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性直观?

什么是感性直观?,第1张

康德把人的感性定义为“通过被对象的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就是说,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感性产生表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受到外部对象的刺激,二是对所刺激对象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刺激一反应的模式现在已被心理学家所普遍接受。康德按照他特有的思维方式,把刺激感官的对象称为物自体,把感性接受的表象称为感性直观,而把感性对物自体的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为直观形式。康德通过这些术语告诉我们,感性不完全是消极的接受力,感性认识也不等于被给予的感觉材料;感性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提供一种认识形式,把被给予的(即通过物自体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材料组织为有条理的、可被认识的经验。直接被给予的感觉,如色、嗅、味、听、触等当下体验是因人而异的,不固定的,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地说它们是什么;一旦能够确切地说它们是如此这般的时候,我们表达的就已经不是自己的当下感觉,而是人所共知的感性认识。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做出了感觉和知觉的区分:感觉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因而是不可认知的,知觉是用判断表达出来的感性经验,如“这朵花是红的”这一判断,表达的不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刺激而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感觉(如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等),而是这些感觉材料的综合。知觉判断所对应的认识即是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而感性用以综合感觉材料的能动性就是直观形式。

康德把传统形而上学关于质料与形式的区分运用于认识论。在先验感性论中,他首先把感性直观分成质料和形式两部分:感性直观的质料是被给予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只有在外部事物的刺激下才能产生;感性直观的形式则是先天的,或者确切地说,先于感觉而存在,并不依赖于感觉;相反,它们的作用使得感觉能够被认识,得以成为感性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可能性条件的意义上,直观形式又是先验的。

确实是,其实每个人都是有使命感的使命了,真是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使命感就是你认为你自己有完成某个事情都一种义务。是一种对自我属性的认知,并且想要把自我属性实现,找到自我的价值,找到真正的自我的认同,并且为社会,为他人付出的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个就叫做使命感。

使命感其实是一个比较神圣的东西。他和我们一般所直观的情感不太一样。使命感是一种人对于自我的一种升华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本能,是人对于自己属性的认知,对于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认知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他是需要人有着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才会有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会让人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比如自豪感,责任感等等。会让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一个档次。所以说使命感才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使命感仿佛就像一个指向标一样,可能在无形之中指引着我们做一些事情的走向,指引着我们发展的道路。同时,使命感还可以对人形成一种约束。这种约束就是让自己对别人更加负责任,让自己更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约束自己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更加上进的,更加对他人和对社会有利的人。他在无形之中就会迫使着人们去追求对自己更高的要求,迫使让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所以说使命感这个东西是真的挺神圣的一种情感,它并不是很直观的去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而是人在经过思考升华之后出来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又可以促进人的再一次升华。所以是感觉很独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9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