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洞,洞箫,堵上箫洞非洞箫

箫洞,洞箫,堵上箫洞非洞箫,第1张

洞箫不是指竹箫嘛

——————————————————————————

谭 宝 硕 的 洞 箫

谭宝硕所制造的洞箫,已经引起音乐界和艺术界的赞誉和重视.他将乐器制造,书法,绘画,竹刻,篆刻等艺术,融汇在他的洞箫之中.在竹箫上,雕刻出一幅幅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哲理的字画,用创新的手法,将传统的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精致的洞箫,已经超越了乐器的范畴,充满灵气,古意盎然,令人爱不释手,极具收藏价值.谭氏所造的每根洞箫,均呕心沥血,极尽心力,因此传世数量甚少,均为艺术界及收藏家所珍藏.而谭氏在九三年造出一根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洞箫,现时已经有世界范围二百多位艺术家签名在其上,日后亦必上,日后亦必然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

洞 箫 制 作 的 文 化 内 涵

艺术,是人对生命的感悟,是人格的体现.无论是音乐也好,乐器制作也好,都是一样的.

在从事洞箫制作的过程里面,令我深切地体会到这点.即使是小小的一管洞箫,也包容著中国文化,包容著人的思想和品格.

关於洞箫的传承:

乐器制作,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继承和发展.

一件乐器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流行到今天,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作为乐器制作者,必须要尊重这点.所谓乐器改革,是按照今天的标准和需要作出改动.而乐器本身的特性和风格,则是要保存的.

为此,我们更需要清楚知道,我们的乐器要继承些什麼,发展些什麼.

以洞箫这种乐器为例,七千年前的骨哨,已经奠定了这种乐器的初形.骨哨经过七千年岁月的发展,变成了今天的洞箫.从表面看来有很大的改变,但实质上,这只不过是材料,尺寸,音律和音域的改变.它们的发音原理,声音特徵还是相同的.我们必须尊重这点,这也是关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美学取向.

关於洞箫的音色:

在洞箫制作中,使我深刻领悟中国传统的美学标准.

在历史上,很多的经典名著,都为我们指出中国传统的美学标准.对於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来说,这很重要.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敦厚”、“谦和” 、“俭朴” 、“内省”.中华民族对艺术的品评,亦基於这个原则.对乐器音色的选择,也出於此.我们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的乐器都有音色朴实浑厚这种特性.这种美学标准,可见於中国寺庙用的大钟、大磬、木鱼等法器.可见於中国人喜爱的丝竹音乐——正宗的丝竹音乐是指用蚕丝做的弦线,用竹做的管乐.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具有敦厚朴实的音色.

我觉得,中国乐器的特徵,应该是这样:其声音富於情感,音色有独特性格而又能与所有乐器融和.洞箫在音色上的追求也应是这样.

中国的乐器,应当蕴涵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纯朴敦厚.蕴涵著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儒雅谦和.洞箫所表现的气质也应当如此.

关於洞箫上面的雕刻:

艺术与人格是不能割裂开来的,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徵.

在洞箫上面镂刻经典名句和励志的语句,,是洞箫的传统文化.内中体现了文化气质与人格内涵.其实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国的山水与别的地方的山水不同之处,就是融入了人的情感.千百年来,中国的诗人把中国的山水人性化了,无论是李白的“惟见长江天际流”,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把高尚的人格与山水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名山,都有摩崖石刻.在山崖上,刻上一些有意义的语句.高山因为有人的精神托付而显现灵气.文字刻在山石上,得以千秋万代流传下去.同样地,洞箫上面的雕刻,也因为有了人的精神托付而显现光彩.

结语:

对著洞箫,往往使我想起锈迹斑驳的青铜器,想起古拙朴实的汉砖,清秀飘逸的北朝雕塑,龙飞凤舞的晋唐书法,沉郁苍莽的宋人山水画,色彩艳丽的清代瓷器,使我想起屈原,杜甫,陶渊明,曹雪芹……

我们民族的历史,从遥远得记不清的岁月开始,一代一代地给传承下来.

中华民族的路是如此漫长,多少峰回路转.

历史不停向前,每个人都要对历史交卷,我们这代人又如何呢?

古人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乐如其人”.古人修习乐器,也就是在修练著自己的生命.

竹子是无言的.但只要我们把它做成乐器,它便会变成有生命的物体,会将我们心中所思所想的都表现出来.我们应该抚心自问,自己能否真正领略到民族音乐里面那深沉朴素的情怀?真正无愧於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

制 作 乐 器 是 历 史 的 传 统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音乐人都是自己动手去做乐器的.

制造自己的乐器,在亲手制作之中去领悟中华文化。

动手自己制作洞箫。

当我们追求某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有无穷无尽的问题被发掘出来。在制造乐器的时候,需要研究很多的东西,会涉及很广阔的层面。

首先是美学标准。在乐器制造上,无论音色、外形等等方面的取向,都牵涉到美学标准,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所喜爱的美学是敦厚的、谦和的、简朴的、优雅的。应该以这些标准,来衡量我们乐器的音色、来衡量我们的演奏风格。以这种美学标准造出来的乐器,才是真正属於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

接著是继承的问题 。 乐器制作,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继承和发展 。 一件乐器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辗转流行到今天,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 。 我们作为乐器制作者,必须要尊重这点 。西方把他们的文化和工业科技结合在一起,制成了代表西方的乐器。那麼,我们中国人应该怎麼办?中国人有中国文化,我们有很庞大的文化遗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去继承,怎样在我们的音乐和乐器中去继承?

制作任何一件中国乐器必须在中华文化的源流之内 。 以洞箫为例,七千年前的骨哨,已经奠定了这种乐器的初形 。 骨哨经过七千年岁月的发展,变成了今天的洞箫 。 从表面看来有很大的改变,但实质上,这只不过是材料 、 尺寸 、 音律和音域的改变 。 它们的发音原理,声音特徵还是相同的 。 我们必须尊重这点,这是关系到中国文化传承的大问题 。

为此,在制造乐器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知道,我们要继承些什麼,要发展些什麼?由亲自动手而领悟到的东西,会比什麼都深刻.

最后要谈的是,乐器制作必须与文化修养相结合,而不是独立的纯工艺或工业生产.古人说:修习乐器,就是修鍊自己的生命,修养自己的心灵.中国的文化跟中国的文人品格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

洞 箫 上 的 雕 刻

为什麼要在乐器上面雕刻呢?

对於中国的文化来说,所有艺术都是互相融和的,没有界限的。

例如:我们看一些绘画,画上的图可以是很小,反而书法却占了很大的篇幅,但这还是一幅绘画。世上的东西是没有界限的,无论生活、艺术等等方面,都可以互相融合,所有的东西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自古以来,在古琴、洞箫等乐器上的雕刻题词,对人有积极的提示作用,带给人一种良好的鼓励和引导。当多种艺术融汇在一起的时候,便成为力量很大的艺术品。

我们不应该把乐器当作是只能发声、只能演奏的工具。我们通过乐器来表达自己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真的,如果我们用心感受的话,可以感觉到乐器是有生命的。

上 漆

洞箫的上漆,分为两部分.

一是管外上漆:洞箫外表的上漆.

二是管内上漆:是指对洞箫管内的上漆处理.

传统的洞箫制作,习惯管内外均上漆.油漆对洞箫起保护作用,防止发霉,使声音变明亮,另外油漆对於防虫蛀会起很大作用.

但是,有些竹子质素好的洞箫,品质较好的洞箫,则不加上漆工序,或只在管内上漆.原因是洞箫容易盘熟,另一方面是保留竹子原有的音色.

若果管外不上漆,竹子直接受演奏者接触盘玩,日子一长,箫身会变成润泽美观的琥珀色,洞箫的音色亦会随著竹身成熟而变得淳和.

箫管内不作上漆工序,其优点是可以保留竹管振动的优雅音色.其声音较为柔和,纯净,噪音较少.缺点是:由於竹材吸收湿气会膨胀的原故,吹奏时音准会有越吹越高的现象.竹管内少了油漆的保护,如果存放不当,或长时间不用,箫管也容易发霉和受虫蛀.

传统习惯上,箫管外上漆是用透明的清漆.也有用黑色的漆作底,然后在上面用红色,金色,绿色等等颜色,绘上图案.

至於箫管内上漆,有少数制作人用黑色和透明的漆,但通常是用红色的漆.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民间有说,凡是年代久远的洞箫,因为它吸收了主人的气血的缘故,如果把它劈开,竹子里面会流出血来.其实,是竹子的颜色会随著岁月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时间一长,箫管的颜色会变成褐红色.故此劈开的老洞箫内里呈现出红色.人们看到红色,便误认为是血.因为有这个传说,大多数洞箫的管内便漆上了红色.

洞箫管内用的漆有如下几种:

• 大漆(俗称生漆)是从天然漆树的树皮上割出来的树液,经过过滤,去除杂质,便成为大漆.好的大漆呈白色,涂上箫管之后,逐渐变为褐色,有的会变为深红色,甚至最后变成黑色.这个变化过程越短越好,视乎漆的质量和涂漆时的空气湿度(最佳涂漆的空气湿度在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之间).大漆是一种优良的漆,耐久,附著力强,耐磨,抗腐蚀,防虫.是传统洞箫制作工艺中主要用漆.缺点是毒性较大,容易令人过敏产生皮炎.

• 光油(又称清漆,熟桐油)是以桐油为主要原料,加热浓缩再加上催乾剂而成.光油附著力强,有很好的防腐防虫功效.缺点是漆膜较软,影响洞箫的音色亮度.通常用於廉价的洞箫上面.

• 磁漆.是近代才出现的油漆品种.无毒,附著力强,不易老化,耐磨.缺点是乾燥时间较长,漆膜较软,洞箫音色亮度不高.

• 叻架漆(又称手扫漆)是近代的油漆品种.它的优点是乾燥迅速,容易修复.完全乾燥的漆膜仍可用溶剂溶解或加上新漆作修补.漆面坚固耐磨.能耐受化学品和水份侵蚀.容易控制漆面的厚度.不会引起过敏.洞箫的音色能获得较理想的亮度和反应.缺点是只能用於洞箫内管,若用在洞箫管外,则不耐磨擦,容易脱落.

洞 箫 制 作 流 程

• 采竹.适合造洞箫的竹材范围甚广,常用的竹种有桂竹,石竹,孟宗竹,四方竹,紫竹,白竹,玉屏竹等等.好的竹子生长在气温较冷及贫瘠的山区,肥沃多水的地方生长的竹子因不够坚硬,不适宜造洞箫.生长五年左右的竹最为理想.连根部截取约八十厘米长的竹材.

• 储存.采下的竹子,放於无日晒而又通风的地方.竹子通常储放两年后才可造箫.储存的年份越久,造出的洞箫音色越佳.

• 烤竹.用火将竹子烤热,以拗直弯曲的部分.

• 打通.用特制的钢条将竹节打通.

• 打磨.用长的圆锉及砂纸条打磨竹子内膛,以达到标准尺寸.

• 定位.按需要的长度锯取竹材.根据不同的口径标准,在竹材上将指孔和吹孔的位置画好.

• 开吹口.用刀开出标准的吹口.并将吹口,洞箫顶端打磨光滑.

• 钻孔.在已经定位之处钻出指孔和出音孔,钻孔次序由下至上,边钻孔边试测试音准.

• 调音.反覆吹奏以将音准和演奏性能调整至最佳.

• 上漆.如果需要上漆,则选择合适的漆.

• 雕刻.在洞箫上起画稿和题词,用雕刻刀刻出,可用木材染料著色.

• 抛光.如果箫身没有上漆,则可用抛光机将箫身打磨抛光.

洞 箫 开 裂 的 原 因

洞箫的竹材开裂,是常见的现象.太嫩的竹(成长期少於三年的竹子)和太老的竹(成长期高於五年的竹)都容易裂.

1)应力

2)纤维老化

3)温差做成的热涨冷缩.

4)气候乾燥.

洞 箫 的 音 色

洞箫有独特的音色,是因为箫管的发声混合了多种音频而造成的.越是复杂的音频组合,呈现的音色越是浑厚,越是带有感性的特徵,可以运载丰富的情感.

洞箫的传统制造方法,对内管的加工采取一种随意的态度,并无刻意的将内管打磨光滑或统一尺寸.通常我们所见,在箫管内仍然可以望到竹节的痕迹存在.这样的处理方式,千万不要误会是制作者工艺粗糙所致.

其实是关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美学取向.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敦厚”、“谦和” 、“俭朴” 、“内省”,对乐器音色的选择,也是出於此准则.这种准则,亦影响到中国所有的传统乐器,我们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的乐器都有音色朴实浑厚这种特性.这种美学标准,甚至可见於中国寺庙用的大钟、大磬、木鱼等法器.可见於中国人喜爱的丝竹音乐——正宗的丝竹音乐是指用蚕丝做弦乐的弦线,用竹做的管乐.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具有敦厚朴实的音色.

中华民族对艺术的品评,亦基於这个原则.例如对玉器的品评,是以温润谦和作为标准.

竹管内膛如果打磨光滑,声音在其内的振动方式会较为简单,发出的音色会较纯及较明亮.反之,如果管内有复杂的形状,声音在里面形成漫反射,则会发出较为浑厚的音色来.中国人依照自己传统的美学品味,选择了后者.

很多人都为洞箫这种出色的乐器而吸引.由竹管发出的声音,虽然是那麼简

单,淳朴.但它饱含著音乐最重要的元素:可以令人在心中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

生命力.

我们知道,气势磅礴的管弦乐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但是,这种简单的

乐器,简单的音乐,同样也能直接给我们内心带来强烈的感受.

音乐的价值,不在於堂煌的外表,也不在复杂的结构,而是在於其打动人心

的力量.

越是简单的乐器,其包涵的精神力量,越是直接有力.

洞箫宜古宜今,表现力极为丰富.

其声音富於情感却又清新脱俗.其音色性格独特而能与所有乐器融和.

洞箫蕴涵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纯朴敦厚.洞箫也蕴涵著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儒雅谦和.

洞箫清越的声音,令人可以培养起优雅的情操,可以重拾古人的情怀,可以使我们对人生有更深的体悟.

养 箫

洞箫做好之后,随著时间的增长,竹材的性质会产生变化.如果是经常使用的洞箫,变化会更为显著.

这些由时间和人手接触而带来的变化,对洞箫来说,会产生好的影响.年份越久的洞箫,竹子的纤维逐渐老化,逐渐变硬,变脆.音色会越醇,反应会越灵敏,演奏性能也会变佳.除此之外,洞箫的外观也随时间增长而产生变化.竹子的表面的色泽会逐渐变深,变得润泽光亮.通常,使用两年的洞箫,已经呈现出麦芽色.使用五年后,呈现淡茶色.超过十年的洞箫,会出现一种褐色的光辉.如果经常使用和接触,洞箫会受人手的油脂沁润,呈现出深红色半透明的色泽来.超过百年以上的竹材,会变成有如浓红茶一般的深褐色,古朴优雅,灵气隽永,令人爱不释手.

经人手的培养而使洞箫产生这些改变,称为养箫.

如同玩玉的人“盘玉”一样,须要付出感情,付出耐性,日久见功.

人箫之间,有感情维系著,才会使洞箫产生无以伦比的灵气

文 箫 与 武 箫

吕氏春秋 卷五有如此一段文字:“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

自古以来,洞箫的尺寸变化甚多,而每管洞箫的性格特徵各各不同,这是洞箫特有的文化.箫声如凤鸣,有若雄的,也有如雌的,亦有以文箫和武箫之称,为区分不同性格的洞箫.

竹管粗者声如洪钟,称为武箫.竹管细者典雅阴柔,称为文箫.

若以每类箫分文武,则如此分之:

紫竹箫类:琴箫管细,为文.凤凰箫管略粗,为武.

南箫类:粗厚者为武,细薄者为文.

若以各类合观:南箫为武,紫竹箫、玉屏箫为文.

十 节 九 目 的 南 箫

南箫,亦称为南尺八、尺八箫.

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现今仍流行於福建的南曲演奏,是甚有历史渊源的一种古老乐种.於唐代一直流传至今天,表演方式和乐器配搭基本没有改变,与唐代古画中描绘的相同,所用的乐器包括唐琵琶和南箫在内.

南箫的制作规格,保留古老的传统标准:十节九目.所谓十节九目,是整支箫有十个竹节,连吹孔在内共有九个孔(吹孔∕六个指孔∕两个出音孔),除吹孔外,每两个孔分布在同一截竹节之中.

此古老的传统,有其重要之处.通常生长五年左右的竹材,从根部起,取十节,其长度接近一尺八寸.依照这个标准,造出来的洞箫定音便有一个较为接近的音律了.

当然,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的定音仍远远不够严格.但在古代,却是行之有效的.

今天的洞箫,已经改用八指孔的洞箫了.而在演奏性能上,也有很多的改变,因此难以因循这个传统,亦无须执著十节九目.反而,现代的洞箫制作,需要面对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音准,音域,性能等等,都是难度甚高的挑战.

巨 型 洞 箫

这支巨型洞箫全长 221CM ,直径 85CM .比常规的 G 调洞箫低两个八度.

有如传统洞箫的型制,开有六个指孔另加四个出音孔.

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支巨型洞箫.

巨箫制作於一九九三年.材料用出产於湖南的毛竹.制作者是谭宝硕.历时六个月的时间,精心设计音孔之数据,开吹口及指孔,然后加上雕刻,方告完成.洞箫上面,刻有一万多字的佛经,刻有诗句以及近三百名音乐界艺术界人仕的签名.这些艺术家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活跃於当今舞台的人物.巨箫面世,在艺术界一时成为美谈.已经逝世的中国音乐前辈彭修文先生在洞箫上亲笔题字:“八尺尺八,如椽巨箫.”而香港的文人黄霑先生亦为巨箫写了一首诗:“谭家名士自逍遥,宝物传情八尺箫.硕竹奇缘留妙韵,红尘清响遏云霄.”**导演陈汗先生以无音箫为题为其写诗:“丈二长大竹,出穷乡恶土.以金削其根髯,以火屈其拗怒,以水滴荡性情,以诚感动日月……观自在刻其上,使金戈杀伐妖雨黑风鬼号鲸嚣,导引慈悲.姓名录满一身,使人间永世爱恨贪嗔成败住空,遁走龙襌……有此奇工雄力,天下之大宝.适以祭我国殇,招魂於百代.”

巨箫保留传统洞箫的风格,无加键及附属配件.因此演奏时需要四个人:一人吹奏,三人按孔.

回主目录

1是否侵权要看有没有注册商标,和商标的使用范围。

2,6这两点我觉得是个噱头。

3,4,5这3点根本没法论证,全屏一张嘴。

7,8,9,10这些是营销手段,是广告

我建议你就一条:如果加入了7天无条件退货,那你就可以买,买了不满意就退货,关键是要你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加入,你详细咨询一下他,他如果承诺可以给你不满意退货,那就买个试试,如果不同意,那说明他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你说呢?

梅花三弄是用民族乐器洞箫演奏的

梅花三弄是中国古代传统曲目,是由晋朝的文人、音乐家况君平创作的一首洞箫乐曲。梅花三弄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由洞箫演奏配以各种打击乐器,如扬琴、弦子、鼓等。这首曲子以其华丽的音乐语言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了无数音乐家和爱好者的关注,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洞箫

洞箫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是一种吹奏乐器。由于它的制作材料和外形与其他乐器有所不同,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表现出独特的音色和音响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音乐和一些现代的音乐作品中。同时,洞箫也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欣赏和思考。

洞箫演奏技巧

洞箫演奏技巧注重个人的技巧和感受。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正确的手指位置、呼吸要领、音高变化等。同时,洞箫演奏也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内功和情感素质,使演奏更富有感情和韵味。洞箫演奏可以给人们带来深刻的精神享受和情感共鸣,让人感受到纯净的音乐情感和美妙的音乐语言。

结语

梅花三弄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乐曲,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华丽的音响效果吸引了无数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洞箫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洞箫演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和情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

洞箫赋

[作者] 王褒   [朝代] 两汉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寻乎其间。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其会合。锼镂里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形旖旎以顺吹兮,瞋以纡郁。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或漫衍而络绎兮,沛焉竞溢。惏栗密率,掩以绝灭,霵晔踕,跳然复出。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啾咇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罗。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悲怆怳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 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叔子远其类。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悴。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澜漫,亡耦失畴,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是以蟋蟀蠖,蚑行喘息;蝼蚁蝘蜒,蝇蝇栩栩。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逾曳,迅漂巧兮。又似流波,泡溲泛,趋巇道兮。哮呷唤,跻踬连绝,淈殄沌兮。搅搜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兮。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余音兮。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连延络绎,变无穷兮。

标签: 音乐 辞赋精选 文言文 其他

《洞箫赋》赏析

《洞箫赋》对后来马融《长笛赋》嵇康《琴赋》诸作均有一定的影响。马融在《长笛赋》序文中阐述其创作动机时说:“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由此可见其影响。谈到《洞箫赋》必然要提到枚乘,据《文选》记载枚乘应是最早写音乐赋的作者,但他的《笙赋》早已亡佚,所以无从考证。而他的《七发》第一部分就描写了音乐,结构上主要是从琴的取材、制器、乐声等方面来展开的王褒的《洞箫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七发》中相关的片断的扩充,但《七发》并不以音乐命名,而且音乐也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洞箫赋》应是现存最早的、以音乐为题材的作品。

《洞箫赋》的结构布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作者详细地叙述了箫的制作材料的产地情况,然后写工匠的精工细作与调试,接着写乐师高超的演奏,随后写音乐的效果及其作用。基本上通过“生材、制器、发声、声之妙、声之感、总赞”的顺序来写洞箫这件乐器,这也成为后来音乐赋的一个固定模式。汉代以前,横吹、竖吹的管乐器统称为笛或邃,所称箫者应该是排箫,所以《洞箫赋》之箫应为排箫。从赋中“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中的“参差”也可知此处洞箫为排箫,因为古时洞箫又有别称“参差”。排箫即洞箫或箫,据《尔雅·释乐》郭璞注曰大箫“编二十三管”,小箫“十六管”。下面以《洞箫赋》的结构顺序来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一)生材“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此句指出了箫竹的产地,即江南的土山坡上。《丹阳记》曰:“江宁县慈母山临江生箫管竹”,由此其产地也得到了印证。再接下文章用大段的文字来描写箫竹所处的环境:“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靡,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汤,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寻乎其闲。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

此段写到了山、水、猿、禽,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产出适合作箫的竹子,突出箫竹吸收天地之精华而成材的环境(二)制器“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带以象牙,掍其会合;锼镂离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鑈”此句主要描写了箫的制作,写到了巧匠鲁班制器,夔、妃来定律数,并镶嵌上象牙作为装饰,以及各种文饰,可见其制作的工序繁琐、细致,就其外形来说也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三)发声此部分写到了盲者由于“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所以才能做出“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龢纷离其匹溢”的音乐,这也是古代之所以有很多盲人乐师的主要原因。在后面紧接着写到了吹奏者吹奏时的身体的动作(“形旖旎以顺吹兮”)以及面部的动作(“气旁迕以飞射兮”),这种面部脸颊和咽部“一鼓一缩”的技巧动作应该是古代的吹奏方法,在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应该是不科学的。此部分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乐声的特点如“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等。

(四)声之妙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乐声的美妙效果,“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写到了人声与箫声的和谐相伴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下几句“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氾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迏,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分别描写其巨声、妙声、武声、仁声的特点,并运用通感的描写方法来阐述不同“乐声”的特点,写到“巨声”以“慈父之畜子”这样的形象来描述其人声和箫声和谐的特点,用“孝子之事父”来形象的表述“妙声”清和流畅的特点。“武声”则已“雷霆輘輷”的意象来表述。至于“仁声”的特点就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即以和缓的南风吹拂万物的景象来表现。

(五)声之感这一部分主要描写听者的感受。“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虣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写到不同的人听到这样的音乐后的反映,来说明此音乐的感化教化作用。“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那也同样表现了音乐的美妙所达到的艺术感染力。“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则从“知音”和“不知音”者内心的感受及“悲”“欢”之音所造成的不同的情感冲击来描写不同的声音感受。再后来则通过描写“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蝼蚁蝘蜒,蝇蝇翊翊。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蜿转,瞪瞢忘食”蟋蟀、蚸蠖、蝼蚁、蝘蜒等动物的表现从另外的角度写对乐声的不同感受和音乐引人入胜的效果(六)总赞这一部分写到了箫声音色丰富的特点,描写声音强、弱、高、低不同的效果,并运用比喻的后发来进行描绘。

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结合作者的生平来看,作者比较注重对儒家音乐思想的阐发,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仁人之德来比拟音声,展现了作者的儒家意识,这是对儒家音乐思想的发挥。从文章中读者时时能够感受到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

总的来说《洞箫赋》开音乐赋固定写作模式的先河,在他以后,其他赋家纷纷效仿,从而使这种模式的地位得以确立。从另一方面讲,《洞箫赋》的这种“取材、制器、发声……”的模式基本囊括了此乐器所能涉及的诸多方面,这与武帝确立的“大一统”的思想不无吻合之处,而从一下的细节方面,读者同样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取材方面:在描写这一部分时,作者强调了箫竹所处环境的险峻、凄寒,即“江南丘壑”、“岖嵚岿崎”,同时也写到了选材的要求,在文中则体现为“洞条畅而罕节兮”的描述,这些正与儒家推崇逆境造才、为才是用的思想相吻合。当然作者也没有忘记“圣主”的作用,从而体现了阶级观念。

(二)制器方面:要求做到“挹抐擫鑈”,即中制、符合礼制规格,这与礼乐制度的等级观念不无关系,而且从洞箫的外形来看,它也是非常符合礼制的。

(三)声音的描述方面:在描述不同的声音时,特别是描写巨声和妙声时,用“慈父畜子”和“孝子事父”的仁义道德表现来形象的展现其声音的特点。

(四)声音作用方面:这一部分集中的体现了儒家音乐思想中的所推崇的教化作用。“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顇”此句说顽固凶残的丹朱、商均、夏桀、盗跖、夏育、申博听了以后都受到震惊而醒悟过来,改变自己的恶性而陷入自我反省之中。“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则说吹奏洞箫就能把人引入感化之道,所以长久地使用它的作用就很可贵了。所以说此部分所体现的儒家音乐思想的教化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洞箫赋》还很好的体现了汉代“以悲为美”的社会审美趣向,“悲”据蔡仲德先生的论断来说汉代所说的悲应该是指“悲乐”,而不是说音乐感动人而使人产生撇泪流涕的表现。首先取材方面,通过“孤雌寡鹤”“秋蜩不食”“玄猿悲啸”这些物象以说明箫竹生长环境的悲,从而为箫的制作奠定了悲的基调。然后又提到了盲乐师的因为生下来就不见光明,心中郁结了很多忧愁悲愤,只有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来,所以才会有“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的表现。对于乐声的感受和作用,文中提到“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即认为只有那些体会到悲乐感情的人才能称之为“知音者”,说明作者以能欣赏悲乐为其音乐审美的标准,这也是汉代音乐审美的一大特色。

总之,《洞箫赋》为后来音乐赋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在描写方面它运用多种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其中既有高山流水,也有乐师尽情的表演,更有对于乐声的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音乐思想方面,此赋涉及很多儒家音乐思想的内容,这也是汉代“大一统”思想影响的表现,但是文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声音”的描写,所以使音乐固有的娱乐性凸现出来,这一点也是他的赋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中也很好的体现了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向,从而更加全面的展现了汉代大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洞箫赋》作者王褒简介

西汉时的王褒和他的作品对后世是有影响的。明代杨慎不仅在他编辑的《全蜀艺文志》里选有王褒的作品,还专门作了《王子渊祠》诗,诗云:“伟晔灵芝发秀翘,子渊擒藻谈天朝。汉皇不赏贤臣颂,只教宫人咏洞萧。”该诗用比喻的手法,赞誉了王褒的才华:文采秀发,擅长辞赋,谈耀一代;全诗对王褒表示惋惜,对汉主予以讽刺。另有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王褒的其它作品

○ 渡河北

○ 九怀

○ 王褒更多作品

一楼的……

“一般有洞箫和南箫”= =

我不知道你本意如何,箫本身的分类还是很乱的……

如果是按吹口分的话,南箫现在的稀有程度已经和唐箫差不多了……基本得定做才能有货。

如果是另一种分类法的话,明显是洞箫和琴箫……这两种还是有点差异的。

不过琴箫由于一些问题,现在也不是那么好弄到手了。

刚才随手看了一个视频教程还有把材质也算在内的,紫竹苦竹都可以做箫的,PVC管、钢管也可以。所以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认为这样分类很不科学。

另外还有玉屏箫这种不好分类的箫,确实很有特色,价格也很特色……

另外还有尺八这种日本乐器(没记错的话前身是唐箫的变种,但是现在是日本乐器了。),和国内的箫不同的是尺八在日本乐器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所以如果单独总结出来的话,现在箫,基本上是洞箫一枝独秀……

一提到箫一般就是洞箫没跑了。

楼主我不太清楚你到底是想学什么类型的。

但是如果没有特殊需要的话,

还是以6孔/8孔G调/F调洞箫最宜入手。材质和产地均没有要求。

也就是说6孔G调、6孔F调、8孔G调、8孔F调均可。

至于孔数的六八之争,没意义。能买着啥样的买啥样就好了。吹法都差不多,只是指法不同而已。其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6孔F调,不要轻易入手。孔距太大。

价格以二百上下为准,根据个人经济实力自行调整。

太贵的未必就适合你,而太便宜的则会出现音准的问题——当然了,音质肯定也是一样的,但是音准对于初学者来说影响更大一些。

如果是自学的话,百度直接搜 箫视频教程(个人建议以张维良老师的视频教程为准),先看两集,确定视频教程中所用的箫的情况。

自学会很难

但是绝对不会像一楼说的那么难,

而且箫严格的讲并不需要和笛子一起学。

没有什么乐器非得和其他乐器一起学的。没听说过。

学笛子的高等级会学箫借鉴一下箫的用气和情感表达倒是没错,但这就不是一个初学者该关心的事了。

如果一步步的跟着视频来,坚持下来,两三个月脱菜达到能自娱自乐的水平还是问题不大的。至于能不能登台,那就得看个人天赋了。

关键在于总结经验和持之以恒。

有其他问题直接去百度箫吧发帖子问就行。在这边混的箫友还是太少。

另外雅集我好久没去逛了,不知道最近怎么样。国内搞箫最专业的地方就那了,只不过专业气氛太重新人不好下手而已。

有问题追问吧……

  看全文在找

  箫

  箫又名洞箫,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为前五后一。

  编辑本段箫的历史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

  编辑本段箫的品种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玉屏箫等。不同尺寸的箫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

  黑漆九节箫,因管身外涂黑漆而得名。

  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玉屏箫:产于黔东玉屏县,是箫中之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是对玉屏箫的高度赞誉。

  相传,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朝廷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

  在1896和191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

  玉屏箫采用玉屏和邻近镇远、耀山等地所产的小水竹制作,其竹节长、竹管细、竹质坚硬、纤维细密,是制箫的良材,且都在冬季采伐,经过选料、烤竹、刮皮、通节、开吹孔、音孔和校音等20多道工序而成,全长70厘米左右,管身呈扁圆形(系人工夹扁),音孔为椭圆形,孔壁向内呈25度斜面,工艺精细,声音优美动听。

  玉屏箫素以雕饰精美而著称,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诗、画、色谐和,工艺纤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玉屏箫的音色圆润、柔美,古色古香,尤以“龙风箫”更为独特。这是两支雌雄为配的对箫,上面雕刻精致的龙凤图案。雄箫略粗,上刻腾龙,发音宏亮、奔放;雌箫稍细,上刻彩凤,音色柔和、含蓄。两箫合奏,宛如男女重唱,和谐而富有情趣。

  玉屏箫是优良的独奏乐器,更适于合奏或伴奏。常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与古琴合奏,效果更佳。在昆曲、越剧和粤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中,玉屏箫是重要的乐器之一,多用于表现幽静、娴雅等场面。

  编辑本段箫的制作

  箫比曲笛长且细,竹制。

  制作时,首先要注意选材,吹口和音孔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音阶必须准确。

  萧的构造较简单,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比曲笛稍长而细,管身内经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里面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吹气发育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背面有1个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飘穗(装饰绦带)用。

  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

  制作时,吹口和音孔须在一条直线上,吹口上方下圆,音孔要圆,并都掏成向内的倾斜形,孔壁要光,内膛应光洁,竹节磨光,两端平整,两端口径不能相差过大,漆饰应美观。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

  编辑本段箫的定调

  箫的演奏技巧与笛类似,但不如笛灵敏。箫常定为G调。

  编辑本段箫的演奏

  箫上端的吹孔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箫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开始洞箫奏出轻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拟的鼓声,描绘出游船上箫鼓鸣奏的情景,在整个乐曲中,箫声绵绵,流畅抒情。

  此外,琴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动听,更能表达出乐曲深远的意境。

  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①胸式呼吸: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样,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也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这种方法不好控制气息,也有损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②腹式呼吸方法: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气流,均匀的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是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③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这样肺吸入的空气量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时。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这样,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综上所述,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练习时先用鼻子将气慢慢吸入,这时就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自然呼吸的感觉,以后逐渐加快吸气速度,再试着不改变腹部、腰部动作的情况下而改用嘴吸气,这样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吹奏时随着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一定要绷住劲,找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编辑本段经典曲目

  《平湖秋月》:

  这是一首广东音乐,曲调优美动听,富有诗意。乐曲描写了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

  《梅花三弄》:

  乐曲既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又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唉乃》:

  此曲系后人据唐柳宗元《渔翁》中“唉乃一声山水绿”诗句而作。“唉乃”是船夫拉纤的号子声,在乐曲中唉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赞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情绪。

  《关山月》:

  古木兰诗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的句子,反映征人对远戎远疆的不满情绪。

  《良宵引》:

  根据二胡独奏曲改编。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泛沧浪》:

  作者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本曲常作为《潇湘水云》的序曲,表现“志在驾舟于五湖”(《神奇秘谱》)的意境。元兵南侵时,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船。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色,便引起他对外敌入侵、时势变迁的愁绪,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郭望楚代表作《潇湘水云》的序曲。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箫曲反复重复主题,围绕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对山河缺残、时势飘零的感慨。

  《平沙落雁》:

  乐曲最早见于明代,曲调悠扬流畅,雁鸣声时隐时现。描写雁群降落前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碧润流泉》:

  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笛子

  目录

  笛子的选择

  笛子的种类

  笛子的历史

  乐器特色

  笛子的技法

  笛子演奏家

  笛子的制作

  笛膜贴法

  笛子的保养

  笛子的保养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等,阿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编辑本段笛子的选择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别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校音仪器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手风琴、电子琴等)对照试吹。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6、初学者应选调性。同样一款竹笛有各种不同调性。怎么选择?一般来说,初学者以选用中音笛类,E 调或 F调笛子较为合适。因为这类笛子音高适中较易吹奏,演 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条件,想多选几支笛子,那么,除E 调和 F 调中笛外,还可再选一支 D 调曲笛和一支 G 调梆笛,这两个调子的笛子也常用到。

  编辑本段笛子的种类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

  编辑本段笛子的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编辑本段乐器特色

  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编辑本段笛子的技法

  笛膜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气、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 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编辑本段笛子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有: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王铁锤、简广易、俞逊发、蒋国基、缪宜民 (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陈涛、陈中申、马迪等。

  编辑本段笛子的制作

  笛子采用的竹子在阴干以后基本上要经过裁料、上漆、钻孔、校音、缠线、刻字等工序。 笛子这个乐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诗以及制作者的名称。比较著名的笛子制作师有:邹叙生、王益亮、 董雪华、闻锋、应明章等。

  编辑本段笛膜贴法

  首先用针将膜对裁开,剪长方形的小块,再用右手的拇、食二指轻轻地揉成一个小团。通过捻动使膜捻成很多细密的皱纹,然后轻轻地展开,膜恢复原状后,再用两手拇、食四指轻轻得向前后左右绷它几次。这样不仅防止膜贴好后出现松的现象,而且使膜的纹更加均匀了。然后用阿胶(驴皮胶)沾点水,擦在膜孔的周围,使笛膜纹与笛子纹成平行方向,贴在笛膜空上即可。

  另外,膜上揉出的纹不要过大,若过大,吹出来的声音会发沙。膜也不要贴得太紧太松,太紧了就没有清跪响亮的音色,太松了声音发嘶,不好听。解决办法:过松时,可用指肚按住两边轻轻拉一拉;过紧时,可用指肚按笛膜的中央,但不要弄脏了笛膜,更不能沾上水。笛膜沾上了水会变老,声音就不好听了。总之,贴膜是一项非常细致耐心的工作。高质量的笛膜,如果贴膜技术不佳;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共鸣效果。因此,掌握好贴膜技术是初学者学吹笛的必修课程。

  编辑本段笛子的保养

  (1)新买回的笛子或自己新制作的笛子,如果发现竹质不太干,可将笛子所有洞孔堵塞住,然后灌进点盐水,泡浸一至二日(根据竹质湿度而定,竹质湿者浸泡时间应长一些),然后打开洞孔将盐水倒出,稍用清水冲洗,待一小时后,再在筒内涂些熟过的植物油(最好是油汤辣椒的纯红油,用此油日久可使竹体变红,永不生虫破裂),便可使用。如果买回来的笛子本来竹质很干而又坚固,最好用酒精擦洗一下笛筒和吹孔的周围,以达消毒之目的。另外竹内的少许水份也会随酒精的挥发而排除

  (2)专业吹笛的人,都有一个笛盒,没有盒的人,可做一个布套(最好是夹层或棉的)。平日将笛子放在里面,如果套,盒都没有,可找一块干净的布来包住,以免风吹日晒,灰尘进入

  (3)每次吹完之后,一定要将笛筒内的口水倒出来。最好做一个布刷,口水倒出后,捅进去轻轻一擦,然后装入盒或袋内。这样就免得口水在笛筒内发霉发臭,以至笛筒腐烂。

  (4)天气过热或过于干燥时,最好做一个“笛胆”(用相当笛筒长度的小棍,缠上几层干净的布,抹上些油),不吹的时候可将它塞入笛筒内,以防止笛身破裂。“笛胆”粗细要和笛筒的粗细相适应,粗了塞不进去,细了挨不上竹壁,起不到润笛作用。

  (5)笛子吹久了,笛筒内慢慢会有许多灰尘。灰尘加之气水的浸透,久而久之结成了污垢,这不但不卫生,常常发出臭味,甚至要影响音色、音准。这时就需要洗涤。特别是没有笛盒和笛套的同志,应在一定的时期内洗涤一次笛子。洗时要注意,水温不可太热太冷。一般将手浸入在水中不冷不热为适。因水太冷,脏东西洗不干净,水太汤,笛子的浸吸水分太多,一湿又猛一干,对笛子不好,竹质易变,易破裂。另外可用软布或药绵等,捆缠在木棒上(木棒要细不可太粗太坚实),浸水(洗洁精、香皂等)擦洗。但不可用洗衣粉和肥皂,因它们刺激性大,易破坏竹质内壁。

  (6)有时由于天气的变化,太冷或太热或由于竹质过嫩,竹节过少,笛身都易破裂。为防止这种破裂,或者在已破裂之后,可在两端和吹孔至膜孔之间,膜孔至第六孔之间,这两处各用丝线捆缠(有伸缩性的塑料最好不用)。或将头尾用铜(或铝)圈箍住。

不是特别好学……

以下供参考: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箫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开始洞箫奏出轻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拟的鼓声,描绘出游船上箫鼓鸣奏的情景,在整个乐曲中,箫声绵绵,流畅抒情。

  此外,琴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动听,更能表达出乐曲深远的意境。

演奏姿势

  箫的演奏姿势有站式和坐式两种,演奏时一定要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

  (一)立式

  独奏或重奏时一般采用立式。两臂自然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弯曲,胸部和腰部要直,但不能挺胸鼓肚,头部向前但不能前倾更不能后仰。双肩和双肘自然下垂,切忌耸肩。箫放在嘴上时与身体约成45度角,因为角度太小了容易低头,太大了又容易扬颈,这样不但姿势不雅,也影响呼吸。两腿站定,两脚稍稍分开,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二)坐式

  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坐式上半身和立式完全相同。座椅高低要合适,切忌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这样不但姿势不雅,同时也影响正常呼吸。

  吹萧姿势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因此持箫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体自然状态,便能很快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

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样,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也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这种方法不好控制气息,也有损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

  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气流,均匀的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是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这样肺吸入的空气量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时。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这样,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综上所述,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练习时先用鼻子将气慢慢吸入,这时就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自然呼吸的感觉,以后逐渐加快吸气速度,再试着不改变腹部、腰部动作的情况下而改用嘴吸气,这样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吹奏时随着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一定要绷住劲,找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箫的口形

  口型是指吹箫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正确的口形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

  风门是双唇间椭圆形的空隙,供气流通过。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形的主要因素。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口风的急缓(气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气控制。口劲是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奏时的口形是千变万化的,他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吹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像微笑一样),使上下唇肌的力量点集中在中间使双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而自由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是正确的口形。风门应对准吹孔,下唇贴住吹孔内侧的边缘,盖住吹孔约四分之一处,将气流汇成空气柱,以“呜”的嘴形来吹奏,以求气流的集中和稳定。口形随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吹低音时风门放大,口风较缓,口劲较小;高音时则相反。

  掌握好风口、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箫的关键因素。

编辑本段指法训练

  指法训练的目的是使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相互配合,使手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

  持箫的动作:双臂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保持弯曲,要求肩部、臂部、手部及手指一定要放松,不能僵硬。这样,才能做到手指动作灵活、均匀、迅速、持久。

  第二,手指要有弹性,并保持一定力度,这样按闭音孔时才能严密不漏气。手指抬起时,则需要迅速放松。

  第三,开放音孔时,手指一般不宜抬得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手指肚和音孔的距离会加大,动作不能迅速完成,会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则影响发音的音准和音量。一般来说,手指抬起时,距离音孔二至三公分为宜。如果演奏速度较快,音符时值较短因而音符变化较快较多的乐句时,手指抬得应稍低;而演奏速度较慢,音符时值较长的乐句时,手指则应适当抬高。

颤音

  颤音的效果与弦乐器上的颤指相似,练习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颤音的快慢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 

  颤音,又称“打点”,或称“擞音”,效果与弦乐器上的颤指相似。

  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紧接着均匀、迅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快速,均匀的交替出现。颤音用“tr”来标记。

  二度颤音:开闭本音的上方二度音孔。除了常用的二度颤音外,还有三度颤音、四度颤音(不常用)等。三度颤音就是开闭本音的上方三度音孔。

  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如内蒙古、西藏等民间音乐中常用三度指颤音。

  颤音的快慢(手指运动的频率)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

  颤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练习颤音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三度颤音是两个手指同时动作,要求迅速而均匀,不得忽快忽慢。颤音的练习要求一次能达到十五秒钟之久,相当于慢板的八拍左右。

  在实际演奏中,颤音有由慢渐快的,也有由慢渐快再渐慢回到本位音不颤的。

指震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在音孔上的震动分为“本位指震音”,“下位指震音”。

  (1)本位指震音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下半孔进行上下震动。

  第二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旁边,还可以加上其下方各指同时在本音孔的旁边快速均匀的震动。只接触音孔边缘,接触的面积越小越好。

  第三种是如果在音孔上方震动,则手指不接触音孔。

  (2)下位指震音:

  按发音本孔的手指抬起后,不做任何动作,而其下方音孔的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或音孔旁进行震动。

  由于手指震动的快慢速度不同,它起到的效果和用途也有根本的不同。当手指震动快时(约每秒钟五次),所得到的是一种微妙而柔弱的效果。它常常是伴随着特长音或弱音出现,江南丝竹乐常用指震音技巧来表现江南美景。当手指震动慢时(约每秒钟两次以下)所得到的是类似气震音效果。但它没有气震音那样舒展和内在,又因为它只能在本音的音高以下发音,音强的震动幅度较小,所以实际应用不多。

  倚音

  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在演奏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

  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殊色彩。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

  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单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

  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叠音

  叠音是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个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接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

  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个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接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叫做叠音。

  叠音的记号是“又”。不在乐谱上写小装饰音。

  叠音可以说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不能把叠音奏成倚音。要记住倚音是在第一个音符之前出现。叠音的手指动作在第一个音符之后。倚音再短暂也有一个过程,而叠音第二个音的手指动作和第二个音的拍子是同时的,我们只能感觉它的存在,因为手指的急速开闭,本音的上方二度音是不占时值的。因此称叠音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它巧妙地丰富了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使两个音既分开,又形影不离,造成一种悦耳的色彩。

  民间还有一种叫做“唤音”的加花手法,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叠音奏法。它不仅仅用于两个同度音之间,在任何音程的任何音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戏曲或民间乐曲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发音方法同于叠音,不过叠音一般是标记在曲调上,我们在吹奏时要有意识的重视它。“唤音”吹法则是无意识的叠音吹奏,它不但出现在两音之间,并且在任何音符都有可能出现,它是没有什么标记的,只是要以旋律进行得流畅生动为标准。

打音

  打音是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要求手指“灵、准、稳”。 

  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记号是“扌”。

  打音与叠音不同的是:叠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是在本音孔打动发音。它的实际音高是本音与下方二度音的急速重复。如在演奏中遇到“1”音时,用打音所得到的实际上是“71”的效果

  打音的用途和色彩与叠音大致相同,特别在江南的一些乐曲中,打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内蒙古或西藏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不过手指动作较慢,类似倚音。

  在练习打音时,手指要“灵、准、稳”。所谓“灵”是指法要灵活,发音才能不死板;“准”是手指要打在音孔上,不能有虚音;“稳”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打音时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响原曲速度,打音的时间要恰如其氛。

赠音和波音

  赠音是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 

  赠音与倚音相反,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赠音没有专用符号,在练习曲中,我们把赠音用较小的音符标在本音后面,并用连线与本音连接起来;也有将赠音的偏旁部首“贝”做为赠音的标记。 赠音在本音之上之下都可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都行,一般三度四度比较常用。

  赠音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赠音在江南丝竹(和南派音乐)中应用较广。

  赠音的吹奏方法:当本音在结束前的一刹那,立即停止吹奏,同时用手指将赠音带出。呼气停住的时间一定要准确、果断,这样才能与手指很好的配合。停早了,赠音做不出来;停晚了,造成赠音时值太长,就不是赠音了。

  波音是在吹奏本音时,迅速将本音上方二度音孔开闭,回到本音。 

  波音有两种:单波音和复波音,复波音在单波音的基础上再次开闭一次音孔。 演奏波音的要求是:手指一定要干净,利落、有弹性。波音也是演奏中经常用到的装饰音技巧之一。

滑音

  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滑音的技巧,其效果与弦乐器上单指抹弦相似。

  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滑音的技巧。民间又称“抹音”或“捻音”。滑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的逐渐依次开放或关闭,其效果与弦乐器上单指抹弦相似。

  滑音是一种最常用的手指技巧。它使音程关系从级进改变为滑进,因而适应于一些优美宛转的旋律或戏曲人声的模仿,尤其在北方乐曲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1)上滑音:由较低的音开始上滑到另一较高的音,叫做“上滑音”。其奏法是:使手指由较低音的音孔向较高音的音孔,顺次逐个圆滑地渐渐抬起,即使手指由下而上地逐渐开放音孔来发音。同时,气息要由缓渐急,并使风门由大渐小,口劲由小渐大。

  (2)下滑音:由较高的音开始下滑到另一较低的音,叫做“下滑音”。其奏法是:使手指由较高音的音孔向较低音的音孔,顺次逐个圆滑地渐渐落下,即使手指由上而下地逐渐关闭音孔所得到的效果。同时,气息要由急渐缓,使风门由小渐大,口劲由大渐小。

  (3)复滑音:由低到高又到低或由高到低又到高的音。

  筒音5的指法

  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音叫做“筒音”。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D音是G调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调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调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为1,下行四度为5,正好是筒音。我们习惯上以筒音的唱名,区别于不同的指法。筒音5指法是最常用的指法,也是本调指法。因此,要相当熟练地掌握筒音5指法是学习吹箫的关键所在。我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总结并整理这些文字,以使广大爱箫的朋友们能够循序渐进,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水平。通过后面指法表可以看出,中音区4、5和高音区4、5这四个音都有两种指法。在做指法练习时,两种指法都要练,熟练以后,吹奏乐曲时怎么方便,哪种指法顺手,就用哪种指法。练习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时,开始要放慢速度,然后逐渐加快。不是一遍练习里面由慢渐快,而是一种速度保持从头到底,然后第二遍时再换另一种速度。如第一遍每分钟保持60拍(还可以再慢),第二遍每分钟80拍,第三遍每分钟120拍(还可以更快)等。三度、四度、五度音程综合练习,不但可以继续练习手指的灵敏性,还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音乐素质。练习方法也是由慢到快。通过视奏可检验音阶的练习结果。当然不是说只有把音阶练得滚瓜烂熟,相辅相成,反过来再练习音阶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筒音5指法,可以用任何调箫进行练习。但为了照顾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练习的方便和初学者最适宜用的箫以及一般演出时经常用的调,我们选择三孔1为G音的箫,也就是G调箫作为练习用箫。

筒音作1的指法

  筒音作为1是一种常用的指法。这是音名、唱名、调性完全统一的指法。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阶就是D调(调性)。其它调箫以此类推。筒音作1时要注意7这个音。7的指法是将所有指孔全部打开,中音7和高音7一样,只有这一种指法。吹7音时请注意音准。一般的箫筒音作1时指孔全部打开吹7音,音高还有点偏低,那么我们就要从气上加以控制。

  具体做法是:气息加强一点,风门略小一点,将箫往下压一点,这样等于吹孔向外翻,将7音校正到准确音高位置。以上所说的动作,只是一点点,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音孔。如果某音略高,那么动作正好相反,气息减弱一点,风门略大一点,将箫往上抬一点,这个音就能略低一点。当然不能所有的音都这样做,要是不准的音孔太多,就该采用其它方法调整音孔了。

筒音2的指法

  筒音作为2也是常用指法之一。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2吹出的音阶是什么调呢?

  有两种推算方法,

  一是从筒音D往下数,D是2,C是1。筒音2是C调。

  一是从三孔G往上数,四孔A,五孔B,六孔C(半孔),D是2,G是5,C肯定是1,C调。

  筒音2所注意的指法有以下几种,第二孔按半孔为4音,也可以用指的方法,这种指方法吹出来的4音偏高。过去民间艺人常用这种指法,现在一般都采用按半孔指法。中音1、2和高音1、1各有两种指法。

  筒音6的指法

  筒音作为6这种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较多,不宜控制,所以练习曲难度相对比其它指法难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别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时间练习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筒音作6上行小三度是1,用G调箫练习筒音是D。D等于6(全按),E等于7(开一孔),F等于1(一孔全开,二孔开半孔)。那么,筒音作6的指法是F调。筒音作6时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开半孔。中音区的1、4、5、6和高音区的1、4、5、6都有两种指法。

  箫-心境

  在吹箫的时候最好是要保持着一种平和,安宁的心境。箫是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乐器,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锁所滋润的。箫声,是一种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在演奏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才能真正的将这种美妙的声音表现的更好。

  不过,这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的。当你做到书上所说的所谓人箫合一的时候就无需了。正如我在黄山游玩遇见的老人一样,空明中充满了对人世的感悟,情感丰富多姿啊!

  箫,在现在的演奏中似乎早已没有古时那种味道了。多的只是纷杂的世俗况味,抹杀了它原有的灵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8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