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课堂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作了明确的表述: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它是艺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又是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艺术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艺术感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技能表现还是艺术欣赏,都要求学生在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而情感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是参与艺术表现时,没有积极、合理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就难以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真正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使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此,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努力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真挚朴实的情感,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那么该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那些途径和方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出总结,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创作,在画面中表现自己比表现别人更容易释放出情感。
积极地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让自己进入到画面中去,成为自己画面里的主角。美术课堂的平时作业因为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会比较少,作品中的情感、技能因素也不容易得到很到的体现。而一旦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时他们则会更加专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一般也相对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都来参与创作,并尽可能将自己画到画面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故事,并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就会更容易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例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能书画比赛的主题“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就充分利用了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的功能。首先提出“什么是合格的小公民”以及
“怎么样来成为合格的小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交流探讨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奉献、关爱、自尊等价值观,明白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然后提出讨论话题:
我是中学生了,怎么在家庭中或集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何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设想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中,父母在阳光下的稻田里辛苦地收割稻子,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帮助收割、提着篮子送水送饭等等。用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表现出“合格小公民”的主题,学生在创作时就会很容易带着情感去画作品,因为作品中包含着对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这样的作品就将美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的表达,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了。而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想到画面中的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自己的那份关爱,那将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艺术与情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艺术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
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情感的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饶,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面对学生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始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倘若是教师首先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艺术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情绪,利用恰当的环境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来实施教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集体的合力来带动、影响全班级的同学的情绪情感,从而参与到艺术情感的体验中来。这种集体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而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情绪来暗示他人,从而导致学生间在情绪情感上发生连锁性的反映,从而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例如:对李可染的《牧牛图》的理解欣赏,除了从水墨技法上进行引导学习外,教师也尝试着从生活经验和情感印象方面来展开教学。做到先以情感人,然后才关注画面的技法构图等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还是作品本身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从生活经验中积累得来的。从乡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有过一些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牛羊兔狗鹅鸭等等。教师让他们试着回忆一下童年的时光,可以用引导的话语来提醒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动物朋友吗?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在一起是多么的令人难忘,还想再回到从前吗?闭上眼睛吧,回忆一下童年,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好朋友了吗?然后由同学们讲述孩童时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教师也介绍自己小时候就和伙伴骑在牛背上模仿过“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老师自己扮吕布,手拿一只长竹竿,骑着一头
老水牛,其他小伙伴扮关羽、张飞、刘备各自骑着一头牛厮杀在一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教材中的《牧牛图》的铺垫,加上师生的发言,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从艺术作
品中唤醒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在城市里长大,缺少相关的与家畜在一起的生活体验,但是可以在其他同学们积极的情绪中受得感染,也容易从同学的愉悦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这时候再适时讲解李可染创作《牧牛图》的意图和内在情感的表现,学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将全班的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现,而不仅是只看到作品中画了什么、用什么来画等等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和画家的情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觉得《牧牛图》不是李可染创作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现的镜头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三、大题小作,避免“审美恐慌”,拉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艺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但普通观众有时会觉得这些作品过于高雅和经典了,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距离太遥远了,也就从心理上直接排斥了这些作品,甚至会有些恐慌心理。他们会想:挺难的吧,看也看不懂。或者觉得反正是名家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会差。至于好在哪、难在哪,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交流,失去了欣赏、理解作品中深层内涵的可能。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设法拉近艺术欣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那些看似“高深”、“高雅”的艺术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降低欣赏的要求和难度,做到“大题小作”。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可利用故事和趣闻展开教学。但是故事要本着尊重历史和艺术的原则,不能出现庸俗的情节或是一些流言诽闻,而是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利于教学欣赏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避免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慌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如可以这样说:“假如把这幅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送给你,你打算把它挂在家中客厅还是书房,或是卧室,为什么?要是家里来了朋友,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幅作品?”用这种形式,直接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迫使”他们与艺术作品面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参与中体验作品的精神价值,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但不是去说服他们一定要喜欢某某作品,而是鼓励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自己个人的看法,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其中某些作品进行批评(当然也是个人的喜好,在不影响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能会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因为欣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主观性,学生见多了难免会有些麻木,毕竟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欣赏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教师在情感和精神上和学生站在一边,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开展有效引导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四、重视学科渗透,把握与艺术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和知识点。
中学的艺术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凡高的绘画作品,我注意到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介绍凡高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说明凡高现在是备受人们推崇和关注的。但是作为中小学生来说,毕竟对外国的艺术大师了解不多,就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既然是语文教材和艺术教材同
时都出现了关于凡高的相关信息,相信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对关于凡高的教学有
所期待。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接触凡高、了解凡高,将他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除了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生平简介,还重点介绍他的“后印象派”画风就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以及他的油画作品对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围绕凡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展开,如热烈奔放的笔触、夸张大胆的用色,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向日葵》中灿烂的金**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将经典的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感受倍受关注的艺术大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而语文教材中有关凡高的介绍也恰好和艺术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重视学科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渗透,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条件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文字表达,树立信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发现,在回答一些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自信,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也不是很肯定。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明白:评价作品时的对与错并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好的评价。如对大师作品中人物神态的理解,动态的把握,色彩的感觉等,尝试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培养良好的艺术情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在口头表达还不太习惯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和随想等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逐渐适应后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直接回答来大胆评价艺术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帮助树立自信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主动积极的评价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印象来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
色彩是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更是情感印象的载体。人们对色彩的情感有着一种直觉上的感知。色彩其实本无情感可言,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人们靠色彩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符号,自然界中的春暖花开、寒暑易节对人们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的内心深出留下烙印,因而当某种色彩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关感觉,引起内心的共鸣,便生成了“情感”。我们误以为这种情感来自于色彩,其实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情感有着超越色彩实体的象征价值,它是更具夸张、概括和理想化的色彩。色彩作品中的情感印象对于创造者来说是积累和凝聚,对于欣赏者来说是积累和释放。不同的色彩通过其象征意义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印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三原色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价值就非常独特。如:
**,明度亮也最能发光,象征光明、知识、真理和领悟;红色,有着不可抗拒的光辉,象征富有生气的大地和兴奋、热情、好战、战火等,红橙色有着温暖闪光的特性,象征炙烈的
火焰。因为火总是红红的,给我们以热量和温暖;而兰色象征冬天的力量、阴影、透明且有平缓宁静感,纯兰倾向于黑暗,常用来表现黑夜。其他的情感印象如冷暖、华丽、朴素等多种多样。可见色彩作为情感印象的载体,可传递的信息符号是非常丰富的,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装饰物品、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
色彩的美学价值来自于色彩的象征意蕴,而色彩的象征意蕴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是说色彩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者的情感印象之间存在着互动互文的同一性。情感原本是内心深出的记忆体验,而色彩会与这些体验一一对应,从而表现出色彩情感印象的丰富性。学生在了解了色彩的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再来面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时,便会将色彩的情感印象更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去,从而使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对色彩的把握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目的会更明确,搭配会更合理,对色彩的想象会更大胆,也就更加有助于他们利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情感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再说德育》 孙学策 著
《教与学的心理学》 皮连生 著
《反美学》 潘知常 著
《生活教育论》丁丁 著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则必须通过欣赏、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完成。欣赏,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领域之一,无论是以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出现,还是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也是众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赏评价、审视艺术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导教学。因为,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当学生作品展示时,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就此,本人围绕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赏、评价。然后,再去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欣赏:
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如: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定与赞赏。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2、 评价:
评价: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鉴赏的意思。也叫艺术批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只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它与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评价可以促进欣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结构:
“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即创作前的构思。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语言:
“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它是视觉符号。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
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
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2、作品内容:
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题材:
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说,一幅画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 就教学而言——评价的方式(多元化):
(1)、自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自己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互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
★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
★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3)、教师评价:
★当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其提出意见,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因为,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诉说着自己的情怀。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要视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乱糟糟的线条或图象等,都视为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加以渲染。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要支持
孩子们的原形态创作。以此保留儿童绘画的原生状态。(如:我国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个热门的亮点——就是“原声态”唱法。它强调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饰的味道。)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
★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另外,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在艺术体认上的复杂性,定性分析相对比较普遍,所以,从美术学习习惯上看,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性评价,多半又是评价主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意见。(我说他好就是好,说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评价主题自己的主观意见。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因此,我们现在提倡“质性评价”,它更能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求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使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被双方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在评赏学生作品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4)、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等,去扩大评价的视域。使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级或学校,甚至走向社会等等,来拓宽视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整个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
(1)、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还有色彩、线条、形状,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欢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联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设计的功能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等活动,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
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并不象镜子一样,映照的物体都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素养不同、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层次不同,心态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爱不同等等,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农夫看月亮,说它象镰刀;船夫看月亮,说它象船;而武将看月亮,说它象弓;同样一种物象,看法不同,联想也就不同。这也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同时也说明,知识含量的不同,会影响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维逻辑。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欣赏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没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如:诗配画、插图等文学艺术方面的题材)
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
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
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
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
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有时侧重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总之,欣赏、评价,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的交流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间的渐变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赏评方法来开展教学。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课堂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作了明确的表述: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它是艺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又是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艺术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艺术感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技能表现还是艺术欣赏,都要求学生在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而情感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是参与艺术表现时,没有积极、合理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就难以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真正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使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此,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努力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真挚朴实的情感,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那么该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那些途径和方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出总结,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创作,在画面中表现自己比表现别人更容易释放出情感。
积极地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让自己进入到画面中去,成为自己画面里的主角。美术课堂的平时作业因为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会比较少,作品中的情感、技能因素也不容易得到很到的体现。而一旦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时他们则会更加专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一般也相对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都来参与创作,并尽可能将自己画到画面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故事,并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就会更容易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例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能书画比赛的主题“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就充分利用了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的功能。首先提出“什么是合格的小公民”以及
“怎么样来成为合格的小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交流探讨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奉献、关爱、自尊等价值观,明白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然后提出讨论话题:
我是中学生了,怎么在家庭中或集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何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设想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中,父母在阳光下的稻田里辛苦地收割稻子,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帮助收割、提着篮子送水送饭等等。用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表现出“合格小公民”的主题,学生在创作时就会很容易带着情感去画作品,因为作品中包含着对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这样的作品就将美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的表达,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了。而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想到画面中的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自己的那份关爱,那将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艺术与情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艺术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
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情感的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饶,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面对学生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始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倘若是教师首先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艺术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情绪,利用恰当的环境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来实施教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集体的合力来带动、影响全班级的同学的情绪情感,从而参与到艺术情感的体验中来。这种集体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而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情绪来暗示他人,从而导致学生间在情绪情感上发生连锁性的反映,从而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例如:对李可染的《牧牛图》的理解欣赏,除了从水墨技法上进行引导学习外,教师也尝试着从生活经验和情感印象方面来展开教学。做到先以情感人,然后才关注画面的技法构图等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还是作品本身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从生活经验中积累得来的。从乡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有过一些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牛羊兔狗鹅鸭等等。教师让他们试着回忆一下童年的时光,可以用引导的话语来提醒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动物朋友吗?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在一起是多么的令人难忘,还想再回到从前吗?闭上眼睛吧,回忆一下童年,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好朋友了吗?然后由同学们讲述孩童时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教师也介绍自己小时候就和伙伴骑在牛背上模仿过“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老师自己扮吕布,手拿一只长竹竿,骑着一头
老水牛,其他小伙伴扮关羽、张飞、刘备各自骑着一头牛厮杀在一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教材中的《牧牛图》的铺垫,加上师生的发言,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从艺术作
品中唤醒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在城市里长大,缺少相关的与家畜在一起的生活体验,但是可以在其他同学们积极的情绪中受得感染,也容易从同学的愉悦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这时候再适时讲解李可染创作《牧牛图》的意图和内在情感的表现,学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将全班的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现,而不仅是只看到作品中画了什么、用什么来画等等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和画家的情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觉得《牧牛图》不是李可染创作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现的镜头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三、大题小作,避免“审美恐慌”,拉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艺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但普通观众有时会觉得这些作品过于高雅和经典了,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距离太遥远了,也就从心理上直接排斥了这些作品,甚至会有些恐慌心理。他们会想:挺难的吧,看也看不懂。或者觉得反正是名家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会差。至于好在哪、难在哪,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交流,失去了欣赏、理解作品中深层内涵的可能。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设法拉近艺术欣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那些看似“高深”、“高雅”的艺术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降低欣赏的要求和难度,做到“大题小作”。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可利用故事和趣闻展开教学。但是故事要本着尊重历史和艺术的原则,不能出现庸俗的情节或是一些流言诽闻,而是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利于教学欣赏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避免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慌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如可以这样说:“假如把这幅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送给你,你打算把它挂在家中客厅还是书房,或是卧室,为什么?要是家里来了朋友,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幅作品?”用这种形式,直接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迫使”他们与艺术作品面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参与中体验作品的精神价值,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但不是去说服他们一定要喜欢某某作品,而是鼓励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自己个人的看法,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其中某些作品进行批评(当然也是个人的喜好,在不影响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能会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因为欣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主观性,学生见多了难免会有些麻木,毕竟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欣赏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教师在情感和精神上和学生站在一边,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开展有效引导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四、重视学科渗透,把握与艺术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和知识点。
中学的艺术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凡高的绘画作品,我注意到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介绍凡高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说明凡高现在是备受人们推崇和关注的。但是作为中小学生来说,毕竟对外国的艺术大师了解不多,就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既然是语文教材和艺术教材同
时都出现了关于凡高的相关信息,相信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对关于凡高的教学有
所期待。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接触凡高、了解凡高,将他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除了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生平简介,还重点介绍他的“后印象派”画风就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以及他的油画作品对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围绕凡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展开,如热烈奔放的笔触、夸张大胆的用色,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向日葵》中灿烂的金**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将经典的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感受倍受关注的艺术大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而语文教材中有关凡高的介绍也恰好和艺术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重视学科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渗透,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条件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文字表达,树立信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发现,在回答一些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自信,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也不是很肯定。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明白:评价作品时的对与错并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好的评价。如对大师作品中人物神态的理解,动态的把握,色彩的感觉等,尝试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培养良好的艺术情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在口头表达还不太习惯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和随想等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逐渐适应后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直接回答来大胆评价艺术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帮助树立自信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主动积极的评价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印象来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
色彩是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更是情感印象的载体。人们对色彩的情感有着一种直觉上的感知。色彩其实本无情感可言,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人们靠色彩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符号,自然界中的春暖花开、寒暑易节对人们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的内心深出留下烙印,因而当某种色彩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关感觉,引起内心的共鸣,便生成了“情感”。我们误以为这种情感来自于色彩,其实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情感有着超越色彩实体的象征价值,它是更具夸张、概括和理想化的色彩。色彩作品中的情感印象对于创造者来说是积累和凝聚,对于欣赏者来说是积累和释放。不同的色彩通过其象征意义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印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三原色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价值就非常独特。如:
**,明度亮也最能发光,象征光明、知识、真理和领悟;红色,有着不可抗拒的光辉,象征富有生气的大地和兴奋、热情、好战、战火等,红橙色有着温暖闪光的特性,象征炙烈的
火焰。因为火总是红红的,给我们以热量和温暖;而兰色象征冬天的力量、阴影、透明且有平缓宁静感,纯兰倾向于黑暗,常用来表现黑夜。其他的情感印象如冷暖、华丽、朴素等多种多样。可见色彩作为情感印象的载体,可传递的信息符号是非常丰富的,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装饰物品、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
色彩的美学价值来自于色彩的象征意蕴,而色彩的象征意蕴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是说色彩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者的情感印象之间存在着互动互文的同一性。情感原本是内心深出的记忆体验,而色彩会与这些体验一一对应,从而表现出色彩情感印象的丰富性。学生在了解了色彩的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再来面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时,便会将色彩的情感印象更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去,从而使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对色彩的把握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目的会更明确,搭配会更合理,对色彩的想象会更大胆,也就更加有助于他们利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情感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再说德育》 孙学策 著
《教与学的心理学》 皮连生 著
《反美学》 潘知常 著
《生活教育论》丁丁 著
对于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力脑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
民间一直流传给孕妇补铁、给宝宝听古典音乐以及开发孩子的右脑。在众多的科学实验中这些都是不科学,那我们该怎么样提升孩子的智力呢?那就是给孩子丰富且适宜的刺激来增强大脑的驱动力
在家里,给孩子适宜的环境刺激
如:
1、给孩子听音乐虽然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带着节奏给孩子唱童谣是有用的。同样是给小孩子听东西,听什么东西是很重要。读书、亲子阅读、面对面的语言交互都很重要。还有上幼儿园,尤其是有语言训练课程的幼儿园,会有效提高孩子的智商
2、用杂志的教孩子如何给东西分类、和孩子一起唱儿歌、玩手指游戏、读书、拼图
3、当孩子拿起一个东西往嘴里放、当孩子盛面条的碗打翻,还抹在到处都是、孩子长大用树枝和小伙伴打闹,这时你要允许孩子自由地去感受
在户外,扩展孩子的学习资料库
如:出去旅游可以扩展孩子的资料库,在旅途会看到不一样的文化风俗,看到不同文化的人都给孩子讲一讲。帮助孩子把更多知识纳入知识库,这样他们对世界的判断就会越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
如:旅游不一定要去国外,去有名的景点,只要有父母陪伴,去小公园、去博物馆或者去乡下走一走,都是非常好的学习经历。出去玩还是锻炼孩子空间认知能力的好时机。空间认知就是我们对空间位置关系理解力,这种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刺激不是越多越好
如:玩具太多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发展,导致孩子根本无法沉浸下来专心玩一个玩具,注意力被扯得七零八落。这时候可以把大部分玩具都收起来,一个时间段只拿出几种玩具供孩子选择。过一段时间,如果其中一个玩具孩子好久没玩,就换一个
如:孩子在专心搭积木的时候,家长一会问孩子问题,一会又让孩子喝水,虽然是好心,却对孩子无益。
还有一种过度刺激,是过度依赖视觉输入,有的妈妈让很小的孩子跟着音频节目学习,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有的妈妈带孩子外出时,在婴儿车上挂各种鲜艳的玩具。其实户外环境对孩子已经是丰富的刺激,没必要在画蛇添足地给孩子增加视觉干扰
孩子不停地构建自己大脑的”因果关系示意图“,也就是把外界的事物和关系投射到自己的大脑中,这样他们才能对世界有更好的理解
改变观念,思维能力比知识重要
对生活和大自然多观察、多互动
问问题,而不是仅仅给答案
如:对于孩子问你为什么东西都是往下掉的?你不能只是回答"因为万有引力",因为这个词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你应该解释这个词并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探索。
空间认知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孩子空间认知能力可塑性很强,通过空间认知训练能充分发掘在这个领域的潜力。
多用空间词汇
如:平时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多强调一些方位词,比如问:"宝宝,能不能帮我把地上那本书放到桌子上的右边啊?"等等,这些表述很简单,但对于孩子的空间认知有很大的帮助。方位词汇(上下左右东南西北里外等)
建构类玩具玩起来
如:乐高一种建构类玩具、积木、橡皮泥,无论玩哪种玩具,你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都可以把前面说的空间词汇加上,比如:"你把积木倒转过来试试看"
小游戏
如:"寻宝"游戏,首先我会在家某个房间藏好一个玩具,然后画个平面图让孩子根据地图去找到玩具
如:在户外去某个景点的时候,让孩子看地图找景点
巧用电子产品
如:手机的地图帮孩子理解空间位置关系
如:手机摄影功能也能锻炼孩子空间认知能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摄影角度和尺度
如果想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减少外源性刺激
如:家长总是忙于教育孩子,生怕孩子错过每一个学习机会。在游乐场,孩子在滑梯、吊桥之间正玩的不亦乐乎,家长一把拖住他:"宝宝,快看,这滑梯上写着英文呢,s、m、i、l、e,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smaile,就是微笑的意思,你要记住呦!"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孩子被这样干扰来干扰去,他真的学得进去吗?最后可能他既没玩好也没学好。
如: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我们可以用物理方法,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那么刺激的微环境。可以把他的房间收拾好,把孩子想玩的玩具留下,其他的都拿走,这样他自然而然能集中注意力只玩这个玩具了。
如:育儿育己--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不要在玩手机了,拿一本书在他旁边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的看书吧!
提升内在专注力
以上三个方法都是减少外源性刺激,来防止注意力被干扰。要让孩子真正专注,还得靠他由内而外地去改变自己的注意模式
如:你让孩子弹钢琴,常常只会说:"快去好好弹钢琴!" 你是大人,明白这个任务的意思,就是拿出钢琴谱、按照老师教的进度把上次的谱子在练一遍、预习一下下次要学的谱子。可是孩子不知道,你需要帮他分解任务,把小目标说清楚。
如:在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往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殊不知这个任务对自家的孩子来说太难了,远远超出了孩子目前的能力。
如:家长让孩子做事时,只是布置个任务,然后就把孩子扔在那里不管。这么做是不恰当的,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孩子弹钢琴,你可以这样点评一下:"这一段弹的不错,节奏比上次掌握很好!",这样的反馈比较具体而且及时,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
孩子有自己的记忆方式,虽然他们不会用语言的方式记忆,但会利用影像的方式记忆,把他们的感觉保存进长期记忆。但这种记忆方式不利于我们记忆的后续提取,因为必须要用感觉信息来提取,而感觉信息往往会受较多因素的干扰。
理解力才是更重要的学习力
如:某个科学家每天要到各个学府和各种社交场所讲他的理论。讲了很多遍之后,连他的司机都能背下来。有一天司机对他说:"教授呀,你每天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下次我替你讲吧",那个科学家答应了,于是司机登台,对着台下的物理学家慷慨激昂大讲一番,说完之后一个教授举手请教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司机笑了:"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 总结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你希望你的孩子得到知识,还是表演呢?
多通道编码的记忆小技巧
如:音乐能给人留下强烈的情感印象,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学习、记忆之前放段音乐
如:背单词大声念出来,遇到复杂的单词、诗歌,鼓励他自编自导,把他们变成朗朗上口的旋律,唱出来
如:画个图形来记住单词的意思
如:单词联想记忆
提升记忆的三个方法
如:这里的重复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区间内,小批次的重复背诵练习
如:记忆的关键是把新信息根旧信息联接起来,如apple,有了apple pie/apple tree等孩子更容易记住apple
如:将杂乱的信息切分为更有意义的组块,我们可以把信息转化为可以快速记忆的内容。如:USMBAPHDCCTV记住这些信息,你只需要想象一个在美国(US)读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博士(PHD)上了中央电视台(CCTV)
孩子要在小时候就引导对数学的兴趣,启蒙他对数学的敏感度。孩子早期的数学能力越强,不仅之后的数学能力更强,甚至识字能力也会更强。
培养孩子数学能力
如:小时候教孩子"数到几,就是几",让他快速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如:小龄多用一些描述形状、空间的词语让孩子感受生活形状特征。大一些要常鼓励他做各种图形的联想
如:对比思维平时和孩子说话,多用大小、轻重、长短词语;测量思维还能锻炼孩子时间规范能力,给孩子规定时间,一来强化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力,而来孩子有个心里预期,到时见就会放下玩具,准备吃饭。
数学能力的三个配方
如:让孩子去体验一下不同数量之间的比较,而不是立刻去学习数数。等他回答或指认后,你还可以来一次数学比较。将东西摆成一条线,嘴里数着"1、2、3、4、5、6"。这样他不仅可以知道数字和实物的对应关系,还可以知道数量和空间对应关系。另外,这样数数的好处是,你可以顺便把数字教给他。
如:买水果的时候,如果孩子在,我肯定让他来计算:今天买了三个苹果、5个橘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如果算对了,孩子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对算术的兴趣也会更大。
如:可以给孩子买块小黑板,在上面玩数字游戏,这种把数字和数学具象化的方式,是一种能激发孩子兴趣的方式。
如:多玩一些数学游戏,让孩子自发参与,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学会了就可以立即使用的,渐渐孩子就会爱上数学。
总结性文章,欢迎板砖来拍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则必须通过欣赏、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完成。欣赏,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领域之一,无论是以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出现,还是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也是众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赏评价、审视艺术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导教学。因为,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尤其是,当学生作品展示时,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就此,本人围绕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赏、评价。然后,再去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欣赏:
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如: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定与赞赏。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2、 评价:
评价: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鉴赏的意思。也叫艺术批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只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它与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评价可以促进欣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结构:
“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即创作前的构思。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鞭挞什么?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语言:
“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它是视觉符号。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
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
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2、作品内容:
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题材:
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说,一幅画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 就教学而言——评价的方式(多元化):
(1)、自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自己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互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
★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
★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3)、教师评价:
★当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其提出意见,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因为,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诉说着自己的情怀。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要视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乱糟糟的线条或图象等,都视为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加以渲染。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要支持
孩子们的原形态创作。以此保留儿童绘画的原生状态。(如:我国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个热门的亮点——就是“原声态”唱法。它强调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饰的味道。)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
★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另外,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在艺术体认上的复杂性,定性分析相对比较普遍,所以,从美术学习习惯上看,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性评价,多半又是评价主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意见。(我说他好就是好,说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评价主题自己的主观意见。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因此,我们现在提倡“质性评价”,它更能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求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使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被双方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在评赏学生作品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4)、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等,去扩大评价的视域。使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级或学校,甚至走向社会等等,来拓宽视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整个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
(1)、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还有色彩、线条、形状,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欢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联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设计的功能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等活动,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
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并不象镜子一样,映照的物体都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素养不同、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层次不同,心态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爱不同等等,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农夫看月亮,说它象镰刀;船夫看月亮,说它象船;而武将看月亮,说它象弓;同样一种物象,看法不同,联想也就不同。这也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同时也说明,知识含量的不同,会影响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维逻辑。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欣赏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没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如:诗配画、插图等文学艺术方面的题材)
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
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
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
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
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有时侧重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总之,欣赏、评价,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的交流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间的渐变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赏评方法来开展教学。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艺术课堂中,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作了明确的表述: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
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它是艺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又是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同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指标。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艺术课堂,在课堂中通过艺术感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技能表现还是艺术欣赏,都要求学生在与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而情感则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是参与艺术表现时,没有积极、合理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就难以与作品产生共鸣,也就无法真正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使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此,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法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努力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真挚朴实的情感,进而达到人格上的健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那么该如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那些途径和方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出总结,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成为自己作品中的主角。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创作,在画面中表现自己比表现别人更容易释放出情感。
积极地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让自己进入到画面中去,成为自己画面里的主角。美术课堂的平时作业因为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会比较少,作品中的情感、技能因素也不容易得到很到的体现。而一旦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时他们则会更加专注。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作品在构思表现、深入刻画上一般也相对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参加绘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都来参与创作,并尽可能将自己画到画面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故事,并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就会更容易画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例如: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能书画比赛的主题“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就充分利用了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的功能。首先提出“什么是合格的小公民”以及
“怎么样来成为合格的小公民”等问题,在师生交流探讨中来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奉献、关爱、自尊等价值观,明白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然后提出讨论话题:
我是中学生了,怎么在家庭中或集体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何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设想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中,父母在阳光下的稻田里辛苦地收割稻子,而你能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有帮助收割、提着篮子送水送饭等等。用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就足以表现出“合格小公民”的主题,学生在创作时就会很容易带着情感去画作品,因为作品中包含着对父母的关爱、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这样的作品就将美好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是对丰收的喜悦之情的表达,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了。而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想到画面中的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自己的那份关爱,那将是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艺术与情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艺术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
情感在审美心理活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情感的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教师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受到各种问题的困饶,但不能将自己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面对学生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心理,始终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一个朝气的面孔和温和善意的笑脸,在情绪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心态。也不能因为现在有的孩子不太听话或是有的班级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就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倘若是教师首先把自己和学生对立起来,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那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艺术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情绪,利用恰当的环境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来实施教学。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集体的合力来带动、影响全班级的同学的情绪情感,从而参与到艺术情感的体验中来。这种集体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展现自我,而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课堂气氛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情绪来暗示他人,从而导致学生间在情绪情感上发生连锁性的反映,从而带动他们一起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例如:对李可染的《牧牛图》的理解欣赏,除了从水墨技法上进行引导学习外,教师也尝试着从生活经验和情感印象方面来展开教学。做到先以情感人,然后才关注画面的技法构图等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表明,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还是作品本身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内在情感是从生活经验中积累得来的。从乡村出来的孩子多少都会有过一些与动物相处的经历,牛羊兔狗鹅鸭等等。教师让他们试着回忆一下童年的时光,可以用引导的话语来提醒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的动物朋友吗?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在一起是多么的令人难忘,还想再回到从前吗?闭上眼睛吧,回忆一下童年,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好朋友了吗?然后由同学们讲述孩童时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教师也介绍自己小时候就和伙伴骑在牛背上模仿过“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老师自己扮吕布,手拿一只长竹竿,骑着一头
老水牛,其他小伙伴扮关羽、张飞、刘备各自骑着一头牛厮杀在一起,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教材中的《牧牛图》的铺垫,加上师生的发言,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从艺术作
品中唤醒的情感体验也开始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有的同学在城市里长大,缺少相关的与家畜在一起的生活体验,但是可以在其他同学们积极的情绪中受得感染,也容易从同学的愉悦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这时候再适时讲解李可染创作《牧牛图》的意图和内在情感的表现,学生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很容易将全班的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表现,而不仅是只看到作品中画了什么、用什么来画等等比较浅层次的问题。他们和画家的情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于觉得《牧牛图》不是李可染创作的,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现的镜头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体验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
三、大题小作,避免“审美恐慌”,拉近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艺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美术作品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但普通观众有时会觉得这些作品过于高雅和经典了,与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距离太遥远了,也就从心理上直接排斥了这些作品,甚至会有些恐慌心理。他们会想:挺难的吧,看也看不懂。或者觉得反正是名家的作品,肯定是好的,不会差。至于好在哪、难在哪,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交流,失去了欣赏、理解作品中深层内涵的可能。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教师要设法拉近艺术欣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那些看似“高深”、“高雅”的艺术尽量通俗化、简单化和生活化,降低欣赏的要求和难度,做到“大题小作”。为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乏味,可利用故事和趣闻展开教学。但是故事要本着尊重历史和艺术的原则,不能出现庸俗的情节或是一些流言诽闻,而是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和有利于教学欣赏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避免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解会加重学生的厌烦和恐慌心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要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如可以这样说:“假如把这幅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送给你,你打算把它挂在家中客厅还是书房,或是卧室,为什么?要是家里来了朋友,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幅作品?”用这种形式,直接拉近了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迫使”他们与艺术作品面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参与中体验作品的精神价值,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但不是去说服他们一定要喜欢某某作品,而是鼓励各抒己见。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介绍自己个人的看法,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甚至可以对其中某些作品进行批评(当然也是个人的喜好,在不影响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这样学生会觉得有点新鲜感,可能会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因为欣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和主观性,学生见多了难免会有些麻木,毕竟他们还不能自觉地欣赏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高深的艺术作品,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做出好与坏的评价。教师在情感和精神上和学生站在一边,会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开展有效引导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四、重视学科渗透,把握与艺术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和知识点。
中学的艺术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凡高的绘画作品,我注意到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介绍凡高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说明凡高现在是备受人们推崇和关注的。但是作为中小学生来说,毕竟对外国的艺术大师了解不多,就很难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既然是语文教材和艺术教材同
时都出现了关于凡高的相关信息,相信学生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会对关于凡高的教学有
所期待。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接触凡高、了解凡高,将他的作品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除了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生平简介,还重点介绍他的“后印象派”画风就是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以及他的油画作品对世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活动围绕凡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展开,如热烈奔放的笔触、夸张大胆的用色,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向日葵》中灿烂的金**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将经典的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感受倍受关注的艺术大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而语文教材中有关凡高的介绍也恰好和艺术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这需要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重视学科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渗透,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条件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五、文字表达,树立信心。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我发现,在回答一些课堂提问时,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太自信,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也不是很肯定。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明白:评价作品时的对与错并不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最好的评价。如对大师作品中人物神态的理解,动态的把握,色彩的感觉等,尝试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培养良好的艺术情感和艺术理解能力。在口头表达还不太习惯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用散文、诗歌和随想等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体会,逐渐适应后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直接回答来大胆评价艺术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帮助树立自信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主动积极的评价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印象来丰富他们的艺术情感体验。
色彩是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更是情感印象的载体。人们对色彩的情感有着一种直觉上的感知。色彩其实本无情感可言,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人们靠色彩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符号,自然界中的春暖花开、寒暑易节对人们的影响大多是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的内心深出留下烙印,因而当某种色彩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的相关感觉,引起内心的共鸣,便生成了“情感”。我们误以为这种情感来自于色彩,其实它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情感有着超越色彩实体的象征价值,它是更具夸张、概括和理想化的色彩。色彩作品中的情感印象对于创造者来说是积累和凝聚,对于欣赏者来说是积累和释放。不同的色彩通过其象征意义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印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三原色的精神和情感表现价值就非常独特。如:
**,明度亮也最能发光,象征光明、知识、真理和领悟;红色,有着不可抗拒的光辉,象征富有生气的大地和兴奋、热情、好战、战火等,红橙色有着温暖闪光的特性,象征炙烈的
火焰。因为火总是红红的,给我们以热量和温暖;而兰色象征冬天的力量、阴影、透明且有平缓宁静感,纯兰倾向于黑暗,常用来表现黑夜。其他的情感印象如冷暖、华丽、朴素等多种多样。可见色彩作为情感印象的载体,可传递的信息符号是非常丰富的,因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被用来装饰物品、美化环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
色彩的美学价值来自于色彩的象征意蕴,而色彩的象征意蕴与人们的情感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是说色彩的艺术魅力和欣赏者的情感印象之间存在着互动互文的同一性。情感原本是内心深出的记忆体验,而色彩会与这些体验一一对应,从而表现出色彩情感印象的丰富性。学生在了解了色彩的情感价值的基础上再来面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参与艺术创作时,便会将色彩的情感印象更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去,从而使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对色彩的把握就会有全新的感受,目的会更明确,搭配会更合理,对色彩的想象会更大胆,也就更加有助于他们利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丰富情感的目的。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情感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情感,没有情感的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的理解,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再说德育》 孙学策 著
《教与学的心理学》 皮连生 著
《反美学》 潘知常 著
《生活教育论》丁丁 著
1、“春运青年”来了 “2B青年”靠边站 “2B青年”靠边站
近日,几幅“春运装备图”走红网络。根据“春运装备”的不同,原创作者网友Miss王等人还结合自身经验创作出“春运青年”,并将其分门别类。网友们纷纷调侃说,比起2011年流行的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2B青年,作为一名“春运青年”,就得上得了火车,扛得了饥寒,受得了寂寞。
根据“春运装备”的不同,“春运青年”的分类也不同。蛇皮袋、尿不湿、板凳傍身的青年叫“苦×青年”;安全锤、防狼喷雾保平安的叫“迫害妄想青年”;享受打坐垫、颈枕、功夫茶的叫“淡定青年”;随身携带线装本史记、高脚杯、欧洲旅行指南的光荣地被称作“犯二青年”。
2、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闭幕式侧记
孕育着新的发展,昭示着新的希望。
1月11日上午,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环球剧场灯火辉煌,主席台上红旗映国徽,鲜花相簇拥。倍受全省人民瞩目的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这里胜利闭幕。
民意、民智、民声在这里汇集,思路、办法、策略在这里形成……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委员们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广纳民意、广集民智,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提案。在612件建议意见中,涉及工业交通、金融财贸、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广大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拳拳赤心。
在思想的碰撞中,认识在加深,共识在形成……
“这次大会非常令人振奋,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新时期下,我们将肩负使命、大有作为。”面对记者的采访,省政协委员王歌雅充满信心。
“大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工作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按照大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继续关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热点以及民生难题,积极提出有价值、有见地、有可行性的高质量提案,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坚定的语气中,透露的是委员们坚定的信心。
“本次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和困难不遮不掩,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内容,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省政协委员鲁春雅赞叹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回首过去,委员们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委员们激情澎湃。
带着发展的宏伟蓝图,带着共同奋斗的新目标,带着满心期盼,委员们携手并进,迈向新征程……
3、2012年香港高校扩招
近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四所香港高校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2年的内地招生计划,大幅扩招内地学生,但学费维持不变,针对不参加高考的内地学生,多所港校接受内地学生以国际考试成绩报考。据了解,2011年香港地区有12所高校招收内地生,共录取新生1400多名,比2010年扩招20%以上。
据悉,香港各高校学费2012年均不涨,港大每年119万港元,港中文每年10万港元,港理工每年10万港元,香港教育学院每年85万港元。同时,部分高校扩大了奖学金的数额和覆盖面。如香港中文大学针对内地学生,特别推出“全额奖学金”和“免学费奖学金”。
记者了解到,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参加高校统招,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内地学生以外,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仍选择自主招生,将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和面试表现来择优录取。考虑到内地就读国际学校和不参加高考的学生增多,香港大学等高校将增加多条途径接受内地学生,学生如没有高考成绩,可凭SAT、IB等成绩进行申报。
链接
部分港校招生计划
香港大学:2012年预计招收350-400名内地学生,去年该校在内地录取学生291人。港大2012年招生的书面申请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5日。
香港理工大学:招生计划从2011年的230人,最终录取240人增加到2012年的280人。
香港中文大学:2012年的招生范围扩展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300名内地学生入读本科课程,并将增设一类免缴学费奖学金。
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全国招生名额约150名,参加2012年高考的考生自2012年1月26日起,至6月11日止,可通过香港科大网上系统提交申请。
4、120余位传媒翘楚聚首春城纵论报业发展云报集团斩获3项传媒大奖
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云南太阳魂集团协办的“2011年度全国报刊广告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暨中国报刊发展机遇高峰论坛”昨日在昆明举行。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庹登夫、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涛到会祝贺,云南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光旭致辞。全国70余家120余位报刊社经营管理负责人出席会议。在颁奖典礼上,云报集团斩获2011年度中国报纸广告营销创新奖,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获2011年度中国报刊广告经营先进单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罗杰获2011年度中国报刊品牌建设功勋奖。
报刊广告继续两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2011年报刊广告继续平稳发展,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报纸媒体1~10月同比增长143%,高于市场整体及电视136%、户外55%的增幅。报纸广告的增量中,贡献最大的依然是房地产,达549%;其次是商业零售业贡献了141%,娱乐及休闲贡献138%,报刊的主流地位依然明显。
庹登夫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广告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更为广告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李涛在致辞中说,2011年对云南是个特别的年份,2011年5月31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云南对外开放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云南对外开放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张光旭希望借报刊广告工作年会这个平台,和全国的媒体同仁沟通交流、互动融合,更好地抓好报刊经营、品牌建设,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缩小云南媒体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
春城晚报领跑昆滇都市报
会上,颁发了2011年度中国报刊广告经营功勋奖、优秀领导者、卓越贡献奖三类个人奖项,报刊广告经营先进单位、广告经营管理优秀团队、优秀专业工作室三类集体奖,以及针对报刊广告策划案例的营销创新奖。
凭借11亿元的总产值,以及产值、收入及利润20%以上的增长幅度,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一举斩获3项大奖: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罗杰获2011年度中国报刊品牌建设功勋奖;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发展到开放——云南报业传媒集团车展活动整合营销全案)获得2011年度中国报纸广告营销创新奖。而春晚传媒有限公司则以广告收入跨越3亿元的成绩,成为云南唯一获奖的都市类报纸,获评2011年中国年度报刊广告经营先进单位。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报刊发展高峰论坛”,各报社广告经营负责人、业界专家发表了精彩演讲。
行业特写
广告助力 云报集团产值上新高
2011年,云报集团各报刊广告呈现增长强劲的良好局面,云南日报全年广告收入超5000万元,春城晚报实现3亿元的大跨越,广告作为主业经济的支柱性地位继续增强。在广告收入创下新高的带动下,云报集团完成总产值11亿元,总收入9亿多元,利润6000多万元,产值、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均在20%以上,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张光旭表示,云报集团获得3项大奖,与集团坚持“主业规模化、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云报集团坚持“党报强,集团强;支柱立,集团兴”的发展理念,坚持“主业规模化、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坚持“融合优化、整合提升”的发展方针,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集团的宣传与经营、改革与发展。在总结近年集团发展的基础上,2011年,集团党委在“主业规模化”方面提出了“做精云南日报,做强春晚传媒,做宽云南网,做大信息岛,做活系列报”的目标。
业界观点
双转型 春城晚报华丽转身
“通过一次次宣传,晚报在读者心中的情感印象进一步加深;在客户心中,云南第一强势媒体形象进一步深化,整个社会对春晚的关注更高。”作为云南唯一获奖的都市类媒体,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莉代表云南媒体在中国报刊发展机遇高峰论坛上,以“改制——都市类报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与国内纸媒翘楚分享春城晚报改制一年多以来的成功经验。
2010年8月,经中宣部批准,春城晚报改制为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开启了现代报业传媒集团的运营帷幕。
“春晚转型首先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李莉表示,另一个重要的心得是——绝对沟通机制,包括了团队内部的沟通,以及春晚传媒与客户、市场的有效沟通,“沟通的结果是加强了解与融合,凝聚力不断提升,晚报的形象自然提升,广告收入自然增长。”
在技术革新方面,春晚传媒积极发展数字、网络、手机等信息产品,不断推进报网融合。2011年,成立不到两年的春晚传媒,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春城1网”,实现了报网一体化发展;而晚报的《人物周刊》更是积极开发新应用,成功登录Ipad。
通过这些措施,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对外增强了客户对春晚的附着力,2011年,春城晚报广告收入一举突破3亿元大关,经营增幅达到40%以上,证明了都市类报业的转型发展,为一张有着32年历史的报纸带来了极大的活力与生机。
精彩语录
“党委机关报经营工作四个关键词,定位、产品、品牌、机制。”
——南方日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垂林。
“2012年报纸广告增长形势严峻,维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受到挑战,房地产市场环境将影响广告收入,因此区域性广告资源是稳定的基础,只有将内容和广告结合起来,报纸广告才有增长动力。”
——CTR资深研究顾问姚林。
2012年,报纸广告面临新环境,首先是新媒体,报媒不能忽视新媒体,但也不能过度依赖新媒体。此外,广告主理性的投放策略,是报纸媒体的机遇;广告营销终端下沉,区域新营销终端不断凸显。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俊杰。
5、最“老”保本基金 开放申购
国内运作时间最长的保本基金———南方避险昨起正式开放申购。据公告,本次开户期至2012年1月17日止。该基金的规模上限为50亿份,由于一些老持有人继续转入下一个保本期,因此,本次开放申购只有10亿份左右的规模空间,如募集到达上限,将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总规模的有效控制。
作为国内首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成立于2003年,目前运行时间已经超过八年。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月5日,南方避险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达25767%,年化收益率为1611%。
从过往运作情况,南方系的保本基金都相对积极,南方避险也是如此,因此,短期的净值波动相对会大一些。不过,目前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如果有三年内不需要动用的资金,而且也不愿承担风险,不妨配置一些该基金。(宗财)
6、学校拟上调校车费用 学生家长称比打车贵
1月4日,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向每位学生发放了一份《征询函》,提出学生接送车的交通费由原来每人每月130元上调为240元,其理由是“一人一座”硬性要求增加了校车运营成本。
校车乘坐费拟上调,引起不少学生家长不满,有的认为比打出租车还贵,也有的认为校车资金不应分摊到家长头上,更有的提出质疑,学校是否在转嫁学生安全责任。
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称,现行法律未明确校车乘坐费是家长埋单还是学校出。不过,政府将会加强安全监管力度,或将逐渐完善扶持体制。
律师认为,校车事故谁埋单,国家《校车安全条例》亟待出台,才能解除家长对安全责任“被转嫁”之忧。
遭质疑的文清实验学校
学生乘坐费上涨家长难接受
1月9日早上,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大门紧锁,两名保安正在门卫处站岗,校园内传出朗朗读书声。
得知新法制报记者来意,门卫将情况向校领导汇报后,得到的答复是师生在备战期末考试,校领导在外办事,不便接受采访。
在记者与保安攀谈时,恰逢一学生家长来访,说来给孩子缴纳购买校服的费用,要求进校园。不料,家长被两名保安拦下,建议其电话联系学生班主任,理由是安全第一。
“涨得太猛了,实在是有点难以接受。”很快,在大门口等候的陈姓家长与记者、保安闲聊了起来,并抱怨校园学生接送车辆(下简称“校车”)的乘坐费。
陈姓家长的抱怨,事出有因。
1月4日,学校向每位学生发放了一份《征询函》,从2011年12月起,为加强和规范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的管理,保障学生乘坐接送车安全,赣州市提出了学生接送车“一人一座”的硬性要求。为落实要求,学校与赣州市光大旅游客运有限公司(下简称“客运公司”)洽谈了承接学生上下学的接送工作,旅游大巴准点接送,每人每月交通费240元。
“去年是130元,现在要240元,太贵了。”陈姓家长说,离学校不远的学生还不如每天打车上下学。
该校拟推出的举措,被网友以微博的形式发布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虽然网友们的语言表达各不相同,但他们所阐述的观点却是一致:这个校车乘坐费太贵。
网友“小小草”认为,校车乘坐费比学费还贵,难以承受。网友“香奈儿”称,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家长来说,无疑又多了份沉重的负担,是否考虑过低收入家庭能否承受这么高的校车乘坐费,最后会不会导致更多困难家庭不堪重负孩子面临失学。
对于许多学生家长来说,费用昂贵还在其次,而保证孩子上下学安全才是主要的。学校租赁客运公司大巴接送学生,算不算“校车”?若出现不测,家长该找学校还是客运公司?
也有部分学生家长直接质疑道:“感觉学校是在推卸自己应担的责任,把风险转嫁给家长及承运单位。”
与公交公司合作或终止
经章贡区教育局协调,9日下午,文清实验学校总务处主任曹鯬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曹鯬倩解释说,240元是“一人一座”造成的,也是承接单位预算出来的。
采访中,曹鯬倩一直向新法制报记者强调,乘坐校车采取自愿原则,一般情况下,每月乘坐费由学生自行将款汇进公交公司的银行账号,有时学校也会帮忙代收。
记者在一份有关租赁学生接送车辆的协议书上看到,目前与校方开展合作的单位是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下简称“公交公司”)。
这份签约时间为2011年8月29日的协议书称,学校租用公交车作单位交通车,用于接送学校老师及学生上下学,租车期限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止,一共22辆。
在协议书上,双方商定了每辆车每月租金标准,按往或返130元/趟接或送,每天租金260元/辆。
协议书还说,学校汇入租金款后,公交公司应提供正式发票,如学校未在约定时间内支付租车款,公交公司有权停止提供服务并终止协议,同时加收学校每天1%的滞纳金。若出现超载被相关部门处罚,学校承担全部责任。
从协议书看,学生只是与学校发生关系,公交公司与学校发生直接关系。
问及学校每月支付公交公司的乘坐费多少时,曹鯬倩没有正面回复。
公交公司副总经理谢宏铨是与该校签订协议的负责人。
面对记者的来访,谢宏铨仅表示,在他印象中,好像与该校有合作协议,但对租车款的具体运作程序,他不是很清楚。
曹鯬倩说,因目前的政策要求校车“一人一座”,主要是地方政府对校车购买没有财政扶持,加上公交车也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目前,学校正准备与公交公司终止协议,另外租赁光大旅游客运公司的旅游大巴。
光大旅游客运业务部一女性负责人称,240元是意向价,还不知道能否与学校合作成功。
校车少致超载严重?
据来自赣州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各类学生用车1703辆,按车辆所有权分,全市有学校自有车辆1068辆,学校租赁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及个人用车465辆,校外单位(个人)接送学生用车178辆。
因校车不够用,导致超载现象普遍,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校外学生托管机构、学生家长合伙租赁的接送学生车辆为节省成本超载严重。
校车供应紧张,其投入资金大,很多学校、学校举办者都把希望寄托在地方政府身上,希望政府出资购置校车。作为民办的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也不例外,认为拟上调校车乘坐费是政府没有扶持所致。
但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工委主任杨遇春称,现行法律未明确校车乘坐费是家长埋单还是学校出。不过,政府也会加强安全监管力度,或将逐渐完善扶持体制。
而政府给力解决校车资金问题,已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主流声音。
校方否认转嫁安全责任
在现实面前,迫不得已的租车之举,引发家长“校方转嫁风险责任”质疑。
对此,曹鯬倩解释说,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在每一辆校车上派遣了跟车阿姨或跟车老师,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安全隐患。
“家长担忧会有,但也可放心。”曹鯬倩说,学校所租赁的“校车”都在教育部门备了案,而且每辆“校车”都购买了相关保险,何况学生自身也有保险。
杨遇春则透露称,在所有人都关心校车安全的社会背景下,为不让校车安全问题变成伪命题,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专门制定了《校车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暂行办法》)。
新法制报记者注意到,《暂行办法》第6条明确规定,专用校车驾驶人必须固定,学校举办者及驾驶人必须与公安交警部门和教育部门签订校车管理、驾驶安全承诺书(城区与区教育局安全科签订,农村与中心小学签订),学校举办者对校车安全管理负全部责任。
与此同时,《暂行办法》第17条还规定,学校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收车验车制度和学生上下车清点核对制度,在校车接送学生、幼儿时,应落实每辆校车至少要有一名老师跟车,每趟车要有乘车学生名单,上下车认真清点人数,并要经班主任核对签名,跟车老师和驾驶人离开车辆时,应确认无学生滞留车内。
杨遇春说,学校、学校举办者以及其他有关单位承租用于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租用有资质的车辆接送学生,并与承运单位签订运送协议书明确安全责任,严禁租用无资质的个人车辆接送学生。
这一《暂行办法》,成了校方向外寻求“校车租赁”的主要依据。
出台《校车安全条例》势在必行
“校车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江西维商律师事务所律师欧阳浩说,自甘肃正宁幼儿园发生的校车事故后,校车安全问题顿时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主要聚焦在校车资金谁来承担、校车安全谁来监管、安全责任谁来保障等诸多方面。在这一点,国家拟出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目前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
欧阳浩说,不论民办学校还是公办的,租借接送学生车辆的现象已渐成普遍态势。因国家政策要求“一人一座”,牵出学生接送车辆的承载能力问题。比如,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之前由公交车接送,其所承载人员自然是以公交车的比例来说,费用会便宜一点,如今公交车因座位不够而无法满足政策所需,学校准备另辟蹊径租借旅游大巴,费用自然会上调。
“校车安全谁来监管,是政府还是学校,抑或是家长。”欧阳浩说,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租借学生接送车辆仅构成一种运输关系,如出了问题,肯定是由承接单位埋单。至于校方自身责任,则要视情况而定。
“只有《校车安全条例》出台,才能解除家长对安全责任‘被转嫁’的担忧。”欧阳浩介绍说,《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第三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居住的学生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缩短上学距离,减少交通风险。
针对《校车安全条例(草案)》中提出,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欧阳浩说,在这一块还须细化。
“以个人之见,在明确校车资金支出问题的同时,更应细化其安全责任制,同时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否则会出现谁为校车事故埋单的诸多争议。”欧阳浩称。
欧阳浩说,保障学生接送车辆安全、学生乘坐安全及其安全责任划分,出台《校车安全条例》势在必行。
7、菲律宾风暴重灾区爆发疫情 已造成24人死亡
菲律宾官方16日通报,菲律宾南部热带风暴“天鹰”重灾区卡加延德奥罗和伊利甘两市爆发细螺旋体病疫情,至少已有377人感染细螺旋体病,其中24人死亡。
菲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16日透露,在已发现的377个细螺旋体病例中,258例来自卡加延德奥罗市,其中8人死亡;另外119例来自伊利甘市,其中16人死亡。
资料显示,细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于致病菌极易在污水中繁殖,洪水发生后很容易引发细螺旋体病的传播。该病的早期症状包括高烧、流口水、眼睛红肿及“茶色”尿液,如病菌入侵肾脏、肺和心脏,可危及生命。据称,卡加延德奥罗和伊利甘两地卫生部门正密切关注疫情,持续为受灾民众提供医药和咨询服务。
菲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16日公布的最新统计称,热带风暴“天鹰”已造成该国13个省份12万个家庭总计114万多人受灾,死亡人数高达1257人,另有6063人受伤,181人失踪,官方估算财产损失约达146亿比索(约合3300万美元)。截至目前,接受救助的灾民人数达43万人,仍有26万多名灾民滞留在56个避难所中。
8、琼州海峡货轮渔船相撞3人失踪
1月15日12时,海南海事局总值班室接到海口海上搜救分中心、琼州海峡交管中心报告,一艘从越南开往韩国的舟山籍货轮“成路28”在琼州海峡中部,距海南省铺前港西北约11海里处与一艘海南临高小渔船相撞,渔船随即沉没,船上5名渔民全部落水,2人被“成路28”救起,3人下落不明。
接报后,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海上险情应急预案。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主任、海南海事局副局长张捷迅速赶到总值班室进行现场协调指挥,要求“成路28”轮立即在现场展开搜救,通过琼州海峡交管中心发布航行警告,要求过往船舶加强瞭望,谨慎驾驶,协调航经事故水域的“中鑫海”轮参与搜寻。同时将情况向南海救助局和海南省渔业厅通报,要求派出专业船舶前往救助和协调附近渔船协助搜救。
昨天中午,现场搜救的“成路28”轮救起2名渔民,海南海事局和南海救助局分别派出“海巡183”、“南海救201”轮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搜寻3名落水渔民,昨天直到天黑其他3名渔民依然没有找到。
9、韩最大在野党称将全力实现政权更替
韩国最大在野党民主统合党当地时间15日下午举行全党大会,曾在卢武铉政府时期担任国务总理的韩明淑以245%的得票率战胜其他参选人,一举当选该党新任代表。韩明淑在16日举行的民主统合党最高委员会会议上表示,“新领导班子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接受和实现国民要求审判现政权的愿望。”
据报道,韩明淑在会上表示:“新领导班子将努力推进改革,将过去的‘权力政治’转变成未来的‘生活政治’。此外,为实现国会选举的胜利,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民主势力的整合。”
韩明淑还表示:“新领导班子将带着自豪勇往直前,努力实现政权更替。”
另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国内有评价认为,这次选出的民主统合党新领导班子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堪称有史以来“最强硬”。
韩明淑认为,目前的首要课题是“检察机关改革”。而另一候选人文成根则表示,该党如果在今年4月的国会议员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将推进“弹劾李明博案”。
此外,民主统合党全体最高委员一致表示:“要重新调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甚至使用了“财阀解体”的措辞。他们还承诺,将对1%的超高收入阶层增税,并提高大企业法人税税率等。有预测认为,除了和执政党大国家党进行“强硬斗争”之外,民主统合党很有可能会推行“左倾政策”,致力于加强国民福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