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维度是一个名词。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比较直接的体现、心理上的痛苦与欢乐、焦虑与舒适总是通过情感折射出来,而长期的某一种情感的弥漫和笼罩同样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由于人格内部的分裂,和人与现实的疏离通常会造成人们在情感方面的困难和障碍有关的“当事人”对人、对已、对生活往往不能够形成完善的“格式塔”,总是把痛苦和焦虑等消极情感从意识层面中除掉,有时甚至还否认自己感到不可理解与接受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情绪和情感,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
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有别于认识活动,它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
情绪和情感两个词常可通用,在某些场合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也有不同,但这种区别是相对的。人们常把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绪,如愤怒、恐惧、狂喜等;而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体验的感情反应看作是情感,如自尊心、责任感、热情、亲人之间的爱等。实际上,强烈的情绪反应中有主观体验;而情感也在情绪反应中表现出来。通常所说的感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情绪。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面部表情模式是在种族遗传中获得的。面部肌肉运动向脑提供感觉信息,引起皮层皮下的整合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和脑的化学过程对情绪的发生和变化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脑垂体-下丘脑-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对情绪的调节起着显著的作用。脑垂体和下丘脑既参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整合,又调节内分泌腺,特别是肾上腺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荀子的“六情说”把情感分为好、恶、喜、怒、哀、乐 6大类。R笛卡尔认为爱、憎、喜、悲、称赞、期望是基本的情感,其他情感是由这些情感派生的。B斯宾诺莎提出基本情感是喜、悲、愿望 3种。一般认为愉快、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近年对情绪发展的研究以面部表情区分出10种基本情绪,它们是兴趣、愉快、痛苦、惊奇、愤怒、厌恶、惧怕、悲哀、害羞和自罪感。前8种在 1岁内均已出现,后两种在1岁半左右亦能发生。成人除基本情绪以外,还有许多复合情绪。例如对自己的态度有骄傲感与谦逊感;与他人相联系的有爱与恨、羡慕与妒忌;对情境事件有求知、好奇心等等,都是两种以上基本情绪的混合。焦虑和忧郁等可能带有异常性质的情绪,也是几种基本情绪的合并或模式。焦虑包括恐惧、痛苦、羞耻、自罪感等成分;忧郁包括痛苦、恐惧、愤怒、厌恶、轻蔑和羞耻等成分。人类复杂的情绪情感蕴含着社会内容。
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见情感两极性)。情绪具有 4个维度:强度(情绪的强弱程度)、快感度(愉快和不愉快的程度)、紧张度(从紧张到轻松的程度)和激动度(从激动到平静的程度)。情感的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序列。 4种维度之间不同程度的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有几种特殊的形式。心境是持久而淡漠的情绪状态,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背景。激情是强烈、短暂、暴发式的情绪状态,通常由突然发生的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应激是在人的生命或精神处于威胁情境下,采取必要决定行动时或和无力应付受威胁的处境时产生的情绪状态。长时期持续的应激则能引起精神创伤,危及身体健康。
情感可以发生在下列不同的水平上。①与嗅、味、触、声音、颜色等感觉刺激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噪声、臭味引起厌恶等。②与饥饿、疼痛等机体感觉相联系的简单情感,例如饱食的满足,身体良好状态的舒适等。③基于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例如,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体验称为道德感。与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等与智力活动相联系的体验称为理智感。在自然风光和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感受称为审美感。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④表现个人气质的情感如乐观、生气勃勃、冷静、 忧郁等。在个人的气质中,表现得持久而经常出现的情感体验成为人格构成的重要成分。
人的认识活动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消极的情绪、情感,阻碍人们的活动,消蚀人们的活力,甚至引起错误的行为。
MBTI人格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
分别是:外向(E) 和 内向(I)
感觉(S) 和 直觉(N)
思考(T) 和 情感(F)
判断(J) 和 知觉(P)
如:我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外向(E)和内向(I)
我们自然留意的信息类型
感觉(S)和直觉(N)
如何做决定
思考(T)和情感(F)
做事方式
判断(J)和知觉(P)
每个人的性格都落足于四种维度每一种中点的这一边或那一边,我们把每种维度的两端称做"偏好"例如:如果你落在外向的那一边,那么就可以说你具有外向的偏好如果你落在内向的那一边,那么就可以说你具有内向的偏好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我总觉得,宗教,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实践。只不过,边界不如国之政治那么清楚。但任何时候,总是在庙堂与江湖之间显隐,最终影响的是人心,是一个个个体的生活。
所以,圣经中的这句话,常在脑海中想起,下意识的也会反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忍耐容易,恒久忍耐难;恒久容易,甘心忍耐难啊。
这或许正是爱迷惑人的地方:心甘只是一个维度,但两个人的关系却有很多的维度。
就像蜘蛛结网:它本来吐出的是一条线,但结成的却是一个网。
特别是爱情,不知其所起的一条道,总是很难走到头。往往是,要么在岔路口分道扬镳,要么在无数的路网中找不到来路。
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爱情,总是止于在一起,不会再多写一句。
就像,侠侣最终退隐江湖,是为了降低维度,避免更多维度纷扰。
青梅竹马的美好,是否经得起长大后生活维艰的考验?
一见钟情的荷尔蒙飙升,是否耐得住岁月静好的平淡消磨?
初恋的从一而终,是否一直有更多体验的遗憾?
所以毕业即分手,所以李敖见不得胡梦茵便秘,所以会有七年之痒,所以会说,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
说到底,爱是一种个人的情感。就像审美情感一样,审美实践总是展现现实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间: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物质的、精神的、价值观的、伦理道德的,等等。
何况,还要加上时间维度、时代发展的背景等。
用一个单一维度的事情,去面对现实的多维度的局面,就像单腿的桌子,能不倒下的概率是极低的。
所以,才需要道德的力量,法律的保障。
社会的发展带来人际的升维是一种必然,因为升纬丰富了可能性,提高了稳定性。但也失去了纯粹和初心,陷入多维的迷宫。
心连心的爱情,只有一条线。
手牵手的生活,已经十条线了。
家门外的社会,线多得数不清。
移动网络世界,线多到不知数。
那么多的线,谁能保证每一根都是“情愿”?
拉力多了,线就断了。虽然没散,但谁又知道断了几根?
面对多维的不可逆,爱的维度如何自处?
一种方法是主动降维,如杨过随小龙女退隐古墓。
另一种方法是升华,如宗教之爱,如天下大爱。
通常是顺势而为,不管其他维度多如丝,爱维如纶。
还有一种爱,从不受维度的影响,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真正重要的不是纬度的多少,而是你愿意呆在哪个纬度,或者你以那个维度为主。就像:
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
上班是公司的,事业是自己的
婚姻是经营的,爱情是自己的。
人生是流动的时间,生命是创造的过程,一切深爱都是自我完成。
作家廖一梅说:遇见爱,遇到性,都不稀罕,最稀罕的是遇见了解。了解,就是无论多少根乱麻,都能撤对对的线。
爱是心中的那股活泉。
它不是人生的长河,不是生活的江湖,也不是事业的海洋。
它是生命的触媒,是幽谷叮叮咚咚的欢乐,是清澈的永不止息。
上一篇我们提到内在小孩是我们的情绪载体,这一篇将继续从情绪出发,谈如何把握好情绪的度。
顾名思义,就是情绪可以向我们传递一些信息,告诉我们内心里发生了什么事。而我们 首先要做的是觉知到这个情绪背后的需求 。
放纵模式指任由自己的情绪发展,像洪水冲毁了堤坝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习惯性放纵,一般由两种习气造成。
就是当一个小剂量的情绪出来时, 习惯性地把这个单一的小点,不断蔓延、扩展,串联起过去类似的经历,然后想象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不好结果,不断强化这个情绪体验 。最终像滚雪球那样,原本可能只是个很小的点,但经由演绎之后,这个点就变得很强烈,而且无法停止了。
我就是如此,之前被“伤害”过,每次都要不断重复这种体验,去放大情绪,最后很难过。其实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心累,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在演绎时,觉察之后一定要迅速停止。
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只要遇到不想要的情况,就会丢锅到身边亲近的人身上,觉得是他们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能干”。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承载那些预期之外的事情。
这种模式的产生原因有两个:害 怕冲突和失望无奈¬_¬` ,不难理解。
有些人害怕说出自己的需求会破坏关系,其实不说也会破坏。因为当自己有委屈和牺牲时,心就会远离方,愈走愈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 情绪都源自内心的需要,需要被满足就会有正面情绪,没被满足就会有负面情绪,就会引发语言、行为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反应 。
那我们能怎么做呢? 保持敏锐的觉察,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不再放纵也不压抑,而是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需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