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已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组诗歌,共计315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等情感和思想。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封建制度的瓦解、民族危机的加深等问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龚自珍在诗中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呼唤改革和革新,强调“革命第一,开明第二,帮众第三”(见序、 又刊 10、316 杂诗[38]、125 已亥杂诗[3])。他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同时,龚自珍也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表达了愤慨和批评。他在《杂诗》中写道:“廉士无名丑为最,高名大姓贫何辱。不惭污我岂辱身,止愧实庭惭华屋。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第125首)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官员贪污受贿、百姓贫困潦倒等。他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人心的不正所导致的,只有通过革新和改革才能解决。

二、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

龚自珍是一个思想矛盾复杂的人,他既有革新的理想和热情,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眷恋。在《杂诗》中,他对自己的出处问题表达了深深的纠结和矛盾。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割舍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情,不愿意离开故土远赴异地谋求功名利禄。这种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在《杂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第228首)他对扬州梦和青楼薄幸名的追求,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和不舍。

三、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龚自珍是一个孝子,他非常感激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在《杂诗》中,他多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例如:“三百年来第一流,文章巨公政事优。徽州文物今何在?归玉池中妥母愁。”(第134首)、“往者吴楚双俊民,数子还将束伍行。太息阿咸中道死,英年何乃陷重刑!”(第94首)等等。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就,与母亲的教育和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他希望能够通过送上一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等情感和思想。他通过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他对母亲的眷恋和不舍,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他也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担忧和关切,呼唤改革和革新,强调“革命第一,开明第二,帮众第三”。这些思想和情感都通过他的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传承。

《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是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4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