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和暗喻有什么区别

明喻和暗喻有什么区别,第1张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2、明喻能明显地看出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词;暗喻没有明显比喻词。

3、明喻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暗喻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4、明喻中,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似的等喻词来联系;暗喻中,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没有比喻词。

扩展资料:

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明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她是夜明珠,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

  却闪耀在天上!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③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④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明喻(Simile),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

  例如:

  1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我的心像一只歌唱的小鸟。)

  3O my lo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ove i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在《红红的玫瑰》一诗中,由外表的描写转向描写爱人自然和谐之美。这里用了诗人用了两个明喻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多情的画面,美丽动人的苏格兰少女有花一样的丽质,乐曲一般的甜美。

  4Army and people are as inseparable as fish and water(军队和人民象鱼水一样不可分离。)

  5It is difficult to convince him: he is as obstinate as a mule(他倔强得像一头骡子,很难说服他。)这里用a mule(骡子)比喻顽固的人。

  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

  比喻词: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出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词:“像”、“像似的”、“像一般”、“好比”等

1、明喻,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存在。形式为“甲像乙”,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暗喻,即本体和喻体出现,比喻词不出现,变成了“是”、“成了”、“变成”等词语连接起来。形式为“甲是乙”,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借喻,即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形式为“甲代乙”,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就是用来比喻大榕树的。

扩展资料:

比喻句的三要素,也就是说比喻句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清楚地写清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例如“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这个句子中,“子弹”是本体,“冰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参考资料:

-比喻修辞手法

1、明喻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喻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明喻的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如”、“似”、“像…似的”、“如同”、“好比”等。例如:

此时心情,正像这无水的枯井。

长城像一条长龙。

叶子像舞女的裙。

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2、暗喻的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构成等。暗喻又叫隐喻。例如:

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老师是园丁。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画。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例如: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夜晚,明净的白玉盘挂在天上。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句:1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2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隐喻(又称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例句:1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2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09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