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感情态度的语句,对比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感情态度的语句,对比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1张

就是文中的第二段,元旦规矩的那一段,谋害隐鼠,和买回 山海经 。 先是讨厌她的切切察察,“大”字的睡相,元旦的一些奇怪规矩,到听她讲长毛时产生的敬意,知道她谋害“我”的隐鼠后,对她的愤恨,在她买回 山海经 后,又萌发出新的敬意。 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阿长得不好,再写她做的好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思念,同情,和感激。

《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阿长在作者小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而在作者年纪及长时回忆起她,对她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第一段中“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确实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第16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及严重的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先是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对其能够用于抵御长毛而产生敬意,而后因发现长毛害死自己的隐鼠而变得讨厌甚至不尊敬她,最后又因为阿长帮自己弄来本《山海经》而又重新对她产生了敬意。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扩展资料:

在这篇回忆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一点,有目共睹,谁都承认。

但是作为回忆性的艺术形象,长妈妈并不是典型化的产物。鲁迅写她,既没有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也没有专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儿”,去塑造一个劳动妇女的典型。

阿长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所写全部事实,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尽管“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绝无虚构。

变化:不大舒服——空前的敬意——敬意逐渐淡薄直至消失——发生新敬意

写法: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好处: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感激、怀念的情感

首先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

开始的时候作者很小阿长有很多繁文缛节所以他对阿长是很讨厌的,虽然应该叫她长妈妈但是他却喊她阿长

后来当别人买不到山海经的时候阿长却凭着他自己的神力给我买到了山海经于是这里边的我作者就认为阿长有神力对他开始肃然起敬'

当阿长去世多年以后作者对阿长是非常的思念的希望他在地底下能够过的好

第一段中“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确实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第13段:“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第16段:“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第18段:“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及严重的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第26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5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