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颢《游月陂》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程 颢《游月陂》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第1张

游 月 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程颢,卷二《春日偶成》已介绍。程颢长期生活在洛阳,月陂为洛阳著名风景区。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五记载,隋时“洛水在(洛阳)县西南三里,西自苑内上阳之南弥漫东流,宇文恺筑斜堤束令东北流。当水冲,捺堰九折,形如偃月,谓之月陂”。

首联扣题写游月陂。起句在月陂的大堤上四处散步,次句写在月陂的北面还有座高耸云空的百尺高台。按理说“百尺台”并不算高,但是如果仰望,也会让人产生百尺台高耸云空的感觉。再说周围都是水面与大堤,只有百尺台拔地而起,也会显得特别高。“百尺台”是观览的地方,则诗人登上百尺台观赏月陂美景也在情理之中。这两句诗为中间四句写景做了准备。

颔联写游月陂的时间已到了秋凉季节。三句写万物都已随秋天的冷空气而改变,需要注意的是诗中并未着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诗人晚游月陂当然也不是为了欣赏萧瑟景象的。四句写为了抵御晚凉,我们还特地开了一樽美酒,显然诗人还是很惬意的。“樽”为古代盛酒器,有实物高约30厘米,上下直径约20厘米,中间直径约30厘米,可见容量还不小。

颈联写秋夜的美景。五句写所见之水心云影,六句写所闻之林下泉声。所不同的是诗人特别强调只有在“闲”与“静”的情况下才能见到“水心云影”,听到“林下泉声”。应当说“水心云影”与“林下泉声”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果你没有闲情逸致,不来游月陂,或者来游月陂志在喝酒,志在与朋友交往,静不下心来观赏秋声秋色,则你仍然见不到“水心云影”,听不到“林下泉声”。

尾联表示要我行我素,超然物外。七句写世事变化无常,都不值得计较。为了证明这一点,末句写只要遇到佳节,“我”都会与朋友相约,陪他们重游月陂。

此诗富有理性色彩,刘禹锡《秋词》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此诗从理性出发,不但没有写秋天的衰飒景象,没有抒发悲秋的情感,相反还写了秋夜的美丽,说出能见到秋夜的美丽的原因,还表示要重游月陂。同众多的悲秋诗相比,此诗所写颇有新意,看来诗歌也不能完全排斥理性。

1、龙潭公园

其实,北京的第一个公园相亲角出现在2004年,是北京的龙潭公园,它的发起者是经常去晨练的居民,北京大爷大妈自来熟的体质,和爱聊天的性格推波助澜。闲聊中,大家发现自己的孩子都是老大不小,条件还行,却依然单身。这一聊找到了共鸣,于是大家就商量着,在龙潭公园组织了“鹊桥会”。

在那之后,随着有大家口耳相传,也有媒体报道的作用,这种形式就逐渐渗透到了在北京其他公园,甚至深圳、上海、杭州、沈阳也有了这种相亲角。

2、中山公园

发展到现在,中山公园的规模是最大的,一般能达到400人左右。中山公园的相亲角在公园北部河边格言亭,分布着东西向共四列“摊位”。

时间一般在周四、周日下午。每一列摊位都有百米长,过道十分狭窄,摊位需要靠挤、靠抢。

人多拥挤,为了能更快地获取信息,相亲条件在这里像是简历一样,身高、体重、户籍、收入、房产标注得非常详细。

3、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能达到200-300人,规模上数得上第二。天坛公园相亲角位于祈年殿东侧的七星石,“摊位”呈矩形分布。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在天坛公园,很多资料都是一些单身女性,男性资料少之又少,年轻的单身男性更是稀缺。但是天坛公园曾有过一位“情感大师”,专门教人如何建立“正确的”婚配观。

4、海淀公园

海淀公园相亲角位于河边长椅休息区,但是规模比较小,没有什么标志性形态。时间安排在周二、周日的下午。

这里的叔叔阿姨,和中山公园和天坛公园的叔叔阿姨比起来,显得松散惬意,更像是老朋友之间唠家常,闲聊,氛围轻松。家长们没有抢位置摆资料这一说,聚在一起,逐一询问对方子女情况,持续时间也不过2个小时左右。

5、玉渊潭公园

玉渊潭公园不止有三四月份的樱花,也有一个小小的相亲角。这几年,在留春园附近的角落

每周六都会有一次相亲会,将近百余位叔叔阿姨会出现在这里物色人选,热闹的程度更比得上庙会了。

玉渊潭的相亲角大约在2007年左右形成,虽然出现时间比不上中山公园,但发展得很快。现在几乎与天坛公园,中山公园相亲角几乎齐名。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想必大家都看过这首古诗,那么有没有朋友想知道它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如果想知道就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哦!

《望岳》的抒发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 天下 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愿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 登山 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作品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⑴齐鲁青未了⑵。

 造化钟神秀⑶,阴阳割昏晓⑷。

 荡胸生曾云⑸,决眦入归鸟⑹。

 会当凌绝顶⑺,一览众山小⑻。

 词句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 自然 。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白话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名家评价

 宋·范温《潜溪诗眼》:《望岳》诗云“齐鲁青未了”,《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后来文士极力道之,终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望岳》第二句如此,故先云“岱宗夫如何”……无第二句,而云“岱宗夫如何”,虽曰乱道可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起句之超然者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 随笔 》:顷见岱宗诗赋六本,读之既尽,为区检讨用儒言曰:“总不如一句。”检讨请之。曰:“齐鲁青未了。”

 明·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明·钟惺《唐诗归》:三字得“望”之神(首句)。险奥(“荡胸”二句)。定用望岳语景作结,便弱便浅(末句)。此诗妙在起,后六句不称。如此结,自难乎其称,又今设身为作者想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青未了”语好,“夫如何”跌荡,非凑句也。“荡胸”语,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对下句苦。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然,为万古开天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

 明·王嗣奭《杜臆》:“齐鲁青未了”、“荡胸生云”、“决眦入鸟”,皆望见岱岳之高大,揣摹想象而得之,故首用“夫如何”,正想象光景,三字直管到“入归鸟”,此诗中大开合也。······集中《望岳》诗三见,独此辞愈少,力愈大,直与泰岱争衡。诗垂近千年,未有赏识者。余初亦嫌“荡胸”一联为累句,今始知其奇。钟伯敬乃谓:“此诗妙在起,后六句不称。”犹然俗人之见也,又谓:“定用望岳语作结,便弱便浅。”请问将用何语作结耶

1 《望岳》——杜甫

2 新课标高考语文人教版古诗文默写练习及答案(2)

3 杜甫诗望岳书法作品

4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

5 赞美泰山的古诗杜甫《望岳》赏析

6 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题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赏析二

  “莽莽万重山。”陇南山区,冈岭重迭,峰峦密布,数山之间偶有河谷地带,就是秦州所在。这首诗开头用“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两句,就是对秦州附近地理形势最概括、最形象的描写。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紧接前两句,写的是陇南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山区多风,因为有山峰阻隔,山南山北,天上地下的风都未必是不一样的。

  因此,“无”风是诗人在山谷里的感觉,“云出塞”却是天上有风在吹的结果。又由于秦州地处万山丛中,因此这里黄昏和黎明的时间都要比平原地区长一些——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黄昏,日隐西山,天并没有全黑,但是昏暗之中明月却往往皎然可见,因此才有“不夜月临关”的现象。

  总之,前四句写景。一、二句从高角度俯视,写地下;三、四句从低角度仰视,写天上。这样的景物描写,突出了秦州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五、六句用了两个典故。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武帝封他为典属国。“属国归何晚”,表示对各族人民重新和好,使节顺利往来的盼望。用“楼兰斩未还”,而应该理解成诗人对扫除障碍,使唐朝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的期待。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后称鄯善。汉武帝时派遣使者到大宛国去,楼兰阻挡道路,扣留汉朝使者。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平乐监(官职名)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

  最后两句,诗人写到了自己。在黄土高原的茫茫烟尘之中,诗人独自作长时间的眺望。望什么呢?望使节的正常往来,望平定叛乱凯旋的战士,然而所能望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高山和深秋季节一片衰败的景象。这时,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安定的渴求一下涌上诗人心头,忧愁烦闷,自然难免“摧颜”了。

  后四句承前四句而抒情,关键在一个“望”字。

  有了这个“望”字不仅使后四句脉络清楚,而且使得前四句的描写也落到了实处。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本书卷一《独坐敬亭山》等已介绍。安旗《李白诗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南阳(今河南南阳)。诗中“青山”似指南阳西北之精山,“白水”似指南阳东之淯水(俗名白河),是开元二十六年(738)李白之行的首途之作。特录以备考。

首联对送别的地点作了概括的描述,青山横亘在外城的北面,白色的河流环绕在城的东面。青山绿水历历在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作者视野十分开阔。两句对仗工整,也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郭”,外城。

颔联承上写送别,此地一别之后,友人便踏上了万里征程。“一”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是副词。“一为”与“万里”也不是对偶关系,但是“一为别”与“万里征”恰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关系,所谓一别万里,不仅一别之后,友人便踏上了万里征程,而且一别之后,朋友之间也将会相距万里之遥,何时重逢,不得而知,其有无限怅惘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蓬”,蓬草。蓬草枯萎根断后,随风飘荡。“孤蓬”比喻孤零零漂泊在外的友人。五律首联不要求对仗,此诗却对仗得十分工整;颔联要求对仗,此诗却不对仗,或者说对仗得不工整,但是读起来很流畅。这就是写诗达到最高境界的李白,为了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惜突破格律的束缚。

颈联抒发送别之情。五句用飘动的浮云比喻漂泊的游子,下句用缓缓下沉的落日比喻依依不舍的老朋友的惜别之情。正如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卷十八所说:“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此外,太阳就要下山了,友人还要启程赶路,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奈。这两句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如日本人编《李太白诗醇》引宋严羽评语:“五、六澹荡凄远,胜多多语。”

尾联写挥手告别。七句写人挥手,末句写马悲鸣,有动作,有声音,其情其景,如在目前。“萧萧”形容马鸣声,如《诗经·小雅·车攻》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班”,分别。《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杜预注:“班,别也。”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分析道:“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

诗借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此诗以“浮云”形容“游子意”,以“落日”形容“故人情”,均恰到好处,所以能流传千古。而最后两句写朋友间相互挥别的场景,令人难以忘怀,这些都是诗歌形象的作用。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

出处是——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大意是:在枫叶沙沙作响深秋傍晚,夜宿潼关驿楼要以飘香的美酒相伴远处,华山上残云缭绕,中条山上疏雨飘落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伸伸向远方,黄河奔流入海的涛声在远远地回荡明天就可到达繁华的京城长安了,我还梦想着回故乡去过砍柴钓鱼的渔樵生活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81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