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云珠犹如一朵馥郁的杜鹃,灿然绽放在上世纪40年代的影坛,又如杜鹃般枝头抱香而亡,绽放过后便溘然长逝。
她的女儿姚姚,也跟随着母亲一生坎坷波折的命运,在世上沉浮飘荡着,历尽了无数波折。
年轻时的上官云珠,生计困难,随家人逃难到了上海,寻找了一份照相馆中拍照的工作。
在那个经济尚不发达的时代,拍照,是富裕的上流人士才能享有的活动。
在照相馆中,有着许多名人演员来来往往,上官云珠看着光鲜亮丽的他们,慢慢地对表演与演员行业产生了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上官云珠走上了表演的舞台,从此开启了她作为影视明星的璀璨人生。
当时的上官云珠,已与张太炎结为夫妻。
张太炎接受不了上官云珠在外面抛头露面的行为,两人发生了极大的争执,并提出了离婚。
其实,在上官云珠走入演艺圈之前,两人的婚姻关系便已经名存实亡。
张太炎已经另娶了一位外籍女子,上官云珠也结识了在当时的上海颇有名气的编剧姚克,对他十分倾心。
生性风流的姚克自然是一见到美丽娇艳的上官云珠,便拜倒在了她的裙下,自愿为她撰写剧本。
两人的关系发展得水到渠成,上官云珠也凭借着,姚克在 娱乐 圈中的地位与对自己的关照,在演艺界站稳了脚跟,事业大有起色。
上官云珠与张太炎离婚后,便嫁给了姚克。
不久后,他们的女儿姚姚便出生了。
母亲是红极一时的影星,父亲是圈内知名的编剧,姚姚一出生,便拥有着优渥的条件,也被赋予了无限的爱意与期待。
父母为她起了个小名“贝贝”,寓意她是姚家珍贵的宝贝。
但姚姚家庭中的这份幸福,并没有维持多久。
在姚姚出生一年后,姚克便在一次出差时出轨了其他女子,被上官云珠发现。
上官云珠是有 情感 洁癖的,她接受不了姚克背叛家庭的举动。
尽管姚克十分后悔自己犯下的过失,苦苦恳求上官云珠能够原谅他,但上官云珠还是决绝地选择了离婚,选择离开这个已经有了污点的男人。
其实上官云珠的举动,并不能说是错误的。
面对出轨,就如同面对家庭暴力,除非痛下决心,否则原谅就意味着没有止境的纵容,对方也会一犯再犯,没有尽头。
上官云珠的决定是毅然的,也是艰难的。
带着幼小的姚姚独身生活后,上官云珠便将更多的希望寄予给了女儿,对姚姚愈发严格。
她期盼着她能够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女孩,继承自己的演艺事业,成为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演员。
为此,她把姚姚送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努力将她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
她送姚姚去学习弹钢琴,这几乎成为了姚姚小时候生活中的阴影。
当姚姚弹错音时,母亲便会对她惩戒,望女成凤的强烈渴望让上官云珠失了分寸,对女儿轻则打手,重则直接打耳光。
在上官云珠如此严苛的教导下,姚姚成长为了一个会弹钢琴、多才多艺的端庄女孩,也养成了非常内向的性格。
小小的她,不能体会母亲严厉背后的良苦用心,但也竭尽所能地努力完成妈妈的期待,并一直很害怕妈妈的严厉。
以至于在外面不小心摔倒了,都不让小伙伴告诉上官云珠,害怕遭到责备。
上官云珠拍戏时,总会带着姚姚,还会尽力推荐她去出演一些小朋友的角色,为她早日成名、继承自己的事业做准备。
从小便离开了亲生父亲的姚姚,看着剧组中的大人们来往匆匆,感到深深的孤独。
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中,姚姚的内心对亲情与爱充满了渴望。
直到1951年,上官云珠遇到了上海兰心大剧院的总经理程述尧,并与他结婚,姚姚内心对于父爱的期盼终于得到了释放。
程述尧对上官云珠爱得真切,对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也视如己出,万般疼爱这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小女孩。
姚姚十分喜爱这位新的父亲,平时不敢向母亲撒娇的她,终于可以扑向爸爸的怀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上官云珠与程述尧婚后不久,便有了孩子,姚姚也就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灯灯。
姚姚很奇怪,为什么新出生的弟弟姓程,而自己姓姚,甚至提出了自己也要姓程,跟爸爸和弟弟同姓,这样才像真正的一家人。
由此可见,小小的姚姚对于程述尧是多么依赖,虽不是亲生,父女间关系却十分深情融洽。
然而,这温馨的家庭生活并没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1952年,程述尧被诬陷贪污剧院公共财产,打入了监狱。
程述尧历来清白办公,这次入狱纯属遭到迫害,他以为只要出钱,便能平息此次事端,并且经受不住狱中的拷问,最终竟承认了自己贪污的罪行。
虽然被放出了监狱,但程述尧因为承认了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剧院解除了经理的职务,还被处罚劳动管制一年。
当时正值上官云珠事业的上升期,在那个公众关注的演艺行业,上官云珠接受不了丈夫贪污所带来的压力,也不愿面对程述尧人生中的这段污点经历,再次选择了离婚。
身边的人都苦苦哀求上官云珠,劝她不要如此决绝,但她的性格一向如此,既然决定了,便再也不回头。
就这样,姚姚失去了最爱的程爸爸,再次失去了得之不易的亲情。
在遇到程述尧之前,上官云珠曾与著名影人蓝马在一起,在事业上受到了提携,最终分手;
与程述尧离婚后,上官云珠又遇到了何路,与他成为了情侣。
见证了母亲多年来感情生活的波折,姚姚的内心深感不安。
珍贵的父爱已经离自己远去,姚姚只能将内心对爱的期盼寄托在爱情上,期待自己能够遇见一个值得厮守终生的人,期盼不要遭受母亲这样颠沛流离的爱情经历。
19岁时,姚姚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
历经了坎坷曲折的童年,成长为亭亭玉立的秀丽少女的姚姚,似乎终于可以就此展开属于自己的可期的未来。
她获得了母亲的许可,每周日都去找程爸爸见面。
虽然程述尧已然组建了自己新的家庭,但对于这个曾经的女儿依然深深地爱着、关心着,每次见到姚姚,都十分关怀,如同一位真正的父亲,疼爱呵护着她。
在上海音乐学院,姚姚也遇到了自己的初恋,那就是她的同学——燕凯。
燕凯出身于高干家庭,与姚姚一样,有着优渥的条件与出众的气质,他们陷入了一场热烈的恋爱,高调地牵手出现在校园,爱得轰轰烈烈、众人皆知。
那是一段甜蜜的时光,燕凯对姚姚爱得赤城,他对她无微不至的呵护,让姚姚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爱意与温情,在他的怀抱中尽 情感 受着初恋的幸福。
然而就在此时,命运的阴影再次无情地笼罩了姚姚的生活。
上官云珠遇到了不公待遇,为了自保,姚姚只能选择与母亲划清了关系。
面临女儿的决然,上官云珠的内心是凄凉,还是欣慰,众人无从得知。
或许她难免感到凄凉。
年轻时便选择离婚,作为一位单亲母亲,上官云珠只能将全部的期待都寄托在女儿的身上。
她靠着自己的力量,维持两人的生活,为了把姚姚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孩子,而对她百般上心,严格要求。
她从未想过退缩,也无法退缩,就这样坚强地承担自己的所有选择,将生命的重量都压在了女儿的身上。
对上官云珠来说,男人是不可永远依靠的,只有女儿才是自己最坚定、最珍贵的亲人。
然而,面临着如此的危险,女儿没有犹豫,便选择了离开,选择迅速撇清与自己的关系,害怕自己影响到她的将来。
姚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爱人,他们相拥得那样热烈,或许早已将这个只能连累自己的母亲抛之脑后。
上官云珠感到悲伤,但也感到欣慰。
毕竟,自己的事情没有影响到女儿的未来。
姚姚或许已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的事业也难以继续,自尊心一向极强的上官云珠,面临如此的境况,已感到生命走至了尽头。
爱情也好,事业也罢,如今女儿也不再是自己的女儿,想必上官云珠的人生,已经再无值得牵挂的事物。
那便随风而去吧,从高高的阳台上,上官云珠一跃而下,一如她生命中无数次的决绝,飞向了另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得知了母亲的死讯,姚姚悲从中来,声泪俱下。
对于母亲的严苛要求,她怨过;对于母亲的薄情决定,她恨过。
但如今,那个从小将她抚养成人的妈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曾经的怨与恨都抵不过生命的重量,随着母亲的离去一同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无尽的想念与心伤。
好在,还有燕凯陪伴在姚姚的身旁,能够抚慰她破碎的心灵。
从小便没有父亲,如今母亲也不在,姚姚只能用尽全力奔向这场热烈的爱情,奋不顾身地投身于对燕凯的爱意。
虽然燕凯的家人反对他们的恋情,但两人始终坚持在一起,未曾有过离弃的念头。
但很快,燕凯的家庭遭遇变故,这让年轻气盛的燕凯难以承担,最终,他选择用一枚薄薄的刀片,结束了自己仅仅24岁的生命。
又只剩姚姚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地飘荡在这孤单的世间。
尽管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挚爱之人,姚姚的内心伤痛欲绝。
但生活总要继续,没有了亲情与爱情的呵护,她还是要强撑下去,背负着上官云珠曾经的期许,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一年后,姚姚遇到了一个男子,一个像极了当年的燕凯的男孩——小凯。
小凯比姚姚小10岁,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相爱了,一如曾经与燕凯那样,爱得热烈非常。
在得知姚姚与一个比自己小那么多的男生在一起后,程述尧第一次对姚姚发了火,他觉得这么小的男孩,必然无法好好照顾姚姚。
程爸爸反对他们的恋爱,周遭人也向他们投去异样的眼光,但姚姚没有畏惧,毅然跃进这场爱的相拥,甚至为此与程爸爸断绝了关系,不再来往。
或许她与母亲上官云珠,就是如此的相同而又不同。
上官云珠总是选择决绝地离去,而姚姚总是选择坚定地投入。
她们都是那样的勇敢热烈,坚定决然。
1972年,在学校的毕业体检中,姚姚被查出怀上了孩子。
这在当时的年代,对于还是学生、没有成婚的他们来说,是个极为严重的错误。
姚姚与小凯决定私奔逃走,计划先逃到广州,然后逃至香港。
但他们的计划没能成功,在广州,小凯被边防军抓获,以叛逃罪被押入监狱,姚姚则怀着身孕被学校领回。
孩子生下后,还在上学的姚姚,根本无力抚养这幼小的生命长大成人,只能将这个与小凯的骨肉送给了他人,母子分别。
到了毕业的关卡,因为姚姚的出身与这段未婚先孕的经历,学校将她分配到了黄山劳动。
一向在困境中咬牙忍耐、默不作声的姚姚,此次没有再忍气吞声。
她反抗学校的决定,自己的人生刚刚开启,不能就此埋没,毕业于音乐学院的她,理应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学校又将她分配到湖南,姚姚还是不愿,学校就不再理会她。
以姚姚当年的经历,她的档案,让她很难被优秀的工作单位接纳。
再加上她母亲丰富曲折的 情感 经历,和父亲风流多情的名声,她想要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学校向她下发了最后通牒,如果再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她,就只能将她发配到更加偏远的西北地区。
好在,幸得上官云珠曾经的好友周阿姨的帮助,姚姚终于在杭州歌舞团找到了一份像样的工作,终于有一束希望的曙光,照进了她冰冷灰暗的生命。
在去单位报到的前一天,姚姚骑着自行车,冒着大雨,想要去看望还被关押着的小凯。
想必,她想将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幸运机会与最爱之人分享,待他从狱中释放,他们还可以继续携手相爱的人生。
毕竟,她之前的人生已经太苦太难,如今,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的她,只想努力向着那一束难得的曙光全力奔跑,与小凯一起迎接崭新的未来。
但命运总是如此残酷,残酷得毫无道理。
在骑车寻找小凯的路上,姚姚的雨衣被一辆沿途的卡车勾住,31岁的生命,就这样愕然消逝在了滚滚的车轮之下。
杜鹃花被暴雨击落,萎靡在了盛放的年华。
她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却一再经历离别、失去,最终永远葬在了那个怀揣着希望奔跑的雨天。
她甚至还没来得及踏上工作岗位,便被命运夺去了生命的权力。
在上海音乐学院为姚姚举办的悼念会上,悼词中赫然写着:“她是一个对国家没有过贡献的人。”
是啊,她又如何贡献呢?
终于寻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尚未来得及贡献,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那悠扬的钢琴声,终是再也无法听到了。
那坚强的笑意,终是再也不可寻觅了。
她曾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挫折。
而终究再也不可期待了,便离去吧。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燕凯会向她伸出手,母亲也会对她绽开久违的,温柔的微笑。
《花下醉》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2《再下第》唐·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3《华下》唐·司空图
日炙旱云裂,迸为千道血。天地沸一镬,竟自烹妖孽。
尧汤遇灾数,灾数还中辍。何事奸与邪,古来难扑灭。
4《塞下曲》唐·张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5《下第夜吟》唐·戴衢
扰扰东西南北情,何人于此悟浮生。
还缘无月春风夜,暂得独闻流水声。
6《竹下残雪》唐·丘为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7《题树下禅师》唐·于鹄
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
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
8《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七步诗》魏晋·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饮酒 其五》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一、这首诗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 ,体现了作者对边疆战士的热爱和赞扬。
二、详解如下:
1、原诗如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2、翻译如下: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著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李白的诗《塞下曲》中“五月天山雪”的下一句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的塞下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五月天山雪)这首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 ,体现了对边疆战士的热爱和赞扬。
李白塞下曲六首中“五月天山雪。”写作背景《新唐史》记载,李白送友人去西域时,写下的。当时李白任职长安,还未贬黜。据野史《风烟典》——一部记载当时诗人的经历,送别之人是宇文基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王之涣凉州词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同之处:都是描写黄河的。
不同之处:描写的情景不一样。
李白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属于五言< >,押的是< >韵
是五言律诗
押的是an音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注释 [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著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词语解释《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像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2]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和王月天山雪头晕到底那首才是正解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 莫长嗟⒄。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⒇。
李白的塞下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折楼兰。
《塞下曲》属唐代乐府新题,内容多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戍边将士思乡的哀怨,写法上与律诗的严格讲究平仄、对仗、转合等也有所不同。李白共作有六首《塞下曲》,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凄凉独特的景致、凄婉寒苦的情怀、雄壮豪迈的意气,含蕴其中,有感人肺腑、豪情顿生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用豪纵不拘的笔触、苍凉雄浑的意境,为我们展现出了一派“凄而不悲、苦而不怨”的盛唐气象——
“五月仲夏,天山依然积雪皑皑,冷风嗖嗖;没有关内那般似锦的繁花,也没有飘逸动人的雪花,只有凛冽的寒气侵人骨髓。美好的春色在这里是看不到的,只有从悠扬的笛声中,才能领受、回味故乡杨柳堆烟的美景了。白天,在军鼓声中冲锋陷阵、进退奔袭;晚上,抱着马鞍打盹休憩、警觉待旦。甘愿身赴绝域仗剑趋驰,只为杀敌报国,立下开疆扩土的不朽功勋……”
诗人首联扣题写景:“无花”,一语双关,既指没有鲜花,又指没有雪花;“寒”,既写天气寒冷,又写内心感受。五月,关内正值盛夏,而塞外天山却常年被积雪覆盖,寒气逼人。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气候与关内的巨大差异,盛夏犹雪,其他三季的寒冷萧索就不言自明了。没有绿树繁花也就罢了,竟连略带飘逸之美的雪花也没有!边塞将士所处的遍地坚冰、苦寒荒寂的恶劣环境,由诗人平淡之语道出,更觉苍凉凄苦。
颔联承上烘托氛围:“折柳”,乐府横吹曲《折杨柳》,多含离人羁客的凄伤愁苦。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边塞,寒风凛凛,传来凄凉的《折杨柳》曲调声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呢?春天美好的景色、故乡亲切的风物,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了。诗人就首联顺势而下,用笛声烘托边塞将士背井离乡、身处绝域的艰苦以及思乡念亲之情,意境深婉。
颈联继续描写边塞生活场景:“金鼓”,古代军中指挥士卒进退的锣鼓,击鼓进军,鸣锣收兵;“玉鞍”,马鞍,用“玉”来修饰,体现朝廷天军的高贵与威严;“晓战”与“宵眠”,互文见义,概括军中典型的一日生活:除了作战,就是休息;“随”字,写出了战士们白天纪律严明、奋勇征战的情状;“抱”字,描绘出战士们夜间高度警觉、随时准备跨马应急的情形。军旅生活的紧张劳顿、边塞将士的英勇机警,跃然纸上;杀敌立功的迫切心态、开边报国的豪情壮志,自然流露。
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首联中那么艰苦的环境,颔联里那种凄苦的情怀,颈联中如此紧张的气氛,边塞将士会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吗?会因乡思难抑而消沉悲观吗?(即便果真如此,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啊!)他们这样舍生忘死究竟是为什么呢?
尾联抒情,揭示原因:“愿”,心甘情愿;“腰下剑”,腰上的佩剑,喻指全身的本事;“直为”,只为了;“斩楼兰”,是用典,西汉时期,楼兰(古国名,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王贪财,屡次劫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子介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用计斩杀了楼兰王,建立了奇功;结句语气慷慨,掷地有声,既是边塞将士杀敌报国、立功建勋的豪迈誓言,也是盛唐子民(包括诗人本人)以身许国、全力报效的爱国宣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死、执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豪情,喷薄而出,令人热血沸腾、壮怀激烈。
全诗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约束:前四句“起”,写边塞苦境,五六句“承”,括边塞生活;最后二句“转合”,抒豪迈之志;气脉直贯,别开生面。烘托精妙,用前六句极写的艰苦环境反衬出后两句豪壮卓绝的精神,景凄而情壮,事苦而意豪。笔力雄健,格调旷远,意境苍凉而巨集壮,非天才而难措其辞也!
余试以诗解之曰:
自古塞下多悲声,
太白横笛奏豪情。
随鼓抱鞍等闲视,
剑破楼兰四海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