老婆而33年不立后这一点来看,也能称之为仁了。
这当然是个玩笑。不过玄烨的“克妻”能力堪称超级强大,生前克死仨不说,连死后还带走了一个。
雍正皇帝胤禛的亲妈乌雅氏出身很低微,曾是玄烨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的侍女。后来她受到玄烨的宠幸生下皇四子胤禛,因此受封为德嫔,再因生下皇六子胤祚晋为德妃。此后乌雅氏再接再厉,又连续生下一子三女,可见她还是比较受玄烨喜爱的,但妃位一直再未得到提升。不过这也不奇怪——自从佟佳皇后去世后,玄烨不仅是不再立后,连高级妃位也再未册封,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玄烨驾崩,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皇四子胤禛即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随即胤禛便按照传统,于当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尊自己的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哪怕是儿子替老子追认的,按照当时的礼法,乌雅氏也成了玄烨的第四任皇后。
结果玄烨的“克妻”魔咒再度发威,次年五月二十三日乌雅氏就病死了,这时距她当上皇太后刚满5个月。
玄烨的魂魄未远,就跟他的四个皇后在景陵团圆了。
不过跟玄烨相克的好像也只有正妻。他一生除了4位皇后以外,获得封号的妃嫔还有61人,其中品秩较高的(妃以上)15人中,只有5人死在了玄烨之前。考虑到玄烨享年69岁,在历代皇帝中属于高寿,这个比例也属正常。
尽管玄烨的皇后立一个就死一个,小老婆(妃嫔)也在后宫攒了一大堆,但这都不能否认他其实也是个痴情的皇帝。
我以前曾经说过,古今的价值观、伦理观以及婚姻制度是存在差异的,强求从一而终的爱情不过是拿今人的观念强求古人而已,对于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对于皇帝而言,婚姻最大的意义首先是生一大堆儿子,使得皇统传承不至于断绝,其次(尤其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婚姻还是政治利益分配的一种体现,皇帝的私人情感只能排在最后。
所以女人对于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得有“孩儿他妈”这个身份,其次还得作为一种“赏赐”或政治保障的存在。所以从一而终的爱情对于皇帝而言是奢侈的、任性的,甚至可能祸国殃民。
于是,哪怕皇太极爱海兰珠爱得死去活来,也不可能废了哲哲的后位让海兰珠取而代之(前者还是后者的姑母);哪怕顺治皇帝福临能废掉孟古青的后位,却也只能接受阿拉坦琪琪格为继后而非他挚爱的董鄂妃,仅仅是因为前二者都姓博尔济吉特这个理由就够了;哪怕乾隆皇帝满腹愧疚、在再婚前跑到富察皇后的灵前拼命替自己辩白,也不得不在太后的严令下册立辉发那拉氏为皇后。
像自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还搞出了“立子杀母”这种灭绝人性发明的汉武帝刘彻当然不能称为痴情人。类似的还有后宫蓄养美女万人、只能靠“羊车望幸”来选美的晋武帝司马炎以及太平时日里的你侬我侬、大祸临头就赐给前儿媳一条白绫的唐玄宗李隆基。其实史上的多数皇帝,跟上述这三位就算不是一个德性,也好不到哪儿去。
但是属于例外的皇帝也有很多,比如玄烨。
赫舍里皇后去世后,因玄烨的陵寝——景陵尚未完工,所以梓宫暂存在巩华城(今北京昌平境内)。在那个三藩之乱形势最为严峻、清军节节败退的时候,玄烨却每每丢下国事,跑到巩华城去陪伴他的皇后。根据《实录》记载,仅康熙十三年他就跑去了34次,十四年24次,十五年去了15次,甚至在康熙十六年的除夕也不肯留在宫中陪伴亲人守岁、与臣民同乐,而是冒着风雪跑到巩华城陪伴爱妻的亡灵。
这下子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左都御史姚文然上表直谏,玄烨才有所收敛:
玄烨对赫舍里皇后的怀念,还体现在对其亲子胤礽的偏爱上。本来按照祖训清朝不预立太子,但玄烨连续数次向孝庄太皇太后提出请求,终于在康熙十四年、也就是赫舍里皇后去世一年后册立年仅两岁的胤礽为皇太子。不过胤礽很悲催的赶上了个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老子——长达61年零10个月之久!所以他只好当了37年的太子,不幸成为史上正统王朝中“在职”时间最长的太子不说,期间还被两立两废,最终幽禁而死。
胤礽的下场有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政治背景,但主要还是他自己作的。而且他能当这么久的太子、还能废而复立,不能不说其中有玄烨与赫舍里皇后间的感情因素起到了作用。比如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时,玄烨就曾说过“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亲加训谕”(《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其中的痛惜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玄烨与赫舍里皇后堪称是青梅竹马,还是患难夫妻,所以二者之间犹有真情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钮钴禄皇后虽然与玄烨相伴的时间很短暂,甚至连子嗣都没有留下,但玄烨依然对她充满了感情。
当年鳌拜跋扈于朝、动辄欺君杀臣之时,钮钴禄氏的父亲遏必隆身为顾命大臣却选择明哲保身,玄烨对他还是有怨气的。所以在他除掉鳌拜以后将遏必隆削职下狱,甚至一度论罪当死,最后虽然受到赦免,但遏必隆还是很快郁郁而终。
钮钴禄氏当上皇后以后,便请求为自己的父亲建立家庙,并很快获得了玄烨的批准。话说有清一朝类似的情况仅只这一例,这固然有三藩之乱正值紧要关头、玄烨有需要通过此举团结旧臣勋贵的政治意图在其中,但其中也不乏对于钮钴禄氏的尊重。
当遏必隆的敕建家庙落成之时,钮钴禄氏已经病逝,平定三藩之乱也已成定局。但玄烨仍亲自撰写碑文,以隆重的仪式告慰钮钴禄氏的在天之灵。
钮钴禄氏去世后,暂与赫舍里氏的梓宫同存于巩华城。哪怕当时正值三藩之乱的决战之时,玄烨仍在钮钴禄氏的灵前驻留了5天之久。后来他甚至不得不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出游了半月之久,以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
佟佳氏虽然只当了一天的皇后,但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都是事实上的后宫之主。再加上她与玄烨间的那层表兄妹关系,二人之间不仅亲密而且充满了信任,所以玄烨将抚养、教育诸皇子的工作也交给了她。在《清实录》中关于佟佳氏“抚育诸子悉均慈爱”、“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像胤禛这样生母尚在的皇子也不例外。而胤禛对佟佳氏也充满了感激和爱戴之情,此后在雍正朝、乾隆朝乃至嘉靖朝,各种对佟佳氏的尊谥不绝,以示缅怀。
当佟佳氏病重时,玄烨更是急得连夜从畅春园赶回紫禁城探视。次日便下诏册立佟佳氏为皇后,试图用天子之力挽救爱妻的生命:
当佟佳氏还是不幸去世之后,此时已经没有权臣擅政、地方叛乱相扰的玄烨,为爱妻举办了一个规模极其盛大的葬礼,使其极尽哀荣。整个仪式持续了整整3个月之久,相关的祭祀活动一直到了次年才算告终。
从此以后,玄烨再未立后,甚至连佟佳氏曾长期“就职”过的皇贵妃也再未册立过。
跟他那个特别喜欢嘚瑟、一人诗作数量堪比全唐的孙子弘历不同,玄烨留下的诗词作品并不多,而佟佳氏是唯一一个得到他御制悼亡诗的皇后:
景陵是玄烨的陵寝,始建于康熙十五年。五年后景陵竣工之后,赫舍里皇后和钮钴禄皇后同时奉安入地宫,又过了8年佟佳皇后也住了进来——玄烨又创下了先安葬皇后,然后地宫不封闭以待皇帝的先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九月,玄烨与乌雅氏皇后、皇贵妃章佳氏(因其子和硕怡亲王胤祥故,胤禛诏其从葬)奉安于景陵,并最终掩闭地宫。
本以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生离死别,玄烨和他的爱人们可以永远团圆。谁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景陵被土匪盗掘,玄烨与他的四后一妃的遗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现场惨不忍睹。
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