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第1张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一、名词解释

抒情: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 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唱词也多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

抒情话语: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二、简答题

1抒情与现实的关系

①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所以,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

②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其特殊性在于: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现实生活并不只是物质生活,它还包括现实存在着的精神生活。文学抒情主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与时代精神。其次,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以,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再次,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情感又是一种主观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包含着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抒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赞美、歌颂、向往、同情、憎恶、厌烦等情感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现实的价值判断。

③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化景物为情思”。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内心世界协调融洽的审美世界。“化实为虚”得力于创造性想象的虚化功能,它可以打破客观世界原有的物理结构,创造出一个可以充分寄寓和象征情感的心理空间。因此,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心灵自由度。与叙事相比,抒情更少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心灵更加自由。

2 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辩证关系。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没有抒情主体富于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想,成为抒情主体自觉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个性的情感表现,成为评价抒 情性作品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条件的。各种社会关系都会对个性自我发生影响。所以,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这是一种辩证关系。抒情自我,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是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素养以独特方式构成的。它充分地吸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使之与个性气质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和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方式。所以,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②创造过程是自我与社会的结合。自我表现的社会属性还可以从抒情性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中见出。文学创造是一种社会性生产,抒情性作品的创造也不例外。抒情是一种社会交流,作者表现自我的感受同时意味着向隐含的读者进行心灵的交谈。文学抒情不是一种完全自我孤立的文学事件,而是与某些社会成员(读者)发生内在联系的。一方面,抒情主体的自我表现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独特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某些观念意识、接受习惯、理解能力等也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转化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有机因素,给作品打上社会的烙印。

③抒情自我的社会意识形态性。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抒情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在审美化的情感反映和评价中,抒情自我总是要么维护和加强要么反抗和削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从属于某种社会意识形态。当然,抒情不是说教,在具体的抒情性作品中,意识形态内容并不是以完整的观念体系和概念形式出现的,而是体现为某种感受、评价、信仰和表现的模式。在这些模式背后,却潜藏着一定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规范。

总之,在文学史上,伟大的抒情诗人总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的发展怀有深深的关切,对人类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有深入的体察与领悟,总是把自我与进步的或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统一起来,使个人的命运和追求同人民群众的命运和追求融为一体。他们的抒情既是十分独特的自我表现,又是为时代和人民发出的呼声;既是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同时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本质。

3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①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法。象征(狭义)是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抒情诗多以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情感,所以,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象征形象由于反复使用,便渐渐带上了相对稳定的象征意义。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抒情便会造成抒情诗的含蓄风格,由此可以传达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耐咀嚼,有余味。所以,“诗贵含蓄”成为中外古典抒情诗的一个重要艺术准则。

②倒装与歧义

倒装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常常体现为惯常词序的颠倒。在格律诗中,有些倒装句是为了迁就格律;有些是为了强调某一形象,加强语气、音节,突出话语的表现力。既照顾到格律又增强了抒情效果,这是最理想的。由于词序被打乱,自然流动的句子突然被切割开来,从而使某些词语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这些独立的词语所呈现的往往是一些感觉化的形象,所以,倒装往往可以大大强化诗句的感觉效果。当一句诗中并存两种或更多的语法结构时,这个诗句就有可能被读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一个诗句包含多重意义的情况就是歧义。由于汉语的句法关系本来就比较宽松,而且抒情诗人常常为了创造表现性话语而有意超越语法规范,所以,歧义成为中国古诗(特别是格律诗)的一个普遍现象。歧义造成语义的含混、复杂,丰富了抒情话语的情感内涵,是抒情诗产生“余味”的重要源泉之一。

③夸张与对比

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诗人的主观态度以比较婉转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含蓄的风格和反讽的意味。

④借代与用典。

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者是用一物指代另一物。巧妙地运用借代手法,可以写出新颖别致的佳句来。用典又叫“用事”,就是在诗词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义。典故可分神话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三大类。典故的容量比较大,所以,用典会使抒情话语简洁经济,内容丰富。典故又多涉及历史,所以用典可以使诗词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广。另外,用典也是一种替代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话语更为含蓄。

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

 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都说女人的心是最难懂的,女人心海底针,这形容的不用太贴切了,难懂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其实想要很好的了解女人究竟在想什么那就要认真学习一下了,以下是关于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

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1

  (1)对爱慕的男性会有害羞心理

 其实想要了解一个女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眼神来获得某些重要的信息,其中很多女人在面对自己爱慕的异常的时候,她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来,不敢与其有过多的眼神交流,甚至还会出现脸红等害羞的表现;但是如果女人对该异性并没有特别的感觉,那么她在面对他的时候将不会有任何的娇羞感。

  (2)喜欢和爱人提及其他男性朋友

 在女人心理学当中,很多女人经常时不时地和爱人谈论一下其他的男性朋友,一方面她们可能是希望挑起爱人的妒忌心理,让对方对自己更加积极上心一点;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让爱人有一个危机意识,同时也能够考验看看对方是否是在乎自己的,这些都是心理学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喜欢养一些小宠物

 近年来养宠物的风潮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很多女性开始纷纷加入了这个养宠物的大军当中。其实通过分析这一类女人的心理,不难发现她们绝大部分是希望将对宠物的关爱来弥补在伴侣不在的时候产生的空虚感,尤其是很多单身的女人之所以喜欢养宠物,主要还是希望打发空虚的同时,也能够让她们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

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2

 1、女人和男人的心理意念活动都很复杂,但复杂点不同,男人的复杂在于深度,女人的复杂在于多样性。大多数女人思考的深度都很浅显,很容易就能揣摩出她们的心思,需要的是啥,但没有规律性,可以说一个女人一个样,因为深度层次不一样。可她们独立性比较弱,总愿意在外面找个人来依赖,找个能倾听自己的对象,喜欢结伴相行。

 女人天性温柔,娇媚,含蓄,浪漫,风情,但她们绝大数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嫉妒心、攀比心。女人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弱,逻辑思维时强时弱,她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就凭个人感觉,自我赏识。

 女人的进取心不是很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也较弱,但她们的毅力、忍耐力都是很强的。她们特别喜欢被人关注、赞赏,爱幻想美好,侥幸心理较重,多数会幻想喜欢的男人会死心塌地

 总会出类拔萃的,有时就事与愿违。判断不准确的时候,就可能会选择赌一下。她们有时天真的像个孩子,大人般的幼稚。她们一般心眼都很小,小气小性子。女人的心就像六月的天变化无常,随心情随境况随时就变。

 女人很情绪化,也善于发泄情绪,但有时也更极端,如果好起来,比男人要好,大气开朗;如果歹起来,比男人还更歹,有“最毒不过妇人心”之说吧。所以和女人相处,她们就是规则,不要和她讲道理

 因为道理对她们来说不算什么,她们不跟你讲理,她们理会的是感受、感觉和自尊心。有的女人原则性较弱,组织性较差,利益心较高,自私心较强,虚荣心也强。你知道为什么追女人叫“泡”吗,就是因为她们原则性较弱,慢慢的很容易被泡透,最后就小鸟。

 2、我们通常把女人比做水,其中一个直观的原因就是什么容器装什么形状的水,并且女人的品性多和所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负责体贴的男人能让一个女人变成淑女天使,不负责不体贴的男人也能让一个女人成为泼妇怨妇。

 女人一般都缺少自信,不喜欢自己下决定,让男人下决定,但要对她心意。女人多是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但她们比男人更现实,更会生活,更懂生活。女人多数都能和你同甘共苦,少数会嫌这嫌那,找理由和你分道扬镳。

 3、女人对社会复杂性了解的较浅,对社会规则的解读也很肤浅,她们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敏感。女人的心理发育早,但发展慢,女人对于数量、大小等概念比较淡薄,对数字天生不敏感,对事物的存在也不是特别的敏感

 对概念和逻辑的东西,一般不会深度理解,是什么怎么做就行了,不会过于的关注为什么,不擅长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理性的抽象思维的深入了解。对于人,事,物的判断,她们很少会去理性分析,基本上就是从感性上的喜欢和讨厌程度来判断,做事也是如此。

 有时她们也会分析,但最后还是会回归感觉来判断。女人会记得谁对她好,谁对她不好,相反谁对谁错,谁成谁败却不怎么注意。因为在女人眼里,对错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对她好,谁对她不好。随着感觉走,是女人最大的心理特性。

 4、女人有很多想法不喜欢直接表达,天真的认为懂她最重要,找对象也是要找懂她的。女人考虑事情多数只会考虑事情的表面,很少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事情的复杂。女人认识不到事情的深层,只能看到浮华与虚表,甚至还会自我欺骗,自我精神陶醉。

 女人几乎不会从自己身上找缺点,遇到事首先想到的`是外界因素,还极易抱怨。女人容易看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沉不住气是女人的特点。女人的心情多数写在脸上,特别在乎谁在关心她,对一个人喜欢也会写在脸上。

 女人需要经常联系,如果不经常联系,就算感情再好,最后也会陌生。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不适用于女人的,小人之交甘若醴才适用她。女人能认同的人其实很少(水性杨花除外),千万不要以为你能和女人聊得很来,就如何如何,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女人交往的目的,除了利益外,主要是能互相倾诉,能互相关心,能互相闺蜜。

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3

  女性心理学:恋爱女人的心理难琢磨!

  1、女人喜欢用假意来转移真心

 女性在恋爱时,常常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说:“亲爱的”,“没有你和我在一起,我很寂寞”,“我永远离不开你”等甜言蜜语。然而男性很少了解女人心理学这一点。

 正因如此,女生会有意识地在男朋友面前与其他男性友好、亲热,企图激起男友的醋意,以考验男友的真诚程度,但现实中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大多数男性对于女性的这种“移情”会信以为真,而主动退出恋爱,从而导致双方结束美好的恋情。

  2、女人经常会不受控制的妒忌

 女性对周围的人或事甚为敏感,尤其在恋爱中,她会不断地将自己和他人作一比较,脑海里总担心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对方的承认,因此便产生嫉妒,有时会使自己无法得以解脱。嫉妒心理是有害的,它不仅有损他人,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3、女人时常会有奇奇怪怪的施虐心理

 恋爱中的女性具有一种施虐的意识,如与恋人约会时,会故意姗姗来迟,或有意不赴约,让久等的恋人焦急、烦燥、疑惑、担心,甚至痛苦备受煎熬,以得到男友为她付出苦楚的快乐。

 恋爱中,这种轻微的偶尔的“施虐”也是不可缺少的“作料”,就像辣椒酱一样,适量的辣椒酱能够让饭菜开胃,但经常、过分的施虐却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是万万不可取的。

  4、女人喜欢说反话,往往用“不是”表示“是”

 女性在恋爱过程中表达自己欲望的方法一般比较含蓄、委婉,有时还会是反向。她说“不”的时候,内心往往是“好而愿意”。如约女友去看**时,男友要去买票,女友说不用,男友就不去了,等女友去买,那么,这场**肯定看不成。

 女性的这一奇特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计策。当然,有时也是女性真正内心的表示。男性在恋爱中掌握女性的这种异常恋爱心理,仔细斟酌,真正领悟,从而会有助于恋爱成功

女性对待感情心理学4

  获得长久的爱情

 爱一个人是为了获得长久的感情,但也可以收获一份长久的爱情,因为在感情中,只有首先在内心有了明确的方向,才会给对方方向和感情。因为,若是处置欠佳的内在感情和外在求爱的平衡,就很容易在感情上迷失方向

 从而越爱对方,却越无法换回志向相通的结局。如果我们有这样一颗比较心,自己的精力和目光就会从内在的自我价值转向外部的评价,而忽视了自我内在的构建,就会产生攀比心和自卑感。

  坚持自己的原则

 心理学:再深爱一个人,也要坚持原则,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应理解为,已知物质的性质或未知物质的作用方式在认知范围之外产生空间现象。一旦彼此承认,通常都会坚定地珍惜这份感情,所以说人对感情还是非常重视的。

 我们常说一段感情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只有两个人都努力着想要接近对方,想要给对方最好的陪伴和理解,两个人在感情中所付出和得到的就会一样多。

  不要过分迎合对方

 如果一个人很爱他的爱人,为了他可以不受限制地与异性交往,可以给予他想要的所有爱情的特权,如包容、温暖、理解、自由,那么就很有可能因为过分迎合对方,而使双方产生了忽视和不愿珍惜这种关系的心理。这使他们的爱情更加艰难,为了维持这段关系,两个人需要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关心和付出。

 恋爱时,我们希望对方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情感价值,更倾向于认为对方是个有趣的人。许多感情上的问题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付出的人心中的失落和不满不断积累,早晚会变成不能跨越的矛盾。

 如此的人在婚姻中可以收获幸福,其实我们身边有些女生适合恋爱但不适合结婚,婚后也不在乎对方的感受。爱一个人是为了对他好,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让对方感到快乐的同时,也要填充自己的内心,爱他5分,爱自己5分。

爱情中的“慕强”是一种情感过程,在爱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通俗来说,慕强是指一个人因为在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或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够优越而对力量与财富等具有强烈的渴望,而这种渴望超越了对感情与亲密关系的追求。这种倾向可以表现为一种对另一半的看法,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对事业、金钱、权力等物质方面的追求。

从某种角度来看,慕强是爱情中正常的现象之一,这种倾向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个体的进取心、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欲望。然而,如果过度的倾向于追求物质,就会导致慕强这一情感倾向变成爱情的破坏者。这种看似“奢求”一定程度上与岁月的老去和生命颠沛流离紧密相关,许多人为着自己渴望的奢华而延续感情的终将愉疾而归。

在实际生活中,慕强这种情感倾向的根源往往固化为了某些信仰、经济基础、教育经验等因素,因此,消除掉慕强倾向的具体措施也非常复杂,不应该敷衍和苟且。有一些理论学说认为,若一个人缺乏感情上的安全感,或者出现了一定的内心不安全,那么他或她将会追求满足在物质层面的安全感。与此同时,因为物质消费的出现与满足,我们又会发现,这种安全感并不能真正取代感情上的安全感,因此最终导致的往往只是追求物质与远离幸福的结果。

在爱情关系中,慕强倾向出现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让自己远离慕强导致的情感伤害:

1 更新内心观念:个体需要对追求物质与关注感情之间的差异与重要性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充分意识到物质与关注感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关联;

2 增强信任与安全感:个体应该持续提升与巩固感情上的安全感,增加对伴侣的信任度,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而发生情感波动。

3 发扬自我:在事业上、学业上等方面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避免因为经济上的压力而拿感情当筹码。

总之,在爱情中,慕强是一种常见但必须警惕的情感倾向。在个体中拥有主动消除慕强的决心和行动,可以帮助我们为自己身心健康、能够建立幸福而长久的爱情关系打好基础。

《前赤壁赋》中客方由对人生的短暂无常而衍生出一种悲观情绪,所以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人生无常。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一般指《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 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 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让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出现的现象愈发频繁,学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下面和大家分享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1

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2

情绪分哪几种

情绪可分为7种类型:喜、怒、哀、乐、恐、惊、思;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条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扩展资料: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个人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

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3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的个体差异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和为什么会引起,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关。比如憎恶的情感,如果它指向危害国家利益,破坏国家财产的人和事,那这种情感就是高尚的情感;如果把这种情感指向批评过自己缺点的人,或在能力和人品上都超过自己的人,那这种情感就是低下的情感。评价同样一种情感,要分析其倾向性。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程度。能深入地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情感就是深刻的情感。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质,就越具有深刻性,而由表面现象引起的情感则缺乏深刻性。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舞台上的时装表演时所产生的情感,即美感,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而缺乏艺术修养的人只是图新鲜、凑热闹来看演出,这时他表现出的情感即是快感,就是一种肤浅的情感。两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并相濡以沫的情感是深刻的情感;而萍水相逢或酒肉朋友之间的情感,则是肤浅的情感。同一种情感能深入地体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人们常说,爱情是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不可预测,也许是那个人的外表、性格、神态和气质吸引了你的眼球甚至是心灵,也有可能是与对方的共同兴趣和相似经历使得你们产生了联系。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感情呢?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感情选择?本文意在探讨这个问题。首先,相似之处。据心理学研究,人们一般倾向于与自己有相似背景、共同特征的人相恋,这可能是因为相似之处会令我们觉得对方更容易理解,能深刻体验彼此的人生经历,从而建立深层的情感纽带。举个例子,拥有相似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两个人可能会更容易产生有共鸣和互相理解的感情。其次,接触和熟悉程度。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陌生人的情感倾向要低于那些熟悉的人,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更容易信任那些我们熟悉的人,而信任可以为我们建立一个更舒适的情感环境。也就是说,当我们有机会与陌生人有更多的接触时,我们会渐渐地熟悉对方,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再次,外貌和体味。研究发现,身体气味是我们对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依据,可以对我们产生生理上的影响。事实上,男女双方对于对方的气味在互相吸引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好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会影响我们对对方的感情走向。最后,性格和人格特质。事实上,我们往往被那些和我们性格特点相似的人所吸引。在Anders and Galinsky的科学研究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互补性。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的个性互补,那么他们相处的方式会更加和谐、完整。总结来说,我们认为人们容易产生感情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包括相似之处、接触和熟悉程度、外貌和体味、性格和人格特质等等。每个人的感情选择都取决于不同的个人喜好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无法得出完全的结论,但从各种现有的研究和数据来看,这些因素确实都会影响我们的感情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7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