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持人质谈判中的心理学应用有哪些技巧

挟持人质谈判中的心理学应用有哪些技巧,第1张

  一、心理学在人质谈判中的应用价值

  (一)心理专家的作用

  专家认为,在人质谈判过程中,心理学家可以作为后备力量或顾问为谈判组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心理学家还可以为谈判组提供一系列的帮助,即:测量挟持者的动机和人格、进行访谈和交流、处理压力和疲劳,以及理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1]事实上,人质谈判技术主要应从危机干预技术和其它治疗方法中汲取经验,在规劝全副武装的暴徒投降时所使用的人员和战术,必须是经过严格培训和深思熟虑的。因此,如果一名心理专家要想真正的参与到人质谈判之中并起到积极作用,他就必须接受针对人质谈判技术的专业训练和实战演练。

  (二)受害者的心理需求

  在人质事件发生后,受害者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生在人质被挟持时,第二个阶段则是发生在人质被释放后。在研究人质谈判中过程中的受害者心理需要时,其主要对象过程就是第一个阶段。研究发现,尽管每个人被挟持后的反应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他们都会发生一系列相同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指的是因被挟持使一个人变得非常幼稚和惊恐,以至于使个体表现出某种原始的、无意识的、正性的情感,就像是儿童因为驱除他们幼年时的恐惧而对其表现出信任、愉快和类似感激的情感一样。史坦兹(Strentz)认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与人质或挟持着的年龄、性别和国籍无关,该综合征三种可能单独发生或同时发生的情况,即:

  1人质对当局的负性情感;

  2人质对挟持者的正性情感;

  3挟持者对人质回报的正性情感。在挟持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受害者认为掌握着生死大权的挟持人员会选择让他活下去,于是他会表现出各种行为和心理上的反应,这是因为受害者在一种被称为病态移情的现象中把挟持者看成好人或拯救自己的人。

  二、心理学在人质谈判中应用的时机

  美国联邦调查局学院的特殊行动与研究处(SOARU)经过大量的实践对心理专家在人质谈判中介入的时机进行了总结,具体的观察指标如下:

  (一)自人质谈判开始后,没有人在现场被杀害。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必须排除在挟持者受到控制和情况稳定下来之前发生的情况,因为这些不能预示挟持者进一步施行暴力可能性的大小。

  (二)对受害者进行恐吓(言语和身体)的频率降低。

  (三)谈判员和挟持者的谈话时间增长。

  (四)谈话内容更多地涉及个人情况,对要求(如要钱或要求逃离现场)提及得更少。

  (五)挟持者的语速或声调降低。

  (六)已经超过最后期限。

  (七)人质被释放。

  三、基于对人质受害者心理治疗的实践

  (一)受害者的心理后遗症

  国内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和总结发现,在人质挟持事件中人质被解救后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第一种类型为反应正常者,他能将这段被挟持的经历视为人生难得的挑战,重新评价自我的价值观,重新回顾与他人的关系,而且产生重获新生的感觉;第二种类型者通常不会受到挟持事件的影响;第三种类型者受到人质事件的影响,有相应的心理或行为症状产生,但却不愿寻求帮助;第四种类型者为受到挟持事件的影响,有相应的症状产生,而且积极寻求帮助。在上述后两种类型者表现出来的心理后遗症主要包括噩梦连连、易受惊吓、酒精药物滥用、心理生理反应和抑郁症等,特别是在人质事件刚结束时,容易产生偏执、强迫等心理疾病。

  (二)受害者心理后遗症的治疗

  目前,国内外对人质事件被解救人员的心理救助或治疗主要从受害者被挟持之前生理心理力量的恢复、通过精心照料来减轻受害者的孤立感、通过鼓励受害者为未来制定计划减轻无助感和鼓励受害者的情感控制,从而减轻因屈服于他人压制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四个方面进行实施的。

  沃克(Wolk)提出了两段式的方法,用来帮助曾经被挟持为人质的那些管教和改造罪犯的人群,这一方法结合对环境的控制,即采用无暴力的方式或分配压力小的工作,通过个体治疗和群体治疗的方式,强调人质对挟持者的愤怒表达,并重新认知和接纳自己脆弱及容易受伤之处。这种方法在国内运用的较少。[4]

  相比较而言,史坦兹(Strentz,1987)创造的“现场训练法”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场训练法对扮演人质的训练者进行训练,同时模拟人质挟持和监禁的过程。[3]在研究中,根据事前所作的自陈式问卷的结果,将志愿者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两种。内控型是哪些认为他们的自我控制可以左右自己命运的人,而外控型则是那些认为他们的生活很容易受自我控制以外的其它因素影响的人。如果对“内控型”的人进行操控形势的训练和对“外控型”的人进行避免形势影响的心理训练,那么两组在模拟过程中所经历的应激都会降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指的是被绑架的人质对于绑架者产生某种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绑架者的一种情结。从本质上说,也是绑架者在具体绑架过程中驯服了人质。

条件A:人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条件B:人质处于某种绝望之中。

条件C:人质所获得的信息只能是绑匪给他们的“一面理”信息。

条件D:人质会得到绑匪的恩惠。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中,体现更多的则是合理化。这种倾向主要分两类:一是“酸葡萄”,二是“甜柠檬”。如果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如果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不为此感到苦恼。

人质的意思: [rénzhì]

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后泛指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人员。

人质百科解释:

人质,即是被俘虏者掳走的人。这词最早的用意是指在战争里,某一方将敌人的人捉走,然后向敌方提出条件,以方便威胁对方。但到了近举动,尤其是在威胁的态度下进行。在特别的情况下,例如绑架者提出的限期已到(透过发出最后通牒来通知),而对方没有回应或拒绝其要求,绑架者将会于身体上残害人质。

人质的详细解释: 人质 [rén zhì]

人的实体。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

指人的体魄。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襄州 赵康凝 令公,世勋嗣袭,人质甚伟。”《宋史·世家传四·南汉刘氏》:“有 余延业 者,人质么么。” 清 顾炎武 《莱州》诗:“山形当斗入,人质并魁梧。”

被对方拘留作为抵押的人。多用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向对方有所要挟。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他们向 介尔士 提出以在‘康妙恩’手下的一切的人质换回 卜郎魁氏 。” 陈白尘 《大风歌》第四幕:“太后谋害 齐 王未成,便留他在朝,作为人质。”

人质造句:

1、公安人员把人质从歹徒手中解救出来。

2、公安人员很快将被绑架的人质救了出来。

3、警察叔叔冒险爬上高楼解救人质。

4、知道绑匪藏匿地点后,警方急如星火地赶去援救人质。

5、他虽是绑匪之一,但因天性未泯,协助警方救出人质,才得以将功抵罪,减轻刑期。

6、为防止凶犯铤而走险杀害人质,公安人员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7、丧心病狂的歹徒杀害了人质。

8、不管什么时候,一旦你将自己的情感生活建立在另外一个人的弱点上,这就是说你将自己情感上的自由完全交到了那个人的手中,也就是说你授权对方继续这样弄糟你自己的生活。你让自己的过去绑架了自己的将来当作人质。

9、再不快去营救,人质快没命了。

10、歹徒手握着炸弹的遥控器,威胁警方要和人质同归于尽。

11、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去,蒋介石以怨报德,把张学良将军扣下当人质。

神秘人质有感情线。神秘人质是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出品,邵警辉执导,赵小赵编剧,刘小锋、周牧茵、黄曼等主演的谍战类电视剧,该剧讲述述解放前夕,地下党人燕文川在执行秘密任务时被不知情的同事扣为人质,软禁起来,从此隐藏身份伪装成小资产阶级周旋于敌我之间,最终顺利完成革命任务。剧中的感情线是窦婉茹与燕文川的爱情故事,1948年春,燕文川无意中成为国共两党秘密斗争的中心人物,党组织不知道燕文川的真实身份,派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年轻女干部窦婉茹进驻燕家,假扮保姆,时刻监视燕文川的一举一动。同时江城军统站长陈恭如强行将燕文川招入军统。燕文川不得不一面与保密局的特工高手们周旋,一面跟完全不了解内情、厌恶反感他的革命同志窦婉茹斗智斗勇,开始了一场充满险情和欢乐的爱情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1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