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故乡这首诗诗人眷恋的是谁其中什么之情嗯?

望故乡这首诗诗人眷恋的是谁其中什么之情嗯?,第1张

《望故乡》是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

诗的原文是: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很明显,这是表达了对大陆的眷念,是浓浓的爱国情怀!

差别:《乡愁》于“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望大陆》是

>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余诗把自己富于力度的情感倾注于形象之中,蕴藉含蓄;

> 于诗则是“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直抒胸臆。余诗是一种“饱满的含蓄”;于诗有着“

> 以额叫关的气魄。”

韵律: 《乡愁》一诗诗句简练,虽运用口语,但意味深长。各个诗节形式整齐,全诗结构匀

> 称,节奏感强。尤其叠词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徐缓、悠远而又沉郁的情调。《望大陆》

> 各句“顿数”较少,诗句短促,具有急骤、昂奋。

同:都从自身出发对大陆发出感概。节奏紧扣抒情。

历年央视的诗歌朗诵名录:

一、央视2005年第一届新年新诗会

主持人:陈铎、董卿

开篇:《送别》

1、《天狗》郭沫若罗京、刚强、康辉

2、《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朱军

3、《再别康桥》徐志摩杨福庆

4、《雨巷》戴望舒杨柳

5、《预言》何其芳周涛、崔永元

6、《死水》闻一多董浩

7、《老马》臧克家撒贝宁

8、《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王志

9、《我爱这土地》艾青任志宏

10、《赞美》穆旦李修平沈冰董卿刘建宏赵赫李佳明

11、《苹果树下》闻捷鞠萍、文清、张泉灵

12、《望星空》郭小川王小丫

1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肖晓琳

14、《悼念一棵枫树》牛汉海霞、陈铎

15、《乡愁》余光中王世林

16、《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李瑞英、白岩松

17、《神女峰》舒婷王雪纯

1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陈铎 周涛 李瑞英 白岩松 罗京 撒贝宁 王小丫 海霞 董卿

二、央视2006新年新诗会 ——我们的土地

主持人:杨柳和董卿

片头诗《给我》杨晓民朗诵:任志洪

第一章:泥土篇

1、《泥土的梦》(杜谷)杨柳欧阳夏丹

2、《我爱这土地》(艾青)任志宏

3、《和平的春里》(康白情)叶迎春

4、《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唐剑

5、《地之子》(李广田)康辉方琼

6、《金**的稻束》(郑敏)李修平

第二章:国土篇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李宁

2、《在寒冷腊月的夜里》(穆旦)朱军梦桐

3、《无题》(邹荻帆)海霞张泽群

4、《我用残存的手掌》(戴望舒)沙桐

5、《为祖国而歌》(陈辉)刘建宏郎永淳姚雪松

6、《给战斗者》(田间)撒贝宁王志韩乔生

7、《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陈铎

第三章:热土篇

1、《悬崖上的树》(曾卓)曾湉

2、《沉默的平原》(匡满)梦桐王世林

3、《你的名字》(纪弦)朱迅杨柳

4、《埋葬了的爱情》(苏金伞)董浩

5、《错误》(郑愁予)王小丫

6、《我眷恋这块土地》(国风)崔志刚管彤

7、《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何其芳)小鹿月亮

8、《青纱帐-甘蔗林》(郭小川)赵赫孙小梅

9、《祖国啊,我的祖国》(舒婷)央视主持人集体朗诵

三、2007新年新诗会《情感的花朵》

主持人:朱军和董卿

片头诗:《给我》杨晓民:任志洪

第一章:美丽之吻

1、《蕙的风》汪静之:杨柳

2、《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张泽群

3、《姑娘》陈辉:月亮

4、《蛇》冯至:朱军

5、《我是不会变心的》何达:马斌

6、《那时》杨晓民:任志宏

第二章:人间至情

1、《纸船——寄母亲》冰心:鞠萍

2、《干妈》(节选)叶延滨:敬一丹、李修平

3、《我的记忆》苏金伞:赵忠祥

4、《大堰河——我的褓姆》艾青:任志宏、海霞

第三章:望乡之路

1、《望大陆》于右任:陈铎

2、《一片槐树叶》纪弦:方琼

3、《红玉米》痖弦:董浩

第四章:家园之魂

1、《河》何其芳:徐俐

2、《无题》阿垅:康辉

3、《简历》顾城:曾湉

4、《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西川:李佳明

5、《寄自高原》林莽:董卿

第五章:祖国之恋

1、《香山红叶》国风:欧阳夏丹、郎永淳、杨晨、长啸

2、《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郭沫若:赵赫

3、《教我如何不爱她》韩笑:撒贝宁、管彤、小鹿

4、《中国,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曹汉俊:罗京、李瑞英、王世林

四、央视2008新年新诗会诗歌全集

1、杨柳、方琼:《山雀子噪醒的江南》饶庆年

2、董卿:《南方的夜》冯至

3、康辉:《思念北方》杨晓民

4、赵赫、敬一丹:《走向北方》邹荻帆

5、朱迅、管彤:《屋顶之树》羊令野

6、董浩:《蟋蟀》李瑛

7、罗京:《星星变奏曲》江河

8、小鹿:《春水》冰心(节选)

9、鲁健:《小轿和村庄》苏金伞

10、朱军、徐俐:《雪》鲁迅(节选)  

11、刘建宏:《夜客》陈敬容

12、王小丫、刘芳菲:《别》吴奔星

13、欧阳夏丹:《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国风

14、鞠萍、沙桐:《给他》林子

15、曾湉:《离家》潘漠华

16、季小军:《在英格兰》多多

17、赵忠祥:《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18、张泽群、海霞:《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节选)  

19、王世林、李修平:《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杨克

20、李瑞英、任志宏:《黎明的通知》艾青

21、杨晓民:《给我》

五、央视2009新年新诗会节目单

第一章:生命之美(5首)——红色调

1、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贺红梅李小萌

2、风雨之夕(林庚):叶迎春

3、雨后(陈敬容):季小军方琼

4、太阳之歌(艾青): 赵赫海霞

5、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李佳明管彤

第二章:生命之歌(6首)——绿色调

1、春(穆旦):鞠萍

2、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纪弦):撒贝宁、林浩

3、生的美:痛苦,斗争,忍受(郑敏):刚强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周涛

5、祖国啊,我要燃烧(叶文福):张宏民李修平

6、岁月(国风):赵忠祥

第三章:生命之忆(5首)——蓝色调

1、小时候(绿原:小鹿

2、我是青年(杨牧):王世林 敬一丹

3、老水手的歌(曾卓): 董浩

4、半张脸(杨晓民):任志宏

5、祖国在上(叶舟):康辉 欧阳夏丹

第四章:生命之悟(5首)——紫色调

1、《野草》题辞(鲁迅):朱军徐俐

2、生命(昌耀):杨柳

3、孤岛(阿垅):张泽群 沈冰

4、那时你老了(郁葱):陈铎孙小梅

5、有的人(臧克家):沙桐长啸

五、央视2010新年新诗会主题:希望

第一章:夜的眼

1、朱英诞《古城的风》:朱 迅

2、艾 青《手推车》:任志宏

3、臧克家《难民》:杨柳 曾湉

4、何其芳《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王世林 敬一丹

5、叶 挺《囚歌》:长 啸

6、陈敬容《出发》:张泽群 管 彤

第二章:自然之光

1、刘 晖《山坡上的野花:孙小梅

2、韩作荣《火狐》:季小军

3、杨晓民《九月》:李修平

4、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王雪纯

5、李少君《边地》:海 霞

第三章:你与我

1、洛 夫《烟之外》:董 卿

2、顾 城《不是再见》:姚雪松 欧阳夏丹

3、海 子《日记》:郎永淳

4、梁小斌《雪白的墙》:小 鹿

5、白连春《我和你加在一起》:李佳明 方 琼

第四章:希望之歌

1、鲁 迅《希望》(节选):赵忠祥 徐 俐

2、戴望舒《乐园鸟》:鞠 萍

3、食 指《相信未来》:朱 军  杨 晨

4、李 钢《蓝水兵》:康 辉  柴 璐

5、王小妮《我感到了阳光》:李瑞英

6、毛泽东《沁园春·雪》:董 浩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真诚的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1949年,他被迫随国民党退居台湾,晚年非常渴望落叶归根,但未能如愿。于是,写下了上面那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诗词《望大陆》,一句“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透露出他晚年不为人知的心境。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离开大陆后,发妻高仲林及长女留在西安。于大方曾听母亲讲,“40年前,每逢清晨,总能看到老人家一个人坐在门口的石头上,面向东长时间的凝望,发出一声声长叹。她是惦记着爷爷于右任,总盼着他能回来。自从爷爷去了台湾,整整20多年,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念叨‘不知他有没有人照顾,身体可好?’‘捎去的布鞋合不合脚?都是按照老鞋样做的。’”

而在海峡对岸,于右任对家人的思念也从未停止,有时甚至夜不能眠,常念叨:“我好想他们啊。”1961年3月中旬,他给一位老朋友写信说:“今年是我妻80岁寿辰,可惜我不在大陆,她的生日一定会很冷落,不会有人理睬她的。想到这点,我十分伤心。”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后,专门派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于右任女婿)等人到西安为老人祝寿。祝寿的信件和照片转到于右任手中,老人深为感动,写下多首诗词寄托情感:“夜夜梦中原,白首泪频滴。”“昨夜梦入中原路,马首祥云照庶民。”……

1962年,于右任已84岁,体弱多病,心中悲苦。他自知今生已不可能重返大陆,但又割舍不下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放不下结发妻子和亲朋故友。1月12日,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4日,于老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在凌晨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望大陆》,并在日记中注明:“天明作此歌”。此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964年,于右任因病住院。他曾想立遗嘱,但因心绪不宁,写了又撕,撕了再写,终未完成。11月10日晚8时,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

于右任曾在台湾银行存有一保险箱,偶尔去看看,却从不让他人前往。亲友们都认为里面放着贵重物品,于老去世后,他们共同开启了保险箱。谁料,里面竟是于右任生前的日记和为孩子出国留学筹集旅费而向他人借钱的借条,除此之外,无任何珍贵物品及财产契券。在场的人无不心酸感佩。

于右任去世后,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台湾登山队成员还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竖起了一座于右任半身铜像。铜像立于高山之巅,面向大陆,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群群海鸥,向大陆方向飞翔。大陆可见兮,不再有痛哭。老人未了的心愿,也算完成了吧。

散上峰头望故乡,这里的望字,更多的是蕴含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字面上的意思是眺望、凝望,而内里明显蕴含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无法割舍,而因为某种原因又无法回到家乡,所以只能“望”故乡。

很高兴为您回答:

1望大陆的句子中的“故乡”和“大陆”并没有太深层次的含义,大陆指的就是(中国大陆、祖国大陆,即除港澳台三、沿海岛屿及南海诸岛之外的地方),“故乡”即指(远在大陆的家乡)。

2《望大陆》的作者是(于右任),诗歌表达了作者(期待祖国海峡两岸早日统一,期待重返故里)的思想感情。

3爱国诗句有哪些?

这首诗通篇都可以认为是爱国诗句,“故乡”、“大陆”两句都表达了作者期待两岸统一的情感,最有一句将这种对统一的期待和对分裂的遗恨推向了高潮,全诗的情感也凝结于此。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6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