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暗喻?有什么效果

什么是暗喻?有什么效果,第1张

暗喻明喻相对的啊。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隐喻的例子:1、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2、这里是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3、我爱森林—地球的肾脏。(森林—地球的肾脏)4、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大地母亲复指关系)

隐喻的释义:

 在英语中(汉语见“暗喻”),隐喻(Metaphor)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表达方法:A是B。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其为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似”、“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但不是所有有是连接的语句都是暗喻,因为比喻必须要符合: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隐喻的本质: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实际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是一个概念域对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和一种述谓现象。”

 

 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隐喻及其含义的例子有:

1、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2、这里是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3、我爱森林——地球的肾脏。(森林——地球的肾脏)

4、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大地母亲复指关系)

比喻,隐喻,暗喻的区别为:意思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比喻:修辞格的一种。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2、隐喻: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

3、暗喻:比喻的一种。这种比喻用“是”“就是”“成为”“变成”等作为比喻词语。

二、出处不同

1、比喻: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2、隐喻: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他怕这‘算账’两字的隐喻,就是绑票,勒索,或结果性命。”

3、暗喻:《新民晚报》1987424:“ 韩兄 ,你说说看,一个朴素端庄、眉清目秀、笑脸迎人的村姑比之珠围翠绕、体态风骚、自视甚高的阔太,究竟哪个更可爱呢?我完全明白他在暗喻什么,只是会心地笑了笑。”

明喻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例子:朝气蓬勃的孩子就象六七点种的太阳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更新1:

最好有埋啦!!

明喻 明喻句主要是以喻体、喻词、喻依三者组成, 喻体:要描写的事物 喻词:可以表明本体、喻体的相似性之连接词,例如︰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 喻依:和本体相似的事物 例子 他 动也不动,彷如 石像。 喻体:他 喻词:彷如 喻依:石像 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会发热,会发亮。 喻体:太阳 喻词:就像 喻依:一个大火球 我就如一朵向日葵,向着太阳。 喻体:我 喻词:就如 喻依:一朵向日葵 暗喻/隐喻 凡具备喻体、喻依,而喻词由系语如「是」、「为」等代替者,叫做「暗喻」或「隐喻」。 喻体:要描写的事物 喻词:有别于明喻,暗喻的喻词主要是具有肯定语气的判断词、系词(例如:「是」、「成」、「成为」、「变为」),但作用与明喻相同 喻依:和本体相似的事物 例子 母亲啊! 你 是 荷叶 , 我 是 红莲 。 喻句一: 喻体:你 喻词:是 喻依:荷叶 喻句二: 喻体:我 喻词:是 喻依:红莲 我是一只小小鸟,跳来跳去吱吱叫。 喻体:我 喻词:是 喻依:小鸟 借喻 借喻句有别于明喻句、暗喻句。凡将喻体、喻词省略,只剩下喻依的,叫做「借喻」。 借喻既没有喻词,喻体亦不出现,直接用喻依来取代喻体;因此借喻必须使用适宜,使读者能够透过作者的描述,理解喻体是甚么,否则读者就很易摸不著头绪。 例子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喻体:黑云 喻依:灰色的幔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和色情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喻体:儿童 喻依:幼苗 他摇曳著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喻体:凌乱的头发 喻依:蓬草 练习: 试分辨下列各句究竟是明喻句、隐喻句还是借喻句。 1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 2森林里

一只只曲张、枯干的手

正向天空伸展

要讨求滋润的雨水。 3我觉得每团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 4父亲早年为了生活,离开了亲人,离开了故乡,也离开了祖国,只身来到中国香港谋生。 5考试将近,同学都争取每秒,每分,每刻的时间,努力文戏,期望能考取好成绩。 6他在没有举步艰难,不支倒地练习的情况下参加马拉松比赛,起步时健步如飞。 7 那孩子的眼睛仿如清水般明亮。 8 遍山都是红白交映的杜鹃花。 9 小小的花朵开满枝,整棵树就像散开的烟花一样,构成美丽的图案。 10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翅浮在天空中一般。 11 刚从非洲出差回来的爸爸,脸晒得变成包公面。 12 我全身乏力,好像患上了感冒。

参考: 20384223237/srch/cachep=%E6%AF%94%E5%96%BB%E7%B7%B4%E7%BF%92&fr=FP-tab-web-t&ei=UTF-8&meta=rst%3D&u=ccpassedu/%7Eta03/04doc&w=%E6%AF%94%E5%96%BB+%E7%B7%B4%E7%BF%92&d=aBmB5bXiQB_y&icp=1&intl=

明喻-本体(被比喻的词)+喻词(例:像)+喻体(用作比喻的词) 暗喻-本体+喻体 借喻-只有喻体

明喻----->有喻词 eg 像 暗喻------>无喻词 通常用是

如 借喻------>连本体都无~~得喻体~ 一个例子 明喻:荷叶上的露珠好像一颗颗珍珠--->有喻体:像 暗喻:荷叶上的露珠是一颗颗珍珠-------->得本体(露珠)同喻体(珍珠) 借喻:荷叶上有一颗颗珍珠------------------>得喻体(珍珠) 2008-01-04 20:07:34 补充: 明喻:荷叶上的露珠好像一颗颗珍珠--->有喻体:像系有喻词先岩

参考: 学校教~

比喻: 明喻--青春期 像 一场风暴 ↑ ↑ ↑ 本体 喻词 喻体 ←本体

喻词和喻体都会出现 暗喻--青春期 是 一场风暴 ↑ ↑ 本体 喻体 ←只有本体和喻体

没有 喻词 借喻--上述这些「青春期 风暴」其实并不如相像中强烈 ↑ 本体和喻词和都不出现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暗喻是指隐而不显的譬喻,相对于明喻而言。

暗喻,汉语词汇,意思是隐晦,常用比喻词“是”“就是”“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示例: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明喻:明确的比喻 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

例如 雪花象鹅毛一样飞舞

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象……似的、如同……一般等等

例如:(1)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2)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为等等

例如:(1)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一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明喻:明确的比喻 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

例如 雪花象鹅毛一样飞舞

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明喻,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①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荷马式的比喻。

  史诗用质朴的、流畅的口语写成的,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色。诗人善用比喻,全诗有180 个(《奥德赛》有40 个)。这些比喻多半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农事等,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等方面,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文学还不善于用环境描写的手法,这种比喻既能增强读者的现实感,又能收到形象化的效果。

  史诗中以自然现象作比喻的,如写阿喀琉斯的盾牌说:“然后他拿起了那面又大又厚的盾牌,远远的射出光芒,好像是月亮,又好像是水手们在海上被逆风从家乡飘进鱼游的大道去时回头望见的荒凉高原上农场的火光。” 描写特洛亚军冲锋说:“特洛亚人整大队涌上来了,赫克托耳在打头阵, 仿佛是高山上一块大石头,被一条因冬雨而泛滥的河流冲掉了基脚,正从垒块不平的山坡上直冲下来一般。那块石头先是高高的蹦起,冲过一些回声震响的树林,然后毫无阻碍的一直落到平地,这才不得不停止。”

  用狩猎作比喻的,如墨涅拉俄斯见到赫克托耳冲来时,拔脚逃跑,诗中这样描写:“墨涅拉俄斯丢开了尸体,掉转头就跑,但是他一路跑一路不住回过头去看,譬如一头有胡子的狮子,被牧人们和他们的猎狗拿着枪鼓噪着从羊栏里赶出来,雄心里面不免带几分恐惧,可是实在不大愿意离开那个农场的。”

  阿喀琉斯追赶赫克托耳的比喻:“轻得像羽族当中最最快的山鹰打个回旋去追一只胆小的鸽子,一路尖叫着紧紧跟随,偶尔还突然来一个猛扑,那阿喀琉斯也就这样前去紧紧追赶的;那赫克托耳呢,也正像一只鸽子飞在他的敌人的前头,绕着特洛亚的城墙脚下在阿喀琉斯前面用尽他的脚力在逃跑。”

  用农事作比喻的,如对墨涅拉俄斯杀死欧福耳玻斯的描写:“现在一切都浸饱血了,他像一棵幼树似的躺在那里。譬如一个园丁拿了根橄榄树的秧, 找个空旷地方栽种着,让它可以多吸收水分,那根树秧长成一棵优美的幼树,在一阵阵的微风里面摇曳着,并且已经开白花了。谁知一天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把它连根都拔起,直挺挺的推倒在地上了。”

  “荷马式比喻”也就是描写性的比喻,以上例子都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史诗中还采用了一些固定形容词和修饰语,强调出人物的外表特征。如捷足的阿喀琉斯、头盔闪亮的赫克托耳、牛眼睛的赫拉、闪眼的雅典娜等

  请采纳,祝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8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