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第七段的赏析200

丰碑第七段的赏析200,第1张

 1、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解析 这是将军走在前面,看到的一位老战士已冻僵的样子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讲这位老战士冻死在那里从“倚靠光秃秃的树平坐着”,可以想象到他当时可能是由于疲劳,坐在那儿歇一会儿却再也站不起来了第二句话是讲老战士牺牲时的神态这是一个长句子,分为两层:前面四个分句讲他确实冻僵了,大雪已经落满了他的全身;后面几个分句讲他牺牲前似乎在抽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还是很镇定、安详的第三句话是讲老战士身上的穿着,从“单薄破旧”等词语可以看出他的衣服是十分少的,也从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冻死的这三句话是按观察顺序写的

  2、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解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丰碑”,高大的碑,比喻不朽的功绩这句话含义深刻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3、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 这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可能”,说明红军将会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不仅是恶劣的天气,还有残酷的战斗以及粮食、衣物的缺乏、不足等困难

  4、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解析 “将军愣住了”,是因为冻死的是军需处长,这出乎他的意料,“缓缓”说明当时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沉重的是军需处长被冻死他感到内疚,激动的是他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严于律己的好干部而自豪,所以“他久久站在雪地里”,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和敬意

  5、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解析 “那声音”是指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是指战士们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后,决心更好地完成任务,革命到底胜利肯定属于红军队伍,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启发学生想象要找到台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自会展开,否则便会出现启而不发、唤而不应的情况,因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点都能激发出人的想象的这一课中,翟老师找准了“发散点”,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效果极佳]

 《丰碑》是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宜以深情朗读、想象感悟为主,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同时,引导学生领悟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纵观我的课堂,有成功也有失败。

 成功之处:

 一、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我以自己动情的导读,感染学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学生已不单单是在学一篇课文,而是一种情感的熏陶。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如:当将军得知,眼前这位战士,就是自己刚才还迁怒于他的军需处长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将军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怎样帮助学生体会将军沉重而又激动的心情,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呢我设计了补白联想。“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他的`心中必有千言万语要说,然而他却一句也说不来,他当时会想些什么”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补白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哪怕是将军,在失误面前同样敢于自责,同时更使学生受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陶冶。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渗透了做人的哲理。

 三、语文实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在反复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咀嚼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妙处后,带领学生朗读,以心契心,以情悟情,从而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载体产生最大限度的共鸣。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真的被感动了,有了不得不发(抒发)愿望时,让学生“写碑文”就水到渠成了。我不失时机地说:“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学生潜文入境,发挥想象,写下碑文,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真正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不足之处:

 《丰碑》一课重点突出,“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划出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的句子。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这样一来,虽然从教的角度而言,本课的学习任务交待清晰,但是从学的角度而言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对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来表达主要意思的写法。

 2 、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回忆《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课题、释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

 3、交代军需处长的职责。

 三、细读文本 体会人物

 1、了解环境

 a、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红军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b、学生回答,配乐读第一二段。

 2、初识军需处长

 a、师:环境这么恶劣,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忽然有位警卫员跑过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走过去看到了什么情景

 b、学生答第七段,再全班齐读。

 c、问:此时的将军有怎样的反应当他知道这就是军需处长时,又有怎样的反应

 d、学生回答,出示文本框,说说将军是怎么想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读。

 e、问:在将军的眼中,他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3、再识军需处长

 a、再读第七段,让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b、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特别抓“镇定、安详”。

 c、再配乐读这段。

 d、理解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e、为军需处长写几句碑文,读碑文。

 四、深化主题 升华感情

 1、问此时的将军还担心这支队伍经不住这样的考验吗

 2、读最后一段。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丰碑》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教学时,我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设想

 (一)抓住重点,感悟品质

 军需处长冻僵时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他是什么人他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1、2自然段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即环境的恶劣、装备的落后和战斗的残酷等充分地展开想象,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根本原因,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而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此时,我采用跳跃式导读法,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全部起立深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孰读精思,在此基础上再诱导“牵动”全文,直奔主题,既讲究实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二) 揣摩体会,突出品质

 “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描写将军的神态、动作的变化,烘托出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和高大形象。

 教学时,抓住将军神态的三次变化,启发讨论:“将军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这些神态描写既表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又表现了将军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读、思、品、悟,体会到将军此时既有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的深深愧疚,又有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理解透彻后,再训练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例:用激愤高昂的语气读“将军对身旁的人吼道……发棉衣”,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读“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军需处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中体会将军由愕然到发怒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此外,我用复合片投影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感受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悲壮情景,并注意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夹、伸;神态:镇定、安祥;穿着:单薄、破旧,从而体会他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献身精神。

 (三)激发想象,升华品质

 面对行军途中的种种困难,将军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面对这位伟大的战士,将军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的态度为什么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引导首尾联系,综合思考,加深理解。继而,启发学生思考:将军的神情为什么发生变化将军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大胆想象,如,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将军愣住了,因为他根本没有料到冻死的竟是军需处长,误以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后果。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着,军需处长掌管部队所需的给养物资,而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补活活冻死。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想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接着想,军需处长用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以此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并且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的干部而感到自豪。让学生体会想象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

 军需处长是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丰碑。为了进一步升华人物的感人品质,我启发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想象,去贴近人物的心灵,入境动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教学得失

 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考虑了文章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学习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但教师组织课堂时,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如人意,这也是以后提高自身素养的一个努力方向。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以联系的方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设计特色〕

立足整体,突出重点;强化联系,促进感悟。

〔教学流程〕

一、题文联系,感知“丰碑”

1就题解题。读准课题,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分析“碑”,把“石”换成“月”“片”“口”等偏旁组字,帮助学生掌握“碑”字。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说说自己对“碑”的认识:“丰碑”又是指怎样的石碑?进而理解课题的字面意思为:高大的石碑。

2借文解题。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让浏览全文,找出第十三自然段:“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读读议议这段话,明确“丰碑”在课文中指的是军需处长。

3人文解题。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深入课文进一步理解“丰碑”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人景联系感受“丰碑”

1直入重点。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把学生直接带入课文的长七自然段,让他们反复朗读,畅谈感想,用心去感受军需处长被冻僵的悲壮的场面。

2认识形象。“冻僵”什么意思?军需处长为什么会被冻僵?联系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抓住重点词语读读、想想、议议,如写军需处长衣着的:单薄、破旧等;写气候恶劣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纷等。通过对两组词的理解,人与景的对比和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严寒的体验,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直接原因,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三、图文联系,感悟“丰碑”

1入境体验。军需处长在死神面前表现得怎样呢?展示军需处长被冻僵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彩图,潜心品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坐、夹、伸、镇定、安详等,再借助配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形象的画面、呼啸的寒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2感悟品质。军需处长冻僵时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地冻僵呢?观察军需处长的神情,抓住他的表现,联系他特殊的身份,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根本原因,体会他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四、首尾联系,升华主题

1突出品质。抓住将军对队伍态度的变化:开始担心,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后来坚信,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以及在见到军需处长前后神情的变化(听说,一愣;见到,发怒;知道,愣住),指导学生咀嚼文字,披文入情。这样首尾照应,前后贯通,综合思考,领悟变化的原因。还可采取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想想说说。例如,如果你就是将军,当时你会怎样想?设身处地体会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认识到间接描写突出了军需处长的品质。

2感悟精神。军需处长是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晶莹的丰碑。当知道自己坚持不住了,他倚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着,看着前进中的战友,想到家中的亲人,他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想、说说、写写他留给战友或亲人的话,让学生入境动情,去感受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贴近人物的心灵,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真正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感染。

〔评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有多元的联系,方能承载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这一重任。本课设计的特色,便在于着眼于这种内在的联系,以题与文、人与景、图与文、首与尾等多层面的交叉联系,使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熏陶了情感,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语感。吕叔湘先生曾评说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多元联系,脉络相通,则“活”气沛然,于此案可见。

(周一贯 评点)

〔作者简介〕

殷光黎,男,1980年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1997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张家港市云盘实验小学副校长。他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深入探究开放式、个性化的大语文教学,百余次在省内外教研活动中作示范课及学术交流。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50多篇,获奖50多篇,主编、参编了《小学生作文起步》等教辅用书,1993年主持的“启发自我教育”课题研究获全国小学整体改革优秀成果奖,1995年获中央教科所先进个人教研成果奖。

《丰碑》

1用波浪线画出与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相互照应的一句话。(写下来)

相照应的话是: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2文中第二小节中“严峻的考验”指的哪些考验?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严峻的考验”指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具体指:⑴缺少食物; ⑵缺少衣物; ⑶长途跋涉;⑷突然袭击)。

3文章第7小节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体会(他崇高的献身精神)。

4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军需处长和将军是什么样的人。

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将军:爱护战士,英勇无畏的人

5、“丰碑”原指铭刻着伟大的功绩高大的石碑,文中实指军需处长风雪中冻僵的躯体,也指军需部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它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这支部队的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6、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是因为他被“那个就是军需处长”的回答震憾了,他为失去这么好的战友悲痛、自责,更为军需处长这种高尚品质所感动。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

 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丰碑》。(板书课题:丰碑)

 2、 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什么是丰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工具书,找出课后生字,多读几遍。

 2、 检查阅读效果,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好吗在这几名同学读时,同学们要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一说)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出示(红军队伍在冰雪中艰难的前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第一自然段)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当时的恶劣环境。

 2、这支队伍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指名说一说)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3、在队伍前进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军需处长被冻死了)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1)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找出相关段落读读议议: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得这么单薄,他不知道自己可能被冻死吗他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想象一下当时可能的场景。

 (2)能看出军需处长的什么品质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

 (3)师: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云中山的那边艰难的一步一步的朝我们走来,他累极了,冷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但这一歇就再也没有起来。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4)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4、军需处长是如此的让我们感动,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让我们感动,是谁呢(将军)

 (1)小组合作:细读第3-12自然段

 a、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b、与小组同学交流,怎样读才能读出将军感情的变化。

 c、讨论: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汇报交流

 四、 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师生同时向军需处长敬礼。)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长征》等文章。

 板书设计:

 丰碑

 军需处长 将军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愤怒

 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 崇敬

 教学反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8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