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别的公司上班的时候,感觉工资太低了,工作太多了,太累了。心里就会很不满意,公司的待遇啊!自己创造的价值远超于这个工资,聪明的老板肯定就会给你加工资了,因为你的业绩,你的才华,你的工作能力,老板他们都能看得到的。老板会补偿你的心理需要的,比如你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要加工资之类的?老板就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恰当地心理补偿--多元寄托
多元补偿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当一个人失恋了,情绪很低落,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放心,心理补偿机制会启动,这个人就会做一些补偿行为,比如说去购物、看**等。但如果一味地只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可能在当时会比较有用,但那只是暂时的,下次失恋了怎么办购物这会造就出一个购物狂。而多于寄托的方式是可以尝试不同的领域,将自己置身于中,如和朋友去唱歌,去读书写作、去 旅游 等。选择多一点可能会更好。
再来说一个不好的补偿心理--考生的补偿心理。不管是中考、高考、司法考试等一系列的考试,一旦考试结束后,考生很容易陷入一种无所寄托的空虚状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学新生觉得突然一下子迷茫了。一直被禁锢的 情感 一旦找到一个 发泄口,心理补偿立马跟上。比如:沉迷 游戏 、饮酒等。这是由于补偿心理的失衡,调节不当的后果。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考试结束之后,选择先去休息,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比如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或乐器来缓冲考试之后的压力。
俗话说得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多元化的寄托才会益于身心,请记住不要一有怒气就单纯的“止怒”、“抑怒”,你也可以放声高歌或长吁短叹,其实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调整自身情绪和心理。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骛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想要去满足人的补偿心理,需要我们适当的放下自己一直想要去补偿的焦虑,去相信对方,鼓励对方,但不要拔苗助长。引导对方应用自身的心理发展机制和人性成长的规律来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具体可以这样作:
1、引导对方用“亮点”找回因“暗点”丢掉的自信:
想要满足对方的“补偿心理”,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或其他方面的特长或优势,并且引导对方通过自己的优点、特长来体验成就感,重新建立自信。当一个人拥有了自信的生命,就会更有力量来面对和可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2、给予“试错”的机会和空间:
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补偿心理效应”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无法合理的理解和应用它,就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给到对方的补偿,是把自己曾经想要的补偿转嫁给了对方,或者我们曾经没有实现过的愿望,没有达成的目标强加个我们的补偿对象。这样做就会剥夺对方很多“试错”和自我成长的机会,无形中就会增加对方的精神压力,或者导致被“过度补偿”,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性。
最后想说的是,”补偿心理“其实是很难满足的,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是一种”溺爱“,是一种伤害!与其纠结如何不停的去满足这种”补偿心理“,不如去尝试的用我上面的方法帮助其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成长!
-------------------------------------------------------------------------
附:阿德勒的“补偿心理效应”
补偿心理: 是人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当一个人因自身的某种缺陷(生理或心理上的)而致使目的不能达到时,他会改用其他的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和自卑感,以此建立自尊,这种心理机制,就称为“补偿”!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 社会 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 ,为求得到补偿。
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放在 育儿 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就是想要孩子帮助他们实现不能实现的梦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拒绝、惩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为人父母后发现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本能地想要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穷怕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父母可能会过度溺爱孩子。具体还表现在隔代养育上。
怀有“补偿心理”的父母往往不考虑孩子的需求而去强迫他们按自己的要求成长,这种做法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强迫性格或患上强迫症,导致成年后做事情犹豫不决,个别孩子还会变得极具控制欲,不利于以后与他人的正常相处和交往 。
放在恋爱里,为了满足恋爱中对方的心理期望,我们会自然地给与对方补偿,别不毫无条件地对对方好,拼命付出等。在心理期望值的总量上达到平衡。很多时候这个目的总是难以达到,于是你就会潜意识地将其补偿到那些来追求你的人身上。
悟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补偿心理,越是自卑的人补偿心理越厉害,因为她想通过另一面的优越感来弥补不足的一面获得心理的平衡,其实补偿心理运用的当反而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 社会 发展,就比如京东老总刘强东,因为家境非常贫穷 ,促使他求学期间努力学习一心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当他知识越高的时候,想拥有财富的心越强烈,因为他想通过财富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家人的认可改变贫穷的命运,所以刘强东的这种补偿心理应用的很好,利己利民!利用的不当,反而会祸国殃民,比如偷窃,情绪泄愤杀人等,因此每个人的心理补偿是不一样的需要正确引导。
良心是每个人的标配,但确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时时刻刻有良心。好在本质有良心,才会有补偿心理。
补偿或许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许是自我弥补心中的遗憾,或是不安。但是不管怎样,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懂得反哺之情,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喝茶去
对于童年的时候,一些自己想要得到或者是能够让自己有一定满足感,但是在那年龄段却没有实现的一些东西有着强烈的渴望,当自己长大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了能够满足自己童年梦想的能力,那么自然也会对自己的童年有着一定的报 复 性的补偿想法,其实我自己也是有过类似的行为。对于我这样的80后男生来说,变形金刚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但是在我小的时候,变形金刚往往一个就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元,几乎相当于我父母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虽然说在那个时候我的爸爸咬牙花了几十元给我买了一个恐龙的变形金刚玩具,但是我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的是一套组合变形金刚,而这套组合变形金刚在当时是需要200多元,相当于我爸爸一个半月的工资,显然我的爸爸是不能够满足我的这个过分要求。但是当我成年之后有了自己赚钱的能力,我发现我童年的时候所钟爱的变形金刚玩具依然还在销售,这让我有了满足童年时期梦想和遗憾的可能,虽然说现在的这一套组合变形金刚玩具价格已经是在2000多元,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的1/3,但是我还是一咬牙选了一套我在童年的时候最为喜欢的大力神组合变形金刚,也算是对我童年时候梦想没有实现的一个补偿了。
从小对于小动物就非常喜爱,三年级去春游的时候看见了有在售卖仓鼠,通过笼子看到白白糯糯的一团感觉特别可爱,而因为兜里的零花钱不够才不得不放弃饲养,回家后父母也是反对一是认为平时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它而是因为觉得我太小并不能明白对一条小生命负责任的道理。
长大后,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依然喜欢动物后,我就开始养宠物了,现在家里有两条狗一条泰迪一条白柴犬还有一只猫。我发现这些动物也成为了我的某个精神寄托,每次下班路上都会想着它们,我会有一些归属感,会让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也成为了那个被需要的,面对它们我会觉得有一种责任感在身上,照顾饲养它们我并不觉得麻烦,反而乐此不疲。所以,对于童年“报复性”补偿,我认为我把自己补偿的很好也很正确。
女孩在与男生的交往中会过度寻求补偿,过度补偿心理学意味着真实或想象的身体或心理缺陷,可以通过过度补偿得到纠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缺陷会导致过度补偿行为。当我们感到自卑时,我们也会采取过度的行为来摆脱这种心理防御机制。
当你发现对方不再喜欢你时,谦卑地低下你的头,请求对方原谅。当对方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时,强烈要求对方道歉,否则你会制造麻烦分手,在感情上,这种表现往往被称为不合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是人类的本能和一种行为过度补偿心灵的当然,完全满足彼此期望的恋人总是很难找到。但是,如果对方在某些方面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就会产生心理补偿。这种补偿机制将满足他的全部期望。
在充满各方压力的生活中,自我认同承载着自信和自我感知,使我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和接受自己和外界,抵御压力和打击带来的伤害,积极热爱生活。像我们这样的人,是对我们的认可,而这种“认可”会让我们快乐。当一个好的人喜欢你时,它会提高你的自信、自尊和自我认同感,这让你感到非常舒服,因为其他人对你的钦佩包括对你的肯定和提高你的自我认知。
许多似乎认为后知后觉的爱来自于这种情况,这种心理显然不像,但它会让人们深深地卷入其中。被喜欢提供了一种“情感价值”。喜欢往往会带来痛苦,但被喜欢通常不会。被喜欢是对自己的肯定,是来自外界的赞扬,是一件能带来幸福和满足的事情。当我们感到被喜欢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来传递幸福感。如果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来解释这种幸福感,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