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感情变化是由喜转悲,兴尽悲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二段一下来就是“夫人之相与,或……或……”,对比。
前赤壁赋:感情变化与上篇相反。虽是主客问答,其实都是作者之言,借客发挥,先让客“泣孤舟之嫠妇”“哀吾生之须臾”“托遗响于悲风”,经过苏子一说,到最后的“客喜而笑”,明显吧,欲抑先扬。
苏轼的《前赤壁赋》的感情变化线索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
《前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1)乐-悲-惆怅迷茫。游前(第1节)写乐,语调舒缓轻快、优游自在。游中(第2~3节)写悲,景非昔比,山景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游后(第4节)写茫然无绪惆怅失意的苦闷,语境深长缓慢。 (2)鹤形貌出众,有高贵优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3)梦是一种追求,但现实中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梦中道士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人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