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近代好莱坞**史,在光芒璀璨的银幕群星中,葛丽泰·嘉宝永远是那远离众星但依然华盖群芳的最耀眼最灿烂的一颗。
我从来就不是个狂热的追星族,但尽管如此,和多数女孩一样,在曾经的花季年龄我也有过对明星的喜爱,也许这是出于人对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的倾慕心理。那时候喜欢的明星有好多好多,印象最深刻的有葛丽泰·嘉宝(主演《茶花女》、《安娜·克里斯蒂娜》)、奥黛丽·赫本《主演过(罗马假日》《窈窕淑女》等)、费雯·丽(主演过《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和梅尔·斯特里普(主演《廊桥遗梦》、《走出非洲》等),还有克拉克·盖博(主演过《乱世佳人》、《一夜风流》),亨弗莱·鲍嘉(主演过《卡萨布兰卡》、《马尔他之鹰》)和第5任出演詹姆斯·邦德的爱尔兰人皮尔斯·布鲁斯南 。即使到了现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年龄,我亦还由着自己心性的好恶选择了法国明星苏菲·玛索和梅尔·吉布森喜爱着、喜爱着。可我对明星们的喜爱仅仅限于热衷观看他们主演的影片,只在影片里欣赏并陶醉他们迷人的风采和神韵,从不耽于迷恋。就像欣赏一道风景,因站得远反而看得更全面。
光阴飞度,少年时做梦的心境早已被世事的沉浮击碎,人物皆非,尘封网埋。重新检索当年岁月刻下的痕迹,那些曾经喜爱的明星早已与最初的往事相互交融、分不清彼与此。看着他们就会浮想起过去每一个相应的时光片断,现实某种情境的触动也会使我不由得想起他们。看到费雯·丽,当年和同学一起坐在阶梯大教室观看《乱世佳人》的情景就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看到奥黛丽·赫本,就想起第一次看她演的《罗马假日》时的怦然心动——那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人也会为女人的美而心动!每一次听到歌曲《卡萨布兰卡》,我就会想起高中时看的这部同名**,那个叫亨弗莱·鲍嘉的家伙,嘴角永远叨着一枝看起来随时会掉下来的香烟,长长的一截烟灰令人担心地在空气中颤抖着,穿着那件著名的双排扣风雨衣,念着那句著名的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多的酒吧,可你为什么偏偏走进了我的?”生命琴弦偶然的拨动,荡起的老歌还是这般的动听悦耳,可是当我一头扎进现实的漩流时,这一切已再难想起。
往事已蹒跚着走远,昔日的情怀似覆水难收。可是有些事有些人却不因生命的成长、世事的变迁而淡忘,反而在我们的心里永远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葛丽泰·嘉宝就是我此生永远铭记的一个名字。之所以不忘她,不仅是因为她极致的美,更因为她一生所坚持的孤独与简单。
初识嘉宝缘于她的《安娜·克里斯蒂娜》。也许当时的我还涉世不深,阅人也极有限,见过的美女大多存在于**中,因此在嘉宝饰演的风尘女子刚一出场时,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去形容看到她时所产生的震撼感。她的美与赫本的美截然不同,赫本的美清纯是荷叶上一颗晶莹的露珠葛丽泰-嘉宝简介,是冬夜里降下的第一片初雪,是刚从母体子宫里抱出来的婴儿。嘉宝的美则似乎不属于人间,她美得让人产生一种宗教般的情怀,让人泯灭所有鄙俗的欲望。她的美因太出众,不仅倾倒了所有的男人,也使所有女人的嫉妒在她的美面前缴了械。她的美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有人这样评价她:“在嘉宝面前,'美’这个词第一次显示了语义的寒伧。如果'真理’这个词没有被历史糟蹋的话,嘉宝的美可以说是一种真理:免疫于时间和人间,隐喻了一种终结的秩序。”据说所有和她合作过的导演和摄影师都认为她是他们梦想中的文艺复兴女神,说她有过去和未来最美的眼睛。当年希特勒也是她的影迷,非常热爱她演的《茶花女》。一个英国记者说:“她的脸是人类可以演进的终极。”
越是好东西越是稀有,越稀有越难以得到共鸣。嘉宝无人匹敌的美,把她自己推到了孤独的边缘。
嘉宝没有显赫的身世,她于1905年9月18日出身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贫困的家庭,原名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在她20岁被瑞典伟大的同性恋导演斯蒂勒发现并被带到好莱坞之前,她只在2部影片中担任过小角色。是这位国宝级的导演给了嘉宝这个今后享誉世界的名字,也是他带着她从斯德哥尔摩走向柏林,又从柏林来到纽约,从纽约再到好莱坞。他也是嘉宝一生中最感念不忘的人。在嘉定息影后,当有人问她谁是她**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导演时,嘉宝非常认真地想了想说:“斯蒂勒。”
好莱坞最初接受名不见经传的嘉宝是为了留住大名鼎鼎的斯蒂勒。但事实证明,斯蒂勒的眼光一点儿也没失去准头,几个月后,嘉宝就主演了影片《急流》,后来在好莱坞的16年里,她先后主演了《尤物》、《克里斯蒂娜女皇》、《茶花女》、《安娜·克晨斯蒂》、《传奇》、《尼诺奇卡》、《双面女人》等影片,并先后四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尽管与奥斯卡奖数度失之交臂,但正如著名导演克莱伦斯·布朗所言:“她一次都没得奖,可她永远是银幕上最不朽的女人。”在1954年,奥斯卡评委会似乎想弥补他们的“过失”,为嘉宝设立了一个特别奖,以表彰她杰出的表演成就,但清高的嘉宝根本就没有去领奖。
嘉宝从小就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她并没有想到利用出众的容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后来在回忆自己少女时代时说:“我不记得自己年轻过,我从来不曾像其他女孩那样真正年轻过。”在皇家戏剧学院的同学合影上,她常常站在最边上,神情孤寂而沧桑。后来即使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光环与荣耀,她仍然喜欢一个人独处。“请让我一个人呆着。”是嘉宝在她的每部影片中的经典的台词。也只有她才能用她自己独一无二的脸庞、神情和嗓音诠释出把这句台词的全部内含。在后来的访谈录中她说:“我自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是一个人,或者和少数几个朋友在一起。”她在好莱坞的16年中,就先后搬过11次家。她不希望有任何人来打扰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即使她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完全属于自己的公众人物,她要的只是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简简单单的自己能够抓得住的安宁。
嘉宝的孤傲为自己的生活赢得了相对的宁静,但也使许多人受到了难堪,甚至包括她的后辈同胞英格丽·褒曼。据说褒曼初到好莱坞的时候想求见嘉宝,嘉宝从窗后看着她从车上下来,拉上窗帘,说:“告诉她我不在。”她在接受一次难得的采访中所说的话颇令人玩味,似乎透露了自己内心的某些隐密:“我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迷茫、失落而孤独。我笨拙、害羞、紧张、恐惧,对我的英文过于敏感。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自己身边筑了一道压抑的墙,并永远住在那道墙后面。”可这一切如果她自己不说,又有谁能看得出来?她和当时好莱坞的“伟大情人”约翰·吉尔伯特有过一段恋情,吉尔伯特每次向她求婚都遭到她的拒绝,当她得知吉尔伯特结婚的消息时尽管十分悲伤,但还是冷冷地说:“但愿他无比幸福。”她一生也没有结婚,绯闻也不多,她的一生应验了她在《克里斯蒂娜女皇》中的那句著名台词:我将以单身终生。
嘉宝在1941年主演完《双面女人》之后突然宣布息影,时年36岁。她在事业鼎盛且正当盛年之时就退出银幕似乎永远是一个令人难解的迷。有人说她是因为受二战的影响,但也有人把它归之为是因为主演《双面女人》的失败。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似乎不是某一个单一的事件就能解释得清楚的。以嘉宝孤高独特的性格,她做出这样令人百思不解的举动也是情理之中。
明星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令人瞩目的焦点,普通人羡慕他们在鲜花掌声和镁光灯之下的生活,是大众仰视的目光把明星们送到了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云端,从远处看,明星们都是如此的完美。可是很少有人想过,明星也是有血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精神层面的东西不是物质与金钱、不是名利与荣耀能够交换来的。嘉宝被传说为是“哈姆雷特之后最忧郁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嘉宝的内心是孤独的、忧郁的,这份孤独来自灵魂的深处,不因环境、身份和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它一直牢牢地盘踞在她的内心深处,只不过有时候被表面的繁华与忙碌所掩盖,当一切繁华落幕身心疲惫下来的时候,孤独感又会跳出来在心上狠狠地抓挠一下,它在提醒着嘉宝她是属于它的。嘉宝内心的孤独感注定了她最终要离开无数人无比向往的摄像机和胶片。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是中国人对那些命运多舛的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命运的总结。可是嘉宝这个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脸的女人却偏偏脱此窠臼。息影后的嘉宝后来移民纽约,深居简出葛丽泰-嘉宝简介,种菜养花,平安地度过余生。1990年4月15日无疾而终,享年84岁。
其实,女人的薄命真的不能怪在红颜上。造成薄命的原因似乎更应该是性格方面的因素。灵魂的浮躁、无止境的欲念、极度膨胀的虚荣心等等人性的弱点才是“红颜”女人的致命“祸水”。若嘉宝如果一生都迷恋好莱坞这个名利场,迷恋摄影机下一个个五光十色的虚幻的故事,那么她后半生的命运可能就会被改写。是嘉宝的甘于孤独与简单的生活理想创造了她“红颜长命”的事实。
〝血肉的联系〞代表的是亲情而〝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代表的则是就更深层次的情感 在这种更深层次的情感的基础下以及支持下感情的双方就会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 当然如果真的拥有这样的感情后的人就不仅仅只是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了因为如果在拥有这样感情的双方中有一方需要援助时另一方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另一方这就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的结果
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1949年4月,刚刚解放的北平的古城,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徐悲鸿对着一张木刻作品沉吟良久,说他又发现了一颗艺术界的新星。 改造二流子 18X23cm 1947年 木刻版画 这幅融西洋画法、中国古代版画线描,与民间艺术为一体作品,名为《改造二流子》。 作者是一位从延安走来的画家,他的名字叫着王式廓。 画家王式廓 油画 与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不同,作为20世纪中国第一代革命画家,王式廓的艺术人生,是始终与中国的革命融为一体的。 井岗山会师 124210 油画 自1930年入济南爱美艺师学习西画以来,19岁的王式廓就始终对革命心存向往。在他辗转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杭州艺专和上海美专的求学历程中,也一直积极地参与进步活动。 参军 110140 油画 1936年,王式廓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受教于日本油画一代宗师滕岛武二时,他加入了 海外支部。 转战南北 油画 在革命生涯中,王式廓始终以笔为枪,画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抗战宣传画。比如《台儿庄乡战》、《平型关大战》、《南口大战》(因战乱未能存留)等等…… 血衣 油画稿 1971年 但他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这幅耗尽了他毕生心血,却终未能完成的《血衣》。 血衣局部图 油画稿 说它著名,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在中国美术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被誉为「 ”中国美术史上无可替代的经典”。 血衣局部图 油画稿 说它影响深远,是因为它开创了新中国主题性创作的范式。它记录着中国农民的觉醒、凝聚了艺术家一生的心血与追求。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震撼力,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稍有减弱。 血衣习作 色彩稿 《血衣》的创作缘起于1950年,这一年,北京郊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土改动运王式廓此时正在中央美院任教,作为土改参观团的成员,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土改斗争给农民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血衣习作 素描 看着那些激动而觉醒的农民们,回想起自己的革命生涯,王式廓种下了要创作一幅反映土地改革的大型作品的决心。 血衣习作 素描 作为一个长期扎根于农村,取材于农村,热爱农民、农村的画家,王式廓始终对农民有种一种天然的血肉情感。他有着农民一样质朴的感情,这种感情也与他的审美态度和表现思想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开荒 木刻板画 王式廓延安时期的作品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延安的革命岁月中,他始终在锐利而又充满热情地捕捉着那些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 读报 27389cm 1940年 素描 用他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他的全部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民。 血衣初期草图(第一稿 但熟悉的题材,熟悉的感情,王式廓却在创作中第一次陷入了困局。在他的第一幅小稿中,画面中也并没有血衣。 血衣透视草稿 「 ”主题已明确,也找到了揭示主题词的主要环节,许多人物形象也已经在脑中涌现出来,并且还设想了一些人物的组和个别细节。于是我试探着勾了几张草图,可是结果都失败了。” 血衣初斯草图(第二稿) 「 ”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个别人物形象的细节安排恰当与否,而在于我还没有在绘画艺术形象上找到最关键的能打开主题思想之门的钥匙。「 ”在后来的回忆中,王式廓追忆着他创作血衣的过程。 最后,还是翻阅土改资料和一本连环画时发现了衣血的故事,他才犹如灵光乍现般地找到了主题,真正找到了这把钥匙。 周立波的这本小说也为王式廓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虽然找到了血衣这个构思的关键,但它却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王式廓要寻找的并不是斗争场景的一般印象,而是要表现出在斗争生活中,他所切身感受到的人民真正的苦难。 血衣初斯草图(二稿) 王式廓后来撰文说:首先要在历史的高度上来认识土地革命,把改变中国千年土地私有制的改革风暴给予亿万民众的冲击,以最深刻最具代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家中,王式廓始终保存着一本当年冀鲁豫解放区油印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了让《血衣》变得丰满起来,整整十年间,他又先后参加湖南土改参观团,并七次到冀鲁豫及京郊农村深入考察。 双目失明的老妈妈 血衣习作 王式廓他四处收集素材,先后创作了《双目失明的老妈妈》、 《持地契的老农民》 《青年农民》 《拄棍老农》等一系列《血衣》习作 血衣中的老人 色彩草图 王式廓1959年,他将其中的一部分习作画成了色彩草图,为最后的油画创作做着准备。 血衣中的手推车 色彩草图 王式廓同年8月,王式廓参加为筹建中国革命博物新馆而组织的革命题材美术创作。由于完成油画创作时间不够,罗工柳建议他将小稿放大成素描,等有时间再进行油画创作。 血衣 192x345cm 画布·木炭 1959年 王式廓王式廓听取了建议,但令他没有想到是,《血衣》的素描高还在画室的时候,就已经刊登在了《美术》1957年第二期的封面上。还未正式展出,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血衣局部图 素描 人们对画家的创作态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成就,都提出了广泛的建议与意见。 血衣局部图 素描 纷纷赞扬他从现实主义出发,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 血衣局部图 素描 一张油画的画稿一露面,就引了强烈的反响和巨大的争议,这在美术史上是不多见的。如果正式面世,将会引起怎样的关注 血衣 油画稿 1971年 但经过十余年,人们却始终没有见到《血衣》的完成作品。直到1973年,王式廓才完成了油画稿。但真人大小的油画却始终没有完成。 血衣局部图 素描 没有完成的原因之一是「 ”文革”的爆发,画家整整六年都被剥夺了作画的权利。他先是被关押并受到酷刑的折磨,后来又被下放劳动,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血衣初斯草图(定稿) 尽管如此,王式廓仍然希望按照原先的设想,创作能够创作出概括这一系列的最后一张油画。 血衣中老农形象 河南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完善《血衣》中手握地契的老农形象。「 ”脸很好了,手不够好,我要去太行山里找这个形象。” 河南写生肖像 他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忘记了自我,不顾有病的身体,不顾休息,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29天时间里竟然创作了74张作品,而且其中多数都是油画。 河南写生肖像 这样的工作量,对于身体强健的年轻油画家尚不易做到,何况王工廓早已因多年病痛严重影响了分健康。 河南写生肖像 在河南辛勤创作的时间里,王式廓晕到了四次。然而他「 ”实在舍不得休息,他是拼了命在抢回之前浪费的时间。” 河南写生肖像 最终他在河南巩县康店村找到了心目中手握地契老农的形象。——七十多岁的老船工康五,王式廓前后一共为他画了6幅肖像。 河南写生肖像 1972年5月22日下午,王式概在画一老一少农的头象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死在画架旁。倒在地上时,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一把画笔…… 血衣彩色草图 会场 人们都说,他似乎是为了使命而生,也为了使命而殉道。 来源:搜狐(艺徳) 整理:《一幅好画》头条社 主题:大师的艺术,大美的生活 编辑:FA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