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过度的人
人在极度悲伤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面对亲人的离世,有些人从始至终都不会落泪,这种表现并不代表他们不悲伤,相反极有可能是由于太过悲伤,当一个人十分悲伤的时候机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不落泪就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
这世上有一种人越悲伤反倒越冷静。他们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变故时不会轻易将自身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展示于人的唯有坚强。
或许对大部分人而言,面对亲人离世正常人都要痛哭流涕,可偏偏有那么一少部分人不仅不会痛哭流涕,反而表现的像没事人一般。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在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会进行自我情感隔离。说白了就是由于不想接受现实,这才不愿承认不愿面对现实。
伤心过度的人不会哭,他们为了逃避无法承受的悲伤而进行自我欺骗,将现实当做梦境,这才能够表现得十分淡定。
需担大任的人
哭是情绪的宣泄,同时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感的表达。但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允许随心所欲地宣泄情绪,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情感。
身份和地位限制了不少人的“自由”。当一个人肩上的担子越重的时候,便越没有资格听从自己的内心。
面对亲人的离世,有些人是注定不能哭的,因为他们需要撑起家庭不能倒下。尤其是作为家中“顶梁柱”的那个人,若不管不顾放任内心的悲伤,那么这个家庭的责任,和故去之人的后事便没有人能够管了。
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是没有资格随便悲伤的,他们要承担的责任越大,对情绪稳定的要求便越高。
越是被人依靠的人越没有资格落泪,因为在他们身边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出于对家人的负责,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崩溃,自然不能轻易落泪。
情感淡漠的人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子女,也不是所有的家庭皆是可以避风的港湾。
有些父母对子女而言就是债主,仗着自己的身份对子女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有些家庭不仅不能遮风挡雨,甚至根本就是风暴中心。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子女多半感情淡漠,他们不愿意与别人走得太近,一方面是出于对感情的不信任,害怕被再次伤害,另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情感缺陷,已经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正常相处。
情感淡漠的人不会为什么事情感动,亦不会因为亲人的离世有太多的心痛。
不少人会认为,那些为亲人离世悲伤落泪的情况是出于血缘关系,事实并非如此,血缘只是固定的关系,真正能够让人感到痛苦难过的往往是更深层面的情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着相处建立起来的,若不能好好相处,哪怕是血缘亲情照样没有感情。
特能隐忍的人
生活中有一类人特别能隐忍,他们无论是受到伤害还是不公,都不会轻易将内心深处的情绪表达出来。
受得住煎熬才能更加清醒,扛得住压力才有可能将生活无限朝着自己内心的标准靠近。
那些面对亲人离世能够做到“忍住不哭”的人往往是十分自律的人。
每个人的处境各有不同,特别能隐忍的人总能在别人不能承受的事情上强迫自己坦然接受。
谁也没有办法保证人生的走向,可我们却能控制自身的情绪,那些对自身情绪控制力较强,同时忍耐力有特强的人,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打击时完全可以做到表现的像没事人一样,这不是冷漠,而是坚强。
隐忍自身情绪的人,不愿被人窥探到情绪的波动,这才表现得毫无波动。
和情感淡漠症的人做男女朋友
和情感淡漠症的人做男女朋友,大家都对这个词语感到陌生,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和情感淡漠症的人做男女朋友的相关资料。
和情感淡漠症的人做男女朋友1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因为一些过往的经历导致的心理问题,只要多加关爱就能治愈。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是先天缺少感受与给予感情的能力。比如原文提到的他应该没有什么童年阴影,家境和教育水平也都很不错,智商也很高,但就是先天在感情方面有些障碍。这不是单纯的爱的给予就能解决的。
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我是一个貌似从情感淡漠的人慢慢走出来的人。我有一段时间是意识不到自己缺乏情感的,情感可以说很单一,但也很安全。慢慢的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感受到你没有在意别人,他们的失落。到后来开始慢慢在意别人了,但思想在意,情感还是压抑着,但开始流动了感觉,其实在自己被冻住的时间里,一直有人给予我被感动的感觉,只是可能很久没有这样的触动,它的影响好像蝴蝶轻轻的扇了一下翅膀而已,你记住了,而且记很久很久,久到情感表达丰富的人无法想象的阶段。
不是不知道什么是伤心欲绝,而是已经太多太多了。 并且有很多都是压抑在内心没有说出来,压抑了很久很久,埋藏得很深很深。我觉得这是个人天性和童年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原生家庭里的温度不够。简称缺爱。为什么你付出十分才回有一分回报?因为他本来拥有的爱是负值。这些负值不是你造成的,但是你要填满了那些负值才能让他通往温暖的方向迈进一步。付出会有回报的,毕竟缺爱的人内心会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一点点好。但是内心要透过层层防线才表现出来的话,你能感受到的可能不多。
最后说个最坏情况。他只是不那么爱你。没有真切关心你的情绪。没有为你放下任何防线。就像当年我对待室友,该做的表面功夫我都做,她们觉得我热情友好,内心神秘。其实就是没走心。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因为一些过往的经历导致的心理问题,只要多加关爱就能治愈。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是先天缺少感受与给予感情的能力。比如原文提到的他应该没有什么童年阴影,家境和教育水平也都很不错,智商也很高,但就是先天在感情方面有些障碍。这不是单纯的爱的给予就能解决的。
和情感淡漠症的人做男女朋友2“情感淡漠”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呢?
(1)外貌上: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缺乏生命的活力,整日里有气无力,失去了“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
“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为“和现实的有生命的接触”。这句话是著名精神病学家明考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也就是中国古语“行尸走肉”、“哀莫大于心死”之意。明考夫斯基解释说,情感淡漠的人是自闭性的、自我封锁的`。大部分是因为心灵上曾经遭受过种种挫折、打击或创伤,于是心灰意冷,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人对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他们的心“冷透”了,躯壳虽存、“灵魂”已无,心灵空虚至极。
(2)心理上: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这是一种另外形态的情感淡漠症。在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行为正派,并不胡作非为,但他们却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病症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却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或者失去了对于社会的关心;他们持续地过着一种自认为“超然”的脱离现实的生活。
然而这些人并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他们的智力和品格相当好;他们也不像某些神经病患者那样内心惴惴不安、心理紧张不宁。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类型的情感淡漠,只是一种表现在行为上的障碍或阻抑,他们是神经症的预备队员。比如,有些人自认为很“老练”、很“成熟”、“看破红尘”,他们斗志减退,不想靠自己的奋发努力而改变现状,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心里空虚的状态,而且可以医治精神抑郁。美国有些大学举办周末进修学习班,一些不是由生理上的内脏器官性病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参加进修班学习后,用不了很长的时间就消除了诸如抑郁、头痛、心动过速等症伏。这就再一次证实,“读书学习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的心理疗法。
除了“读书学习法”以外,还有音乐疗法等有效地消除情感淡漠的心理疗法。比如,因各种原因而心灰意懒、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彷徨怅惘、寂寞空虚的时候,可以时常听听进行曲那样宏伟奔放的旋律,它会给人带来充实、勇气、希望和力量。
因此,消除情感淡漠,不仅希望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向广大的父母、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们呼吁:要尽力创造使人感到温暖、安全、受尊重、有希望的有利环境。
和情感淡漠症的人谈恋爱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非常的理性,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无责任感,对很多事情都漠不关心。
我男朋友就是一个有情感淡漠症的人,和他相处的时候我丝毫感觉不到他对我的关心与爱意。
有一次我半夜发烧了打电话给他让他过来送我去医院,电话里他非常的淡定,丝毫没有因为我的生病而感到紧张或者是产生别的情绪。
我因为生病很难受一直在哭闹,而他只是说难受只是暂时的,过一会就好了。他说话的语气很冷静,没有表现出对我的关心,表情上也没有变化。
和他相处的时候他在情绪上很少有波动,似乎没有什么人、什么事能够让他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他的面部表情也很少,就是人们说的面瘫。
有一次我实在是受不了他了,跟他提了分手,他的表情终于有点变化了,这是非常难得的,在一个面瘫脸上看到难过的表情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对于有情感淡漠症的人来说,你若能感受到他一分的爱意与关心,那便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理性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意与关心。
有一次他妈妈生病住院,要进行手术。手术外等候的病人家属都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而他则表现得很淡定,非常的理性,一点都看不出他紧张和焦虑。有情感淡漠症的人他们在外在表现上实在是太冷漠了。
和男朋友在一起,他几乎没有因为我而产生情绪波动,我经常很怀疑他究竟爱不爱我,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而他则回答说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对我的关心。
如果你的另一半或者是亲人有情感淡漠症,一定要多关心他们,争取早日治愈这种症状。
为什么明明很伤心/高兴,自己却感觉像个无事的第三者,怎么也难过/高兴不起来?
在心理学上这叫 情感隔离 。
人的感受力减弱会导致感知外界的能力变得迟钝,同时也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
所谓自我价值感是指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能给这个世界、给他人带来好处。
若一个人长期忽略自己,不太关注自己的感受,导致感受力离自己越来越远,就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自我价值感就会越来越低,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任丽在《我们内在的防御:日常心理伤害的应对方法》里指出, 情感隔离是一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人们将不愉快的事实、想法或情感隔离在意识之外,避免引起尴尬、焦虑或痛苦。
情感隔离作为人类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生、律师、法官、心理咨询师等需要情感隔离,以保持冷静和理性判断。
比如中国人会用“走了”“去了”等一类字眼代替“死”,这也是一种情感隔离,避免刺激人们的神经、导致情绪崩溃。
我们在遭遇痛苦的事情时常常会主动隔离这种痛苦。比如在孩子父母吵架时,孩子因害怕被打而忍住眼泪。
情感隔离有时与反向形成配合使用。比如明明被父母嫌弃和打骂,却一边隔离掉这些痛苦和愤怒,一边讨好父母(反向形成),自己却经常感到极其孤独,与他人无法建立真实的联结,乏味、无趣、麻木。
长期情感隔离会让人变得情感淡漠、麻木而没有情感。情感隔离既隔离了痛苦,也隔离了快乐,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
重度情感隔离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太在意,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这种隔离如同身上罩着一个玻璃罩,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感觉不到,仿佛丧失了触觉、听觉、视觉和嗅觉。
实际上这些被隔离的情感并未消失,会借着另一个出口转移。 比如,男人在单位受了老板的气,敢怒不敢言,回到家里,把气撒到老婆身上,老婆把气到孩子身上,孩子把气撒到小猫小狗身上。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 踢猫效应 ”。
另外,一些长期情感隔离的人,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正是情感通过身体表达了出来。
总之,习惯采用情感隔离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层关系,会把自己当作工具人,内心绝望而孤独。
作者任丽在书里给出了改变情感隔离的方法。
当情感隔离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时,我们就需要做出调整,考虑情感隔离的利弊,比如:
我是否可以与人建立情感联结?
我在情感隔离时完成了什么重大的事项?
情感隔离是否会影响我的人际关系?我是否很难让别人走进我的内心,也很难走进别人的内心?
我是否有些莫名的躯体反应,这和压力与人际关系是否有关联?
……
脆弱虽然不完美,但是本该悲伤的时候假装坚强会让你感到更累,不如接纳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面对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得以喘息。
情绪的触发总是伴随着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使没有被满足,我们的情感也有了表达的出口。你拥有了另一种处理情感的方式,这令你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当你的情感得到释放和满足,便能够灵活地运用情感隔离,提高自己的适应性,达到身心和谐与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