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歌剧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瓦格纳歌剧改革的背景、特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第1张

背景:

由于在瓦格纳那个时代上演的歌剧,有追求剧情离奇和卖弄歌唱技巧的不良倾向,使歌剧的剧词、音乐和舞台表演相互脱离,互不相关。针对这一现象,瓦格纳决定了自己歌剧的改革原则。

特点:

瓦格纳把自己改革的歌剧称为“乐剧”,他认为这种乐剧应该是诗、音乐、戏剧三者的结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他既反对当时盛行的意大利歌剧中的那些“空洞的声乐技巧和对管弦乐队的忽视”,也反对法国大歌剧中那些追求华丽的表面效果的表现方法。他主张歌剧的音乐必须服从于戏剧。

意义:

虽然瓦格纳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的歌剧改革也并不很成功,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艺术成就。在音乐史上,瓦格纳依然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他强调戏剧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在他的歌剧中最有表现力、最吸引人的却是音乐,是那些“属于交响乐范畴的”音乐。柴科夫斯基不无惋惜地说:“他是一个走错了路的天才,瓦格纳是一个伟大的交响乐作家,但不是一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如果这位不同寻常的人物毕生不在歌剧形式中用音乐刻画德国神话的人物,而去写交响乐,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得到一些与贝多芬的不朽创作完全可以媲美的杰作。”确实,瓦格纳动人的音乐,他的丰富的和声,都使他在音乐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也为德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超越了罗西尼和韦伯,创造了所谓“乐剧”,一举而把歌剧发挥到了巍峨壮丽的艺术巅峰。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瓦格纳(1835~1917)

Wagner,Adolf

德国经济学家。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生于德国的埃朗根。1857年获戈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维也纳商学院、汉堡大学、弗赖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授。曾任普鲁士国会下院议员和上院议员。

瓦格纳早期主张自由主义,但以后转为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他强调法律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财产权力、契约关系都是以法律为依据的,从而主张修订法律以对整个社会进行改良。他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国家是社会改良的支柱,宣传“国家社会主义”,既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对银行学、统计学和财政学都进行了广泛研究。他以其理论为依据,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活动,是基督教社会党和福音社会大会的重要人物,社会政策协会的创立者之一和俾斯麦政策的坚决支持者。著有《政治经济学读本》、《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政策思潮与讲坛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等。

所谓的成长,是喜忧参半,惊喜与遗憾并存,就像当心充满欢乐时,悲伤时刻消失了。

在童年时代,“你不知道悲伤的感觉”。 他认为,长大后的世界充满了色彩和美丽。 长大后,他逐渐了解成年人的世界也充满了谎言,隐藏,沉默,隐藏和崩溃。

长大后教会我们可以隐藏但不急于透露它。 它教会我们仅靠自己来消化悲伤和悲伤,并教会我们与周围的人快乐地相处。 同时,让我们了解到,没有太多的知己朋友,只有三两件事,也没有必要迎合我们不喜欢的事情。 您不必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如果在不合适的时候在一起,您将分开。 如果您穿越群山和河流,最终会遇到不需要掩饰自己痛苦的人。

最好的朋友经常说,当他们长大后,在残酷的生活面前,人们是不是要扮成小丑,将苦涩埋在心中,满脑子笑? 其实不是。 一路走来,没有故事,没有苦难的人被生活压扁了,试图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长大后充满了艰辛,但它也需要我们去看太阳,偶尔哭泣,擦干眼泪然后继续前进,永远不要绝望,当您滑到碗底部时,无论走到哪里,您都可以 。

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小官吏家庭,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幼年喜爱文学、戏剧、绘画。1831年在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并学习作曲理论。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累斯顿。瓦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熏陶,他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深受感动。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1832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的担任音乐指挥。

1833年起,先后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歌剧院任指挥和音乐指导。丰富的演出实践对其歌剧创作和歌剧改革思想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1836年第一次结婚,次年前往当时俄国的里加任一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1842年返回德国德累斯顿,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1842年,德累斯顿歌剧院上演其歌剧《黎恩济》获成功,被任命为该院指挥。后受巴枯宁影响,参加资产阶级革命。事败后流亡瑞士,转向妥协,信奉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1849年在德累斯顿参加五月起义,失败后被通缉,此后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镇。

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之召,返慕尼黑。1870年代为实践其歌剧改革的主张,在拜罗伊特自建歌剧院,上演其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他所作歌剧还有《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歌唱大师》、《帕西法尔》等。主张歌剧改革应以福州为题材,戏剧与音乐须组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他运用不间断的音乐结构的主导动机手法、半音和声体系和配器效果,丰富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对欧洲专业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1865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赞助。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

瓦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瓦格纳也是作曲家。

逝世

1879年以后,因为健康关系瓦格纳连续四个冬天都是在意大利度过的。1881年春,瓦格纳赴柏林参加《诸神黄昏》的公演, 在一片喝彩声中他突然脸色苍白,急忙退入休息室。一阵阵的心脏剧痛威胁着他的生命。瓦格纳顽强地活下来了,但从此健康状况日益下降。1882年,瓦格纳重返拜罗伊特,在那里参加了《帕西法尔》的首演,在最后一场演出中他还亲临指挥。随后,瓦格纳又回到威尼斯休养,终因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883年2月13日死于威尼斯。

瓦格纳的遗体经慕尼黑运往拜罗伊特。2月16日下午二时,运有瓦格纳及其家属的专车从慕尼黑开出,沿途每一个车站都有无数的人汇集在那里默默祈祷。晚上,在慕尼黑车站上,有数千名瓦格纳的崇拜者,手持火炬在等待,当车子开出站时,数百面吊旗垂下。奏出瓦格纳的巨作《诸神的黄昏》中的葬礼进行曲。当列车抵达拜罗伊特时,巨大的哀哭声淹没了整个车站。每一户人家门前都拴了黑色吊旗,街灯也包上了布。一支巨大的送葬行列从街道上缓缓而过。瓦格纳死去的消息很快传向全世界,吊辞从四面八方飞来。威尔第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悲!悲!悲!瓦格纳死了!!!大人物已消失,在文化史上留下伟大痕迹的那个名字!!!”雕刻家奥克斯达用石膏为死者拓取了遗容。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肝肠寸断,剪下一柬金发放到灵柩中永陪丈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1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