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
1942年早春,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俱痛中逝去,走完了她短暂而漂泊凄苦的一生,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近三年后的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了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耳畔,海浪阵阵,冷风嗖嗖;眼前,红山茶盛开,好友阴阳相隔,低矮的坟茔,简陋的墓牌,诗人触景生情,哀痛难抑,于是采了一束红山茶轻轻放置墓畔告慰亡灵,一首四行短诗脱口而出: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四行简短平实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着绵长真挚的情感和沉重的凄切哀痛,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是内心深处的波涛汹涌。
诗人不避路途遥远,不惮耗时之长,孤身一人来到友人墓畔凭吊祭拜,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寂寞困顿处境:“长夜漫漫”中“等待”的自己一直在向往光明,等待黎明,期盼与友人互诉衷肠。
可“你”却不再等待,去了另一个世界,“卧听着海涛闲话”,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彻底摆脱“黑暗”的纠缠。
漂泊了一生,终于有了安息之地,在面海的浅水弯,不再受惊扰,不再挣扎流浪漂泊,依偎在“你”喜欢的大海身旁,睡在这浅水弯的一隅,面朝大海,看绿荫花影,听潮起潮落。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
“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
“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
“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
“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山茶花和白玫瑰的含义如下:
1 山茶花的含义是可爱、美丽的象征、勇敢的战士。白玫瑰的含义是纯洁、高雅、天真。山茶花和白玫瑰在一起代表着十分美好的意义,可以送给爱人、亲人或者是朋友,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
2 山茶花和白玫瑰在一起寓意着高洁、真情、爱你之心。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借赏花寄托忧国情怀: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坠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抗金将领,著名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此词是词人闲退时期的作品。虽然写的是赏花的闲情,但其中也隐含着词人对国事的殷忧。
词的首句“酒面低迷翠被重”,描写山茶花色和花叶。山茶花以红色为主,其粉红的颜色很像人们酒醉后脸上的红晕,因此词人称之为“酒面”。后边“翠被”二字是写花叶的颜色,“重”字点出它茂密繁盛的状态。那“酒面”后的“低迷”两字从何说起呢?词的第二句是最好的注脚:“黄昏院落月朦胧。”因为时间是黄昏之后,月色朦胧之时,所以院中的山茶自然要“低迷”,看起来有点模糊了。这第二句描写,不仅明确交待了词人赏花的具体时间,同时又使首句对山茶花的描写有了着落,实在是一举两得。
此后三、四两句,词人使事用典,以古代美人为喻,极言山茶花之美:“坠鬓啼妆孙寿醉,泥秦宫。”孙寿是后汉梁冀之妻。《后汉书梁冀传》载:“(朝廷)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唬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冀爱监奴秦宫,官至太仓令,得出入寿所。寿在宫辄屏御者,托以言事,因与私焉。”这里词人以孙寿之艳冶多媚来形容山茶花之美,而“孙寿醉”三字又正好与开头“酒面”二字相照应。后边又用了“泥秦宫”三字,由秦宫为孙寿美色所迷来进一步表现山茶花的美艳动人,形象鲜明,引人入胜。
词的下片,词人笔锋一转,由上片描写山茶之美转而描写它凋落时的情状。开头两句“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含义颇深。从字面上看,词人是在为花感慨:花期总是有限的,它的妙龄能有几日呢?它带给人们的春色能存多久呢?不过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关心这可贵的花期了,没有人理会风风雨雨摧残这美丽的春色了。实际上,词人这是借山茶花来感慨现实,词人常以风雨落花象征国家时局,如在《摸鱼儿》一词中,词人就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样的词句,表现自己对国事的忧虑。本词也是如此,词人借山茶在风雨中凋谢而无人理会的现象,感慨、影射当时南宋朝野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时局,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的命运。
结尾两句“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接着前面的描写,更具体地展现出花落春残之状。“绿珠”是晋代石崇之妓。《晋书 ·石崇传》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楼下而死。”后世之人大都对绿珠之死深感惋惜,唐代诗人杜牧就曾有诗说:“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题桃花夫人庙》)。词人在这里借绿珠坠楼来形容山茶花凋落的情状,表现出他深深的惜花之情。其实,这是词人忧国之情的曲折表现,在辛词中,借风雨落花寄托自己的忧国情怀是比较常见的,此处不再赘举。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含蓄委婉,与辛词常见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如写山茶花色,词人不直写“红”字,而用“酒面”二字来表现。感慨南宋朝野没有多少人关心国家时局用“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来显示,委曲婉转,含蓄有味,令人百读不厌。
南宋诗人刘克庄的《山茶》,在对山茶形象的描绘中融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
青女行霜下晓空,山茶独殿众花丛。
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
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
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官至龙图阁学士。南宋诗人、诗评家。诗属豪放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著有《后村长短句》。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这首《山茶》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七律诗作。
开篇“青女行霜下晓空”,状写霜雪女神“青女行霜”施雪,点明节令处于冬季,“下晓空”,具体指出时间是在早晨,同时渲染了山茶花盛开的特定环境和特有气氛。“山茶独殿众花丛”,山茶花独自开放,殿守在百花争妍之后,更加神采飘逸,光采照人。盛赞山茶花固有的艳美形象和独秀品格。一般咏花诗作,常是赞其花事早发,领异标新。此《山茶》诗,偏却赞赏“后发”之美,倍加可爱。诗人运用写实手法,挥动饱蘸感情之笔,赞颂山茶这种不争先艳,独甘后荣的高贵品格,令人叹服,耐人寻味。
颔联“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以“户外”与“盆中”、“千林”与“一本”、“缟”与“红”对举,状写了一种内外各异、远近不同的错络层次,描绘了千林万木的整体和一本独株的个体间的数量反差,强调了霜雪缟素与山茶花红的颜色对比,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明快艳丽的图画,给人以“犹有花枝俏”的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令人心旷神怡。“户外”是远见,“盆中”是近观;“千林”是泛写浩茫旷远,“一本”是特写独株挺立;“缟”是状写漫天遍野银装素裹,“红”是状写山茶花怒放似火如血。加上“不知”与“且看”的有意侧重,既紧扣了诗题,又突出了山茶花的红艳笑貌。“不知”,实为已知,乃故作耳。“且看”,实为偏爱,乃由衷也。“不知”而“知”,犹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春晓》)句中的“不觉”,是“不觉”而“觉”,因为已闻啼鸟处处了。“且看”之“看”,令人注目,一经强调和侧重,便将山茶花凌霜傲雪的盎然兴致和欺霜压雪的无畏气概,豪爽地表现了出来。对仗工稳,抒发了诗人深厚的赞誉之情。
颈联“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山茶花性爱晚,开在岁末寒冷之时,想其品格,犹胜“岁寒后凋”之“松柏”吧!山茶花色深重,且喜微烘暖照之光,观其性情,恰如葵藿向日之特点吧!“每经”句,道出喜寒之意,“却爱”句,道出逐暖之好。这种冷暖感觉对举,将事理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和谐地统一起来。组对工巧,赞赏了山茶本性不改、芳香如故的特有风貌。花,尚且如此;人,亦当这样。
结尾二句“人言此树尤难养,暮灌晨浇自课童”,写山茶如此艳美坚贞,却有人说它尤为难以栽养,认为此不足取;而诗人却简明地回告:只要自己别忘了指使童仆早晚浇灌些水肥就行了。如此反驳“难养”之说,饶有情趣。“尤难养”的“尤”字,可见责难之重,而“自课童”的“自”字,足见栽养之易,深切地表明了诗人对山茶的特殊喜爱和坚定维护,蕴含深邃。
通览全诗,首联起势凛然,概括赞赏山茶秀标众花的气质;颔联对比承接,具体赞赏山茶艳丽从容的姿态;颈联深入探幽,极力赞赏山茶耐寒喜阳的本性;尾联问答作结,深情赞赏山茶简朴易养的品格。对工情切,首尾圆合。诗人巧妙地将对山茶的形容描绘和性格刻画,融进了个人的际遇情怀,寄托了自己的雅洁情思,别具兴味。对山茶,似孕含着一种孤芳自赏、与世无求的赞誉;于个人,似透露出一种洁身自好、与人无争的慨叹。
南宋诗人俞国宝的《山茶》,通过赏花写人,抒发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
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俞国宝是南宋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号醒庵。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锦词佳篇。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
这首《山茶》,字面似极平淡,但稍加吟味,便觉“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这“味”,即在诗人别有一种反常合道的“奇趣”。
此诗取材便与一般赏花诗大不相同。赏花者中爱山茶者颇多,因它经冬耐寒又繁茂浓艳。高品如寒梅,而花容不似梅的清瘦疏淡。绚丽如牡丹,又不像牡丹的不堪风雨。可谓劲节芳姿,丽质高韵。因山茶品色俱佳,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常见者大体两路,一是赞其不避霜雪,一是绘其花之形色。这首小诗却别有情味地写诗人欲携酒携茶,往东溪赏花的优游而又专注的情状,从侧面赞美山茶。
首句写前往赏花,先点出山茶生长之地。这一笔,大有深意。诗人出于自己的奇趣,深解山茶的高韵。这株山茶不依雕栏,不伴亭榭,又不与群芳众卉为伍,而是“花近东溪居士家”。东溪,不确指某处,但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极僻远清幽的山明水秀之地,这里没有尘世的喧杂,而有居士隐此以避世。山茶正是临清流而伴幽人。这是写山茶的生长环境,以“东溪”、“居士”点染离凡出俗的超尘之境,突出山茶的不涉尘界,为下文张本。
既然是这样的一株奇花,怎不让人心向往之?于是诗人要前去观赏了。赏花这原是极普通之事,无须细说。而此诗诗人却津津乐道,细写了欲往赏花时的不寻常的举动:“好携樽酒款携茶”,携樽带酒地专往他处赏花,已足见其爱花情意之盛,而他另外还要携茶,看来是要在花前流连多时了。对山茶百般赏爱的奇趣不可自抑,而“好”与“款”两个形容词,更写出对观赏山茶特有的殷切、钟情之状。至此,诗人为我们绘出了一个人物小象,他喜事将临,不禁悠然陶然,简直要手舞足蹈了。
但这毕竟是外在情状,他那样的殷切钟情,想来还别有奥秘吧?是的,他正想着,“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这又是出于奇趣的奇特想象,极写这株山茶的奇异非凡。山茶确为人间奇花。它有常花的袅娜婆娑,又高大丰腴,“孤根拔地”,“威仪特整”。它可从暮秋开至早春,伴雪怒放,而其花朵又烂熳如火,所以人们赞它“禀金天之正气,非木果之匹亚”(北宋黄庭坚),“不是寻常儿女花”(南宋王十朋)。山茶有这许多奇特,一首绝句如何写得出?诗人非常高明,以虚笔暗点,让读者以自己的想象把它补足。诗只在奇字上用笔,只强调自己为何酷爱这茶花,原来,它本是天国之物,偶到人间,得以一览芳容,实为万幸。再则,仙界奇花,怎能久留人间,一旦玉皇收还天上,人间便永无此花。一个仙凡之别,道尽了山茶迥于众花的特质。玉皇天上的种种奇想,把诗人赏爱山茶的情感推向高潮,也把对山茶的盛赞推至极点,“反常合道”,新颖自然,不落凡近。
这首七绝作为咏花诗,它通篇不及花姿花色,只写赏花。而赏花,又全从赏花人着笔,写赏花人,又只写赏花时携酒携茶的举动及当时的心理意念,用笔非常简约。但“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清·方东树《续昭味詹言》),所以包蕴多重。“好携樽酒款携茶”是主句,逼真欲现地写出赏花者殷勤、钟情之状,而首句、三四句又从不同角度把这一行动的原因补足,于是,全诗都写诗人对山茶的赏爱之情,这一重表现是非常有力的。
除此,小诗还有隐含的第二重意蕴,这恰是诗旨所在。这第二重意蕴又有两层:一是赞山茶的高格,塑造了山茶弃俗离尘、超凡若仙的形象,通过写别具奇趣的赏花人的厚爱激赏,侧写山茶的奇姿高格。这即所谓咏花。第二层是通过赏花写人。描绘其优游恬淡之状和偏爱东溪山茶之高韵的奇情异趣,审美追求,写诗人孤高淡泊的情怀。此诗实是咏花以言志。
前人评王维诗说:“王右丞如秋水芙蓉,依风自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这里的东溪山茶,不正是流连溪山、翘首出尘的诗人的比照么?
俞国宝赏花归来后还写有一首《山茶花》,抒发自己赏花的感受:
玉洁冰寒自一家,地偏惊此对山花。
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
诗中赞美山茶开花于玉洁冰寒之时,生长于偏远绝尘之地。自己西游赏花大开眼界,认识了人间从未见过的花。赏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山茶花是一种有着丰富象征意义的花卉,其颜色代表的意义也因地区、文化和传统而异。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山茶花通常被视为代表纯洁和温柔,而粉色和红色的山茶花则常被用作爱情表白的花卉。
在爱情方面,粉色山茶花被认为是代表理想的爱情。粉色的山茶花色调柔和,寓意纯洁和浪漫,表达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深深的情感和爱意,适合在表白、约会和恋爱期间送给恋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花语仅仅是传统的文化符号,真正表达爱情的方式更多需要个人的行为和言语。
象征了孜孜不倦的拼搏奋斗精神。
"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工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极呢"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源源不断开出花朵?
吃茶、喝茶更强调的是吃和喝的动作,仿佛更注重解渴的结果;饮茶、品茶更则更强调的是慢慢品味、体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较多地注入了人的精神情感。走进农家,主人在饭桌上不免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由此可见吃茶、吃茶吃的都是粗茶。当然“粗茶”只是主人的谦词,无关乎茶的好坏。但“吃茶”二字却透露出农家的淳朴气息。吃茶的说法在农家更为常见,于是“吃茶”便有了一点方言俗语的味道,同时也就多了一点乡土的味道,多了一份狂与豪迈。一个“吃茶”仿佛再现了水浒英雄中那种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形象。对于部分少数民族的姑娘而言,叫一声“吃茶”则折射出的是姑娘的柔美、纯朴、热情好客。吃茶仿佛吃饭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环节,说到吃茶,你便可以想见一间陈年的老木屋,一家人围坐火塘,鬓发苍苍的老人,淳朴憨厚的儿女,围绕嬉戏的孙儿、孙女,红红的火塘之上土茶罐里是翻滚的茶水,茶香满溢,古木陈香夹杂着飘去很远很远。“喝茶”更重在突出一个喝的动作。喝茶给人的直观感觉便是,将茶水不断往咽喉引流,突出的是一个过程,仿佛更多的是以达到解渴为目的。喝茶是大众的普遍说法,可以是口渴时胡乱地灌上一碗,可以随便喝一杯,可以是礼貌的待客之道,可以是自己喝,可以是几个人喝,可以是一群人喝,可以在家里喝,可以在热闹的茶馆喝,可以是懂茶之人喝,也可以是不懂茶之人喝。喝茶的人和喝茶的方式方法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喝茶”不注重人与茶的感情,而是人的需要,人与人之间拉近感情的需要。一句“走,喝茶去!”是茶客的约定,是茶客的相聚,是喝茶者享受孤独之后享受热闹的时候。
“饮茶”听起来有一点文绉绉的感觉,包含的是一种含蓄的美。它要求的是环境静,人物静,心静——环境绝对不是热闹的街头茶馆,人绝对不是三五成群的,心绝无杂念,注重的是人与茶感情的融合。饮茶与饮酒其实有相同之处,都强调以上三静。李白有“对饮成三人”说明了,饮者其实是在享受着自己的孤独。小饮一口,其实融入的是自己无尽的感情,是人通过酒或茶来寻得知音,寻得心理的寄托。“ 品味”重在品其中之味,品茶则重在品茶中滋味,品茶中内涵。品普洱茶则是品茶的健、厚、和、真。“品茶”强调的是细细的品味,品的是茶的质、形、色、香、味、气、韵。品的是过程,品的是时间文化的积淀,品的是茶中的优缺点,品的是感悟。品茶者各有各的心得体会,各有各的韵味,相同的是品茶者的交谈对象是茶,感情是建立在茶之上的。就四个文化事项来说,我个人认为“吃茶”、“喝茶”是形是象,“饮茶”、“品茶”则是情是神。但是,不论吃、喝、饮、品,其实都说明了中国茶起源早,茶文化历史悠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