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蜀相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诗人的忧国思想凝聚成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原诗: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释义: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扩展资料: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一联啊,一问一答,看似平平常常,其实气度不凡。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看“丞相”、“寻”和“柏森森”三个词。

丞相有什么特殊意义呀?要知道蜀汉自然只有诸葛亮一位丞相,但整个三国却不止诸葛亮一位丞相吧?诗人不说“蜀相”而直接说“丞相”,意味着什么呀?意味着在杜甫心目中,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是只有诸葛亮才是真正的丞相,就有一种特别的推崇和特别亲切的意味,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小视三分,抬高诸葛”。

那杜甫这种抬高,当然有尊蜀汉正统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诸葛亮个人的敬仰,一个“丞相”已经体现出诸葛亮在诗人心中特殊的地位了。那“寻”字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寻”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寻找,它还隐藏着精神意义上的追寻。

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李清照《声声慢》一开篇那个“寻寻觅觅”,或者说当代流行歌曲里头所谓“千万里,我追寻着你”。那既然是“丞相祠堂何处寻”,一个“寻”字,就意味着这不是一次随意的春游,而是一场虔诚地拜谒。

那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下一句也就不难理解了?所谓“锦官城外柏森森”,一方面固然是回答了武侯祠的位置,是在锦官城,也就是成都城外那个苍苍翠柏掩映之地,另外一方面他也讲了武侯祠的精神气象。什么气象呢?就是“柏森森”。

要知道柏树可不是一般的树木,它苍劲伟岸,经冬不凋,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派,那这种庄严肃穆,不正是诸葛武侯的精神写照吗?所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开篇就以一个远景镜头勾画出武侯祠的整体气韵,同时呢,又形成一个浓重的情感氛围,起得堂皇庄重,让人肃然起敬。

——蜀相(古诗)

赏析

诗句用典故的时候,重在简约,不能长篇大论地说历史,而要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这里杜甫用了两个量词来概括诸葛亮的功绩:“三顾”、“两朝”,同样的说法还 有“七擒孟获”、“三打白骨精”等等,用一个量词将这个人的主要功绩都说尽了,不仅全面,还 有体现了作者提炼语言的能力。我们在提到历史故事的时候,为了简约起见,也可以用这种总结方式。

从“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来看,杜甫是不喜欢善于歌唱的黄鹂的,因为他心中衡量好坏的标准不在于能说会道,而是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像诸葛亮这样的神机妙算之人,又忠心于君主,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我们可不能做黄鹂这样的花言巧语之辈,要赢得别人的尊敬,还需身体力行地践行那些嘴上说来的美德。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释义: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参考资料:

蜀相-

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敬意,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作者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蜀相》原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赏析

诗人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这主要体现在第二联的“自”和“空”二字以及最后一联。

开篇表达了作者对于看到祠堂的迫切心情;而第二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

“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不永暗相对照。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明;长使英雄泪满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4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