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第1张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的外出务工人员,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成为目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搞好基础教育,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素质。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情感缺失。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情感的缺失又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些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所以,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二、出现道德危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如偷偷拿别人东西,说谎,在网吧上网等。可是实际上,小偷小摸远远不是这个数目。我以前也是一个留守儿童,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到人家地里去挖红薯到山上烤起来吃。而现在的乡下则是盗风盛行。我们所调查的吴村镇某生产队,外出打工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地方里到处都是空房子,又没人料理,所以那些留守儿童经常到房子里偷东西。现在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不得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三、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四、观念偏差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这些做法使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学校应该努力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应该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关爱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但也有的寄居在亲戚好友家里,有的则是自己照顾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由于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日渐凸现。为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发展,学校需要给外出的家长加强联系沟通,使家长做到创业、育儿双丰收。另外,学校可以开设热线电话,方便留守儿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沟通情感;班主任、少先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和表彰表现良好的自强自立的好学生,使他们觉得老师时刻是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孤单。二、朋友互助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长辈,学习成绩也差。所以很多表现良好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老师、家长也不很重视,使得这些孩子比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难以教育。所以,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少先队干部等必须改变观念,率先与学习上有困难、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结对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改变他们“差生”“后进生”的面貌,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友爱,共同协助,维护班规、校纪,充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三、更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玩就随心所欲学习思想随波逐流,跟好的同学就学好,跟不好的同学就学坏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如及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开展亲子活动等。四、及时帮助留守儿童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引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要通过谈心、单独辅导、做孩子的朋友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可以联系家长,让家长及时和孩子进行电话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并且抓住时机,及时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使留守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父母的关心帮助下,健康成长。同时,要引导留守儿童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促进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另外还要求与孩子的班主任、代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首先:安全知识的教育。在目前的山区小学,对于安全知识的教授是非常缺少的,很多时候因为教师的欠缺,有些学校会直接取消安全知识的课程。有一些学校虽然有开设,但是老师个人都觉得没有太大的用处,学好语文数学英语比较重要的课程就好了,所以对于安全知识的教育非常欠缺。结合一些安全案例,给学生好好普及一下保护好自己的重要性。多一点防范意识很有必要。

其次:团队性的课外活动,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可以锻炼团结意识的活动。例如可以拔河呀,站圆圈啊,等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个意识的话,对孩子是陪伴一生的财富。

然后:分享孩子们的心声,可以讲讲孩子的梦想、讲讲孩子现在对于学习的看法,现在的困扰等等。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情感,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认识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对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起了指导作用。“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 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可以看出,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不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作是孤立于作文教学过程之外,要在学生日常的作文习作训练中持之以恒加以引导。

一、作文的拟题立足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拟定作文的题目,无论是直接命题、选题,还是半命题,都应力求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实际,在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向上的事情。直接命题直观的表达出了作文的中心思想,如《童年趣事》、《我的同桌》、《惜别母校》等,本身就含有感情,容易引发学生感情从而产生联想。举例来说,《童年的回忆》,教师要启发学生打开藏于内心的美好的“记忆宝库”,选材内容应符合儿童心理,具体事件可以是跳皮筋、爬树、捕蜻蜓、放风筝等学生小时候经常做的事,农村的学生则可以是田间的玩耍。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童年的眼瞳是清澈的,童年的笑容是纯真的,童年的心灵是明亮的,童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清新自然,有趣可笑!”这个作文题目就要激发学生对纯真美好的童年的回忆,立足点也放在童年时的有趣的事情。《我的同桌》则偏重于同桌之间的友情。让学生自己命题的“放胆文”,为学生表达情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题目的情味更浓,价值观也更明确,例如《勤劳的母亲》、《辛勤的老师》等等。

社会也是作文拟题的重点,可以一方面可以就身边发生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出作文命题的导语,贴近生活、主体、时代。和学生共同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引领他们学会独立地思考社会问题,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上的焦点事件,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使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样的一件事。例如,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展,通过航天展激发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渴望,加深学生对科技强国的理解。立足这个层面,对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展”的作文要求可以拟题《我也想“飞天”》、《假如我是“航天员”》,记录参观活动的兴趣。如果感情升华,认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伟大,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作文拟题就可以是《神舟——我的骄傲》等。

二、作文指导要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文指导是教师在学生拟定作文题目或话题后,对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内容丰富的作文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导。所谓“指”,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怎样写,如何写得好的问题。作文指导可以是作文思路,可以是写作技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则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地指。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依靠强加于学生来体现的,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只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求能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事物,也利于学生接受,避免了“传教士”的做法。

首先,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选择积累表现感情的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繁杂琐事。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要思考这些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件事表现的感情和价值观是什么。学生要记述身边的事件,在作文中塑造鲜明的形象, 抒发深刻的感受,表达独到的观点, 都必须带着一颗热爱生活, 关注社会,关爱人生的心灵去看、听、感受、研究人生百态、社会万象。所谓“身边的故事”就是自己看到的,如家庭中、学校里,社区间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有的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是通过它可以挖掘出有意味的内容,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描写。比如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体贴的事情,邻里间互助合作和睦相处的情况,学校里举行哪种有意义的活动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对素材进行大致分类,哪些是体现勤俭节约的,哪些是维护社会公德的,哪些是团结互助的,等等。

其次,我们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言真情、写真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席倾诉的空间,激发学生言真情,写真话的欲望和冲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愿望。不要再“代‘别人’立言”。契诃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的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叶燮主张作文“有感而发,兴起其意其情。”我们提倡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没有一位能写好文章的人对周围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

三、作文点评因势利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给他们以希望和关爱,。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作文情感基调的最基本的判断,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评语不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给予适当的赞扬或者鼓励,表明自己是否被学生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感情则要视情况而言。

及时矫正学生在认识或方法上的明显错误, 使学生的价值体验不至于偏离文本的主流价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时,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中否定英雄的现象,对同学提出来的岳飞、刘胡兰、林则徐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贬斥的态度。面对作文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为目的, 引导学生以“什么是英雄”为题进行合作式讨论。最后,这位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说: “我不能看见英雄的一点缺点就全盘否定,相反,正因为英雄有缺点才显得有生命力。”这个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就表现出很好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对同学在作文中显现出来的正确的一面,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互助的学生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等,要以赞扬鼓励的口吻,予以正面的鼓励性的点评。如,在一篇学生习作的后面我就写道:“你很秀气,心灵同你的外表一样也很美。同学们遇到困难,你总是热情而主动地去帮助,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留下了你的汗水。课堂上,老师总忘不了你那双求知的大眼睛,回答问题对,你的态度是那么大方,声音是那么宏亮,怪不得同学们都评你为“优秀少先队员”呢?”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出了他通过努力学习由中等成绩进步到班里的学习尖子的历程,我在后面的评语写道:“这学期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班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一直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在你即将步入中学之际,老师想送你一句话: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千万不要回头;再快乐的心都有烦恼,千万不要在意,野草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古人说:“文以载道。”作文教学对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老师科学的、有条理的指导,学生的作文中能够反映出良好的情感、态度。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阵扑面的新风, 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一个崭新的亮点, 更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个经久的、永固的支点。

谈谈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知道教学问题与对策,知道教学问题与对策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教学环境、师资水平、课程认知三个角度探讨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强化教学环境建设、落实教学队伍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希望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音乐;问题;对策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审美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养提升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环节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小学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茁长成长。文章基于此,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出发,详细地探讨了其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化解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环境欠缺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音乐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因素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以及基础教育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多,音乐教学环境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不少城市小学甚至配备了多功能音乐教室,但相比而言,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环境仍然较为欠缺,这固然可以归因于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也和教育经费的欠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乐器进教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但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在乐器上较为匮乏,仅有基础的几件乐器,且存在着老化、破旧的问题。不仅如此,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基本的音乐教学工具,如图书音像资料也配备不全。

 (二)师资水平不佳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其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因此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便成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就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师资水平不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不少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极为欠缺,一个教师承担好几个班甚至十几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跨年级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让其他课程教学代教音乐,专业性可想而知;其次,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教学思维、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十余年前,不善于使用新式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也不融洽。

 (三)课程认知偏差

 音乐课程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并且,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还会持续凸显。但农村小学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对音乐课程的认知仍然有着不小的偏差。首先,农村小学校领导受应试思维的影响仍然很深,将音乐课视作“副科”,在教学资源的投入以及课时安排上都远远比不上语文、数学等“主科”,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层次普遍不高,认为读书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至于音乐、美术、体育等都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不支持,甚至多有反对;最后,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尽管对音乐课程颇有兴趣,但受到内外多个因素的制约,势必难以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

 二、强化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探讨

 (一)强化教学环境建设

 农村小学受所处环境、教育经费等多个要素的制约,教学环境相比于城市小学而言,较为薄弱,这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对此,强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本身,都要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力度,尤其是要重视音乐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紧扣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并为其拟定详细的发展规划,进而在此基础上划拨专项建设经费,比如场地修正费、器材购置费、器材维修费等,逐步缩小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教学环境上的差距;其次,农村学校要更正对音乐教学的错误认知,从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出发端正音乐教学态度,确保音乐教学专项资金能够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还要合理化课程安排,避免占课现象。

 (二)落实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明显难以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实际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学校要拓展师资队伍人数。针对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极端匮乏的情形,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吸引机制,吸引那些刚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年轻学子们走入乡村、扎根基层,为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新血脉;其次,学校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这制约了其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接收水平,学校要经常安排教师进修,比如到城镇小学中观摩其音乐教学方法,吸收借鉴;最后,教师队伍也要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建设,多阅读与学科专业以及教学活动相关的书籍论文,提升理论水平。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音乐课程学习中的'主体,而兴趣又是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淡化外部因素对学生音乐学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依托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突破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以《彩云追月》的教学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首乐曲中所凝聚的情感以及其所渲染的氛围,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巧用地运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构建一幅美轮美奂的彩云追月图,并辅之以诗歌朗诵或者歌曲欣赏,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此,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愈加突出,音乐教学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小组教学法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

 三、结语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但农村地区受经济环境多重因素的制约,音乐教育的效果长期不佳,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观念层面的,也有物质的层面的,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学校、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作东王辉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03):44-45

 [2]王文霞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278

 [3]刘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成才之路,2015,(24):86

谈谈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1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与其他科目教育的目的相同,均是小学生成长的要素。在课程改革后,音乐教学开展形式发生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学未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音乐教育形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予以改进,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我国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要求重视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启蒙阶段,音乐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心智有启蒙的作用,能使其思想变得更加活跃,通过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是学校和音乐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发挥音乐课程自身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现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际教学活动形式化

 现今,部分小学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偏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导致学生存在难以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结果,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音乐教师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学生容易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将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还有一部分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改革认识不足,认为把流行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就是一种教育创新的体现,不注重所选用的音乐旋律是否优美,歌词是否拗口等方面的问题,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这使得学生未能从音乐课堂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二)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未对课程设定明确的目标,一部分教师为了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采用问答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实际开展中,过多的采用提问方式,往往容易忽视教学目标。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过量的拓展课外音乐,花费大部分精力在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上,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小学生从中并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甚至不了解该节课重点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样分化的教育方式,使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变得不明确,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不仅能能陶冶人的情操,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音乐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而在很多小学里,音乐教师并非毕业于音乐专业,部分教师甚至是其他科目教师带教音乐课程。这样的师资队伍开展的音乐创作、作品欣赏、音乐乐理课程,其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缺乏对音乐教学的了解,忽略了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因此,这样的音乐教师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甚至有些学生的音乐潜力被埋没。

 二、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策略分析

 (一)摒弃传统教学理念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未有受到重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主要对主科科目教学开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音乐课程的研究较少。因此,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改善音乐教学开展形式,提高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重点研究课题。音乐教师应该注重音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学习互相合作,提高集体意识,感受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愉快的学习环境能让教师和学生心情愉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效率,进而更好的将生活学习相结合。

 (二)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更是保证音乐教育品质的前提。在音乐教育方面,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切实生活情况,依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利用音乐的独特性吸引和感染小学生,使其意识到学习音乐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小学生抓住音乐知识的重点,并有条理的进行学习和练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加入音乐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得到发展。

 (三)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在选拔和聘用教师阶段,要严格要求音乐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职业道。而对于在校教师方面,应提升其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知,让音乐教师了解到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小学生更直观的感知音乐,从而丰富小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来改进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培养自身优秀的综合品质。音乐教师在改善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方向,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小学音乐教育得以长远的发展。

 三、结 论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愉悦身心、舒缓情绪、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特殊艺术文化课程,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不成熟的心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需要音乐教师耐心的引导,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校应摒弃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组织音乐教师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寻找适合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希望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育道路上,通过每位音乐教师更多的努力与坚持,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使小学音乐教育得到真正改革。

 参考文献:

 [1]朱雨花情感交融魅力音乐——浅谈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45

 [2]于正志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当代音乐,2016,(15):24-26

 [3]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112+114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变生存状况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又因经济和户籍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去上学,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本文就茶陵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大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姑、舅舅甚至是哥哥、姐姐来监护。本文就茶陵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并进行了一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探究,供大家参考。

茶陵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现有总人口594万。潜在富余劳动力达到11万多人,未满14岁的留守儿童有23万人左右,占全县总人口的387%。在调查中发现,近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性格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容易偏离正常轨道,这给学校教育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使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感到非常棘手。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亲情缺乏。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特点、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精神,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根据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等这些大人,他们认为没有多少话讲,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们讲话。他们很羡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讲笑话的小孩,而他们只是人群中的一个观众。长期的这种生活形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有的甚至是由于在无奈的情况下接受监管任务的,以致只是帮助管理孩子的吃住和孩子的零用钱,对于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性格培养都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

(三)心理障碍。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情来安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和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在学习上的困难、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这些问题使得他们无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一些留守的孩子,“对你在学校、家里和老师及大人吵过架吗”的回答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过,有些甚至经常和大人及老师吵架、还有的孩子表示很厌倦现在的生活,不想读书。

(四)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自律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不出大事,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就会纪律散漫,我行我素、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如:某校七年级有七位男生(都是留守儿童),半夜翻出学校围墙,跑到县城的宾馆去开房过夜,上网打电游、逃课。

(五)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制力不强的留守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问题的出现。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35%的孩子曾经发生过触电、打斗、被人敲诈等意外事件。

(六)成绩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的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未来事业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以致孩子的成绩好坏,父母根本不去过问,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天天到学校就行,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可。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业,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平平安安,他们的责任就尽到了。而父母也不好责怪孩子和孩子的监护人。这样以来,这些留守儿童的纪律越来越散漫,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了。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探究

1、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必须妥善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

(1)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周都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2)要主动跟老师联系,要经常跟老师联系、交谈,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

(3)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能敞开心扉。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日、父母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喜好以及监护人情况等。二是在平时要多加强与这些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感到学校的温馨和老师的温暖。三是为留守儿童搭建亲子交流平台,让留守儿童能更多地与家长联系。从调查情况了解到:茶陵县腰陂中心小学和舲舫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建立了亲子视频QQ和留守儿童QQ群,为留守儿童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并且利用双休日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进行视频会话,这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作为政府,应该把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来完成。一是可以给这些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由学校和政府联合开展的一些亲子活动等有意义的专项活动。二是政府要对校园周边的教育环境加大治理的力度,维护好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的网吧、电游室、桌球室、娱乐性歌舞厅、酒吧进行定期和不不定期督查,对危害学校和学生安全的事件加强管理。三是对学校周边不良少年要加强监管,以免给这些心理脆弱的留守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恐慌。

4、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机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表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乡有适合自己务工的岗位,都不愿漂泊他乡忍受分离之苦,外出务工实属无奈。作为政府部门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做到“挣钱养家、教育子女”两不误,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我觉得这是最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何教育培养好这些留守儿童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给他们一缕心灵的阳光,给他们一丝温暖的呵护,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这些留守儿童一定会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

(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

(3)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