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原因

谁能说说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原因,第1张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世人总说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是由于李隆基疏于政务,任用奸佞小人,杨贵妃又专横跋扈,一人得到鸡犬升天,致使朝纲无到,民怨四起,才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发动叛变。在我看来,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有一方面是由于运气不好造成的。试想,古往今来,多少帝王没有后工佳丽的,哪个皇帝不是既爱江山又爱美人的。现在好了,一听说哪个皇帝时代有叛乱或被灭,有些人就一口咬定说是那个皇帝沉溺后宫,不管国事造成的。从历史观来看,人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原始到奴隶到封建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都有其必然性,谁又能说王朝被灭不是一件好事呢,从另一侧面,它推动了历史地进步。

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作品,是这个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最具生命力,最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的“文化基因”。费孝通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作为舞剧长恨歌》一种创作理念和文化追求,对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强烈灌注,对白居易诗歌《长恨歌》经典的文化价值的重新认同,对其丰厚的精神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挖掘,这在舞剧《长恨歌》里有着独特而又深刻的精神发现和审美表达。 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品牌的出现,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舞剧。 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及实景舞剧的艺术表现进行了成功探索,闯出了一条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认真研究和分析舞剧《长恨歌》的个案意义。对于如何在舞剧的文学经典作品改编中传递经典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强西部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舞剧《长恨歌》给了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正如童庆炳在《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中所说,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白居易的《长恨歌》家喻户晓,世代流传。以《长恨歌》唐明皇杨玉环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京剧、昆曲、秦腔等多种剧种依然活跃在舞台上长盛不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多次成功的改编为**、电视剧更是轰动一时,屡创收视奇迹。《长恨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是华清池丰富珍贵的旅游资源。探索《长恨歌》的现代意义,进而充分发掘其的现代价值,并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这是实现文学经典传播和文化传承的最佳有效的途径。在文学经典中找到与时代相呼应的契合点,以此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历史上的《长恨歌》已经被岁月风干成一堆干燥的脱水食品。我们要做的是注入新鲜的活水,让紧皱的历史随之温润而舒展开来,舞剧《长恨歌》让历史恢复了叶的青绿,花的芬芳。唐明皇与杨贵妃穿越历史的时空,穿越岁月的风尘,来到我们中间。舞剧《长恨歌》艺术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唐明皇与杨贵妃婉转的动人、缠绵悱恻、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舞剧《长恨歌》成为每一个来过西安,来过华清池的人,一个历久弥新、挥之不去的美丽的爱情梦幻,爱情神话。《长恨歌》赋予华清池深刻的文化内涵,华清池是爱情的故乡,《长恨歌》是华清池的灵魂。舞剧《长恨歌》就是华清池灵魂的完美再现和释放。 故事的传奇性是舞剧《长恨歌》获得成功一大原因。舞剧故事化,故事传奇化,传奇情节化。作为普通观众欣赏的审美标准:就是好看。舞剧是剧,要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尽可能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欣赏需求和审美趣味,尽可能体现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意图:故事好看,富于艺术魅力。现在的舞剧讲不好故事,是导致舞剧缺乏感染力的原因。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搞山水实景舞剧,基本上都是山水实景加先进的声光电的高科技,加上现代歌舞民间歌舞,你看了不能不说好,豪华打造,惊险刺激,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得到了感官的享受。但总觉得缺少什么,那就是缺少故事性。这些舞剧表现的基本上是生活场景,生活图景,自然景观。 舞剧《长恨歌》的除过山水实景加高科技外,得天独厚的一点,也是有别于其它实景舞剧的一点,就是舞剧《长恨歌》演绎讲述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就发生在华清池边上的历史爱情故事。位于西安临潼骊山脚下北麓的华清池,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公元745年到755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恩爱情深,他们到骊山踏青,在华清池沐浴,其间安禄山叛乱,起兵反唐。唐明皇被迫携杨贵妃逃离长安,至马嵬坡引发兵变,贵妃被逼自缢,与唐明皇诀别的真实历史。这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得到集中表现。以此改编的舞剧《长恨歌》故事脉络清楚,血肉丰满,情节完整连贯、紧凑集中,情节一波三折,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仅提高了舞剧的艺术性,也提高了故事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爱情的悲剧性是舞剧《长恨歌》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题是描写爱情故事,歌颂爱情的。舞剧《长恨歌》通过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形式,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听觉,有力传达了“把美当众毁灭给人看”的爱情悲剧特征。《长恨歌》一剧在“情”字做足了文章。集中渲染了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生离死别的难舍难分,绵绵无绝期的无限长恨。贯穿悲剧性情节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和感伤。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超越时空局限,撞击观众的心灵,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审美意义上的成功。甜蜜的爱情是人人向往的,爱情悲剧更令人回肠荡气,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往往是难以磨灭的。没有哪种爱情比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更让人感动的了!这就是舞剧《长恨歌》不同凡响的地方。也就是舞剧《长恨歌》不同于其他山水实景舞剧的地方。舞剧《长恨歌》体现了艺术原创精品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的艺术价值。 熔诗乐舞于一炉,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这是舞剧《长恨歌》的艺术魅力所在。盛唐是中国民族歌舞发展的鼎盛时期。《长恨歌》为了能够更传神的表现盛唐时期的风貌,诗歌、音乐、舞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彼此辉映,水乳交融。极大的提高了舞剧的表现能力。浓墨重彩地烘托出盛唐的泱泱大气。全剧已不再拘泥于简单地讲述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而是要在这个故事之上,构筑一个审美想象的艺术空间,形成了一种强大审美力量,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全剧用现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通过诗歌、音乐、舞蹈所营造的艺术氛围,把深厚、恢弘博大的唐文化的灵魂体现出来,让人们在震撼感动之中呼吸大唐的文化的气息,体验诗意的激情,感悟爱情的意义。 舞剧《长恨歌》以《两情相悦》、《恃宠而骄》、《生离死别》、《仙境重逢》四章包括帝妃巡游、玉环入宫、贵妃出浴、贵妃醉酒、安史之乱、马嵬兵变、七夕盟誓、贵妃之死、仙境重逢等故事情节以十幕场景依次上演,时而恢弘壮阔,时而婉约动人。每个章节中穿插浑厚的男中音诵读的《长恨歌》诗句,营造出开阔、辽远、苍凉的意境,使诗歌、音乐、舞蹈在历史与现实、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交融中徐徐展开一幅浪漫感伤的爱情画卷。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让观众穿越时空,真实感受1300多年前发生在骊山脚下华清池畔的凄美故事。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长恨歌》的音乐风格鲜明,大胆借用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及通俗音乐的元素,再根据场景辅以陕西碗碗腔、秦腔等地方戏曲音乐元素,充分发挥各种音乐元素的表现力,时而雄浑激昂、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欢畅幽咽。琵琶清音风骨清俊;交响乐恢弘深厚。在表现李杨生离死别时,低沉的的音乐,于忧郁低婉中如泣如诉,悲凉、凄清、忧伤,令听者为之动容。全剧的舞蹈在唐代古典舞中融入了民族舞、现代舞,把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化为舞蹈场面、舞蹈细节和舞蹈形象。“蓬莱相会”的仙境中,杨玉环从云天飞来,亦真亦幻,摇曳多姿,摄人魂魄。把绝代佳人杨玉环的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绚烂华美的服装,既有东方古典美,又具备现代的时尚。五彩缤纷,耀眼逼人,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尽显大唐的风华绝代,瑰丽辉煌。 全剧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做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再加上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纱幕和灯光的运用,二十万平方米的山体壁画投影,运用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多媒体音像手段等现代高新技术,配以变幻万端的灯光色调,通过声、光、电、水、云、气营造出云雾缭绕、满天星斗,浓雾瀑布、火光冲天、皓月当空、电闪雷鸣的效果,整个舞台瑰丽奇特、流光溢彩。在表现“安史之乱”情景时,一时间舞台上旌旗招展,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火光冲天,士兵的喊杀声,弓箭的呼啸声,战马的嘶鸣声,炮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惊心动魄,这一切被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非常成功的表达到最佳效果,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我们应该看到《长恨歌》的爱情文化意义在今天仍然还拥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具有的不可低估的精神价值,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人们所需要和认可的。《长恨歌》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一千多年前爱情悲剧,爱情故事,直到今天仍然给当代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长恨歌》成为对人世间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绝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所彰显的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恪守的爱情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爱情伦理是一脉相承的。《长恨歌》的爱情文化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有标记,内蕴着丰富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 爱情是人类情感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相同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祈求爱情如意、婚姻美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爱情为主题的《长恨歌》是一段千古绝唱的东方爱情神话。《长恨歌》的震撼力,来自在于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其实质表现的是人的精神生命对理想境界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的追求。尽管这些传奇的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我们对他们的向往就越是强烈。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传奇故事就是营造给大众的爱情梦幻,舞剧《长恨歌》能让这个爱情故事更加动人和充满传奇性,将这个梦变得更真实、清晰和丰富。尽管遥不可及,但又能够触手可及,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爱情渴求心理”。我们甘愿把这种爱情看作是自己心灵的一份慰藉和满足。 “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爱情精神,沉淀着真善美的民族文化血脉。《长恨歌》使“七夕节”成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明月如钩,繁星满天,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朝皇帝李隆基与杨贵妃仰望中天的一轮明月,互诉衷肠,情深意长,许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誓言。这是真正爱情的升华。《长恨歌》因而获得了它永久的动人魅力。华清池与“七夕节”结下浪漫情缘,华清池成为情侣的乐园,爱情的圣地。“七月初七”这一特定的时间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是长久相思,互诉衷肠的大团圆。 文化产业开发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通过对《长恨歌》爱情文化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打造《长恨歌》中华爱情文化品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从而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追求美好的生活,建立幸福的家庭,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这必将对游客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通过舞剧《长恨歌》,深入挖掘“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和所蕴涵的商机,在华清池举办“七夕中华情人节”,为77对情侣举行一场仿唐的集体宫廷婚礼,盛大的仿唐迎宾仪式,隆重的皇帝赐婚,爱情起航,手植玫瑰,誓约永恒,锁定一生等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更深层次把握住了“七夕节”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使之成为展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舞剧《长恨歌》与“七夕节”联姻,发掘民族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潜在的意义,发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将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融入国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精神发展空间,深化了“七夕节”的文化含金量。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使“七夕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人的爱情追求相结合。在七月七日这个晚上,怀着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有情男女来到华清池畔,对着满天繁星,感知《长恨歌》李杨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咀嚼那些感人肺腑的海盟山誓,回味人间大爱至真至美的真谛。祈祷自己的婚姻的美满因缘,憧憬爱情的花好月圆。一种对真挚爱情的无限向往,对真情的热烈追求,使舞剧《长恨歌》同现代人发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种价值和意义是超越时代,超越国度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消费。在成功打造舞剧《长恨歌》文化品牌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辐射的联动对外传播,不仅仅停留在舞剧的“一次性收益”上。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舞剧《长恨歌》为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系列的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链。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孤寂、沉默的灰烬里面埋着曾经是过去焚烧的烈焰。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挥散的余温还能给我们一丝的温存。舞剧《长恨歌》让埋在这堆历史灰烬下的暗火显现出一颗爱情钻石来。 文学经典传播的实质是对经典中精神价值的传播,使其精神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现代社会时代中得到张扬和提升。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到现代舞剧《长恨歌》,把文学经典的语言叙述到舞蹈肢体语言的成功转换,体现了文学经典改编舞剧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用现代的舞蹈语言和现代技术手段传达了文学经典的深刻意蕴,拓展了诗歌《长恨歌》的精神内涵与意义空间,为改编文学经典的舞剧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诠释的视角与思想。历史文学遗产资源一旦有效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加大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文化资源优势就会变成市场优势。并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代人的审美资源和精神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学经典作品的传播力、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舞剧《长恨歌》剧照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明皇杂录》)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元朝诗人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铁崖集》)就是咏及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物白鹦鹉的。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贝者博,令杨钊计算贝者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关,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是以女人写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在诗词中反映杨贵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云: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贵妃放事。至于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唱。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在戏剧中演杨贵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朴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记》传奇、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无名氏《磨尘鉴》传奇,清朝有洪升《长生殿》传奇,京剧有《百花亭》、《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马嵬坡》等,其它地方剧种也有许多演杨贵妃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尤以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以其独创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饮誉海内外。小说则有《杨太真外传》、陈鸿《长恨歌传》、《隋唐演义》等。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有句话叫做“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说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那段虽违背伦理,但却真挚的爱情故事,他们那相互依恋、执著专注的恩爱之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据史籍记载,杨玉环本是为唐玄宗儿子寿王瑁的老婆,也就是玄宗的儿媳妇。本来他俩之间也没什么很大交集,直到玄宗最喜欢的武惠妃病死了,他很悲伤,这时有人就把主意打到杨玉环身上了,因为她“姿色冠世”,最重要的是她还长得十分像武惠妃。

李隆基刚听到时还很生气的,觉得这于理不合。在近臣的劝告下,李隆基才决定去看一看杨玉环再说,就是这一看成了他们故事的开端。因为杨玉环名不虚传,不仅美丽出众,而且善解人意,正是李隆基最喜欢的类型,使其大为倾倒。不过碍于儿媳妇这个名义,不能立即占有。于是李隆基下了一道圣旨杨玉环入籍修行,并且还给她赐了一个道号叫太真。没过多久,李隆基就将女官杨太真请到宫中,就这样杨玉环从李隆基的儿媳妇变成李隆基的爱妃。

从此,唐玄宗就把后宫其他妃子全都丢在一边,天天就守着杨玉环,不论是百官宴会还是朝廷大典,都少不得把贵妃带在身边。为了讨好杨贵妃,唐玄宗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还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甚至为了取悦爱吃荔枝的杨玉环,每年夏天唐玄宗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驿马昼夜不停地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总之,自从得了玉环,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正如《长恨歌》所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

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生殿之约,写下了永恒不朽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种感情,在历代帝后间是罕见的。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带上封建的烙印。大唐成了杨家的乐园,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祸国,同时这也造成了杨玉环后来的悲剧,因“安史之乱”,禁军先杀了杨国忠,后来又要唐玄宗杀死杨贵妃,不然就要杀了他,唐玄宗没办法只能赐杨贵妃三尺白绫,杨贵妃不忍风烛残年的君王如此,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爱人的平安,最后缢死在一棵梨树上。唐玄宗政治上的不作为让人批判,但是,她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却让人们唏嘘,甚至成了千古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4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