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1张

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思想品德以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己任,在过去的教学中,上课读课文,划重点,背重点,考重点,学生分数考的高,但是认识水平低下,行为习惯差,学生的道德情操没有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句空话,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对他们来说遥遥无期,所以应试教育偏离小学思品教学的目的,传统教育实施的唯一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思品教学中执着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感情教育的重要性

周总理说过:"人最起码的道德是要爱国",这充分说明了爱国是一个中国公民的最低道德底线, 一个人缺乏爱国主义公民他就谈不上其他的道德要求了,爱国主义要从小培养,感悟祖国就是我的家,人民就是我的父母,国强则民富,没有国哪有家 ,但是在思品教学中,老师授课生硬说教学生枯燥无味,感受不到爱国主义动力,更感受不到爱国主义的巨大魅力,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炽热爱国情感。这是我们教学失败的地方,在家里父母注重学生学业的学习,很少家长对学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零星在电视剧看看爱国情节,只要注意力不在这里,更没有把它上升到道德范畴,所以承担起这一重任是我们思品教师,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2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爱国主义影片,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小学生善于形象、直观思维,多媒体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动画前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从不同的渠道把爱国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全方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发学生情感资源,与剧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是单纯进行语言教学无法达到效果,我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甲午风云》、《董存瑞》、《汶川大地震救援》……等影视剧作,学生感触很深,在播放南京大屠杀时,面对日本在南京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南京同胞在死在日本的军刀下,妇女被强奸,无辜的婴儿被万恶的军刀劈成两半,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繁华的南京城瓦砾遍布。顿成人间地狱,日本成为我们不共戴天的死敌。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军队必须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发出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国强我荣,国衰我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看到《甲午风云》,学生认识到中国失败有两个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爱国人心不齐。播放《汶川紧急救援》,学生深处地震灾区,感同深受,人民军队千里献大爱,感受到了党的大恩大德,学生誓言做一个感恩报国小学生。

3每周利用升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活动时,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阵地,师生庄严肃穆站在国旗下,听到高亢、激昂、充满厚重力量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感受到了祖国前进矫健的步伐,感受到了祖国跳动脉搏,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强大的凝聚力。一个庄严的升旗活动虽然短短几分钟,学生身临爱国现场, 以强列的艺术感染为载体,把爱国主义思想源源不断输入学生心中,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学生感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震撼,将爱国主义思想具体化、艺术化、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4展示祖国山水画

我们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美丽,有千里北国风光,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有旷野天地树的江南水乡。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草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我在上课时讲到相关的章节时,通过在网上采集,通过自己旅游拍摄的,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壮美,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慢慢感悟到祖国在我心中, 坚定祖国建设更加美丽的信心和决心。

5讲述爱国志士故事,树立爱国楷模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就是他们升华灵魂的天堂,容易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化,我在教学中,选择名人爱国故事进行讲解,我讲了革命前辈的故事,讲到周恩来时,重点选择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周总理从小立下振兴中华的理想,为了谋求祖国解放,南征百战,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操所感动。重庆谈判不顾个人的安危,深入龙潭虎穴,被主席的雄韬伟略所折服,为孙中山执着探索救国的真理所感动。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播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6引领学生走长征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黑水地区是红军长征路,留下了很多的红军纪念馆,红军碑、红军石刻,这是很好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走长征路,参观红军纪念碑和会址,讲解红色革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极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现场考察,亲临红色旧址,感受红军长征的辛苦,认识到革命艰难困苦,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牢记红军精神,发扬红军精神,建设家乡和祖国。

总之。 思品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心理优势,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一﹑深化音响感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使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和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歌唱长江。“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向的飘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

二﹑深化视觉感知,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能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在学生欣赏﹑歌唱﹑视唱﹑简单音乐创作中常用“音画合壁”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低年级课本中老牛﹑公鸡﹑小鸟并在同一画面,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高音﹑音色概念。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若运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画片﹑幻灯或教儿童回忆影视中曾经看到的四只小天鹅天真活泼的舞蹈形象,这些视觉的表象有助于儿童用听觉来感知舞曲旋律﹑节奏﹑情感的变化。要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视觉感知,即经过长期听觉体验的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可以不用直接唱(奏)和聆听音乐作品,通过读谱,根据谱例的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风格的变化引发联想,内心即产生了对某个音乐形象的体验。如有经验的指挥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总要静心读谱,从视觉上感知音乐,进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头脑驾驭,用技巧来表达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曲,通过谱例的视觉直观形象,能加深学生对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的记忆和理解,如果能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持久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知中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深邃情感,就能较深入地体味并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歌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首先可以从视觉中体验到;歌谱(五线谱)给人的视觉印象如同母亲摇着孩子安睡的律动一起一伏,由此知道此曲表现的是一种轻柔舒缓﹑安详慈爱﹑优美静谧的音乐情感。

三﹑通过联想升华,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维,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含点。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生唱《翅膀》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为何以“翅膀”为歌名。四年级的学生很有思想,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太阳”“春风”“黄河”“理想”“知识”虽然没有翅膀,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给它们“安”上翅膀,使歌曲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你看学生说得多好,接下来我又问: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学生说:我们一定要拥有“知识”“理想”这两副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瞧!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是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得活动中尝到学生活动的乐趣和满足,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和优点,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意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抓住情感教学的要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在《情感教育》小说中,福楼拜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弗雷德里克·莫罗,透过他的人生遭遇及其精神状态的幻想及毁灭,表现了人生、社会、思想、财富等多方面的共存和矛盾,充分将人类的异化塑造出来。

《情感教育》主题思想:浪漫主义的情感幻想,是导致浪漫主义的法兰西青年堕落与精神幻灭的元凶。

在《情感教育》中,福楼拜主要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一生当中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弗雷德里克的人生是十分曲折的,他先后遇见了几个非常具有魅力的女子,包括阿努尔夫人、交际花罗莎纳特,以及贵妇当布赫兹等,虽然经历了种种爱情,并且邂逅了许多优秀的女子,但是弗雷德里克依然无法抹去自己意识当中关于阿努尔夫人的深刻印象,甚至最后失去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可能性。弗雷德里克在轰轰烈烈的爱情和苦恋当中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在慵懒以及清贫孤苦的窘境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在《情感教育》中,弗雷德里克是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从他的内心精神状况上看,他完全陷入一种人生的幻想当中。因为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爱情的幻想以及失恋之后的痛苦世界,所以他才会在社会活动当中显得冷漠。实际上,弗雷德里克因为对爱情和恋人阿努尔夫人的放不下,才会无法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他为了内心世界所谓的爱情作出所谓的抗争和各种保护,最终这些精神幻想都走向了毁灭。无作为的弗雷德里克·莫罗的精神幻灭,表现了个人对社会的抗拒,以及对于天真幻想的捍卫。

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人生经历基础

弗雷德里克的精神幻灭首先是由其一定的人生基础形成的。弗雷德里克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有着非常细腻的感情,也因此他在巴黎学习法律的时候,因为其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而更钟情于文学。弗雷德里克之所以会对爱情痴迷、对虚无的人生感到无法释怀,与他对沉迷于感伤文学、华尔兹舞曲、绘画等,是有着深切的关系的。这些感性的艺术对弗雷德里克的意识形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弗雷德里克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迷恋于贩卖绘画作品的商贩阿努尔的妻子,也就是阿努尔夫人。阿努尔夫人虽然对于自己的丈夫,绘画商贩阿努尔并没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她仍然恪守着身为人妻应该遵守的道德。在小说《情感教育》中,阿努尔夫人是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福楼拜在小说描述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阿努尔夫人实际上已经被弗雷德里克所感动,并对其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她无法放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所以在法国爆发二月革命的时候,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阿努尔夫人毅然放弃了和弗雷德里克的约会。而弗雷德里克放弃了参加二月革命的机会,则充分表明了他已经逐渐被心中的爱情迷住了自己的心性,把爱情作为自己的一切。这也是弗雷德里克人生出现幻想的一个重要的动因。

因为对阿努尔夫人的迷恋,所以弗雷德里克完全陷入了执着当中,以至于他并没有重视自己身边一直钟情于他的露易丝。露易丝对于弗雷德里克也曾经有过迷恋,但是因他被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幻想所束缚,所以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当年恋慕自己的淳朴女子露易丝嫁给了自己的老同学戴罗利。弗雷德里克的爱情状态是狂乱的,因此他最后要面对的就是内心爱情幻想的毁灭。这种幻灭是浪漫主义式,象征着人的精神堕落。

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实质:浪漫主义的堕落

《情感教育》中的弗雷德里克的精神世界最终走向于幻灭,主要是在其巴黎求学期间所累积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影响。弗雷德里克本来是前往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他对于法律的这种理性的学科并没有表现出比较多的兴趣,反而对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以及音乐等感性的艺术产生了关注。虽然弗雷德里克并没有在感性艺术方面进行钻研以及精进,但是他的性格当中的感性或者感伤的元素受到了这些感性艺术形式和精神的浸润,从而逐渐产生了一种对爱情执着的浪漫主义精神。这种性格上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弗雷德里克在巴黎的时候才萌发的,而是在其家庭生活期间就已经逐渐产生了的,而巴黎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其与生俱来的感性性格进行发挥,最终才让弗雷德里克走向了浪漫主义的痛苦和无尽的幻想之中。

弗雷德里克和阿努尔夫人之间的无疾而终的爱情,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阿努尔夫人恪守作为人妻应有的道德伦理,但是从实质上看,是弗雷德里克对于根本不合理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弗雷德里克没有屈从在社会的伦理道德框架下,但是也正是如此,他才会用心地爱上阿努尔夫人,最后又再次被世俗的道德伦理嘲弄和遗弃。弗雷德里克此后相处的几个女性,如交际花罗莎纳特,都只是他发泄欲望的对象;而露易丝这个淳朴的姑娘则无法唤起弗雷德里克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的勇气。可以说,弗雷德里克内心始终走不出和阿努尔夫人无疾而终的爱情的痛苦,他终其一生还是在期待阿努尔夫人重新和自己在一起,这种浪漫主义的幻想,让弗雷德里克走向了浪漫主义的堕落,最终在虚度一生当中迎来了自己幻想的毁灭。

小说中,弗雷德里克本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本可以拥有非常优越的生活,选择一般中产阶级家庭子弟的职业道路,加上他本人在巴黎修读过法律知识的,是可以选择平淡而富足的人生的。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个性和幻想而导致个人逐渐陷入到浪漫主义的堕落当中。弗雷德里克身上有着19世纪法国中产阶级子弟特有的浪漫,这种浪漫既是法兰西青年人特有的魅力,同时也是他们人生脆弱的软肋。无可否认,弗雷德里克对于阿努尔夫人的爱情是真切的、诚挚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他却没有正视社会的现实,没有看到巴黎上流社会的虚伪和狡诈,所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发现虽然他对爱情抱有的执着,但最终也只能付诸东流,他的内心充满着痛苦和悔恨。但即便如此,弗雷德里克内心仍然为阿努尔夫人,一个已经不可能和他在一起的女子保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弗雷德里克内心爱着这样的一个幻想,所以他始终无法开始一段新的爱情,最终只能在爱情的失意当中逐渐自甘堕落,让自己原本的意志随之瘫痪了。

弗雷德里克精神幻灭的定位:游离于社会的孤独者

在小说《情感教育》中,弗雷德里克常常去参加巴黎上流社会的各种交际的场所,甚至是去参加一些政治活动。在福楼拜的笔下,弗雷德里克的社会交际活动都有比较详细的描写。但是无论是在名媛名流穿行的上流阶层的舞会当中,还是在二月革命的政治场合里面,弗雷德里克从来都不归属于任意一个场合,他一直都是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孤独者,这也是其精神幻灭的社会角色定位。弗雷德里克从来都没有在现实的社会当中真正地活着,他一直都是沉浸在自己爱情的失意以及对期盼阿努尔夫人重新回归到自己身边的幻想当中,而冷眼看着整个法国社会的更迭以及变化。而热烈并且亢奋的社会碰撞着弗雷德里克这个冰冷的孤独幻灭者,形成了剧烈的精神世界对比。

弗雷德里克受到精神幻想和幻灭的影响,因而在各种聚会当中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当中都是沉浸在自我世界的慵懒,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没有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甚至弗雷德里克的内心世界认为世界已经在绝望的边缘当中踽踽爬行,可以说,在弗雷德里克的思想中,他对于物欲横流和追逐权力的现实社会是充满厌倦和厌恶的,这也是他选择沉浸在幻想当中,一直成为游离于人群之外的孤独者的主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弗雷德里克是把现实的物质世界和虚幻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分割,他有着独立的精神意识领域,并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并不能够通过某种具体的方式进行调和,因而出现了内心世界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状况。弗雷德里克始终游离在社会和人群之外,这种精神上的矛盾和压力,也最终让其产生了幻想以及幻想的破灭。

弗雷德里克越是对世俗世界的物质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质疑和否定,其对于阿努尔夫人的这段感情也就更加执着,并产生了坚决的捍卫心态,进而把浪漫的爱情作为生活的全部,最终成为了爱情的信仰者,也迷失了他自己独立清醒的意识,习惯了依赖幻想来让自己存活下去。弗雷德里克产生了一种近似病态的爱情价值观念,把爱情理想化,没有独立和客观地审视自己和阿努尔夫人之间的爱情,从而慢慢地变得为爱去幻想和痴狂,最终内心世界扭曲。

而作者福楼拜也在《情感教育》当中制造了一个悲伤的结局,那就是阿努尔夫人在20年后重新找到了陷入了贫苦和幻想中的弗雷德里克,但是弗雷德里克并没有接受她,阿努尔夫人留下了一绺已经斑白的头发给弗雷德里克做纪念。弗雷德里克拒绝了阿努尔夫人,充分表明了他20年前执着追求那个内心的阿努尔夫人,不过只是其脆弱的幻想而已,归根到底,是弗雷德里克内心浪漫主义爱情信仰的形象化,从来弗雷德里克爱的也只是他自己而已。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也就是弗雷德里克精神走向了幻灭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弗雷德里克的人生已经沧海桑田,而被蹉跎的一生是他内心卑微精神幻灭的殉葬品,再也无法从头来过。

福楼拜通过《情感教育》来表达他的美学理想。他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叙述技巧几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规约,用精彩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叙述技巧写出了平淡,写出了平庸,写出了美。

从福楼拜开始,作品中现实的“真相”开始变得不确定了,而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教育》这部作品中。它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叙述技巧几个方面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规约。

就情节、人物和叙述手法的创新而言,《情感教育》具现代性,能体现福楼拜的美学理想。左拉在赞颂这部作品时,对其受到读者冷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些读者抱怨《情感教育》的故事戏剧性不强,缺乏“动人心弦的事件”和“戏剧性的变化”;人物都是失败者,都是平庸之辈,向命运低头的“英雄”;觉得作品冗长乏味,感觉不到作者苦心经营力图表现出的那种看似平淡但却意味深长的肺腑之情。其实,读者指出的“缺点”,却正是该部作品的现代性之所在,《情感教育》作品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正是其特殊的现代性特征。

一、弱者的“真实”

《情感教育》中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是一个平庸的、性格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人物。他时而勇敢,时而懦弱;时而诚实,时而说谎;他既爱慕虚荣又注重友情;既悲观又富有幻想。他梦想美好的爱情,梦想当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法学院教授,但这些梦想最终都没能实现。爱情幻想是主人公幻想世界的中心。但主人公在这一幻想过程中始终是一个疑虑重重、不自信和被动者的形象。小说一开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便流露出一种悲观情绪。他向朋友戴洛里耶表示,他不会去寻找他所需要的女人,因为“即便找到了她,她也会拒绝我的,我是个苦命的人。”

可他又一直幻想阿尔努夫人成为自己的情人,与他远走高飞;但同时他又确信,任何实现这一幻想的尝试“都是枉费心机” 。他疑虑重重,屡屡退却。“他梦想与她(阿尔努夫人)一起生活,亲昵地用‘你’称呼她,用手久久地抚摸她两鬓的头发;或者跪在地上,双臂搂住她的腰肢,从她的眼里吮吸她的灵魂。但是,他拿不出行动。他怨天尤人,责怪自己的懦弱,被欲望搅得坐立不安,就像在囚室里打转的俘虏。”

弗雷德里克的爱情幻想交织着希望、怀疑与失望,他行动上的优柔寡断。其实小说一开始就暗示了弗雷德里克的被动性,这种被动性贯穿了整部小说:“1840年9月15日晨6时左右,停泊在圣贝尔纳码头的蒙特罗城号轮船即将启程,轮船终于起航了。商店、船坞、工厂林立的两岸,好像两条宽大的带子,飞快地向后滑去。有位留长发的18岁青年,胳膊下面夹着一本画册,一动不动地待在舵旁。”

轮船的动态与弗雷德里克的静止不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情感教育》展示的是一个平凡的梦想者平淡无奇的生活经历。弗雷德里克也羡慕上流社会,他常常去一位大银行家做客,虚荣心还驱使他去追求银行家的妻子。

福楼拜笔下的弗雷德里克不是英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反英雄的人物。小说结尾时,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和好友戴洛里耶对他们的一生做了这样的总结:“两人都虚度了年华。一个曾梦想爱情,另一个则梦想权力。”弗雷德里克这个人物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新的人生态度,一种具有怀疑特质的态度。他不再像于连一样的英雄人物那么自信,而是对现实持怀疑的态度,也因此显得更有血有肉, 更贴近现实。

二、平淡的“真实”

《情感教育》中既没有那种催人泪下的悲壮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甚至也没有司汤达那样细腻的心理分析。福楼拜的作品不再有明确、统一的故事情节,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规律(起始、发展、高潮、结局)。因而要概括《情感教育》的故事情节并不容易。

《情感教育》中的画家佩勒兰在谈到创作秘诀时也表明了类似的观点:“一切都存在于自然中,一切都是合理的,一切都具有造型美。关键在于把握住色调,如此而已。”

《情感教育》表现一种的色调,就是以弗雷德里克为代表的一代法国年轻人的彷徨、无聊和绝望。

烦闷或无聊笼罩着整个《情感教育》。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天气和整个生活气氛的无精打采,而大学课堂的气氛和中学一样让弗雷德里克“感到同样的无聊”。

小说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弗雷德里克和阿尔努夫人的初次相遇发生在小说的开始,而他们再次见面的时间(主人公和读者急切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却是40多天之后(小说相隔30多页之后)。而且,令读者感到失望的是,他们见面之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为了寻找突然消失的阿尔努夫妇,弗雷德里克想到了一个叫雷冉巴尔的朋友,他认定这个人一定知道他们的踪迹,于是跑了很多的咖啡馆和酒吧去找他。这个无足轻重的情节占去了几页的篇幅。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表达了弗雷德里克急于找到雷冉巴尔的迫切心情(“他跑到舒瓦瑟尔街”;他朝着没有门铃的门“用拳头猛捶,又喊又叫”;得知雷冉巴尔刚刚离开一家酒铺,他便立刻冲到街上;他“三口两口吃下一只奶油球蛋糕,跳上一辆双轮轻便马车”;“他终于一跃而起”)。但与此同时,种种变故或不巧使弗雷德里克迟迟无法接近自己寻找的目标。弗雷德里克一直渴望见到阿尔努夫人,但这一时刻总是姗姗来迟。于是,他在咖啡馆里观看别人“没完没了地打台球,喝下无数杯啤酒”。

作者用了十多页的篇幅来叙述在萝莎奈特家举行的晚会,但整个晚会期间,同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发生。如果说,传统的故事结构一般都遵循“开始——发展——高潮” 这样一个模式的话,《情感教育》的情节结构则呈线性状,也就是说任何情节都没有高潮或完满的结局。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在各方面的屡屡失败从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这一结构的特点。

弗雷德里克与阿尔努夫人的爱情故事是《情感教育》的情节主线,那么,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起点和终点就像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只有距离之差,没有质量上的区别。小说的开始展示了弗雷德里克乘船返回家乡的情景。蒙特罗城号轮船起航,象征着主人公幻想之旅的开始。在这次航行中,他遇见了他的梦中女神阿尔努夫人。从此,他开始梦想成为她的情人,但这一梦想始终没有结果。小说结尾时,弗雷德里克远行而归。此时的主人公已不再是小说开始时那个充满幻想的年轻小伙子,而且已过不惑之年的他,12经历了生活的沧桑,不再有任何理想抱负、任何激情,阿尔努夫人的突然出现,则又重新点燃了他的希望和梦想,他的心跳开始加速,但就在他马上要实现多年的梦想时,他又一次退却了,他的爱情梦想因此将成为永久的梦想。因为当阿尔努夫人摘掉帽子时,灯光照出了她的白发。白发不但意味着他的偶像已经失去昔日的青春美貌,而且还让他产生了恋母的恐惧心理。

细节描写

《情感教育》以情节为基础的结构被摒弃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在福楼拜的笔下绽放出让人诧异的光芒。福楼拜在对小说的处理中放弃了典型化生活事件的处理方式,将平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挖掘出来,让其蕴涵着丰富的一如史诗般的内容。福楼拜对细节进行大量描写。枫丹白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宫,福楼拜在对它进行描写时使用大量笔墨,作者对皇宫富丽堂皇的建筑和周边的景物是这样描写的:

“这天一大早,他们就出发去参观宫殿。从栅栏边上的门走进去,正面是一面一览无余的正墙,有五座尖顶式样的阁楼,在院子的尽头是一座呈现出马蹄铁般造型的楼梯,两座更显得低矮的房子坐落在院子的两侧。路面上深碧色的苔藓和浅褐色的地砖远远的融合在一起,宫殿就像一件旧铠甲呈现出铁锈色,带着王者站定自若的风度,还有一些武士般悒郁威严的气概。”

福楼拜将一卷精美的图画展现在读者眼前,用自己的画笔在这幅图画上渲染和谐肃穆的色调。这幅精致的画卷随着主角罗莎耐特和弗雷德里克的视线向远方伸展和转移。他们看见弗朗索瓦的游廊、教皇的起居室、王妃君主的房间以及皇帝颁布逊位书的精致的桃花心木桌,另外还有一个个房间被鹿廊分隔着。这是一段立体感很强的环境描写,显然是要将1848年发生的二月革命传递的喧哗和不安抛开,那些带着亚历山大大帝王多次战役、普塞克像和奥林匹亚各个神像的图画将读者引领进古希腊神话传说的遥远梦境中。

福楼拜对创作的科学态度让小说的细节呈现出“真实性”的感觉。福楼拜在创作时要求对现实生活进行描写时需要详实准确的进行表述,小说要具有理性的科学化,追求事件的普遍性。在《情感教育》这样以历史作为题材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学习和查阅了大量论理史和政治史,这些书籍为他描写一代人的经历提供了详尽的历史材料。从小说对于欧仁苏病情变化的大段描写中, 能够看到一个严谨专业的解剖学家给我们关于动作、声音、呼吸、脸色等有关病情变化的反应提供着准确而又全面的细节描写。福楼拜在创作这一情节时对孩子抱着极大的同情心,虽然这样, 但在对孩子病情变化的描写中并没有将感情渲染进叙事的行文中,也没有选择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就像一个解剖学家一样科学客观地将病情的细节一一表述出来,小说细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已经达到严格甚至苛刻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把他当成一位严谨的科学家。福楼拜对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他一直对存在肤浅表象的现实主义抱有反对的态度,他要求对于事件的描述要具有精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有着特殊性的细节描写,福楼拜认为精确性在理念上并不是机械的,是一项追求真实性的艺术行为,这种关于细节的描写有着超强的表现力。

《情感教育》在绝大部分叙事时虽然也在使用全方位的视角, 但这种全知全能已经在向着中性化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小说文本中存在着“内聚焦叙事”和“不定式”,在描写阿尔努和弗雷德里克第一次见面时,人称上,不断地在“她”和“他”之间切换,在频繁的切换中,读者也融人其中,让人分享述说着的心理和视觉感受,显然福楼拜在描写这段时费尽心机。

作者经常打破故事连续性的叙述,在一个情况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时述说其他内容,给读者在逻辑上造成“跳跃”的意识,这种跳跃像诱饵,引发读者阅读的渴望。片段间拼接没有过度的痕迹,从而产生蒙太奇的效果, 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拓展了小说的空间。福楼拜不但在局部描写上比较“跳跃”,在整体构思上也运用“跳跃”的手法,取消人物的行动力,让物代替人来联系故事。除了故事情节上跳跃的处理手法, 福楼拜还擅长“空白的表述方式,例如弗雷德里克拜见阿尔努夫人,被告知没在家,当他再看见阿尔努夫人时, 发出“啊”的声音,在简短的声音后和解释补充之间形成断裂,制造变化的大段描写中, 能够看到一个严谨专业的解出“空白”效果,这增加了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猜想,扩展了思考的空间,为之后人物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进行铺垫。除了“空白”外,福楼拜的作品经常出现对话过程中无语言交流的现象。

在文本的结尾,沾第部第六节,福楼拜运用大段的“空白”来处理弗雷德里克的经历,这段描写与前面的节奏有所不同,相比之前叙事的缓慢,突然节奏加快,用帐篷、大型客轮、社交场等几个地点, 用索然无味、充满心酸和惊愕的情感形容词,把经历情感和教育变化后一个情感迟钝、精神闲散的弗雷德里克勾勒出来,这段“空白”化处理让人们对杜萨迪埃死后弗雷德里克的生活一无所知。

福楼拜在客观上对叙事节奏的加快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弗雷德里克生命的烦废,也让人们读懂了福楼拜对弗雷德里克精神空虚的留白思索。

在《情感教育》里,作者写了三位主要女性有关联的细节,乍看上去几乎有随意撷取,作者淡淡道来,无意借题发挥、比如唐布罗士夫人进入房门时爱在门槛上站一站的习惯,萝莎妮在游枫丹白露宫时每走过一面镜子总要停下来顾盼一番,理理云鬓的举止,都不着一字地画出了她们各自的社会地位和个性气质。

而阿尔努夫人的那只银搭扣的小盒子更有着无所不备的表现力。这只小盒子本是阿尔努送给妻子的信物,后来他又转送给情妇萝莎妮,最后因为破产,他又把它送进拍卖市场,为唐布罗士夫人购得。这只盒子最初出现在弗雷德里克踏进巴黎社交界的时刻,最后又在他一事无成、心境颓唐的末路上出现。这样二只普通的小盒子,平常得简直令人不屑一顾,福楼拜却瞩意甚深,用它把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联结起来,记载了善良被欺骗,真情被玩弄,人性被摧残的现实,使它成为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这位入世未深的青年;“情感教育”的教具。

《情感教育》的最后一章,就表面看,这一章实在平淡得很,只是久别重逢的两位朋友的对话,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也没有铮铮作响的警句,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物的活动中体现了环境气氛,透露了阴郁的时代感。两个年青人,在爱情和事业上各做了一场大梦,青春耗尽,两手空空,这就是他们所接受的情感教育。作者用直观的方法准确地把握住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脉搏,通过他们感伤的归宿道出了自己对时代的认识,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福楼拜竭力地避免自己的主观感情影响人物,完全听凭作品的人物性格按生活的内在逻辑发展。他放弃了作家中心论的主张,一切让形象来说话。

当2022年新年钟声响起的那刻,我知道2021年的一切永远只能是过去式了。翻阅自己一年的朋友圈信息,发现留下最多的照片和文字都是属于我的学生的,当然,在荒芜许久的微信公众号里,要说这一年留下的文章也几乎都和我的学生有关。

2021年的第一时刻,借着孩子们向同学们发致谢视频之际,为自己的亲朋好友送上最美好最诚挚的祝福。之所以没有选择其他的,也没有留下华丽的词藻,或许,也可以确切的说,我的学生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我在这一年有了许多美好的遇见。

(一)遇见唐老 初探情感教育

这一年,最让我难忘的一定是在“卿诉时光”中与即将毕业的学生共守约定留下的百日百文。而说到这一切,不得不提到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他人——情感教育专家唐云增老师。与唐老的相识是因为自己在《中小学班主任》中刊登的一篇和班级工作有关的文章《叫名字风波》。唐老师看完文章后通过杂志的编辑姜老师与我取得了联系。唐老希望我和河南的赵老师一起去探寻情感教育班集体建设的奥秘,像赵老师那样为全国提供一幅宝贵的班主任专业成长路线图。当我第一时间看到唐老的留言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不知如何言表。从未想过,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全国著名的情感教育专家会对一个素未谋面的晚辈如此厚爱,分享着自己的见解并做出具体的指导,那一刻,我真的哭了。平日里为学生做的一切,居然被远在他乡的陌生人看见、读懂。

于是,我马上用我浅薄的认知与有限的路径去打开”自然情感及情感教育“那扇窗。从唐老推荐的《情感教育论纲》中我懂得了自然情感是人的原发性情感状态,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客观环境的态度与体验,更是人的一种直接反应状态,折射着人的价值观。从学习中我明白了情感的发生过程是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我们经常提到的喜怒哀乐惧,都属于原发性的自然情感。而在我们的学校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正是当下很多人会忽略的但又极其重要的教育。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原来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当窗户打开的时候,更多的风景就会源源不断地映入自己的眼帘,于是就花时间啃读了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论纲》的理论知识,再一次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里的感人故事。从文字之旅中我明白了教育就像一列行驶的火车,教师就像乘务员,在不同的时间欢迎不同的乘客。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这群乘客。也许他们会在下一站离开火车,同时搭乘另一组乘客。这些乘客可能来自同一个省,也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乘坐这列火车到达目的地。无论道路多么崎岖,无论风景多么美丽,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安全运送这些乘客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给他们最贴心的服务、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在旅途中享受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旅程才能被认为是愉快的。

然而,唐老希望我做的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希望我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形成他所希望的文字资料。让我从情感教育的“陌生者”顺利成为“入门者”发展成为我国情感教育班集体建设的“领跑者”。恕我愚钝,写出来的文章经过几番修改才能通过唐老的验收。猛然发现自己除了记录一点与学生们之间的小故事外,真就做不出什么名堂来了,所以,之后写的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研究方面的也是屈指可数。那段时间,我有些迷茫,同时也很内疚,觉得自己在情感教育方面的实践更多的是一种原发性的行为,不足以提炼到一个高度去引领更多的老师,于是我就采用和孩子们一起挑战百日写百文的形式倒逼自己。当这一百篇文章全部出炉时,唐老又一次表达了对于我这位“后进生”的鼓励:热烈祝贺“卿诉时光”《“百日之约”100篇》的目标的实现,这是一场“百日倾诉”;这是一场“百日情感交流”;这是一场“师生一起在情感田里的百日情感劳动”;这也是一场可贵的成功的“情感教育研究的实验”。

那一刻,我再一次落泪了。感谢唐老,因为有了他的引领与鞭策,我才拥有前行的力量,有意识也有意愿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趟列车上做一个爱的传递者,让真诚、善良和爱伴随着学生们度过他们童年时光中的某一段旅程。

(二)遇见“教育行走”,参加“一起写吧”挑战

自从2020年误打误撞地遇上“教育行走”开始,我的生命字典里就已经将这几个字镌刻在其间了。2021年的每一天几乎都要用自己的文字与它耳鬓厮磨到凌晨,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参加了由“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发起人小尘老师组织的第②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活动。我们的任务是每天一记录,进行500字以上的自由写作,每月一精品,写一篇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其实,第一期我也参加了,但2020年有段时间因为家人的干预,加上身体不适,我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300天的挑战,但还是默默地坚持写完了300篇。当然,这背后的动力源依然离不开我那可爱的学生。

那段时间,我断了日更,挑战300天的群里也不再出现我活跃的身影。直到2021年的某一天,看到“一起写吧”群里的普利辉老师写了一篇文章《不能没有它——我与教育行走“一起写吧”193天来的“恩恩怨怨”》,特别有感触,更加明白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也再一次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带来的异样收获。再看到小尘老师的《简单坚持的价值》后,我的心再一次被唤醒。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若说自己最大的不足,那一定是没有学会“坚持”。因为没有做到坚持,让我和许许多多的“好事”失之交臂;因为没有做到坚持,让我的身心都曾受到过各种煎熬,倍感痛苦。但自己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寻找了无数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想想过往,不禁感到惭愧不已。

虽然这几年自己也曾做到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加入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团体进行各种公益和非公益的学习组织,也曾参与了组织者的各种学习挑战,但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参加“教育行走一起写吧”这个活动这般坚持那么久。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小尘老师不折不扣的尽职尽责,归功于普老师的各种正能量行为的坚持,归功于众位美仁们的坚持挑战,我的内心一次次得以唤醒,好几次茫然得感觉到前方暗淡无光时,道路的尽头又出现了指路的明灯,于是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往前赶。尽管与坚持挑战的美仁们还有一些距离,尽管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否可以参加教育行走线下活动,但挑战的过程中内心已经一次又一次发生着变化。

我想,不仅仅是挑战300天的“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日更活动,很多曾经被我真心遗忘或人为忽略的事,我都应该重拾起来,尽管很难,但我可以慢慢来,因为坚持的样子真的很美!于是,就在2021年3月23日那天,我就来了一个大动作——和孩子们进行一次百日之约。就因为这个举动,我也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留下了一百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既为这一届孩子的最后一年毕业时光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也为自己的300天挑战提供给了三分之一的素材。应该说这次的活动,是我2021年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事。它带给我和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也让我们彼此懂得坚持的意义,懂得做了才是最好的学习。

教育行走活动让我的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轨迹,我的学生不也成了间接受益者,让他们懂得有些事做了就是最好的学习。尽管因为挑战300天日更活动的时间到来之时,我才写了280多篇,但我最终还是坚持走完这个旅程,于8月1日那天我终于完成了第一期的300篇。与此同时,8月1日那天,第二期“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又重新开启新的旅程,这一次我又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而且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推文官工作。我相信,这一次的自己一定会走得更稳当,也一定会走得更远。

可以说,2021这一年,教育行走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群可亲可爱的美仁们给予我生命成长的力量,是见证我在2021年中获得生命拔节的最珍贵遇见。

(三)遇见“习课堂”,品尝家常课之味

几年前,因为外出学习,让我拥有了拜师的机会,而且拜的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人称“管大”的管建刚老师。管老师是个喜欢“折腾”的人,他的所有关于教学的改革都是以儿童本位,关注条件有限的地方,起点都是在村小。从作文教学革命起,管老师就关注当下,着眼每一个学生,现在他的“家常课”,100%的学生“刚需作业不出课堂”,用课堂改革的方式实现了“双减”政策的要求。作为弟子,师父的大动作受益者一定会有他的弟子。

我是从2020年开始就听师父说习课堂的,也知道它的“威力”所在,只是没有亲眼目睹习课堂的整个过程。加上自己去年执教六年级,不敢大胆尝试,所以迟迟没有去行动。今年暑假特别有幸,因为“行知教育教师深度研习营”在贵阳举行,而且师父亲自展示习课堂教学,所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外出学习之旅。当我在异地他乡听到了原滋原味的管老师亲自执教的习课堂后,内心深处就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着在今年新接手的班级实践习课堂教学模式。

说真话,当你去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你是需要一份勇气的,而且还需要一份支持的力量,要不然,你的内驱力一定会大打折扣。加上“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不能让家长给孩子们购买任务单,只能以打印的形式出现,这种感觉多少差强人意了一些。另外,由于任务单需要及时批改,而学校固定的作业又需要全部完成,我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了,但由于是初尝试,我也不敢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声明自己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而获得不一样的待遇,一切只能自己默默地调整,所以我在学校的时间变得异常紧张。

管老师把习课堂称作为家常课,实践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它需要每一位执教老师用心地跟着管老师落实每一节课的任务单进行调整。Q币的使用,印章的实施,感觉自己践行习课堂的要领还是属于半生不熟状态。我觉得自己时刻都要谨记:学生改变得如何都要想想自己到底改变了多少。

“迈开腿,管住嘴……”我要谨记师父的话,继续努力,无论管家军伙伴们有几人在实施习课堂,我都已经在踏踏实实地践行“双减”这个重要决策的路上了。

之所以愿意像师父一样去“折腾”,开启习课堂教学模式,我想我的内心深处一定是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帮助孩子们,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学有所获,习有所得吧!

(四)遇见新网师,追寻幸福的教育人生

自从参加了“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活动后,我感觉自己似乎又成长了不少,学习的渴望也变得更加强烈了,也有了向更高更深方向学习的勇气。

从2021年6月开始,我就一直关注新网师的点点滴滴,并按以往的要求准备了3000字以上的个人阅读史,就等着招生公告的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切真有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

一切美好如约而至,7月10日一觉醒来,就看到了“寻找尺码相同者”这几个醒目的字眼。马上起床打开电脑找出写好的阅读史文档,根据招生要求补充上相关内容后就提交了入学申请。虽然审核结果是三天内就能知晓,说实话,三天其实跟以往许多活动相比,结果算是比较早知道的。可是自己从提交材料后的第一天开始,不知道查看了多少次手机,每一次拿起手机都是先看邮箱有没有新邮件提示,生怕错过了。终于,到了7月19日一早醒来,就看到新网师公众号刊登了一个新学员的心声,赶紧阅读了一番。原来所有愿意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都是早早地做好了准备,难怪说是寻找尺码相同者。于是,我那颗想早点知道结果的心变得异常迫切,居然担心自己入学申请会不会提交不成功,就赶紧加了新网师报名负责人孙老师的微信。当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后,孙老师宽慰我说没问题的,我悬着的心才放下。

那天午觉醒来,第一个动作就是拿手机,看邮箱动态。哇!真的有信息,是新网师审核结果啊!我赶紧认真地阅读一遍,再阅读一遍,确认无误后马上回复:谢谢老师!马上就去办理缴费事宜。缴完300元的学习基金后,那颗激动的心终于恢复了正常的心跳。在这之后,我就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新网师学员,开启了深度学习之旅。

一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在新网师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在优秀的榜样学员引领下,我愈发觉得从事教育,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拔节是一件很妙的事,可以说加入新网师学习让自己的教育生命变得更加丰盈,也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为此,我也更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因为我的文字故事里都是孩子们的身影。

美好遇见,让我2021年变得不同寻常。感恩遇见,感恩今生遇到的所有人与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9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