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故事,因此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和创作方式。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创作方式,来演绎夸父逐日的戏剧冲突:
第一幕:夸父逐日开始
(景:天空和夸父)
夸父:(环顾四周)我早就听说了天上有个神话中的日,它骄傲自大,总把人们晒得又热又累,岂不是太欺负我们人类了吗?
天空:(冷冷地看着夸父)夸父,你要做什么?
夸父:我决定去追日,并打败他,让它为所欲为而不顾及人类的行为付出代价。
天空:(警告)夸父,鲁莽的行为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我建议你三思而后行。
第二幕:夸父追日
(景:外面的山林和河流)
夸父:(喘着气)日子真是高傲自大,只有我这个奔跑的猎人可以让它死在我的手中。
日:(闪耀着光芒)夸父,你到底为什么要追我?
夸父:(咆哮)因为你太过嚣张,让人们生活在炎热中,我不会让你继续这样下去!
第三幕:夸父咬日
(景:日旁边)
(夸父一口咬住日,牙齿被日的热力烧伤了)
夸父:啊!我的牙齿!
日:夸父,你不要再继续冲突下去了。你的鲁莽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会影响他人。请回到人们的内心,引导他们在日出时起床,日落时休息,这样你和人类都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第四幕:夸父沉浸在黑暗中
(景:夸父独自一人)
夸父:(低声抱怨)我失败了,我想打败日却失败了。
(主角集中夸父,最后背景逐渐消失)
第五幕:结尾
(本幕末,消息提示)
消息: 夸父在咬日的过程中,被日的热力烧伤身亡,成为神话的一部分。
以上是一种创作方式,仅供参考。戏剧冲突的创作需要依赖于角色的戏剧特点和故事的背景,与主题的协调何等重要。如果需要写其他戏剧,还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选择适当的戏剧冲突类型进行创作。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哈姆雷特对命运的态度几经变化,甚至看似前后矛盾。哈姆雷特起初认为,命运变幻无常,既不扬善,也不惩恶,反给高贵之人带来灾祸。他像马基雅维利那样,咒骂命运为“娼妓”,并在一次独白中表示要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但在经历一次“突变“之后,哈姆雷特转而完全信靠天意。鉴于哈姆雷特最初对命运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这种突变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哈姆雷特对命运看法的前后变化,究竟蕴含着莎士比亚对命运的何种思考?尽管咒骂命运的哈姆雷特看起来像马基雅维利,但莎士比亚随后就彰显了二者的差异。通过展现哈姆雷特的两种命运观,莎士比亚不仅否定了对待命运的两种极端看法,而且显示了正确对待命运的恰当态度:人的不幸,不是归咎于任何外在偶然性,而应归因于个人的天性和选择。在剧中,哈姆雷特同时扮演着诸多角色,他显得同时是一名哲人、复仇者和戏剧家。然而,遭遇变故后的哈姆雷特先是没能节制自己的悲愤,接着一再抱怨命运不公。这对身为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而言,是个大问题。哈姆雷特对命运的看法暴露出他的缺陷。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守岛人》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岛人》观后感1看完《守岛人》这部**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观影过程中我也曾多次落泪。这部**讲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中没有离奇的神话,也没有惊悚的场景,却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将我们带回那个年代,感受王继才在守岛过程中的艰辛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设施不完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守岛人的生活则更加艰苦。王继才26岁时登上开山岛,成为一名守岛人,自此之后的32年,他始终坚守在开山岛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守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开头便出现了王继才在狂风暴雨中奔跑的场景,而这个场景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在狂风暴雨中,王继才的身躯显得十分渺小,却又展现出他的坚韧,展现出他面对狂风暴雨时的勇敢无畏。
王继才是瞒着妻子接受了“守岛”的任务,起初他答应的只是“一个人,守岛半个月,15天”,但却由于组织上找不到像王继才一样忠厚可靠,并且能够让王继才也完全信任的守岛接班人,所以王继才便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岛上。一开始,王继才迷茫犹豫,内心并不坚定,岛上的生活让他无法适应,天天盼着有人来接替他的工作。孤独是王继才最大的敌人,他和狗一起打牌的场景让人泪目,刚踏上开山岛时,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他退缩。夏天蚊子多,他的身上全是蚊子叮咬的痕迹,冬天阴冷难忍,还时常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房屋被一次一次的破坏,而王继才也一次又一次的修补。
从最初的迷惘到最后的坚定,王继才选择了坚守,在这32年里,他从未有过怨言,他认为“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他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在这几十年里,他一日又一日的挥动着五星红旗,一日又一日的高唱国歌,哪怕无人观看,他也从未懈怠。我想,王继才的坚持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妻子的陪伴与理解也是他在开山岛上坚守的主要动力。“你守岛,我守你”这句话是妻子对王继才最深情的告白,也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真挚的模样。
如今,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但我们应当始终牢记,有那么一些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王继才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守岛人》观后感2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精神叫质朴,有一种奉献叫守岛。王继才夫妇自1986年,受命守卫开山岛,当时开山岛环境艰苦,荒无人烟,王继才携妻子长期值守开山岛,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默默守岛32个年头。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王继才夫妇在艰苦卓绝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来一位守岛卫士的凌然正气,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不求回报的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与责任是衡量党性强弱、作风好坏、能力优劣的试金石。王继才夫妇默默坚守岗位32年,没有“守岛不易”的抱怨,积极进取,有了“在位有为”的担当,心中有责,不辱使命,任职期间,只有五个春节是下岛过的,甚至,王继才父母去世、女儿婚礼依然坚守岗位。王继才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王继才用生命诠释了自己诺言,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王继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甘洒热血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的号召,鲜明体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心系国防、献身国家的赤子情怀。王继才同志为党和人民的国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双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守岛人》观后感3先进典型人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7月27日,全国“时代楷模”、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59岁。王继才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王继才同志为党和人民的国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双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甘洒热血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的号召,用生命诠释了***员的使命与担当。王继才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先锋模范,是甘奉献、爱国防、敢担当的优秀党员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鲜明体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心系国防、献身国家的赤子情怀,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勇于担当,信念是“钙”。对***人来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钙”足才能腰杆硬。王继才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自己一生的坚守,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无论面临多大困难,都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32年来,王继才刻苦学习海防勤务知识,并结合守岛经历,总结了数十万余字的工作体会,留下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现在,一般船艇只要进入视界,他当即就能辨别类别吨位,成为海防业务的“行家里手”。对王继才来说,胸前佩戴的鲜红党徽,不只是***员的标识,更内化为一种对信仰的坚守。站在信仰的旗帜下,王继才用责任、实干、坚守铸就了一座丰碑。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想不想担当、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是衡量党性强弱、作风好坏、能力优劣的试金石。王继才同志的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守岛不易”的抱怨,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多了“在位有为”的担当,心中有责,不辱使命。32年来,他只有五个春节是下岛过的,父母去世都没在身边,女儿的婚礼他也没能参加,但当他想到没有辜负亲人的嘱托,想到吃尽一家苦,换来万家欢,他就无怨无悔!王继才说过这样一句朴实的话:“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诺言,他用行动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王继才同志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榜样。他以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实践,生动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应该如何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不畏艰苦,始终保持***员先进性的重大课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农村广袤天地,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港城崭新画卷。
黄海滔滔,英雄已离去。伫立在新时代的阳光下,仰望党旗、国旗和军旗的高高飘扬,我们唯有进一步振奋精神,像王继才同志那样,以***人的本色、***员的忠诚,在推进高质发展的新时代征途上续写新的历史辉煌。
最近学习了王继才、曹磊的先进事迹,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王继才同志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多年,直至去世。曹磊是安徽省宿州市的一名消防官兵,多次不顾自身危险,救人于危难之中。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爱国、坚守、责任与担当,值得我们学习。
王继才同志三十多年来坚守在面积只有0。013平方公里的开山岛上,岛上交通闭塞,缺少淡水、食物以及生活必需用品,条件及其艰苦。即使这样,王继才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早晚巡岛,观察海上情况。因为守岛,多次错过与亲人的最后一面。曹磊作为一名消防战士,在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不放弃一丝救人的机会,哪怕自己深处险境。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也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不断坚定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爱国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壮举,有时默默无闻、甘于平凡也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作为。我们青年一代的奋斗要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坚定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因此,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要学会坚守,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爱国主义的画卷添上或深或浅的一抹色彩。
甘于平凡,不断增强责任与担当的意识。王继才和曹磊作为平凡的工作者,在守岛和救人上,展现出了他们对于自己岗位的责任与担当。不同的时代对我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前在面对国家存亡时,责任与担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责任与担当就是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事无小事,处处是责任。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脚踏实地,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积极作为,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守岛三十载,王继才报告了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真正履行好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曹磊凭借自身过硬的救援技术以及多年积累的救援经验,多次救人于危难之中。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代力量,我们除了爱国情怀、承担责任,更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工作中主动加压,学会利用时间高效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大脑,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通过学习先进个人事迹,我深感自身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向王继才和曹磊学习,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在工作中,积极履行好工作职责,发扬奉献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
《守岛人》观后感4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为夺取伟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守岛人》观后感5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感人事迹创拍的**《守岛人》选取王继才夫妇守岛生涯的经典片段和闪光瞬间,在守与走、得与失、苦与乐的矛盾纠结中,展现戏剧冲突、传递情感精神、刻画人物性格。从主人公登岛初期的犹豫彷徨,到勇救落水青年、打击走私商贩以及暴风雨中接生、战友临终送别、岛上家庭春晚等情节故事,一组组充满质感的镜头细致表达了夫妻情、父子情、战友情,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王继才夫妇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守岛就是守国”的家国情怀。该片不仅还原了王继才夫妇32年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经历,更将主人公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贯穿影片始终,对于激励各行各业坚守平凡、创造非凡,都深具心灵观照和精神滋养。
荒岛本身好像并无多大的价值,但是从国家领土的角度来看,任何一寸领土都是神圣的,都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任何形式的敷衍、不尽心尽力,都是对国家的背叛。这是王继才同志所有坚持还存在意义的出发点。
抛开这一点所有的坚持都没有意义。由民兵来守岛,是时代变迁留下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同样王继才同志坚持的方式,对妻子、家人的态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坚持守岛,王继才并不是对家庭完全置之不理,应该是以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家庭作出了安排,只不过这样的安排在家庭其他成员来说,担子更重了。可喜的是,在王继才的影响下,其他家庭成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也都取得了进步。中国式父亲的爱,特点就是不善于表达,将对子女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
不能出席女儿的婚礼,在王继才的心里也许想到更多的是奉献,在自己还能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的情况下,不会去想其他的融通办法。那个夜晚,女儿结婚,他一个人在守岛。他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是充满了对女儿的欠疚,以及希望女儿能理解他的苦衷。如果我们能理解他那一刻的难,就能理解王继才同志的守岛初心,也就能进一步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
《守岛人》观后感6每天国旗同太阳一起在开山岛上升起后,王继才夫妻俩便会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他们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看有无过往船只,看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
“岛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这上面的4个灯塔也是老王当初建议设立的。老王说,有了灯塔就可以保障过往渔船的行驶安全。”妻子王仕花指着海面上的4座灯塔说,有了这几处灯塔,路过的渔民心里就踏实。
登上灯塔,四处远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岛的陡峭。“这段路很陡,离海又近,千万注意脚下。”走在后山的台阶上,瘦弱的王仕花攥着记者的手,怕记者摔倒。
不知有多少个雨大风急的日子,在这段狭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继才也是这样牵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逻;不知有多少个寒冬的冷夜,一根背包带系着一前一后两个人在倔强地前行。
同样的巡岛场景晚上7点再次出现,不同的是,夫妻俩的手里多了一个手电筒。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夫妻俩就要记录当天的守岛日志。一摞摞的巡查日志被王仕花装在大麻袋里,拿出来,带着一股动人的厚重铺满了整个桌子。
日志上一笔笔字迹,正是王继才生命中的一个个刻度,写尽了忠诚、责任和坚守。沿着一级级石阶巡逻、瞭望,顺着王继才留下的印记一路走下来。这条路,他们走了32年。一年四季,日复一日,一日两次,没人要求,没人监督,他们从风华正茂走到了鬓发花白……
如何铭记一份32年的坚守?不论是家国大爱还是至亲相处,我想黄海边防的哨所会记得,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会记得,王继才用脚步坚守过的每一寸土地会记得……
因为,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平凡坚守背后的边防人!
从曹禺先生的《雷雨自序》中可以看出他原本的想法是“血缘关系和爱恨纠葛”
另附:
雷雨•自序(节录)
曹禺
屡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的,或者《雷雨》是为什么写的,这一类的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个,连我自己也莫明其妙。第二个呢有些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象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 。
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 ,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 —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所以我最推崇我的观众。我视他们,如神仙,如佛,如先知。我献给他们以未来先知的神奇。在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之前,蠢蠢地动着情感,劳着心,用着手。他们已彻头彻尾地熟悉这一群人的错综关系。我使他们征兆似地觉出来这酝酿中的阴霾,预知这样不会引出好结果。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到死亡。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自一面看,《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这种憧憬的吸引,恰如童稚时谛听脸上划着经历的皱纹的父老们,在森森的夜半,津津地述说坟头鬼火,野庙僵尸的故事。皮肤起了恐惧的寒栗,墙角似乎晃着摇摇的鬼影。然而奇怪,这“怕”本身就是个诱惑。我挪近身躯,咽着兴味的口沫,心惧怕地忐忑着,却一把提着那干枯的手,央求:“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所以《雷雨》的降生,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情感的发酵,说它为宇宙作一种隐秘的理解,乃是狂妄的夸张。但以它代表个人一时性情的趋止,对那些“不可理解的”莫名的爱好,在我个人短短的生命中是显明地划成一道阶段。
与这样原始或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代表这样的性格是周繁漪,是鲁大海,甚至于是周萍,而流于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园,以至于鲁贵。但后者是前者的阴影,有了他们,前者才显得明亮。鲁妈,四凤,周冲是这明暗的间色,他们做成两个极端的阶梯。所以在《雷雨》的氛围里,周繁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这是我杜撰的,因为一时找不到适当的形容词)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剧情的调整多半以它们为转移。
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其次是周冲。其他如四凤,如朴园,如鲁贵,都曾在孕育时,给我些苦痛与欣慰。但成了形后,反不给我多少满意。(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前两个性格已经成功。我愿特别提出来,只是因为这两种人抓住我的想象)。我喜欢看周繁漪这样的女人,但我的才力是贫弱的。我知道舞台上的她与我原来的企图,做成一种不可相信的参差。不过一个作者,总是不自主地有些姑息。对于繁漪,我仿佛是个很熟的朋友,我惭愧不能画出她一幅真实的像,近来盼望着遇见一位有灵魂有技能的演员扮她,交付给她血肉。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繁漪。(当然她们不是繁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
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
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弱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迷上了繁漪,他说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诚然,如若以寻常的尺来衡量她,她实在没有几分动人的地方。不过聚许多所谓“可爱的”的女人在一起,便可以鉴别出她是最富于魅惑性的。这种魅惑不易为人解悟,正如爱嚼姜片的,才道得出辛辣的好处。所以必须有一种明白繁漪的人,才能把握着她的魅惑。不然,就只会觉得她阴鸷可怖。平心讲,这类女人总有她的“魔”,是个“魔”便有它的尖锐性。也许繁漪吸住人的地方,是她的尖锐。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她满蓄着受着抑压的“力”,这阴鸷性的“力”,怕是造成这个朋友着迷的缘故。爱这样的女人,需有厚的口胃,铁的坚韧,岩似的恒心。而周萍,一个情感和矛盾的奴隶,显然不是的。不过有人会问为什么她会爱这样一棵弱不禁风的草。这只好问她的运命,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
提起周冲,繁漪的儿子。他也是我喜欢的人。我看过一次《雷雨》的公演,我很失望。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那只是周冲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他的精神。周冲原是可喜的性格,他最无辜,而他与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
他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他不能了解他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一重的幻念,茧似地缚住了他。他看不清社会,他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他犯着年轻人Quixotic病,有着一切青春发动期的青年对现实那样的隔离。他需要现实的铁锤来一次一次地敲醒他的梦。在喝药那一景,他才真认识了父亲的威权笼罩下的家庭。在鲁贵家里,忍受着鲁大海的侮慢,他才发现他和大海中间隔着一道不可填补的鸿沟。在末尾,繁漪唤他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的时候,他才看出他的母亲全不是他所想的那样。而四凤也不是能与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海空,乘着白帆船向着无边的理想航驶去的伴侣。连续不断的失望绊住他的脚。每次失望都是一只尖利的锥,那是他应得的刑罚。他痛苦地感觉到现实的丑恶,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这样的人即便不为”残忍”的无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掩埋,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步。甚至在情爱里,他依然认不清真实,抓住他的心的并不是四凤,或者任何美丽的女人。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还是个渺茫的梦。所以当着四凤不得已地说破了她同周萍的事,使他伤心的,却不是因为四凤离弃了他,而是哀悼着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
待到连母亲——那是十七岁的孩子的梦里幻化得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也这样丑恶地为着情爱痉挛地喊叫,他才彻头彻尾地感觉到现实的丑恶。他不能再活下去,他被人攻下了最后的堡垒,青春期的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点憧憬。
于是他整个死了他生活最宝贵的部分——那情感的激荡。以后那偶然的或者残酷的肉体的死亡,对他算不得痛苦,也许反是最适当的了结。其实,在生前,他未始不隐隐觉得他是追求着一个不可及的理想。他在鲁贵家里说过他白日的梦,那一段对着懵懂的四凤讲的:“海,……天,……船,……光明,……快乐,”的话,那也许是个无心的讽刺。他偏偏在那样地方津津地说着他最超脱的梦,那地方四周永远蒸发着腐秽的气息,瞎子们唱着唱不尽的春调。
鲁贵如淤水塘边的癫蛤蟆,晓晓地噪着他的丑恶的生意经。在四凤将和周萍同走的时候,他只说:(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大概是胡闹”。于是他慷慨地让四凤跟着周萍,离弃了他。这不像一个爱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这样的超脱,无怪乎落在情热的火坑里的繁漪,是不能了解的了。
理想如一串一串的肥皂泡,荡漾在他的眼前,一根现实的铁针便轻轻地逐个点破。理想破灭时,生命也自然化成空影。周冲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一个春梦。在《雷雨》郁热的氛围里,他是个不调和的谐音,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他的死亡和周朴园的健在,都使我觉得宇宙里,并没有一个智慧的上帝做主宰。而周冲来去这样匆匆,这么一个可爱的生命,偏偏简短而痛楚地消逝,令我们束不住情感,要呼出:“这确是太残忍的了。”
写《雷雨》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的戏会有人排演。但是,为着读者的方便,我用了很多的篇幅释述每个人物的性格。如今呢,《雷雨》的演员们可以借此看出些轮廓。不过一个雕刻师,总先摸清他的材料有哪些弱点,才知用起斧子时,哪些地方该加谨慎。所以演员们也应该明了这几个角色的脆弱易碎的地方。这几个角色没有一个是一具不漏的网,可以不用气力网起观众的称赞。譬如演鲁贵的,他应该小心翼翼地做到均匀“恰好”,不要小丑似地叫《雷雨》头上凸起了隆包,尻上长了尾巴,使它成了只是个可笑的怪物。演鲁妈与四凤的,应该懂得“节制”(但并不是说不用情感。)
不要叫自己叹起来成风车,哭起来如倒海。要知道过度的悲痛的刺激。会使观众的神经痛苦疲倦,再缺乏气力来怜悯。反之,没有感情做柱石,一味在表面上下功夫,更令人发生厌恶。所以应该有真情感。但是要学得怎样收敛,运蓄着自己的精力,到了所谓“铁烧得最热的时候,再锤。”而每锤是要用尽了最内在的力量。尤其是在第四幕,四凤见着鲁妈的当儿,是最费斟酌的。
两个人都需要多年演剧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要找着自己情感的焦点,然后依着它做基准,合理地调整自己,成了有韵味的波纹。不要让情感的狂风卷扫了自己的重心。忘却一举一动,应有理性的根据和分寸。具体说来,我希望她们不要嘶声喊叫,不要重复地单调地哭泣。要知道这一景落眼泪的机会已经甚多。她们应该替观众的神经想一想,不应刺痛他们,使他感觉倦怠,甚至于苦楚。她们最好能运用各种不同的技巧来表达一个可以错认为“单一的悲痛”情绪。要抑压着一点,不要都发挥出来。如若必需有激烈的动作,请记住,“无声的音乐是更甜美”,思虑过后的节制或沉静,在舞台上更是为人所欣赏的。
周萍是最难演的,他的成功要看挑选的恰当,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演他,小心不要单调。须设法这样充实他的性格,令我们得到一种真实感。还有,如若可能,我希望有个好演员,化开他的性格上一层云翳,起首便清清白白地给他几根简单的线条。先画出一个清楚的轮廓,再慢慢地细描去。这样便井井有条,虽复杂而简单。观众才不会落在雾里。演他的人要设法替他找同情。(犹如演繁漪的一样。)不然,到了后一幕便会搁了浅,行不开。周朴园的性格比较是容易捉摸的。他也有许多机会做戏,如喝药那一景,认鲁妈的那一景,以及第四幕一人感到孤独寂寞的那一景,都应加一些思索,(更要有思虑过的节制,)才能演得深隽。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他的成功,更靠挑选的适宜。
这个本头已和原来的不同,许多小地方都有些改动。这些地方我应该感谢颖如,和我的友人巴金(感谢他的友情,他在病中还替我细心校对和改正!)靳以,孝曾,他们督催着我,鼓励着我,使《雷雨》才有现在的模样。在日本的,我应该谢谢秋田雨雀先生,影山三郎君和刑振铎君,有了他们的热诚和努力,《雷雨》的日译本才能出现,展开一片新天地。末了,我将这本戏献给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一九三六年一月(原载《雷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年1月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