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第1张

  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的志向。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作品简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作者是骆宾王 ,是一首唐朝时期的诗词,为骆宾王的优秀之作。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这首诗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下游山。夕阳西沉,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啜,到山闻寻幽探幽。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二、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落日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玉佩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前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兰径”、“槐庭、“静谷”、“空山",加上“幽佩”、“暗金"、“风声”“月色”,组成了一幅傍晚山中纯静、空明、幽雅、清丽的图画。面对这样悦人的山色,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心”,主旨凸显。

  3、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摘 要 “漫游”作为古代文人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为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创作源泉,同时在主体创作情感和创作冲动的激发下,作家们自然而然烦地就会把漫游中的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形成了情感充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文学作品中的“江山之助”正体现了“漫游”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 “漫游” 文学创作 关系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1 何谓“漫游”

“漫”字含义很丰富,在这里指“随意”的意思。

《汉语大词典》:“漫”字第15条义项:随意;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逰”和“游”本是两个词,两者的本意是不同的。

“逰”字:《诗·唐风·有杕之杜》:“彼君子兮,噬肯来游。”毛传:“游,观也。”①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逰,逰必有方。”②

可知“逰”字最初的含义为游览、云游。

“游”字:《诗·邶风·谷风》:“就其浅兮,泳之游之。”③

《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毛传:“顺流而涉曰‘遡游’。”④

可知“游”字最初的含义是指在水中游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万石湾)渊深不测,实为灵异。先后漫游者,多罹其毙。”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词的最早含义当是指在水里游泳,和今天的“漫游”有所区别。后来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渐渐的“逰”和“游”两个字通用了,意思也逐渐演化成我们今天所说的漫游。

“漫游”:《辞源》作随意遨游。《汉语大词典》作随意游玩。

本文所使用的“漫游”一词,不能是指泛化的随意游玩,还要着重与“旅游”概念区别开来。现代学者给“旅游”下了这样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审美、游览、商务等非就业的目的而在异地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一切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总合。⑥这个概念当中所包含的“非定居者”、“非就业目的”、“异地旅行”这几个特征都是我们所说的“漫游”也同时具有的,但是现代旅游还包括商业旅游、公务旅游等等,本文的“漫游”把这种形式的旅游排除在外。

这里的“漫游”是指古代文人进行的随意的游历山川、探寻古迹、观览名胜的的旅游活动。可以把“漫游”看作为旅游的一类,但两者不是完全等同的。

漫游的重要特征在于随意性,如上所论,漫游指随意游玩。随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时间上的,一为空间上的。一般来讲,漫游的时间也比较长,比如王勃在蜀地所漫游的时间长达两年以上,李白杜甫等漫游的时间也都是以年计算的。这也是漫游和旅游的重要区别。再者,在空间上,漫游活动的地域十分广泛,古人漫游活动的地域遍及海内,无论是西北的边关广漠,还是江南的灵山秀水,都有所涉及。

古代文人在漫游过程中的副产品——文章和诗歌,必然与漫游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2 “漫游”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览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⑦《王子安集注》卷十五:“野旷川明,风景挟江山之助。”欧阳修《和圣俞聚蚊》诗云:“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自古佳丽地,能助诗人情。”

刘勰的“江山之助”论,应该算作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说的是造化自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作家创作情感和创作冲动的激发。他所举的例证,便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说法,也得到后代文学家和文论家的赞同。历数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二谢、李杜、王孟,韩柳等等,无不是走遍天下,遍游四海,见闻广博的大学者。

文学作品中“江山之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美的新奇性:

山川的新奇性也就是异域事物的特殊性,清代赵翼《论诗》诗:“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里强调的是天工造化的新奇性,审美对象的新鲜度。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之下,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之中,便会对主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力,作者的审美感觉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例如沈佺期《过蜀龙门》:“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作者看到龙门水石激荡,汹涌喷薄,作为长期在朝中为官的学士,他恐怕从来都没有见过此等雄壮的情景。这种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新鲜感立刻就起了作用,诗人把他的赞叹与惊奇诉诸笔端,写成诗歌,传与后世。杨炯《广溪峡》一诗写到:“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堰高百尺、瀑布千寻、惊涛拍岸、漩涡急转,使人读了以后感觉三峡奇险,历历在目,如临其境。作者的审美感受也来源于自然造化的新奇独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几句便形容内地人到了边塞,便感到景致也与中原差异的巨大,这种感受作家的加工,再经过审美的传达,就形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千古名句。

(2)自然美的丰富性:

在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丰富的山水美景和人文传统。从大的方面来讲,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两个地域从地理地貌、民风民俗、语言等等各个方面都很不相同,甚至说生活在这两个区域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区别。当然,这种区别对文学创作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试看《楚辞》所使用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思维方式就可以知道,楚地文学创作和中原地区风格差异很大。从小的区域看,越中、江南、岭南、皖南、巴蜀、西北边塞、大漠等等,各地都拥有卓有特色的自然风景,所产生的文明成果更是丰富多彩。

例如江南和巴蜀同以山水著称于世,但不同的是巴蜀多山,江南多水;巴蜀以山水的奇险名世,而江南则以山水的灵秀著称。李白《陪族树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江上望皖山》写到:“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而在他的《蜀道难》中描绘的蜀地山水风情:“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暴流争喧豗”。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江南皖南的清灵俊秀和蜀地山水奇险雄浑之区别。

(3)主体情感的深挚性:

文学创作中反映了出游者的见闻和思想情绪。《诗经》反映先秦人民真实的生活和真情实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不适意的事情,可以通过出游来使自己的忧愁郁闷发泄出来。这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今天社会的人们在现实中失意时也会选择出游。很显然这出游并没有功利性的目的,仅仅就是去接近自然,感受造化所赋予人类的无穷无尽的山水美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解放感。有了这些见闻和感受,作家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它诉诸笔端,形成了情感充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

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徳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旅途思归之情和江上朦胧凄寒之景融为一体,构成了清幽的意境。使得景色更加迷茫,思乡之情更加浓郁深挚。

中国古代文人把漫游看成是超凡脱俗、完善人格或是求知寻美,对社会生活所造成生理、心理失衡的一种暂时补偿手段而加以推崇和追求。他们遍游名山大川,并以此为题材写作出大量的为世瞩目的传世之作。漫游因此也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极大烦人推动了文学创作。

唐代是中国诗人辈出的年代,出了大量诗人,其中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诗至今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大才子,李白的感情生活也丰富多彩,据悉,他一生共娶了4个老婆,外加一段特殊的“婚外情”,谱写着一段凄美婉转的情感史。第一任老婆——许氏。李白成后后,在好朋友孟浩然的牵线下,他娶了第一任老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作为上门女婿,婚后夫妻恩爱,许夫人为他生下一双儿女:女儿平阳,儿子伯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两人共同度过了十年美好时光。后来许氏因病去世,李白伤心之余,便开始放荡不羁,浪迹天涯,以吟诗作画,薰酒作乐度日。第二任老婆——刘氏。许氏去世一年后,李白娶了一位刘氏女子为妻。然而,这段婚姻却是不幸的,原因是刘氏并但不欣赏李白的才华,反而看不起落魄贫穷的李白。日常生活中对李白极为不尊重,甚至还不时羞辱他。李白是个我行我素,浪漫放荡之人,面对刘氏的低诲,李白做出惊人之举,愤而离婚,结束了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后来,李白诗《南陵别儿童》“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里面的“会稽愚妇”应该就是指刘氏。李白把刘氏称之为“愚妇”,可见她的间隙有多深。第三任老婆——某氏。李白和第二个老婆刘氏离婚后,在山东任城认识了当地的才女某氏,两人暗生情愫。后冲破层层阻挡结成伉俪。随后,某氏为李白生了一个白胖儿子。这个时候的李白爱情得意,事业也有成。他的诗词已广为流传,朝廷也专门给这位才子进行了嘉奖,奖赐他很多金银。对此,李白将财务全部交给妻子打理。妻子某氏是位“理财”高手,她又是广置田产,又是经营商铺,很快成了当地的小富翁。然而,天不作美,五年后,某氏同样因病逝世。对此,李白悲痛欲绝。第四任老婆——宗氏。某氏病逝后,李白又放荡了很长一段时间,很来在开封结识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宗氏是一位才貌俱全的大美女,引无数才子踏破门槛。当时的李白整日放纵酒乐,一次豪饮后,酒醉梁园,他一时兴起,挥笔在墙上写下《梁园吟》,还在墙下撒了一泡尿。宗氏知道后,马上来现场看,随后花了千金将此墙壁买下,由此,诞生了流传千古的“千金买壁”的典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04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