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八戒贪财好色,为何却被人喜欢?

西游记里的八戒贪财好色,为何却被人喜欢?,第1张

谈猪色变,贪色贪财的猪八戒为何受人欢迎?下面我们来揭穿这个谜底!

死猪不怕开水烫。 这猪八戒啊,还真是只赖皮猪。他原本天蓬元帅,长相英俊,文武双全,因放纵*荡,色胆包天,调戏嫦娥,触犯天条,被贬至凡人,却阴差阳错投入猪胎,长相和地位和以前相差万里,幸得一身神武。猪八戒也曾照过镜子,一看现在的熊样,诧异之余,一笑而过。猪就猪,有什么大惊小怪,他打自内心没有患得患失,既然是猪模猪样,也就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再说也烫他不死。所以人们喜欢猪八戒这种执着的精神。

死皮赖脸不怕丑。 我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猪八戒还真是不知自丑也不知廉耻,他看不得女人,一看女人就兽性大发,他也不分年老轻少,真善丑恶,只要是异性,他必然会嬉皮笑脸的去接近。哪怕女方讨厌至极,他也微笑着去讨好,似乎压根看不出他心情不好。如西游记第23回,猪八戒贪恋四圣母女富贵与美艳,反倒受了一场大苦,出了大丑;见白骨精生得俊俏就动凡心,落了个猪癫风。在女儿国看到女王后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骨软筋麻,并死皮赖脸要留下来和女王做夫妻。你看看,这样的猪八戒,还真难得,泡妞就要死皮赖脸不怕丑。这也是人们喜欢猪八戒的第二个原因。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从头到尾,猪八戒很清楚,猪就是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本来就是他的写照,死要面子活受罪,还不如表现得淋漓尽致痛快。于是,猪八戒也就毫无掩饰的做一只像模像样的猪。无论走到哪里,吃可是狼吞虎咽,丑相百出,还不忘打个包,免得下餐饿肚子。你一看猪八戒那啤酒肚就知道是个典型的吃货。可以说,在吃方面,猪八戒真是六亲不认,先饱为快。但是他也有度,别人他可不记得,师傅那一份他必须留着,管悟空沙弟饿死饿活,师傅可不能空腹煎熬。吃,猪八戒是专业的,所以安排他化缘乞讨。现实生活中,人们当然喜欢这样一只爱吃的猪。

死不悔改贪便宜。 贪,可是猪八戒的本性。丑人多作怪,猪八戒可不管人家怎么看他,到哪里都不忘顺手牵羊,搞点外快,这也要那也要,巴不得把人家的宝贝都占为己有。就是拿不走或怕师傅责怪,看看总不过分,所以走到哪他总是用那贪婪的眼神去获取信息。现实中的凡人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没有猪八戒表现的那么直接,内心还是认可的。

死到临头睡为重。 猪还是猪,睡,可不要打扰,吃好睡好本来就是猪赤裸裸的天性。哪怕死到临头,被妖魔鬼怪抓了,还是五花大绑要上宰场了,该睡的时候,酣然大睡,来他个一睡方休。这点也挺符合人们贪睡的懒惰心理。

猪八戒背媳妇、调戏嫦娥、偷吃人参果、私占金耙、贪吃贪睡等经典剧情很吻合其形象,理所当然人们喜欢这样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

八戒肥头大耳贪财好色为什么还有人喜欢?正应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八戒虽然长的丑但很温柔,憨厚可爱。八戒虽然有坏毛病但没有坏心眼,接地气。八戒其实是大智若愚,明眼人都会接纳他。

一,人性所驱:“食色人之本性也”,八戒虽是天蓬元帅遭贬降凡,但他干的好象都不是神仙的事,沉醉于美色,在月宫调戏嫦娥,降尘后寄情高老庄,取经路上遇见美妖村姑脚都挪不动。肚圆能吃,也贪吃,取经功成后被封为“净坛使者”,足见佛祖也洞悉其情,这件件桩桩,都见人性,接地气,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触摸感,有共鸣,拒“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于千里之外;

二,角色所配:在《西游记》师徒四人中的角色配置不一样,唐僧信仰坚定,目标明确,理论丰富(饱读经书),身份高贵(金蝉子转世,奉旨取经的钦差)是领袖人物,而高层人物往往是“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

孙悟空本领高强,一路降妖伏魔,七十二变大展神通,属全能高级人才,非一般人所能比。

沙僧虽非凡人出身,但取经路上大都牵马挑担,鲜有表现,不太吸晴

而八戒则把妒忌(打小报告),好色贪吃,顾家恋栈等人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当明白事理后又能能屈能伸,及时改邪归正,助力取经,所以八戒身上虽有许多缺陷,但作为“人性”的本质仍为众人所喜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猪八戒能被大多数俗人喜欢,就是这个道理,这恰恰说明他活得真实,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容易让人接受。

世上大多数人都是俗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猪八戒身上都能找到同感,一般人没法不喜欢他,不喜欢他就是不喜欢自己。

猪八戒不做作,爱憎分明,性格直爽,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爱好,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爱就爱,该逃跑时就逃跑,这点最可爱。

猪八戒天赋异禀,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从下界猪妖到天庭要职再到人间猪妖,不经意间就经历了一个轮回,有经历、有背景、有故事、有内涵,曾经沧海,这点很吸引人。

其实观音菩萨当初随孙悟空下界收服金鱼精时,赤脚显臂,没有梳妆打扮,和平常宝相庄严的打扮完全不同,但这种鱼篮观音之像反而最受欢迎,流传最广,就是因为真实、亲切、接地气。

唐僧近于圣人适合敬仰,悟空无法无天没法驾驭,沙僧老实巴交过于平淡——八戒最有人情味!

悟空只知打打杀杀,悟净只知勤勤恳恳,唐僧只知阿弥陀佛。只有悟能,爱吃,爱玩,爱享受,爱美人。人性的最大追求莫过如此,悟能集凡人人性于一身,怎能不讨喜欢?

唐僧,太佛系了,不像个人。

悟空,那本事一般人没有。

悟净,存在感太低。

唯有悟能,本事有一点,毛病有一些,最接近一般人。

在一本书里,你更亲近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仙,还是一个自己的代言人呢。

好色,如好到极致,好到始终像八戒那样,是挺招人喜欢的。

看看八戒在高老庄的一段故事,他虽然好色,又是个本领高强的妖精,但没有强来硬上,而且始终把自己的家庭放在心上。八戒有点贪财,很好吃,可他在高老庄做上门女婿的那几年,一点不懒。干农活、种庄稼真是没的说。

《西游记》十八回中,高老对唐僧说的很明白,高家想招个上门女婿,结果来了个姓猪的汉子,没有父母兄弟,愿意上门。这个女婿种田不用耕牛,收割粮食不要农具。就是越来越丑,从一条黑胖大汉渐渐变成了一个猪头,还有一个缺点是太能吃。

可能是高老后来看着八戒变丑了,虽然能干但太能吃,反悔了,所以八戒不爽生气了,把高老的女儿关在后宅里,不让她父女相见。

到孙悟空收伏了猪八戒,唐僧带着八戒去取经,临走前,高老拿出来二百两银子和几件衣服要送给他们,唐僧他们不要。只有八戒在旁边说:“师父、师兄,你们不要便罢,我与他家做了这几年女婿,就是挂脚粮也该三石哩。丈人啊,我的直裰,昨晚被师兄扯破了,与我一件青锦袈裟,鞋子绽了,与我一双好新鞋子。”从这里可以看到,八戒在师徒四人中最贪财,但是他爱钱是直接说出来的,一点没心机,并不过分,还有点滑稽可爱。

出发前,八戒还交代高老,自己不能当面向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告别了,不要责怪。要高老的女儿在家里等着,他取不成经时,还要还俗,回来和她做夫妻过日子。不能闹得和尚做不成,老婆也没了,那就两方面都耽误了。

《西游记》第七十六回,猪八戒被狮驼岭青狮、白象、大鹏三魔王抓在洞里,要杀猪褪毛,做腌肉。孙悟空去救八戒时,把八戒藏在耳朵眼里的一点私房钱诈出来,拿走了。

这点私房钱是怎么攒出来的?原来是有些虔诚信佛的人家,看八戒食量大,会额外多施舍点小钱给八戒。八戒把这些小钱全藏起来,不买吃的,只为了能卖布做件衣服。八戒要做新衣服干什么呢?就是时刻准备着散伙,回高老庄见老婆。

八戒好色,还体现在黎山老母等四个菩萨试探师徒四人取经的志向是否坚定那一回。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变作母女四人,试探唐僧四人,结果就八戒一人经不起考验,想做人家的女婿。

可能他估摸着高老庄是回不去了,正好这里有个好机会,过了这村没这店,从长计较,这里还是很适合留下来的。

这里的八戒,要说他好色,还不如说他只想过平常人的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就心满意足了,没有什么大志向。他虽然想做人家女婿,可心里是有内疚的。因为他也说自己的行为“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

可以说八戒的欲望并不过分。他是一个喜欢偷懒、嘴馋、没心眼却喜欢耍小心思、没什么大志向、有点自私的蠢蠢的胖子。

这胖子最浪的一回应该是在盘丝洞,八戒把正在洗澡的蜘蛛精们的衣服全给弄走了。然后变成一条鱼,在洗澡池里翻江倒海。不过最后还是浪的过了头,翻了船,被蜘蛛精们放了绊脚索,摔得鼻青脸肿。忍着疼回去见了孙悟空,一把扯住猴子问:

“哥哥,我的头可肿、脸可青么?”

就这么滑稽的一个胖子,怎么会没人喜欢呢?

猪八戒就属于心地单纯,不虚伪,真心想找个伴侣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这是他赢得人们好感的主要原因,他不否认自己贪财好色的毛病,因此他也没有干过伤天害理的事。相反从他对待高**的情况来看,如果他不是一个猪妖的话,八戒确实是个非常踏实、勤劳、知冷知热、懂得疼媳妇的好男人好丈夫。 相较而言,唐僧太装,整天端着个架子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离普通人民群众的距离太遥远。他装出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来但内心其实也渴望能拥有一份真感情的,他跟女儿国国王搞得那一出就证明唐僧假正经的本质。

孙悟空就如同法海一样天生不懂爱,只知道打打杀杀,一个石头变得猴子怎么可能指望他理解人间最宝贵的爱情呢?他又怎能理解老百姓男欢女爱的那种 情感 呢? 至于沙僧,沙僧是四个人中最渴望能取回真经的,因为他在流沙河每隔七天受万箭穿心的痛苦已经受够了,他只有取回真经才能真正摆脱痛苦,彻底的脱胎换骨。为了这个目标,沙僧对美色对金钱熟视无睹,在他心里无论金钱还是美女都没有真经更重要。

结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孔子曰:食色者性也。承认贪财好色不丢人,丢人的是明明是贪财好色之辈,却装成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差面上道貌岸然,内心里男盗女娼更让人讨厌!

《西游记》猪八戒的品质:

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进谗言。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

想当年在天庭,八面威风,被贬凡间后也未意志消沉也没卧薪尝胆,理想不高,有吃有喝有美女即可,随遇而安。八戒长相憨厚,师傅面面前会拍马、美女群中善搞笑,保护师傅也尽衷。

在保护师傅重任上不含糊,临危不惧,多次与孙大圣团结协作,并肩作战胜恶魔。对师傅言听计从,对大师兄也是顶多发几句牢骚,总体尊从。懂得尊重上级,值得肯定。

八戒虽时有小私心,但在关键时刻,总能识大体顾大局,粗活累活脏活孙悟空不屑于干,大都由八戒包揽,不计报酬,好徒儿。

猪八戒的优秀品质

第一,懂变通。

曾经是天庭的天蓬元帅,有权有势,因为调戏嫦娥仙子而被贬下人间,错投猪胎。面对境遇大变、容貌大变的情况,猪八戒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调整身段,安心过上凡间的生活。他不怕流言蜚语,先是跟卵二姐一起过,后来又去高老庄当倒插门女婿。

取经结束,一路辛劳挑担的猪八戒最后只封为净坛使者,级别是汝职正果,比沙僧的大职正果还要第一级。但是看到使者有供养能吃饱饭,也就不去太计较了。

第二,重感情。

猪八戒与高**的情感,虽然没有得到岳父岳母的认可,但他却非常看重。要去西天取经,与高**依依不舍。取经路上,一有困难,想到散伙后的归处也是高老庄。可见,他对高老庄是有感情的,对高**也是有感情的。

自从大师兄走后,八戒从此不用再给悟空压着了,武功也是团队中排一,终于可以当一回带头大哥了。沙僧呢,是个忠实醇厚的老实人。他舍不得大师兄,但是他凭一已之力是很难让师傅回心转意的,不过他深知这个团队中大师兄的重要性。呵呵

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来看,12岁以下的小孩就不喜欢,成年人看问题成熟全面关键是社会化了,他们是一个团体,而且是很现实的,团体中本来就有各色各样的人,猪八戒是可存在性的人物,而且可以衬托其他人物,鲜花也需要绿叶嘛,绿叶也有绿叶的作用,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两面的,一个事物内部同时存在几个矛盾,这些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所以,八戒自然而然的被人们所接受,而且现实中大多数人相对也是处在八戒的情况中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是屌丝,英雄只是个别,所以又多了同感性,比如八戒身上的很多特点我们自己本身就有,引起某些共鸣,而且事实是,这个社会八戒无处不在, 他有弱点也有优点,从另个角度来看,弱点并非弱点。

依照《西游记》电视剧中情节来看,高翠兰喜欢过猪八戒,不过她喜欢的是,变身成人形模样猪八戒,并不是猪八戒原形。当得知自己夫君是妖怪时候,这份爱就被恐惧支配和取代,一心能够想到事情,就是如何逃离猪八戒魔掌,不要成为他的夫人。

猪八戒是一个贪财好色角色,在《西游记》中,被扔下界来后错投猪胎,从此变成一副丑陋模样。随着容貌变得丑陋,猪八戒也彻底放飞自我,开始自暴自弃,性格中各种缺点,也慢慢显露出来。对于他与高翠兰的情感纠葛,个人有着下面这两个看法存在。

一、高翠兰并不喜欢猪八戒

猪八戒和高翠兰能够成就一段露水姻缘,在于猪八戒隐藏了自己妖怪身份,来到了高老庄,在这里做起了门客。变化成普通人猪八戒,虽然饭量庞大,吓呆了高老庄的人,但他干活也同样一个人,抵得上好几个人。

正是因为猪八戒这份能干,才使得高老庄,想要将其招纳为上门女婿。高翠兰喜欢猪八戒,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干,同时也在为高老庄,留下一个有力量的保卫者。

二、两人没有真爱,有的只是各取所需

说到高翠兰和猪八戒这对夫妻,两人并没有真情实感在其中。高翠兰想要猪八戒为庄子出力,猪八戒这边自不必说,他只要是美女都喜欢。能够白白得到一个媳妇,他也乐享其成。

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终将随着猪八戒原形毕露烟消云散。露出原型猪八戒,虽然依然很有力量,但人妖终归有别,人们天生害怕妖怪。这样一个情况下,猪八戒和高翠兰,便再没有了可能。

因此高翠兰本人并不喜欢猪八戒,他们之间只是露水夫妻,有过短暂姻缘,不可能成为长久夫妻。

一佛家八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食用。 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葱、韭与渠(形似萝卜味如蒜)。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涌幢小品》)。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唐僧给八戒取得名字是有一定含义的。五戒是居士也就是信佛的不出家的人所受的戒,可以按照自己的执行能力受一个乃至五个没有十戒的说法,出家人最开始受沙弥戒,一共十条具足戒是出家人在符合条件之后可以受持的戒律,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非常严格八戒是在家人可以受持的最严格的戒律,和沙弥戒比起来只有很小的差别最短可以只受一天,最长也可以终生持守作为严格的谈戒律来说,在家人的五戒之中没有不食肉的戒律,当然汉地佛教徒有食素的传统,这是提高了对佛弟子的要求,从一方面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无法执行的人来说,也有揠苗助长的效果但是如果受了不杀生的戒律,那么不去杀生,这是应该的让邻居帮助杀生,自己吃肉,这的确是一种虚伪的行为,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号称自己学佛的人实际上对于戒律本身并不能严格执行,如果这样的话,不如舍戒另一方面,为他们授予戒律的出家人在对于戒律的解释说明和教育工作上面也做得不好,使戒律没有能够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0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